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历史 > 正文内容

安史之乱唐朝盛世不再 唐朝为何还能持续一百多年

中国历史9年前 (2015-05-21)151

对安史之乱后,唐朝为什么还能存续一百多年?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

大唐在经历了贞观之治和开元盛世后,无论是政治、经济还是军事方面都达到了顶峰。

在唐玄宗当政的天宝年间,甚至出现了万国来朝的鼎盛场面。

然而物极必反,安禄山却借机发动了政变,史称安史之乱。这次政变从公元755年到公元763年,共持续了8年时间,从这之后,大唐就盛世不再,感觉就要熄火了。

安史之乱唐朝盛世不再 唐朝为何还能持续一百多年

然而,令人匪夷所思的是,安史之乱之后,大唐又继续存续了144年。而唐朝整段历史也不过289年,也就是说安史之乱后半段占了大唐的一半时间。

安史之乱无疑是一记重拳,然而在这之后,为什么唐朝还能存续一百多年呢?

这要从经济、政治局势以及军事等方面进行分析。

经济未曾受到影响

在经济方面,唐朝皇帝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使得经济能够如常运转。

公元758年,唐肃宗在产盐地设置了监察院,这地方是由中央管辖,统一购买当地的盐,再由盐官卖出。盐官高价卖给各地的商人,这些商人再到全国各地贩卖盐。

安史之乱唐朝盛世不再 唐朝为何还能持续一百多年

通过这种举措,国家就掌握了对盐的买卖的主动权,利润就由国家获得。这项措施可以有效地缓解当时的财政危机。

另一方面,他还在各地设置知院官,主要就是负责对当地的物价以及市场进行调控,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实现国家对地方经济的控制。

同时,安史之乱的突然爆发,让北方的很多人仓皇逃到南方。这就导致南方的人口突然暴增,而当地的生产就要根据人口而变动。

原来的庄稼是一年一熟,而随着劳动力的增加,变成了一年两熟甚至两年三熟,这使得南方也快速地富了起来。而其赋税也随着经济的发展而提升,赋税成了朝廷收入的重要来源。

总得来说,虽然安史之乱之后,唐朝大受打击,但钱袋子始终不曾亏空,这也是唐朝能够继续维系一百多年最重要的一个原因。

政治局面保持平衡

而唐朝之所以能够继续维系的另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官僚之间、官宦集团之间争斗不休。鹬蚌相争渔翁得利,他们的争斗恰恰增加了皇权。

比较典型的就是代表朝官的南衙和代表宦官的北司之间的争斗。

从安史之乱之后,宦官的权利就日渐增大,如李辅国拥立唐肃宗有功,权力更大。不仅掌握着禁军大权,还控制着各地方的主将。

安史之乱唐朝盛世不再 唐朝为何还能持续一百多年

唐代宗时期,宦官又被任命为枢密使,权力更大,不仅左右着中央和地方的人事任命,甚至还决定着皇帝的废立。

宦官专权,就引发了宦官和皇族以及朝廷官员之间的尖锐矛盾。

而皇帝也正是利用了这种争斗,或者是利用官僚打击宦官,或者用宦官打击官僚,达到了一种微妙的政治平衡的局面。

唐代宗在位时期,他先是利用宦官集团的内斗,杀掉了宰相李辅国,后来他又杀掉了权力很大的宦官鱼朝恩。在公元805年,唐顺宗即位之后,又在柳宗元等人的帮助下又进一步对宦官的权力进行了打击。

安史之乱唐朝盛世不再 唐朝为何还能持续一百多年

同时,宦官也一直在反击,比如“王二八司马事件”。

公元805年,俱文珍发动政变,迫使顺宗退位,宪宗即位,接着王叔文、王伾和柳宗元、刘禹锡等都受到不同程度的贬斥。

再就是835年的甘露之变,唐文宗在位时期,和宰相李训、郑注等密谋准备捕杀宦党,结果被宦官发现,派出了大量禁兵诛杀了许多朝官,包括李训、郑注等人在内的十余家全部被杀。

