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历史 > 正文内容

石介:北宋学者、思想家,一生善于教育

中国历史9年前 (2015-05-22)125

石介(1005-1045年),字守道,小字公操,兖州奉符县人,北宋学者、思想家、理学先驱,“泰山学派”创始人,号称徂徕先生,与孙复、胡瑗并称“宋初三先生”,太常博士石丙的儿子。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

天圣八年进士,出任郓州观察推官,历任调任南京留守推官兼提举应天府书院、御史台主簿,出曾国子监直讲、太子中允、濮州通判。庆历五年,去世,时年四十一岁。

石介一生善于教育,“从之者甚众,太学之盛,自先生始。强调“民为天下国家之根本”,主张“息民之困”。从儒家立场反对佛教、道教、标榜王权,主张文章必须为儒家的道统服务,为宋初加强中央集权提供论据。创建泰山书院、徂徕书院,以《易经》、《春秋》教授诸生,“重义理,不由注疏之说”,开宋明理学之先声,关于“理”、“气”、“道统”、“文道”等论对“二程”、朱熹等影响甚大。曾作《怪说》等文,抨击宋初浮华文风。著有《徂徕集》二十卷。

石介:北宋学者、思想家,一生善于教育

人物生平

石介于宋真宗景德二年(1005年)生。故里在今泰安市徂徕镇桥沟村。石氏家族在这块土地上繁衍生息至石介时,家族日益繁茂,至其父辈已十六院。据欧阳修《徂徕先生墓志铭》,石介“世为农家”,父亲石丙,“专三家《春秋》之学”,大中祥符五年(1012)年真宗“御前擢第,仕至太子中舍”,官至太常博士。石介少时所受的教育已不可考,但精通三家《春秋》学的父亲对其以后的治学方向产生了不小的影响。由于石氏是个合族聚居的封建大家庭。他为照顾家业,“乃泣别庭闱,远来田园,学老圃老农之事”(《徂徕石先生文集》卷十七)培养了石介自立和体恤他人的优良品质。

天圣五年(1027年),石介“貌厚而气完,学笃而志大。”二十三岁,在应天府读书求学于范仲淹。当时,晏殊知应天府,重视兴学育人,且适逢范仲淹因母丧居于家,晏殊延请为应天府书院掌学。石介于此时来到应天府,跟从范仲淹学习,受其教育和影响颇深,这为他此后能够在比较年轻的时候就得中进士、成为北宋初年重要的思想家奠定了良好的学识基础。并因为有这一段从学范仲淹的经历,石介在心里把范氏当成自己的道德和学问之师与益友、同道。由于范仲淹的声誉,四方青年都纷纷慕名而来,一时出了许多人才。所以到了庆历新政时,他们都成了范仲淹改革的积极支持者。

青年时代的石介笃志好学,清苦自甘。“寓学于南都,其固穷学,世无比者”。 王渎听说他贫穷,便把会客时的美餐送给石介,石介说:“早食膏粱,暮厌粗粝,这是人之常情。你赠送的美餐,我不敢受”,宁可贫食粗粝,以继苦学。

天圣七年(公元1029年),石介游历河朔。满怀激烈心情作《过魏东郊》诗一首,对柳开极度追慕之情溢于言表。至誉为“事业过皋夔,才能堪相辅”。

天圣八年(1030年),石介二十六岁,“进士及第”授将仕郎、郓州观察推官。

石介:北宋学者、思想家,一生善于教育

景祐元年(1034年)郓州秩满,调任南京留守推官兼提举应天府书院。通过士建中介绍,石介与孙复一见如故,景祐二年(1035年)冬,石介为其筑室泰山之麓,创建泰山书院。此后两人成为亦师亦友同道人。是年冬,杜衍推荐,石介辟为御史台主簿,旋以上书“以赦书不当求五代及诸伪国后”为借口,罢而不召。实际原因是新帐老账一起算。石介性格耿直,敢言直谏,“指切当时,是是非非,毫无顾忌”,仁宗皇帝赵祯少年登基,不免好色,而又自尊心极强。石介指责皇帝“废郭皇后,宠幸尚美人”“渐有失德”“妇人朋淫宫内,饮酒无时节”。石介被罢,当此原因。

