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历史 > 正文内容

董允:三国时期蜀汉重臣,为人恪守正直,礼贤下士

中国历史9年前 (2015-05-29)94

董允(?~246年),字休昭,南郡枝江人,三国时期蜀汉重臣,掌军中郎将董和之子。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

东汉末年,其父董和跟随刘璋,担任益州太守。刘备册立太子刘禅,以为太子洗马,后为黄门侍郎。延熙六年(公元243年),加辅国将军。延熙七年(公元244年),以侍中守尚书令,担任大将军费祎的副手。延熙九年(公元246年),去世。当时,蜀人称诸葛亮、蒋琬、费祎及董允为“四相”。

人物生平

早年经历

董允的祖上曾是益州巴郡江州(今重庆)人,所以父亲董和举家从荆州南郡枝江搬迁到益州,之后在益州牧刘璋手下为官。此后,刘备夺得益州,继续信任董和。

董允:三国时期蜀汉重臣,为人恪守正直,礼贤下士

董允少时与费祎在蜀中名闻遐迩,董和认为他们两人优劣难分。有一次,董允与费祎同往参加许靖之子的葬礼,董和给了他们一辆简陋的车驾,董允觉得耻辱,因此神色不安,但费祎却安然自若。董和知道后,于是认为费祎的德行方面要优于董允。

思量秉正

刘备册立太子刘禅时,任命董允与费祎为太子舍人,后董允调任太子洗马,而费祎调任太子庶子。公元223年,刘禅即位后,董允与费祎同为黄门侍郎。

建兴五年(227年),诸葛亮准备北伐,驻于汉中。

诸葛亮担心后主刘禅年纪尚轻,缺乏辨别是非曲直的能力,又认为董允为人正直、是非分明,于是想委任他负责处理皇宫内的事务。其后诸葛亮在《出师表》中提到郭攸之、费祎、董允之名,希望刘禅多多听取他们的意见。不久,诸葛亮任命侍中费祎为丞相府参军,随从北伐;于是董允为侍中,兼领虎贲中郎将,统率宫中宿卫亲兵。

由于侍中郭攸之性格温顺,不敢管事,只是摆设而已,因此宫中之事就完全由董允个人负责。董允处理事务为防制为主,经常敢于匡正刘禅的不当行为。刘禅经常想要选民间美女充实后宫,董允则劝刘禅不应立过多后妃,认为:“古者天子后妃之数不过十二,今嫔嫱已具,不宜增益。”由于董允坚持不允许刘禅的做法,刘禅也无可奈何,此后变得更加畏惧他。当时,诸葛亮北伐在外,蒋琬负责处理丞相府政务,而董允则负责在宫中匡扶君主,共同保持蜀汉后方稳定。

董允:三国时期蜀汉重臣,为人恪守正直,礼贤下士

翼赞王室

诸葛亮去世后,魏延与杨仪争执再起,互相控告对方谋反。董允与蒋琬都保举杨仪而质疑魏延的行动。其后尚书令蒋琬担任了益州刺史,他上书刘禅,希望能对费祎、董允给予爵位、食邑方面的赏赐,但董允始终推辞不受。刘禅渐渐长大,宠爱宦官黄皓,黄皓更想擅权专政,董允每每正颜厉色地匡谏刘禅,多次责备黄皓;黄皓十分惧怕董允,始终不敢为非作歹。

董允为人恪守正直,从不高高在上,总是礼贤下士。有一次与尚书令费祎、中典军胡济等约定时间游宴,车驾都已经准备好了,而郎中董恢前来拜见,董允马上停下来接待他。董恢当时年少官微,见董允为他这个下臣而操劳,甚为不安,于是请求离去。董允不答应:“本来出行的目的就是与志同道合之人游玩畅谈,现在君已屈尊来见,刚要一起好好说说话,却要舍掉此谈,去参加那个宴会,这不合适。”于是便与费祎等罢驾不去游玩了。

董允:三国时期蜀汉重臣,为人恪守正直,礼贤下士

死后哀荣

延熙六年(243年),董允被加封为辅国将军。

延熙七年(244年),大司马蒋琬因疾转增剧,不能处理国事,朝廷于是任命尚书令费祎为大将军, *** 军国大事。董允以侍中的身份兼尚书令一职,成为大将军费祎的助手。最后于延熙九年(246年)逝世。

在蜀汉士民眼中,董允与诸葛亮、蒋琬、费祎并列为“四英”。董允有匡主护国之功,其去世后,接替董允的侍中陈祗为人谄媚,与中常侍黄皓逐渐把持朝政,迷惑刘禅,终于导致蜀汉灭亡。蜀 *** 民都因此而追思董允。在整部《三国志》中,董允是极少数能够立传“子不系父,可别载姓”的人物之一,足见其人之优越。(注解:《三国志》中常把子孙后辈的事迹记载在父兄长辈的事迹之后,合为一传,但董允的事迹没有记在其父董和之后,而是独立记述为一传)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追风历史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lishi.okwc.net/201505/1932.html

“董允:三国时期蜀汉重臣,为人恪守正直,礼贤下士” 的相关文章

刘墉在历史上是什么样的?形象如何?