在这种争斗下,两派势力都各自有损,无暇他顾,从侧面增加了皇权。虽然处在混乱的斗争中,但确是一种动态平衡的状态。

军事力量相互挟制

当然,唐朝能够继续存续的最后一个因素,就是军事力量的相互挟制,其实就是军事上的一种平衡状态。

首先表现在大唐周边的少数民族,如回鹘、吐蕃等,这些小族虽然时不时地来犯,但他们本质上是依赖唐朝而生存的,可以不定期地要点钱要点地啥的。

如果唐朝就此灭亡,他们再找谁要钱呢?所以,本质上来讲,这些外族势力反而不想让唐朝灭亡。

另一方面就是唐朝散落在各地的节度使了,所谓的节度使,就是地方上的军事集团。

当初在唐朝初期的时候,在各地设立了很多节度使,本意是让他们各自管辖一个小小的城镇,然而随着大唐疆域的开阔,各地节度使就越来越扩张,权力也越来越大。

安史之乱唐朝盛世不再 唐朝为何还能持续一百多年

有了财政权、兵权和政权,俨然是个小朝廷的样子。所以后期也会有一些节度使发动叛变,唐朝就得派人镇压他们。

而安史之乱,只是名义上镇压了,但这些藩镇的节度使实际上还是继续存续的,他们手中的权力越来越大,就越不把朝廷放在眼里。

节度使一般都分散在各地,他们权力都很大,谁也看不起谁。

即便是开打,也没法消灭对方,消灭了一个,又出来一个新的。这些节度使虽然时不时地闹一闹,但其实还是要听中央的。

朝廷虽然拿他们没办法,但这些藩镇也不会贸然起兵,这其实也是一种很微妙的军事平衡的关系。大家的意思都很明确,就是咱们就这样待着,谁也别打谁。

安史之乱唐朝盛世不再 唐朝为何还能持续一百多年

也就是在军事上,其实安史之乱后面没出什么大乱子,各地的节度使割据一方,安守一隅。

而朝廷更不会去捅这些马蜂窝,并且他们之间还有一点相互制衡的意思,这也就保了唐朝下半段的平安。

总起来说,虽然自安史之乱之后,唐朝再也没有回到巅峰时期。但细水长流,各方势力在互相争斗中达到了一种微妙的平衡,才使得皇权能够继续维持下去。

但内斗消耗的终究是这个国家的国运,尤其是后期的宦官专权更是加速了唐朝的灭亡。

自黄巢起义开始,它破坏了东南财赋运往关中政治中心的道路,唐朝的气数就尽了。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追风历史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www.zflsw.com/201505/649.html

“安史之乱唐朝盛世不再 唐朝为何还能持续一百多年” 的相关文章

明熹宗朱由校为什么年仅23岁就死了?

明熹宗朱由校为什么年仅23岁就死了?

明熹宗朱由校是明朝第十五位皇帝,明光宗朱常洛长子,生母选侍王氏,他是历史上大名鼎鼎的“木匠皇帝”,不适合做皇帝,但是很适合做木匠,那么他为什么年仅23岁就死了呢?朱由校在位期间,魏忠贤与客氏专权,制造了“乙丑诏狱”“丙寅诏狱”等冤狱,残酷迫害企图改良明朝政治的东林党人。魏忠贤阉党对东林党人的迫害不断...

魏延与杨仪在诸葛亮死后,都发生过哪些事情?

魏延与杨仪在诸葛亮死后,都发生过哪些事情?

蜀汉最大功臣诸葛亮为刘备奠立了三分天下的基础,今天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详细解读一下~魏延是三国时期蜀汉名将,在蜀汉后期更是能力非凡,独当一面,而诸葛亮死后,魏延和杨仪争权,两人都上表后主,称对方反叛,但是,为什么没人保魏延,都保杨仪呢?诸葛亮临死前,召集杨仪、费祎、姜维等人开军事会议,作出重要安排,让...

汉献帝退位后人还活着 刘备为何不接汉献帝回去

汉献帝退位后人还活着 刘备为何不接汉献帝回去

对汉献帝退位,刘备为何不迎接汉献帝继续做皇帝,而是自己当了?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三国演义中,刘备一直被认为是仁义之君,以铲除奸佞、匡扶汉室为己任,让大家十分钦佩。然而在汉献帝退位,仍然活着的情况下,刘备没有去迎接汉献帝入川继续做皇帝,而是自己当了,这是为什么呢?这...

夷陵之战刘备被围困时,关兴和张苞为何没有冲杀出去?

夷陵之战刘备被围困时,关兴和张苞为何没有冲杀出去?

夷陵之战是三大战役的最后一场战役,下面就一起来看看历史网小编带来的文章。刘备伐吴,御驾亲征,为关羽报仇,结果被孙权大将陆逊火烧连营,彻底击败,刘备全军覆没,狼狈败走。关兴、张苞和傅彤保护刘备,被陆逊大军团团围住,死死困在马鞍山,关兴、张苞突围,被乱箭射回,都受了重伤,根本冲不出去。危机时刻,赵云率军...

南巡有何好处,朱厚照为何一定要这么做?

南巡有何好处,朱厚照为何一定要这么做?

朱厚照,是明孝宗朱祐樘和张皇后的长子,明朝第十位皇帝。“遥望历史的河流,感受历史的沧桑,下面和历史网小编一起走进了解。明朝的武宗南巡又称之为正德南巡之争、明武宗南巡之争。这一历史事件发生于明武宗正德十四年(1519)。是年二月,刚从北部边地太原、宣府巡视回来的朱厚照,又决意南巡,并于二月二十五日正式...

历史上赵云咋蜀汉真的是个杂号将军吗?真相是什么?

历史上赵云咋蜀汉真的是个杂号将军吗?真相是什么?

赵云是汉末三国时期蜀汉名将,与关羽、张飞并称“燕南三士”。下面历史网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相关内容。东汉末年,群雄并起,逐鹿中原。各方政权为争得霸主地位,免不了一场血雨腥风的厮杀,在这其中武将起到了极为重要的作用。东汉末年,群雄割据中原,在各种较量制衡中,最终形成魏蜀吴三分天下的局面,这也就是历史上...

杨修如此才华横溢 曹操为什么还要杀他

杨修如此才华横溢 曹操为什么还要杀他

还不知道:曹操为何要除掉才华横溢的杨修?这3点原因让杨修必死无疑的读者,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三国战乱,各方势力为了争霸天下不择手段,争权夺利成了最重要的事情,曹操生性多疑,死在他身上的人不在少数,尤其是杨修的死,更是成为了千百年来热门的话题。曹操虽然生性多疑,但为了博得...

对于康熙皇帝来说 康熙是想传位给老四雍正还是十四子胤禵

对于康熙皇帝来说 康熙是想传位给老四雍正还是十四子胤禵

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康熙究竟想传位给谁?是雍正,还是皇十四子胤禵?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历史网小编一起看一看。康熙六十一年(1722年)11月13日(农历),清圣祖康熙皇帝在北京病逝,终年68岁。康熙去世后,皇四子胤禛继承皇位,是为雍正皇帝。不过,关于雍正皇帝继位的问题,从雍正年间一直到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