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历史 > 正文内容

清朝时期的王爷能够罢免知府吗 有没有特殊情况存在

中国历史9年前 (2015-06-02)101

今天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清朝的王爷可以直接罢免知府吗?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清朝的王爷理论上不可以罢免知府,但是特殊情况下是可以罢免知府的。

清朝时期的王爷能够罢免知府吗 有没有特殊情况存在

要明白这个问题,可以先说明一下清朝的官制和宗室爵位制度。清朝的宗室爵位有和硕亲王、多罗郡王、多罗贝勒、固山贝子、奉恩镇国公、奉恩辅国公、不入八分镇国公、不入八分辅国公、镇国将军、辅国将军、奉国将军、奉恩将军。一共十二等,每等分为若干级。

清朝的王爷是指清朝的亲王和郡王,和明朝的王爷一样,清朝的王爷也是两个等级。

但是清朝的王爷和明朝的王爷还是有很多区别,比如明朝的王爷比较容易获得,只要是皇帝的儿子和亲王的儿子,都可以直接获得王爷爵位。换句话来说,明朝只要是皇帝的儿子必须是亲王打底(其中一位是皇帝),亲王的儿子是郡王打底(其中一位是继承亲王爵位)。

而清朝的王爷爵位需要有功劳,才可以获得,即使是皇帝的儿子也是一样的,比如康熙皇帝的儿子,雍正继位前是亲王,八阿哥才是贝勒,其他的儿子也是亲王和郡王、贝勒、贝子都有。

所以清朝的皇子不一定有很高的爵位,如果没有功劳或者不受皇帝待见,可能都没有爵位,比如乾隆皇帝的十二阿哥,因为母亲是乾隆讨厌的继后那拉氏,所以十二阿哥在乾隆朝,一直是光头阿哥,没有爵位。

清朝这样做的原因也是吸取了明朝灭亡的原因,不让王爷爵位泛滥,有利于减轻朝廷的压力。清朝的爵位除了世袭罔替的,也就是除了十二个铁帽子王,其他爵位都是要降级的,也就是说即使继承爵位的后代一样会降级,亲王的儿子们,只有一个儿继承爵位成为郡王,其他儿子没有爵位,只能靠立功被皇帝封赏。

清朝时期的王爷能够罢免知府吗 有没有特殊情况存在

所以在清朝能成为王爷(亲王和郡王)也是很难得,首先得是皇室,其次还得有功劳或者获得皇帝的喜爱。

当然清朝的王爷和明朝的王爷也差不多,很少有能参与朝政的,不同的是明朝的王爷分封各地,清朝的王爷在京城里面。

既然清朝的王爷很少参与朝政,那么任免知府就更加不大可能了,要知道知府是朝廷的从四品官员。知府的选任,皇帝是非常重视的,必须由皇帝亲自任命。

顺治帝在位时期,他觉得:“知府乃吏治之本,若尽得其人,天下何患不治?”

下令在京各衙门满汉堂上官及在外督抚,各举堪任知府一人,这样会有很多合适的人员备知府之用。

后来皇帝基本上也都运用这样方式选拔任用知府,很多督抚还可以给皇帝举荐人才担任知府,但是督抚推荐给皇帝的官员,很难在本省担任知府。

如果本省知府空缺,也不一定是巡抚推荐的人担任知府,有可能是京官外调任知府,这些都是为了防止巡抚掌握人事大权。

还有一种就是京官外放。京官一些比知府低的司官,外放办法是将京察一等(守廉、才长、政勤、年富力强,并称职者)人员带领引见,之一次圈出者,复引见一次,再圈出者始以知府记名外放。这些决定权都在皇帝,吏部不可以自己做主,清朝的吏部确实权限很小。

最后一种就是,论俸截取或推升为知府。

这种就是京官中在一些岗位干到年限的,也可以外放知府,这是需要年限,给事中、御史要俸满三年,郎中两年俸满才可以外放知府。

当然也有地方的同知(知府的副手,正五品)、直隶州知州(正五品)三年俸满,可推升知府,干得好可以早点提拔,这样的属于破格提拔。

清朝时期的王爷能够罢免知府吗 有没有特殊情况存在

所以,知府的任命权是在皇帝,吏部或者督抚只有推荐权,最后结果如何还是得看皇帝的意思。

其实罢免知府也一样,基本上就是地方的巡抚对知府进行考核,如果巡抚觉得知府不称职,可以上奏皇帝,然后皇帝一般都会尊重巡抚的意见,对知府进行罢免。

有人说那巡抚的权力也太大了,但是巡抚在地方也不是一家独大,有总督、布政使、按察使等官员制约,这些都是地方大佬,都可以上奏皇帝,所以巡抚对知府的罢免只有一部分建议权,皇帝还会询问其他地方官吏,最后定夺。

