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历史 > 正文内容

年轻时期的孙权是一个雄才大略的雄主 孙权晚年为何如此昏庸

中国历史10年前 (2015-05-19)1880

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东吴雄主孙权:年轻时雄才大略,为何晚年变得昏庸?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历史网小编一起看一看。

三国时期吴国的存在感一直很低,这不是因为吴国实力弱,而是因为《三国演义》里用大量的章节描述蜀汉和曹魏,吴国戏份比较少。但实际上那个时期的吴国还是很强的,赤壁之战主力就是东吴水军,指挥官也是东吴大都督周瑜,诸葛亮起到的作用并不大。夷陵之战时东吴大都督陆逊火烧七百里连营,直接让蜀汉元气大伤,刘备遭遇战败后第二年便郁郁而终。

年轻时期的孙权是一个雄才大略的雄主 孙权晚年为何如此昏庸

可以说吴国是当时唯一一个战胜过两个国家的存在,实力非常雄厚。这得益于吴国良好的经济和强大的水军,以及君主和大臣们的和谐。但到了孙权晚年,他所表现出来的状态和年轻时天差地别,不仅残暴弑杀而且还非常昏庸。这极具反差的转变让很多网友不解,其实只因为一个人关键人物死后导致。

称帝不久太子孙登便离世

早在吴国从蜀汉手上夺下荆州后,吴国的实力直接超过蜀汉,仅次于曹魏。曹丕称帝时孙权称王,但实际上行使皇帝的权力。曹丕的战略目标是蜀汉,所以对吴国采取的绥靖政策,并没有在荆州方向和江东方向给吴国施加军事压力,吴国减轻了来自后方的压力可以趁势南下吞并交州和剿灭山越蛮族,给国家拓展了极大的生存空间和人口。

黄龙初年孙权觉得时机已经成熟,于是在建邺称帝,同时立长子孙登作为太子。史书上记载的孙登非常优秀,赤壁之战前夕出生在吴郡,由孙权的母亲吴国太养大成人。因为处于乱世,原本吴国太想把他培养成孙坚、孙策这样骁勇善战的大将,弥补现在孙氏没有武将的缺陷。尽管酸等年纪还小,但他认为光有武力不够,还需要有智谋,这样才是一个合格的大将。孙权知道这件事后非常开心,在往后的日子中一直偏爱孙登。

孙登二十岁完成学业后就被孙权派遣到会稽郡对付山越异族,在此之前不论任何势力对山越人都是对立、打压政策。而孙登认为东吴偏安一隅,尽管有长江作为天然险阻,但境内人口相对于中原和北方来说很少,这是东吴的弱势。山越人虽然野蛮也没有文化,但骁勇善战,与其两边交战死伤无数,不如采取亲善政策,鼓励山越人和东吴老百姓通婚,鼓励山越人搬迁到东吴居住。

孙登这种破天荒的政策刚开始带来了很多质疑,但仅仅两年时间,很多山越人纷纷迁到会稽居住,为东吴带来了庞大的劳力和足够的兵源,效益非常好。孙权见状以孙登的做法为模版,命令柴桑、荆州地区和山越接壤的郡县使用这项政策,十余年时间为东吴补充了庞大的人口资源。后来孙登又被派往前线督战曹魏,孙权此举已经有确立孙登为接班人的意思,让他积累足够的功勋。很多人以为孙登到前线只是走个过场,但实际上孙登认真勘察庐江周边地形,也为吴军提供了很多有建设性的意见,经常鼓舞士气,受到吴军的拥戴,他的几个兄弟也很服他。

年轻时期的孙权是一个雄才大略的雄主 孙权晚年为何如此昏庸

可惜的是孙登并没有等来上位的那天,而是在太子之位病逝。孙权如遭遇五雷轰顶一般呆若木鸡,身为一个帝王没有处理公务却为太子守灵7天,从此性情大变。

放任儿子争权导致政局混乱

孙登死后孙权立三子孙和为太子,孙和其人尽管颇有才华但实际上性格懦弱,从来没有接触过军务,并没有东吴军方的支持。而孙权的另外一个儿子鲁王孙霸,他性格火爆但非常有进取心,而且因为和军方、江东各大名门望族交好。大哥孙登的死让他觉得自己能够上位,处于权力的诱惑他开始和孙和争权。

孙权对自己两个儿子的性格心知肚明,但却没有制止孙霸的行为,也没有为新晋太子孙和树立威信,而是放任不管。孙霸见状仿佛受到了孙权的鼓舞,争权越来越激烈,甚至公开拉拢人才建立自己的班底。而孙和见状以为孙权正考验自己,他也尽自己更大的努力建立自己的班底,从此东吴朝堂正式分为两大派系,双方剑拔弩张,火药味十足。

年轻时期的孙权是一个雄才大略的雄主 孙权晚年为何如此昏庸

顶梁柱陆逊被赐死

彼时孙权已经年老,随着孙霸以及孙和斗争日益加剧,孙权惊奇地发现竟然开始没人听信自己的话,很多时候发布的政令都没有人执行。这种现象让孙权感到恐惧,毕竟自己还是一国之主,皇帝的威严不能亵渎。于是孙权用杀人的 *** 树立自己的威信,先从宫中的侍女和侍卫开始,然后到朝堂上的大臣,一时间处决、抄家了一大批人。

年轻时期的孙权是一个雄才大略的雄主 孙权晚年为何如此昏庸

当时战功赫赫的陆逊已经是吴国的丞相,出将入相的他并不忍心看孙权变成这个样子,更加不忍心看吴国内耗。他知道事情的源头就是孙霸和孙和的斗争,他曾经多次建议孙权早点为接班人确立威信,对外积极备战。但孙权认为陆逊作为丞相本身又是江东大族出身,他这种行为就是偏单其中任何一方,于是逼死陆逊。

