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历史 > 正文内容

沮授知道袁绍必输无疑 沮授为什么没有另寻出路

中国历史10年前 (2015-05-30)1780

对沮授为何不一脚踢开袁绍另谋出路?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

沮授是东汉末年的著名谋士,“少有大志,多谋略”,曹操曾感叹说,如果他能得到沮授,则天下不足虑。东晋史学家孙盛甚至认为,沮授之谋,“虽良、平何以过之”?

沮授知道袁绍必输无疑 沮授为什么没有另寻出路

沮授之谋是否能与西汉开国谋士张良和陈平相提并论,我们暂且不说,但沮授是中国历史上一位出色的谋士却是毋庸置疑的,尤其是沮授对天下形势的洞察与判断,确实令人叹服。

初平二年,冀州牧韩馥因为自己才能和名望都不如袁绍,准备将冀州让给袁绍。

沮授认为,冀州虽小,但能披甲上阵打战的人有上百万,粮食够支撑十年。袁绍不过是一个外来户,他的军队也正处于穷困之中,处处仰我鼻息,掌控他就好比大人掌控婴儿一样容易,不给他喂奶,立刻可将其饿死,不应该把冀州让给袁绍。

但韩馥不听,最终还是将冀州拱手让给了袁绍,自己则投奔张邈。后来袁绍派人去张邈处议事,韩馥以为这是袁绍要加害自己,赶紧躲到厕所里自杀了。

袁绍巧取冀州后,任命沮授为别驾从事,并向沮授征询治国安邦之道。沮授于是向袁绍提出先平定黄河以北地区,进而平定天下的策略。

他建议袁绍以冀州为根据地,先发兵向东扫除黄巾,还军黑山灭掉张燕,向北攻打公孙瓒;再以威势胁迫戎狄臣服,平定匈奴。黄河以北地区平定后,合并四州之地,网罗英雄人才,率领百万雄兵去长安迎接天子,恢复汉室宗庙,向天下发号施令,征讨不服从的人。如此用不了几年,则天下可平,功业可成。

沮授这一平定天下的策略,可谓张弛有度、缓急有序,目标明确而宏大,览天下大势于一心,较之后来诸葛亮的“隆中对”,还更胜一筹。

沮授知道袁绍必输无疑 沮授为什么没有另寻出路

袁绍因此大喜,立刻任命沮授为奋威将军,总督诸将。但袁绍采纳沮授的谋略,也仅止于此。沮授之后的谋略和建议,袁绍就基本不采纳了。

兴平二年冬,汉献帝为李傕等人所迫,受困于曹阳。沮授敏锐地从此事中捕捉到机会,首次明确提出“挟天子以令诸侯”的主张。

他对袁绍说:“将军累叶台辅,世济忠义。今朝廷播越,宗庙残毁,观诸州郡,虽外托义兵,内实相图,未有忧存社稷恤人之意。且今州城粗定,兵强士附,西迎大驾,即宫邺都,挟天子而令诸侯,稸士马以讨不庭,谁能御之?”

而郭图、淳于琼则认为:“汉室陵迟,为日久矣,今欲兴之,不亦难乎?且英雄并起,各据州郡,连徒聚众,动有万计,所谓秦失其鹿,先得者王。今迎天子,动辄表闻,从之则权轻,违之则拒命,非计之善者也。”

“挟天子以令诸侯”是借势,有兴义兵安天下、利用汉室余威收拢人心等诸多政治红利;而自立为王则是硬闯,虽然可以不受节制,却有叛逆之名。对比沮授与郭图、淳于琼的主张,孰优孰劣一目了然。

可惜袁绍却听取了郭图、淳于琼的主张,未能采纳沮授的建议,“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机会,这才落到了曹操的手里。等到袁绍看清沮授“挟天子以令诸侯”主张的诸多好处,想让曹操把汉献帝从许都迁到自己的辖区邺城,为时已晚。

沮授知道袁绍必输无疑 沮授为什么没有另寻出路

袁谭、袁熙、袁尚都是袁绍的儿子,袁绍后妻刘氏偏爱袁尚,经常在袁绍面前称赞他。袁绍于是便想让袁尚作自己的继承人,但没有明说,而是把长子袁谭过继给已去世的兄长,让他离开邺城去担任青州刺史。

沮援认为,袁谭是袁绍的长子,应当做继承人,而袁绍却把他排斥在外,灾祸将由此开始。因此建议袁绍应该尽快给确定继承人的名分,不要让袁谭出任青州刺史。

但袁绍没有采纳沮授的意见,而是以让儿子们各自主持一州事务以考察他们的能力为借口,不仅坚持派袁谭出任青州刺史,还派次子袁熙为幽州刺史,外甥高干为并州刺史。

后来, 袁谭、袁熙、袁尚三人为了争权夺势打得不可开交,这是大家都知道的。而造成这种局面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袁绍当初没有采纳沮授的意见。

官渡之战,袁绍之所以战败,实际上也与他不采纳沮授的建议有关。

建安四年,袁绍在打败公孙瓒后,又挑选精兵十万,良马万匹,打算攻打许都。

沮授认为,近来讨伐公孙瓒,连年出兵,百姓疲困不堪,仓库没有积蓄,不能出兵。说:“用兵去救乱除暴,被称为义兵;倚仗人多势众,被称为骄兵。义兵无敌,骄兵先亡。曹操尊奉天子以号令天下,如今我们要是举兵南下,就违背了群臣大义。而且,克敌制胜的谋略,不在于强弱。曹操法令严明,士兵训练有素,不是公孙瓒那样坐等被打的人。如今要舍弃万全之计而出动无名之师,我为您担忧!”