清朝的王爷呢?他们是不会到地方担任封疆大吏的,毕竟皇亲国戚,到地方主政,皇帝不会放心的。另外,也很少有王爷可以担任吏部尚书,根本没有管理官员的权限。再说清朝的吏部尚书权限也很少,他的权限被军机处分割了太多,高级官员任免全在皇帝手中。吏部尚书只对四品以下的低级官员有一定的权限。

虽然清朝的王爷大部分都是无业游民,没有实权,但是也有极少数的王爷是有实权的,完全可以做到罢免知府。

清朝是少数民族政权,清朝前期是满洲旗主和皇帝(大汗)共掌大权,比如努尔哈赤时期决定军国大事,都是由各旗旗主和满洲的贵族开会讨论,可以说这时候参与朝政的都是努尔哈赤的子侄们。

努尔哈赤创建八旗制度,并且设立了“四大贝勒”管理朝政,这时候的后金还只是东北的割据势力,也没有完善的地方官员制度,可以说处于奴隶社会过渡到封建社会。努尔哈赤时期的贝勒其实就相当于后来的亲王,毕竟这时候满人还没有入关,还没有亲王这种制度和称呼。

清朝时期的王爷能够罢免知府吗 有没有特殊情况存在

皇太极登基后,建立了清朝,并且封了兄弟们为亲王,从此以后清朝开始步入封建社会,学习汉族的官员制度,设立六部。

皇太极时期的亲王,权力还是比较大的,就像多尔衮直接就是吏部尚书,不过清朝没有入关时,估计是没有知府这个官职的,也不存在王爷可以任免知府的问题。

清军刚入关后,此时皇太极已经驾崩,朝政被多尔衮控制,顺治帝只是一个傀儡,这时的多尔衮大权在握,可以直接左右朝廷官员,别说是知府,就是六部尚书,都不在话下,但这只是非常时刻,多尔衮是摄政王,已经不能用亲王来衡量。

除了清朝前期的复杂情况下,清朝后期又出现了两位权力极大的摄政王,比如奕欣和载沣。

恭亲王奕訢在帮慈禧夺权时立了大功,被封为议政王,首席军机大臣,辅佐新君,这个权力,罢免个知府还是很简单的,就是六部官员,奕訢也是由有很强的发言权,毕竟是首席军机大臣。

还有清朝末期的摄政王载沣,小皇帝溥仪的父亲,权力也很大,袁世凯这样重臣都能开除回老家,别说一个知府了。

但是以上这些都是有实权的王爷,对于没有职位的王爷,即使地位再高也没有用。

虽然电视剧中会有很多王爷看到知府欺负百姓,直接出手罢免知府,很显然都是一些虚构的,实际上能罢免知府的王爷很少。

清朝时期的王爷能够罢免知府吗 有没有特殊情况存在

另外,如果王爷担任钦差大臣,确实可以做到直接罢免知府,就像《雍正王朝》中的雍正,他和十三爷到江南赈灾,到了江南,直接就把扬州知府车铭给撤职了,换上了田文镜。

按照理论上,雍正那时候才是贝勒,都不是王爷,直接罢免知府,更没有权限,但是不要忘了他是钦差大臣,皇帝给他了便宜行事的权力,知府这样的四品官完全可以直接就地处置!

所以,清朝的王爷如果担任钦差大臣,是完全可以直接罢免知府的,但是这仅仅是电视剧,清朝的王爷很少有出京的机会,也很少有担任钦差大臣的,大多数王爷都是无业游民,皇帝也不会用王爷,像雍正重用十三爷的情况很少,大部分王爷都是只会享乐生孩子。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追风历史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www.zflsw.com/201506/2678.html

“清朝时期的王爷能够罢免知府吗 有没有特殊情况存在” 的相关文章

宕渠之战张郃斗不过张飞的原因是什么?

