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历史 > 正文内容

长平之战白起坑杀赵国四十五万大军 白起是怎么做到的

中国历史9年前 (2015-05-22)118

对长平之战,白起是如何做到坑杀赵国四十五万将士的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

在长平之战中,虽然赵国前后投入了四十五万兵力,但秦将白起分割包围赵军后,赵军兵力已经不足四十五万,当然秦军也有一定伤亡,因此武安君白起实际坑杀的赵军并没有四十多万。

在长平之战前期的对峙消耗战中,秦赵两军就多有交手,而赵军多次战败,造成了一定伤亡,为此廉颇采取“坚壁”战略,以防御态势和秦军对峙,始终不肯与秦军交战。但赵国国力逐渐不支,无法长期支撑廉颇的消耗战,赵孝成王就想尽快结束这场战争,便用马服君赵奢之子赵括代替了廉颇,反击秦军。

加上后增派的援军,赵军前后参战兵力合计达到了四十五万余人,不过因为前期有一定的伤亡,等赵括率军赶到长平战场,代替廉颇成为主将后,赵军兵力已经不足四十五万。

之后便是赵括和白起之间的对决,双方交战期间,赵军再次造成了一定伤亡,等白起用计分割包围赵军后,赵括手下的掌握的兵力已经不足四十万。接下来便是长达数月的包围对峙阶段,在这段时间内,赵军多次四面突围,结果都被秦军用箭射退,给赵军造成了很大的伤亡。

长平之战白起坑杀赵国四十五万大军 白起是怎么做到的

此时赵军因军中无粮,大量士兵又被饿死,一些士卒甚至开始自相杀食,主将赵括也无法阻止。在多次突围无果后,赵括便亲自挑选出一支上等精锐士卒,皆穿重甲,骑乘骏马强行突围,结果非但没有突围成功,赵括自己也被秦军乱箭射死。

在赵军主将战死且伤亡惨重的情况下,被困的赵军最终向白起投降。此时四十五万赵军已经伤亡过半,剩余的赵军又人困马乏且心力交瘁,为此大大降低了坑杀的难度,实际上白起坑杀的赵军大概在十万到二十万之间。

毕竟在长平之战中,秦军也有近一半的伤亡,约二十万,这还是白起用计分割包围赵军后的结果,因此赵军在投降之前,伤亡应该要比秦军更大。此时秦军还有约四十万人,而剩余投降的赵军只有十几二十万,且没有作战兵器和铠甲护身,他们又如何能改变被坑杀的命运呢!

当然就算只有十几万人,白起一时之间也无法将他们全部坑杀,那么白起是如何在很短时间完成坑杀的呢?其实白起只用的一个很简单的计策,在一夜之间将投降的近二十万赵军屠戮殆尽,只留下二百多名娃娃兵回国报信。

赵军四十五万的兵力是怎么计算得出的?

长平之战的起因是秦国在公元前262年攻占了韩国野王,切断了上党郡和韩国本土之间的联系,韩桓惠王为了以息战祸,便主动将上党郡献给了秦国。

结果两任上党郡守都愿意降秦,第二任上党郡守冯亭还将上党郡及治下的十七座城池一同献给了赵国,目的就是激化秦赵两国矛盾,从而让赵国站在韩国这一边,共同抵抗秦国。为此秦赵两国爆发了上党争夺战,之后随着战争规模扩大,继而发生了历史上著名的长平之战。

长平之战白起坑杀赵国四十五万大军 白起是怎么做到的

平原君赵胜领兵五万接收上党,引发秦赵大战

赵孝成王对冯亭献郡一事非常高兴,就召见了亲叔平阳君赵豹(赵武灵王三子)商量。平阳君说:“圣人认为没有原因得到的利益是极大的祸患”,劝谏他不要和秦国作对,一定不要接受冯亭的建议。但赵孝成王不听,说:“征发百万大军都没有打下一座城池,现在坐着就能得到十七座城,这是大利益啊!不能错失”。