刘墉在历史上是什么样的?形象如何?

刘墉,清朝乾隆时期重臣、书法家。对此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历史上的刘墉出生于山东诸城。刘家从其曾祖父刘必显开始,每代都有人高中科举,并在朝为官,被历任皇帝所倚重,至刘墉这一代时,已是4代进士了。刘必显是顺治九年的进士,一度官至户部员外郎。其膝下有4子。其中老二刘果在...

关羽败走麦城时刘封离他最近 刘封为何不救关羽

关羽败走麦城时刘封离他最近 刘封为何不救关羽

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关羽兵败樊城,刘封为何见死不救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历史网小编一起看一看。千万雄兵莫敢当,单刀匹马斩颜良。只因云长武艺强,致使猛将束手亡。——罗贯中《三国演义》是我国有名的古典文化小说,它浓墨重彩地描绘了三国这一时期的历史变幻、金戈铁马。其中,给人印象最深刻的莫过于关羽...

刘备执意攻打东吴是给关羽报仇吗 真相是什么样的

刘备执意攻打东吴是给关羽报仇吗 真相是什么样的

还不知道:刘备执意攻打东吴,给“关羽报仇”只是幌子的读者,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建安二十四年,关羽兵败麦城,被东吴杀害;建安二十五年,曹丕篡汉称帝;建安二十六年四月,刘备在成都称帝,年号章武。三个月后,以“为关羽报仇”的目的,出兵伐吴。当时刘备出兵七十五万,连营七百余里,...

司马越作为八王之乱参与者之一,带来了哪些影响?

司马越作为八王之乱参与者之一,带来了哪些影响?

司马越(?~311年4月23日),字元超,河内温县人,晋宣帝司马懿四弟曹魏东武城侯司马馗之孙,高密文献王司马泰长子(晋书记为次子,然史书未记载司马泰长子,应为笔误)。晋武帝司马炎从兄弟。西晋宗室,晋惠帝至晋怀帝时期权臣,八王之乱的参与者之一。接下来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纪信是什么人?他的一生为刘邦做出了哪些贡献?

纪信是什么人?他的一生为刘邦做出了哪些贡献?

纪信,汉朝将军,赵人。曾参与鸿门宴,随刘邦起兵抗秦。感兴趣的读者和历史网小编一起来看看吧!刘邦击败项羽建立汉朝之后,曾经在洛阳宫殿置酒大宴群臣,历数功臣的功劳,尤以萧何、张良、韩信三人功劳最高,分别封侯拜相。不知道当时刘邦心中还记不记得曾经有一位将领,在危难之际假扮自己诈降项羽,自己才能够逃得性命,...

为什么汉明帝一而再,再而三的宽恕谋反的刘荆?

为什么汉明帝一而再,再而三的宽恕谋反的刘荆?

众所周知封建社会,谋反可是大罪,一旦被抓住,那肯定是必死无疑的,那么为什么汉明帝一而再,再而三的宽恕谋反的刘荆呢?今天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解答。当时是汉明帝刘庄继位,因为地位不够稳定,所以有很多兄弟都觊觎他的皇位。这也是非常正常的,在很多朝代都出现过这样的状态,其中他的弟弟刘荆当时想要和大哥一...

刘备在要攻打东吴的时候 诸葛亮的态度是什么样的

刘备在要攻打东吴的时候 诸葛亮的态度是什么样的

还不知道:诸葛亮对于刘备伐吴,到底是什么态度?的读者,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夷陵之战,是刘备人生最后一战,也是决定三国历史走向的一场战役。此战过后,魏蜀吴三国进入了一个较为平稳的对峙时期。历来人们对于刘备伐吴,多是批评的,认为刘备不该以怒兴师,招致惨败,把蜀汉精锐丧失殆尽...

项羽死后刘邦为什么会大哭 刘邦此举有什么用意

项羽死后刘邦为什么会大哭 刘邦此举有什么用意

还不知道:项羽自刎后,刘邦却为他大哭不已,到底是惜英雄,还是收买人心?的读者,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公元前202年,项羽在乌江遭围堵,遇到旧时吕马童,说道:“我听说刘邦重金悬赏我的脑袋,你是故友,我便送你了!”说罢,自刎而死。但奇怪的是,一心希望项羽死的刘邦,却哭了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