宕渠之战张郃斗不过张飞的原因是什么?

在夺得汉中后,得胜方曹操并未趁机拿下蜀地,而是自行北撤。接下来历史网小编带你详细了解历史真相,一起看看吧!张飞和张郃都是三国名将,张飞的武艺明显要高于张郃,在公元218年(建安二十二年),张郃率军下巴西,进军宕渠、蒙头、荡石,张飞率军击败张郃,张郃因为山道狭窄,前后不得相救,张郃被张飞打的非常狼狈,...

李世民知道武则天和李治之间的关系吗 李世民又是怎么想的

李世民知道武则天和李治之间的关系吗 李世民又是怎么想的

对武则天和李治的地下恋情,李世民知道吗?知道后他是怎么想的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历史上有个说法,唐太宗李世民在世的时候,就发觉武则天的不同凡响。他之所以不宠幸武则天,就是怕她会扰乱李唐江山。还有的说,唐太宗在世的时候,就已经发现了太子李治和武则天的畸恋,所以才把武则...

汉献帝退位后什么事情都没有 刘备为什么还要汉献帝发丧

汉献帝退位后什么事情都没有 刘备为什么还要汉献帝发丧

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汉献帝退位后,一直安然无恙,可刘备为何要为他发丧?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历史网小编一起看一看。东汉末期,汉献帝刘协做了一辈子的傀儡,最终退位,将皇位让给了曹丕,后来,刘协被封为山阳公。身为亡国之君一般下场都比较凄惨,但刘协却是其中的一个特例,能够得以善终。在公元234年...

樊哙打仗还不如刘邦 鸿门宴上为何还敢对项羽吹胡子瞪眼

樊哙打仗还不如刘邦 鸿门宴上为何还敢对项羽吹胡子瞪眼

对论领兵打仗的本事,樊哙远不如刘邦,为何敢在鸿门宴朝项羽瞪眼?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樊哙知名度很高,鸿门宴上朝项羽吹胡子瞪眼,是樊哙一生中的高光时刻。但实际上,樊哙领兵打仗的本事,在汉初名将中,并不突出,且不说完全没法跟淮阴侯韩信比,也没法跟英布、彭越、卢绾、刘贾等...

李世民和杨广有没有血缘关系 李世民为何不传位给李恪

李世民和杨广有没有血缘关系 李世民为何不传位给李恪

李世民和杨广有血缘关系吗?为什么李世民不肯传位给杨妃子李恪?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李世民和杨广,是表叔侄的关系。当时有个世家姓独孤,有两个出色的女儿,一个嫁给了李家,一个嫁给了杨家。杨家的这个生了儿子叫杨广,谥号隋炀帝;李家的这个有个孙子叫李世民...

康熙皇帝去世之后 雍正为什么连夜处死陪伴康熙六十年的心腹

康熙皇帝去世之后 雍正为什么连夜处死陪伴康熙六十年的心腹

康熙刚驾崩,雍正就连夜处死了父亲60年的心腹,他知道了什么?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康熙、雍正、乾隆大概是清朝史上最出名的三位皇帝了,也是众多影视剧创作的人物素材。而“雍正夺位”的故事更被人反复讲述,据称康熙刚驾崩,雍正为了帝位就连夜处死了父亲的心...

杨修如此才华横溢 曹操为什么还要杀他

杨修如此才华横溢 曹操为什么还要杀他

还不知道:曹操为何要除掉才华横溢的杨修?这3点原因让杨修必死无疑的读者,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三国战乱,各方势力为了争霸天下不择手段,争权夺利成了最重要的事情,曹操生性多疑,死在他身上的人不在少数,尤其是杨修的死,更是成为了千百年来热门的话题。曹操虽然生性多疑,但为了博得...

薛涛是什么出身?她的一生是什么样的?

薛涛是什么出身?她的一生是什么样的?

薛涛,唐代女诗人,十六岁入乐籍,脱乐籍后终身未嫁。 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这篇文章,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薛涛与卓文君、花蕊夫人、黄娥并称蜀中四大才女。在互联网还没有发展的古代社会,她首创“薛涛体”情书笺(薛涛笺),用来“鸿雁传书”,对彼此心心相印的爱情物语,纸短情长。在成都,除了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