《史记》记载:“王大喜,召平阳君豹告之,对曰:“圣人甚祸无故之利”,王曰:“今发百万之军而攻,逾年历岁未得一城也。今以城市邑十七币吾国。”,乃令赵胜受地。”

于是赵孝成王封冯亭为华阳君,食邑三万户,并派四叔平原君赵胜(赵武灵王四子)率领五万赵军去接收韩国献给秦国的上党地。赵国此举惹怒了老秦王,于是派军继续攻打韩国,震慑韩王,并派左庶长王龁率兵进攻上党郡,为此秦赵两国爆发了上党之战。

廉颇率兵二十万进军长平,抵御秦军

《史记》记载:“赵遂发兵取上党。廉颇将军军长平。”

赵孝成王听到秦国攻打上党的消息,就连忙派大军救援上党,这时名将赵奢已经去世,而上卿蔺相如也已是病危之际,能执掌军务的只有将军廉颇,于是赵孝成王命廉颇统帅二十万赵军救援上党。结果廉颇率军才赶到长平时,上党就已经被秦军攻占,而上党百姓纷纷逃往赵国,于是廉颇就率军驻扎在长平,以接应上党百姓,上党之战结束。

《史记》记载:“秦使左庶长王龁攻韩,取上党。上党民走赵。赵军长平,以按据上党民。四月,龁因攻赵。”

王龁借此进攻赵国,和廉颇率领的赵军时有交手,战事规模逐步扩大,但廉颇多次战败,便采取防御态势与秦军展开对峙,面对王龁的屡次挑战,廉颇始终坚守不出,哪怕赵孝成王多次派人指责,廉颇也拒不出战,因此赵孝成王廉颇颇为不满。

长平之战白起坑杀赵国四十五万大军 白起是怎么做到的

赵括率兵二十万支援长平战场,反击秦军

虽然秦军勇武善战,但廉颇避战不出,秦军就无法速胜,王龁对此也颇为苦恼,便将这一情况上报秦王。秦昭襄王知道秦军长途跋涉最顾虑久拖不决的战事,这样必将会让秦军深陷泥淖,无力自拔,便问秦相范雎该如何?范雎沉思之后建议使用“反间计”使赵王换掉廉颇。

《史记》记载:“赵王既怒廉颇军多失亡,军数败,又反坚壁不敢战,而又闻秦反间之言,因使赵括代廉颇将以击秦。秦闻马服子将,乃阴使武安君白起为上将军。令军中有敢泄武安君将者斩。”

之后秦国派人携带重金潜入赵都邯郸,贿赂赵王身边的亲近之人,散布流言说“秦军怕的只是马服君赵奢的儿子赵括担任将领,廉颇老而怯战,不足为虑,且屡战屡败,不久就要投降秦国”。而赵孝成王对不敢出战的廉颇早已不满,再加上现在如今不断入耳的谣言,便信以为真。

随后赵孝成王找来赵括,问他能否打退秦军。赵括回答:“秦国要是派能征善战、威名昭著的白起来,我还会有所担心,不得不筹划一番。如今的王龁不过是秦国新将,因廉颇怯战,才敢于深入,若遇上我,如秋风扫落叶,打败他不在话下。”。于是派赵括取代廉颇担任上将军一职,并增调二十万精兵让赵括率领反击秦军。

此时加上之前平原君接收上党的五万赵军和廉颇驻扎在长平的二十万大军,前后合计四十五万。

秦昭襄王得知赵国换将后,便暗中派武安君白起前往长平战争担任秦军主将,王龁改为副将,并严令军中 *** ,如有走漏消息者格杀勿论。

从白起之前指挥过许多重要战役中也能看出,白起的作战特点是以歼灭敌军有生力量为主要目的,比如:伊阙之战全歼二十四万韩魏联军; 华阳之战斩首及溺死魏赵联军十五万。秦昭襄王暗中启用白起的目的不言而喻,目的就是想全歼赵军,削弱赵国的实力。

长平之战白起坑杀赵国四十五万大军 白起是怎么做到的

武安君白起是如何坑杀赵国四十多万将士的?