沮授所谓的“万全之计”,就是抓紧农业生产,让百姓休养生息,同时加紧军备,多造船只,整修武器,分派精锐骑兵去骚扰曹操边境,使他不得安宁。

而郭图、审配却认为,历史上武王伐纣,不为不义,何况袁绍所要讨伐的是曹操,怎么能说是师出无名呢?而且,以袁绍今日之强,将士思奋,不乘此时机奠定大业,就会像古人所说的那样,“天与不取,反受其咎”,这正是春秋时期越国所以兴盛,吴国所以灭亡的原因。沮授的计策过于持重,不是随机应变的谋略。

经过权衡,袁绍最终否决了沮授的意见,采纳了郭图、审配的建议,坚持出兵攻打曹操,这才有了后来袁绍兵败官渡。

沮授知道袁绍必输无疑 沮授为什么没有另寻出路

建安五年春,袁绍派大将颜良到白马进攻东郡太守刘延。沮授劝谏说:“颜良性情急躁狭隘,虽然骁勇,但不可让他独当一面。”

袁绍不听,后来果然不出沮授所料,由于颜良统兵无方,被关羽斩于万军之中,解了白马之围。

袁绍准备渡过黄河追击曹操,沮授又劝阻说:“胜负之间,变化无常,不能不慎重考虑。如今应当把大军留驻在延津,分出部分军队去官渡,如果他们告捷,回来迎接大军也不晚,如果大军渡河南下,万一失利,大家就没有退路了。”

结果袁绍不仅不听沮授的劝告,还解除了沮授的兵权,把他所率领的军队全部拨归郭图指挥。沮授在渡河时叹息着说:“主上狂妄自大,下边将领只会贪功,悠悠黄河,我们能成功吗?”于是称病辞职。

沮授知道袁绍必输无疑 沮授为什么没有另寻出路

袁绍驻军阳武,沮授劝谏道:“我军数量虽多,但战斗力比不上曹军;曹军粮草短缺,军用物资储备比不上我军。因此,曹操利于速战速决,我军利于打持久战。应当作长期打算,拖延时间。”袁绍没有采纳。

十月,袁绍派大批车辆运粮草,并让大将淳于琼率一万余人护送,停留在袁绍大营以北四十里处。沮授劝袁绍说:“可派蒋奇率一支军队,在运粮队的外围巡逻,以防曹操派军袭击。”

袁绍又不听,这才让曹操有机会一把火烧了袁绍在乌巢的粮草辎重,令袁绍军军心大乱。

及至张郃、高览率部投降曹操,袁绍彻底失败,只带着数百骑兵逃过黄河。沮授来不及跟上,被曹军俘虏。有意思的是,沮授在被俘虏时,仍然大喊道:“我不是投降,只是被擒!”

曹操与沮授相识,又爱惜沮授是个人才,并没有把沮授当作俘虏对待,反而还给与他极其优厚的待遇,但沮授还是一心暗中策划,想要逃回袁绍处。曹操无奈,这才将他杀了。

沮授知道袁绍必输无疑 沮授为什么没有另寻出路

纵观沮授一生,他所效命的两任主子——韩馥与袁绍,皆非英明雄主,致其空有满腹才华却不得施展。于是,我们不禁要问,以当时普遍存在的“君选臣,臣择主”之乱世,沮授在谋划不用、兵权被解的情况下,为何不像许攸、张郃那样,一脚踢开袁绍,另谋出路?

后世有许多人皆认为,这是因为沮授对袁绍很中心。曾对《三国演义》做过增删、整理的清朝学者毛宗岗就曾说:“韩信、陈平,初皆在楚,而项羽驱之入汉;许攸、张郃,初皆事袁,而本初驱之归曹。良可叹也。其驱之不动者,在楚唯有范增,在袁惟有沮授而已。呜呼,如增、如授,能有几人哉!”清朝另外一位对三国历史颇有研究,著有《三国志裴注述》的林国赞也说:“袁氏诸臣,田丰外,莫忠于授,后以身殉。”

但我认为,沮授之所以不离开袁绍而另谋出路,并非是沮授对袁绍有多么忠心耿耿,而是因为他有谋无断,缺乏枭雄气质。

实际上,在官渡之战开战之前,沮授就知道袁绍必败,故而他在随袁绍出征前,才会把家财全部分发给族人。但令人困惑的是,沮授既然早知袁绍必败,为何不尽早让族人离开袁绍辖区?

原因只有一个,那就是沮授有谋无断,对袁绍仍然抱有幻想,没有西汉时期张良、陈平那般明断与洒脱。

等到袁绍在官渡战败,沮授被俘,他之所以急于表明立场,说:“我不是投降,只是被擒!”以及拒绝投降曹操,也不是因为沮授对袁绍忠心,而是因为“叔父、母弟,县命袁氏”(沮授族人的性命,都控制在袁绍手中)。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追风历史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lishi.okwc.net/201505/2205.html

“沮授知道袁绍必输无疑 沮授为什么没有另寻出路” 的相关文章

发表评论

访客

看不清,换一张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