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世民登基之后没有将杨氏纳入后宫,是有什么考虑?
唐太宗李世民,唐朝第二任皇帝,是为后世争相效仿的明君典范之一。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各位读者就和历史网小编一起来了解吧!
李世民发动玄武门政变,杀掉兄弟李建成和李元吉后,收纳了李元吉的正妻杨氏。后来,当李世民皇后长孙皇后去世以后,李世民打算封杨氏为皇后。不过后来又放弃了。那么,他究竟为什么又放弃了呢?
《新唐书》记载,当时魏征提出了反对意见,魏征说:“陛下不可以辰赢自累。”魏征说了这句话后,李世民就打消了这个想法。
那么,真的是因为魏征说了这句话后,李世民就打消了这个想法吗?
要把这个问题搞清楚,先得来看看什么叫“辰赢自累”。
辰赢是秦穆公的女儿。原先,晋国公子圉(晋怀公)作为人质被留在秦国,秦穆公把女儿辰赢嫁给他。后来,晋怀公的父亲晋惠公去世,他回去继承国君之位,就把辰赢丢在了秦国不要了。后来,重耳(晋文公)流浪到秦国,秦穆公又把辰赢嫁给晋文公,然后秦穆公帮助晋文公夺了晋怀公的国君之位,晋文公把辰赢带回晋国,辰赢生了公子乐。
魏征这里所说的“不可以辰赢自累”,指的就是辰赢既嫁给了晋怀公,又嫁给了晋文公。魏征用这个比喻杨氏既嫁给了李元吉,又嫁给了李世民。
当然了,就算嫁给两个人,也没有什么可“自累”的。魏征所说的“自累”,是辰赢后面的故事。辰赢生了公子乐后,公子乐被派到陈国当人质。后来,晋文公去世,晋襄公继位。晋襄公死后,由于其儿子太小,因此大臣们商量着立晋襄公的弟弟为国君。狐射姑想立公子乐为国君,但是赵盾不同意,因为他想立公子雍为国君,于是就说辰赢嫁了叔侄两人,是个“ *** ”的人。后来,赵盾还派人把公子乐杀了,这就产生了悲剧。魏征所说的“自累”,也就是说怕产生这样的悲剧。当然了,他话语之中,也有鄙视杨氏“ *** ”的意思。
那么,李世民是因为害怕儿子们互相残杀,才会打消选杨氏为皇后的念头吗?
我们不能不说李世民没有这个考虑。毕竟当时李世民和长孙皇后生了好几个儿子,包括李承乾、李泰、李治等人。而且他这些儿子们本身就已经因为皇位的事情,争得不可开交,让他大伤脑筋。假如立杨氏为皇后,那么,杨氏的儿子李明,势必又会成为争夺皇位的一个人。假如李世民选长孙皇后的儿子为皇位继承人,但将来,太后是杨氏,也就是说,皇帝不是太后的儿子,而太后自己的儿子没有当皇帝。因此,危机和祸乱肯定就会发生。
事实上,我们看看最终李世民没有立任何人为皇后,就能明白,李世民确实有着这样的考虑。
不过,虽然说李世民没有立杨氏为皇后,有考虑魏征给他说的话的意思。不过,我想说的是,就算魏征没有给李世民说过这样的话,李世民其实也不会考虑立杨氏为皇后。为什么这么说呢?
道理很简单,我们只需要用一个事例就可以证明。李世民说他想立杨氏为皇后,那显然体现了他对杨氏的喜爱和尊重。但是,请注意,李世民那么喜爱杨氏,可他却到头到尾,没有娶过杨氏,没有给过杨氏位分。杨氏是什么身份?一直是李世民的“情人”。杨氏也一直被称为巢刺王妃。这个巢刺王是谁?是李世民给李元吉的蔑称封号。这是怎么的呢?就算李世民不封杨氏为皇后,封他为妃,也是应该的嘛,可是李世民最终连妃子的身份都不给她。
李世民既然连妃子的身份都不给杨氏,只和她保留“情人”关系,为什么却提议封她为皇后呢?这件事,实在是怪异。
所以,我们只能说,李世民提出要封杨氏为皇后,多半只是说说而已,并不是真的想要做这件事。
那么,李世民为什么要说说而已呢?
我认为,有两个原因。
其一,杨妃对李世民非常奉迎,让李世民“盛情难却”。所以李世民说这个话出来敷衍她。反正这事提出来后,大臣一定会反对。大臣反对,就与他李世民没有关系了。不是我李世民不愿意,是大臣反对啊!我李世民是个“善于纳谏”的人,大臣的话怎能不听呢?这样一来,李世民就不会得罪杨妃了。
其二,李世民继续实施“统战”政策。李世民收纳杨妃,实际上是消弭玄武门政变所产生的矛盾。这与李世民重用李建成和李元吉的部下,是一样的道理。因而,李世民立杨妃为皇后,也就是想表达这种意思。不过,他也就只是要做这样一种姿势给众人看,并不是真的要封杨妃为皇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