在赵括赴任前,上党之战就已结束,平原君率领的五万赵军就算没有被王龁全歼,也是损失惨重。之后廉颇率领的二十万大军又多次战败,因此赵括赴任后实际拥有的兵力应该已经不足四十万。

白起赴任后,就针对鲁莽轻敌、高傲自恃的对手赵括,采取了“佯败诱敌,分割围歼”的战法,结果赵括中计,近四十万赵军被白起分割包围(之前文章中有白起详细分割包围赵军的过程,本文不再过多描述),运粮通道也被秦军切断。

《史记》记载:“秦出轻兵击之。赵战不利,因筑壁坚守,以待救至。”

赵军被困后军心大乱,赵括连杀八名都尉才暂时稳定了军心,接着命令数十万赵军从各个方向冲击秦军的壁垒包围防线,但始终无法突围而出。白起便派出精兵展开攻击,结果赵军失利,开始修筑壁垒固守,等待赵国派兵救援。不过秦昭襄王亲赴河内郡征调青壮年支援长平战场,阻拦了赵国的援军。

赵军被围困四十多日后,因断粮饥不可忍,开始互相杀食。数十万赵军为了求得一线生机,再次对秦军壁垒发了攻击,但轮番进攻了多次,还是无法突围而出,大量赵军因饥饿和突围而死,损失惨重。因此白起最后坑杀的赵军可以肯定是不会超过三十万人的。

后来赵括亲率精锐突围也以失败告终,赵括自己还死于乱箭之下,战死在长平。之后剩余的赵军无力再战,投降了白起。不过白起担心赵军反复无常,容易出乱子,就想将剩余的赵军全部坑杀,那么白起究竟坑杀了多少赵军呢?

长平之战白起坑杀赵国四十五万大军 白起是怎么做到的

长平之战秦军伤亡也有二十万左右,即便是一换一的情况下,赵军在投降前至少也伤亡了二十万,而且赵军处于被动不利,最后剩余投降的赵军理应不足二十万。

虽然少了总兵力的一半还要多,但想要将近二十万赵军全部坑杀也不是件容易的事情,那么白起是如何在很短时间内做到的呢?

白起先是将投降的赵军分成十营,并配以二十万秦军看管。然后赐给他们牛和酒慰劳,并表示“武安君明日会挑选赵军,上等精锐胡给予武器带回秦国征用,其余老弱不堪或无法再战者,一律遣发回赵国”。赵军大喜,因此放松了戒备。

当天夜里,白起用密令下达了任务:秦兵用白布束发,凡是头上没有白布束发者,一律认为是赵人,格杀勿论。

之后十营二十万看管赵军降卒的秦兵同时行动,大量赵军在酩酊大醉地睡梦中便结束了生命。虽然秦军屠杀的声音和浓郁的血腥味使靠在中间的赵军醒悟了过来,但他们因为没有准备,又没有兵器和铠甲,可以说几乎没什么战力,面对手持利器的秦军,一个接一个倒在了血泊之中。

即便有脱出营门者,也被外面巡逻的秦军砍杀,最终近二十万赵军降卒在一夜之间被秦军屠戮殆尽,他们流淌的血液汇聚在一起发出了流水的声音,长平附近的黄河支流都被染红,故更名为“丹河”。之后白起将赵军首级聚于秦军壁垒之间,堆积成台,名叫“白起台”。

长平之战白起坑杀赵国四十五万大军 白起是怎么做到的

结语:

至此,长平之战中合计四十五万赵军被秦军斩首坑杀殆尽,白起仅留下二百四十余名年纪尚小的士兵放回邯郸,以炫耀武功,宣扬秦国之威,震慑诸侯。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追风历史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zflsw.com/201505/772.html

“长平之战白起坑杀赵国四十五万大军 白起是怎么做到的” 的相关文章

朱祁镇复辟成功之后的第一件事情就是杀了于谦,为何这样?

朱祁镇复辟成功之后的第一件事情就是杀了于谦,为何这样?