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陆逊对孙权的行为感到非常心寒,但为了保全自己的家族还是自尽。至此,随着朝中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丞相都被孙权赐死,大臣们再一次感觉到了孙权的威信,从此开始收敛自己。而孙权同时赐死孙和以及孙霸,改立年少的孙亮为太子,自己不久后离世。

年轻时期的孙权是一个雄才大略的雄主 孙权晚年为何如此昏庸

小结

假如孙权没有晚年的黑历史,那史书对他的评价堪称一代明君。毕竟他十几岁上位就能稳定自己的位置,面对曹操、刘备这样的枭雄却从不畏惧,对峙、周旋两个势力间获取足够的好处,还以一己之力挫败了曹魏和东吴,以至于曹操评价他:";生子当如孙仲谋";。

但从情感上来讲,他更好的继承人,同时也是自己付出最多心血的孙登却没有按照预期成长起来,这种付出得不到回报的状态让孙权崩溃,以至于性情大变。从这点来看,他也是悲哀的。但国与国之间的竞争并不会考虑个人情感,比的是两国之间的综合实力。吴国因为长期内耗错失很多机会,甚至连参天大树陆逊这样的人都被逼死,实际上已经没有任何优势了,所以后来吴国被灭也是水到渠成的事,孙权要为此承担一定的责任。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追风历史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www.zflsw.com/201505/294.html

“年轻时期的孙权是一个雄才大略的雄主 孙权晚年为何如此昏庸” 的相关文章

秦二世在位三年就灭亡 这一切到底是谁的错

秦二世在位三年就灭亡 这一切到底是谁的错

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秦二世仅仅在位三年,秦朝进覆灭,这到底是谁之过呢?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历史网小编一起看一看。如果把中华文明的大一统政策看成一个人的一生,我们现代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一个成年人,那么秦朝只是一个刚出生的小婴儿。你能指望一个婴儿有多少正确的做法吗?犯错才是正常的。无数后人...

历史上朱元璋是如何评价元朝的?

历史上朱元璋是如何评价元朝的?

明太祖朱元璋,明朝的开国皇帝,下面历史网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相关内容。明太祖朱元璋在《明太祖宝训》中说过“元以宽失天下,朕救之以猛,小人但喜宽”这样一句话。这句话是有些让人费解的。有哪些让人费解的地方呢?其一,我们知道,古代统治者都追求“德政”。尧舜时期的德政,是后期历代统治者的样板,是历代统治者...

曹操请华佗治病 曹操为什么还要杀华佗

曹操请华佗治病 曹操为什么还要杀华佗

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准备了:华佗死于曹操之手,当年曹操为什么非要斩杀华佗?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快来看看吧!正所谓“有心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荫”,中国历史时期有很多的名人都是意外而造就了非凡的人生的,其实他们本心本质并不在此,比如名医华佗。华佗作为中国封建历史时期最为著名的一位医生,他留下了很多的传说...

李世民在处理李承乾的时候 李世民为什么要选择上策而不是其他选择

李世民在处理李承乾的时候 李世民为什么要选择上策而不是其他选择

李世民如何处置李承乾方为上策?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唐太宗李世民是唐朝的第二位皇帝,作为唐高祖李渊的次子。虽然其因为并非长子而无缘太子之位,但由于其在唐朝统一天下的过程中立下赫赫战功,手下人才济济。所以李世民通过玄武门之变,用武力夺取了本应是兄长...

李世民在死前并没有处死武则天,是因为什么?

李世民在死前并没有处死武则天,是因为什么?

李世民,唐朝第二位皇帝,627年9月4日-649年7月10日在位。说起这个的话,各位一定都有所耳闻吧。有句话叫大难不死必有后福,唐王李世民可能做梦都不会想到,自己的一个小妾,既然成了夺他李家江山的人。武则天,一个在中国历史上响当当的正统女皇帝,在李世民之后,没有被殉葬,反而与李世民的儿子李治私通,直...

蒋钦:三国时期东吴名将,性情豁达,为人节约

蒋钦:三国时期东吴名将,性情豁达,为人节约

蒋钦(?-220年),字公奕,九江寿春人,汉末东吴名将。接下来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早年随孙策平定丹阳、吴郡、会稽和豫章四郡。平盗贼,迁西部都尉。讨会稽贼吕合、秦狼等,徙讨越中郎将。建安十三年(208年),蒋钦与贺齐并力讨平黟贼,斩首七千,其馀皆降。建安二十年(215...

关羽死后刘备为什么不追谥 刘备是在埋怨荆州的过失吗

关羽死后刘备为什么不追谥 刘备是在埋怨荆州的过失吗

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关羽死后,刘备为何没有追谥他,是在怨其丢失荆州之过吗?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历史网小编一起看一看。关羽获得人生的第一个谥号,已经是他薨后四十年的事情了。季汉景耀三年(260年),后主刘禅追谥关羽为“壮缪侯”,此时的季汉政权已经到了国祚的最后三年。一、刘备是没有资格追谥关...

司马颙是什么人?他为何要参与八王之乱?

司马颙是什么人?他为何要参与八王之乱?

八王之乱是发生于中国西晋时期的一场皇族为争夺中央政权而引发的内乱,今天历史网小编为大家带来这篇文章,希望对你们能有所帮助。永安元年(304年),河间王司马颙(yong)部将张方挟持晋惠帝到长安,自此司马颙牢牢控制了西晋朝廷。仅仅过了两年,司马颙就被东海王司马越击败,被迫逃到太白山躲藏。为何司马颙会迅...

发表评论

访客

看不清,换一张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