宝元元年(1038年),石介南京秩满,以父年老(父亲石丙已七十岁),代父远官,遂任嘉州军事判官,是夏入蜀,一路上写了大量的即景咏怀诗歌。到任才一月,因母亡,即归家奔丧。“垢面跣足”,“躬耕徂徕山下”。石介身在徂徕,心忧西北边事,他通过诗歌来表达自己忧虑心情。

康定元年(1040年)三月,石丙亡故。居父母丧期间,石介在徂徕山长春岭建“徂徕书院”开馆授徒,以《易》教授诸生。

庆历二年(1042年)夏,石介服除。因杜衍再次推荐被召国子监直讲。于是太学大兴,生徒由原来二三十人骤增至数千人,“从之者甚众,太学之盛,自先生始。”(《徂徕先生墓志铭》欧阳修)。古文运动在国家更高讲席蓬勃开展起来。

庆历三年(1043年),宋仁宗起用范仲淹、富弼、欧阳修、杜衍等人皆任高官要职。四人以天下国家为重,日夜谋虑,思致太平,范仲淹提出“明黜徙、抑挠幸、精贡举、择官长、均公田、厚农桑、修武备、减徭役、重命令”等十项整顿政事的法令,这就是“庆历新政”。石介对此欣喜若狂,精神振奋,认为报效国家的时候到了,曰:“此盛事也,歌颂吾职,其可已乎!”赋《庆历圣德颂》,赞革新派,贬保守派,指责反对革新的夏竦等人为大奸。石介的行为使夏竦等人深深衔恨在心,自此成为死敌。颂刚脱稿,孙复就对石介说:“子祸始于此矣!”

石介:北宋学者、思想家,一生善于教育

庆历四年(1044年)三月二十日,石介因韩琦荐之“直集贤院”。夏竦为解切齿之恨,便从石介开刀,进一步打击革新派,他命家中女奴摹仿石介笔迹,伪造了一封石介给富弼的信,内容是革新派计划废掉仁宗另立新君。范仲淹等人有理也说不清,只好请求外放,变法遂告失败。

庆历五年(1045),范仲淹等人被保守派诬陷搞“朋党”活动,革新派相继罢职,石介也在“朋党”之列,成了众矢之的,外放到濮州(今山东鄄城县北)任通判,未到任所旋即于庆历五年(1045年)七月病卒于家,终年四十一岁。

石介死后,夏竦等人并未甘休,欲置革新派于死地。当时,徐州孔直温谋反,败露后被抄家,石介过去与孔直温的来往书信也被查抄出来。夏竦借此大作文章,向仁宗说石介其实没有死,被富弼派往契丹借兵去了,富弼做内应。这一招确实狠毒至极,宋仁宗便派官员去发棺验尸,庆历五年(1045)十一月和庆历七年(1047)六月两次下令核查存亡实况,知兖州杜衍、提点京东刑狱吕居简和龚鼎臣具保,幸免发棺。欧阳修对此义愤填膺,在庆历六年(1046)写下了一首三百五十字的五言长诗《重读徂徕集》,诗中写道:“我欲哭石子,夜开徂徕编。开编未及读,涕泗已涟涟。 已埋犹不信,仅免斫其棺。 此事古未有,每思辄长叹。 我欲犯众怒,为子记此冤,下纾冥冥忿,仰叫昭昭天。 书于苍翠石,立彼崔嵬巅。”

石介去世不久,乡人为他和孙复建“鲁两先生祠”以示敬仰之情。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追风历史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zflsw.com/201505/739.html

“石介:北宋学者、思想家,一生善于教育” 的相关文章

曾公亮的一生有哪些作为?后世是如何评价他的?

曾公亮的一生有哪些作为?后世是如何评价他的?

曾公亮(999年-1078年),字明仲,号乐正。泉州晋江县人,北宋政治家、文学家。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宋仁宗天圣二年(1024年),曾公亮登进士第,授会稽知县。他自地方官员累升至知制诰、翰林学士、端明殿学士、参知政事、枢密使等职,在嘉祐六年(1061年)以吏部侍郎、同平...