明英宗朱祁镇是明朝第六位皇帝,年号正统、天顺。明宣宗长子。说起这个的话,各位一定都有所耳闻吧。明英宗上台后,立刻就杀了于谦,这是一件让人非常不理解的事情。为什么这样说呢?其一,明英宗不该杀于谦。明英宗在“土木堡事变”中被俘,接着瓦剌的统帅也先用明英宗要挟明朝。于谦在那时候坚决支持把朱祁钰扶起来当皇帝...

裴松之:东晋至刘宋时期官员、史学家,他担任过哪些职位?

裴松之:东晋至刘宋时期官员、史学家,他担任过哪些职位?

裴松之(372年~451年),字世期,河东郡闻喜县人,东晋、刘宋时期官员、史学家,为《三国志注》的作者,与其子裴骃、曾孙裴子野“史学三裴”之称。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裴松之出身世代公卿的士族河东裴氏,八岁熟知《论语》《毛诗》,初仕东晋,历任殿中将军、员外散骑侍郎、故鄣县...

黄巢最后为什么会输?是那些原因导致的?

黄巢最后为什么会输?是那些原因导致的?

在历代农民起义领袖中,黄巢是个不一样的存在。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各位读者就和历史网小编一起来了解吧!提起黄巢,你也许知道,也许不知道,但要说起一首诗,你肯定知道: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没错,这首《不第后赋菊》就是黄巢写的。黄巢(820年~88...

刘荆是什么人?他的一生是什么样的?

刘荆是什么人?他的一生是什么样的?

刘荆,广陵思王,汉世祖光武皇帝刘秀的第九子,生母是阴丽华。下面由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这篇文章,感兴趣的小伙伴接着往下看吧。刘荆30岁的时候,曾找了一个术士给他看相。术士看完后,吓得立刻就去告官。这是怎么回事呢?刘荆是刘秀一个很不安分的儿子。刘秀生前,封他为山阳王,镇藩山阳国。山阳国在现在山东菏泽定陶...

三国时期黄忠的实力怎么样?他与关羽的关系如何?

三国时期黄忠的实力怎么样?他与关羽的关系如何?

俗话说乱世出英雄。你们知道吗,接下来历史网小编为您讲解黄忠是三国时期蜀汉名将,在益州之战与汉中之战中表现英勇,尤其是在定军山之战中异常骁勇,力斩夏侯渊而一战成名。既然黄忠立下如此大功,那为何关羽还看不起他,反对他封侯呢一,跟随刘表黄忠早年追随荆州牧刘表,担任中郎将,同刘表侄儿刘磐共同驻守长沙郡攸县,...

濮阳兴:三国时期东吴丞相,他有着怎样的人生经历?

濮阳兴:三国时期东吴丞相,他有着怎样的人生经历?

濮阳兴(?-264年),字子元,陈留(治今河南开封)人,三国时期东吴大臣,吴景帝孙休末年至末帝孙皓初年任丞相。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孙权时为上虞县令,后升任尚书左曹、五官中郎将、会稽太守。孙休即位,征召为太常卫将军、平军国事,封外黄侯。永安三年(260年),力主建丹杨湖...

胤禛有何能力会成为九子夺嫡最后的胜利者?

胤禛有何能力会成为九子夺嫡最后的胜利者?

九子夺嫡,是指清朝康熙皇帝的儿子们争夺皇位的历史事件。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康熙晚年,由于太子胤礽被废后,引发了成年皇子的夺嫡之争。然而四皇子胤禛却求仙问道,游山玩水,还自诩是“天下第一富贵闲人”。不过,最终他却成了清王朝的统治者。那么,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康熙一生有3...

商鞅最后惨死的原因是什么?

商鞅最后惨死的原因是什么?

众所周知,商鞅变法使秦国有了与其余六国争霸的实力,更为秦国吞并其余六国奠定了深厚的基础,跟着历史网小编一起探寻。商鞅变法在历史上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对当时的秦国及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可是变法者商鞅却没有获得英雄的待遇,反而被杀,让后世长叹不已。那么,这样的悲剧是怎么造成的呢?商鞅生活在战国七雄争霸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