孝懿仁皇后佟佳氏是什么出身?她的一生是什么样的?

孝懿仁皇后佟佳氏是什么出身?她的一生是什么样的?

孝懿仁皇后,佟佳氏,满州镶黄旗人,康熙帝第三任皇后。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整理了相关内容,不知能否帮助大家拓展一些知识?提起康熙的皇后,几乎所有人想起的都是赫舍里氏。赫舍里氏,弥留之际生下的孩子,被康熙在幼年的时候,就封为了皇太子,被康熙抱在怀里长大。由此可见,皇太子是子凭母贵。更让所有人相信,康熙的...

顾承:三国时期东吴名臣,他有着怎样的人生经历?

顾承:三国时期东吴名臣,他有着怎样的人生经历?

顾承,字子直,吴郡吴县人,三国时期东吴名臣。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出身江东吴郡四大姓之一吴郡顾氏。嘉禾年间,与其舅陆瑁一起被礼请至建业做官。吴大帝孙权授予骑都尉。后来任吴郡西部都尉,和诸葛恪一起平定山越。芍陂战役后,被授予奋威将军,兼任京下督。几年之后,和哥哥顾谭、张休...

周泰:三国时期东吴将领,多次保护孙权安危,屡立战功

周泰:三国时期东吴将领,多次保护孙权安危,屡立战功

周泰,字幼平,九江下蔡人。三国时期孙吴武将。孙策平定江东时与同郡蒋钦一起加入孙策军,随孙策左右,从征刘繇、严白虎、王朗等人,数有战功。接下来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孙权爱其为人,向孙策请求让周泰跟随自己。周泰多次于战乱当中保护孙权的安危,身上受的伤多达几十处,就像在皮肤...

周札的一生有哪些成就?后世是如何评价他的?

周札的一生有哪些成就?后世是如何评价他的?

周札(?-324年),字宣季,义兴阳羡人,东晋将领,平西将军周处之子,建武将军周玘之弟。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周札出身于义兴周氏,早年举孝廉,曾授郎中、句容县令、吴国上军将军等职,西晋末年时因平定钱璯叛乱有功,封漳浦亭侯。他进入司马睿的丞相府,担任从事中郎,后又出任吴兴...

诸葛亮和司马懿都那么厉害 最后千古流芳的人为何是诸葛亮

诸葛亮和司马懿都那么厉害 最后千古流芳的人为何是诸葛亮

还不知道:诸葛亮和司马懿都是旷世奇才,为什么最终千古流芳的却是诸葛亮?的读者,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传世名著之所以得以传世,并不是大众赋予它的,而是它本身存在的意义得到了认可。而罗贯中所著的《三国演义》就称得上是一部传世经典。书中诸葛亮、司马懿两人,分别在蜀魏阵营中掌管军...

都说放虎归山 项羽为何在鸿门宴上放跑刘邦

都说放虎归山 项羽为何在鸿门宴上放跑刘邦

对鸿门宴上,西楚霸王项羽为何会放跑了刘邦,以致后患无穷呢?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在推翻暴秦之后,项羽与刘邦进行了长达4年的楚汉战争,最终刘邦取得胜利,建立了大一统的西汉王朝。在此之前,刘邦、项羽有过一场鸿门宴。后世同情项羽的人,都认为项羽应该在鸿门宴上杀掉刘邦,以绝...

诸葛亮为何一定要除掉张郃?真相是什么?

诸葛亮为何一定要除掉张郃?真相是什么?

俗话说乱世出英雄,接下来历史网小编就带来历史故事,一起看看吧!张郃是曹魏五子良将,不仅武艺高强,而且很会打仗,刘备对张郃头疼,诸葛亮也对张郃头疼。张郃的三点做法,让诸葛亮觉得此人非常可怕,必须要除掉他,因此,动了必杀之心,到底是哪三点呢?一下依据正史《三国志》。先看第一件事,刘备和曹操争夺汉中,曹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