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历史 > 正文内容

崇祯皇帝要是没有杀魏忠贤的话 明朝结局会不会更好

中国历史9年前 (2015-06-02)102

还不知道:崇祯如果没有杀魏忠贤,明朝的结局是不是会更好一些?的读者,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

魏忠贤是妇孺皆知的大奸贼、大反派,这是毋庸置疑的,崇祯皇帝评价说:“魏忠贤擅窃国柄,奸盗内帑,诬陷忠良,草菅多命,狠如狼虎。”

崇祯皇帝爱杀大臣,向来有很多争议,但对杀魏忠贤,却没有人说半个“不”字,无不拍手称快,足见魏忠贤之可恨!

不过,评价历史人物,不能用今天的标准来衡量,而是应该放在当时的条件下来判断,我们现在就来假设一下:如果崇祯没有杀魏忠贤,对明朝是不是会更好一些?

崇祯皇帝要是没有杀魏忠贤的话 明朝结局会不会更好

平心而论,魏忠贤虽然是大奸大恶,但同时也意味着这个人有非凡的能力和手腕,所以才能飞黄腾达、位极人臣,就像曹操一样,在治世,则为能臣,在乱世,则为枭雄。

从某种程度上说,魏忠贤之恶,也是明朝腐败制度的产物,假如魏忠贤之才能被正确运用,那么也很可能是另外一种局面。

魏忠贤之恶罄竹难书,尽人皆知,就不多赘述了,但魏忠贤之“才”历来鲜有问津,今天我们就来看看,魏忠贤究竟有哪些对明朝有益的“贡献”。

魏忠贤所处的时代,明朝正面临巨大的危机,女真族在努尔哈赤的率领下,对明朝进行持久的入侵,已经严重威胁到明朝的生存!所以,如何有效调动明朝一切力量,抵御女真的入侵,是这个时期压倒性的历史使命。

崇祯皇帝要是没有杀魏忠贤的话 明朝结局会不会更好

抗击女真需要大量军费,而明朝晚期更大的社会问题,就是税赋不均的问题。

明朝长期以来土地兼并,到了晚明已经严重恶化,大多数贫苦农民无地少地,却承担着巨额的赋税,尤其是臭名昭著的“三饷”,使得广大贫苦百姓民不聊生,而大贵族、大官僚地主阶级则占据着大多数土地,利用权力和诡计免税和避税,这种日趋恶化的不公,严重影响着明朝的税收。

同时,明朝也是中国资本主义萌芽时期,东南沿海地区自中古以来就是工商业繁荣兴旺之地,也历来是最重要的税收重地。然而,明朝中期以来,朝廷官场有大批人士都是通过科举出来的江浙地区学子,他们大部分都是这种新兴的工商业主和地主阶层,势必强烈反对朝廷对东南沿海地区征收工商税和矿产税等榷税,其中最为鼓躁出力的代表势力,就是著名的“东林党”。

很多人对“东林党”的印象不错,认为这些人都是满腹经纶的学者,张口闭口都是仁义道德,以“君子小人”来评价人,但实际上,“东林党”发展到后期,越来越变味了,成了一群只知道高谈阔论,却鼠目寸光的伪君子、真小人!

崇祯皇帝要是没有杀魏忠贤的话 明朝结局会不会更好

他们位居高位,却拿不出什么利国利民的措施,而私下里的贪污腐化,一点也不亚于他们一贯攻击的魏忠贤及其党羽。在他们的把持之下,明朝失去了最重要的榷税收入,只好将全部税赋压力都压在已经半死不活的农民身上。

再加上明朝晚期恰逢著名的“小冰河时期”,自然灾害频繁,广大贫苦农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直接催生了大规模农民起义的爆发,这也是导致明朝覆灭的一个根本原因。

众所周知,东林党更大的死敌就是魏忠贤,魏忠贤虽奸,但他洞察秋毫,知道辽东女真不仅是大明克星,也是自己荣华富贵的终结者,所以他势必在确保自身利益的基础上,也力所能及地做一些有益于国家社稷的“善事”,比如派出自己的心腹太监,到江南征收各项工商税,在不断激起江南工商业者和雇工阶层的“民变”的同时,也确实让朝廷的国库充盈了起来。

魏忠贤还有一个拿手好戏,就是“抄家”。尽管魏忠贤制造过不少“冤案”,但按照老百姓的说法,被魏忠贤抄家的官僚,只会有漏网的,却很少有冤枉的!魏忠贤抄家,每每抄没巨额资产,除了一部分被魏忠贤和其党羽瓜分外,朝廷也是受益良多,至少可以减轻一点赋税的压力,老百姓自然也是拍手称快的。

崇祯皇帝要是没有杀魏忠贤的话 明朝结局会不会更好

但是,崇祯皇帝除掉魏忠贤后,再次倚重东林党,结果又断绝了东南沿海的税收“财路”,当全国各地农民起义风起云涌时,朝廷却财政枯竭,一个个只会高喊漂亮口号的东林党人,却谁也不肯为国家捐献一点。

更让人无语的是,到了关键时刻,这些“卫道士”又变成了首鼠两端的投降分子,李自成来了,就暗中投降李自成,女真来了,又丧尽民族气节投降异族,实在是让人大跌眼镜!

而反观魏忠贤,虽贪暴 *** ,但在国家安危大计方面还是有正确的眼光的,正是他提拔重用了袁崇焕、吴三桂等一批良将,才多次抵挡住了女真的进攻。

因此,如果崇祯皇帝不杀魏忠贤,而是有效地约束住魏忠贤,利用其有胆有识、有益有利的一面,至少后来袁崇焕的悲剧就不会发生,吴三桂也不至于“报国无门”而投降大清,明朝的历史也许会有不少转机。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追风历史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www.zflsw.com/201506/2695.html

“崇祯皇帝要是没有杀魏忠贤的话 明朝结局会不会更好” 的相关文章

历史上真正的刘备是个什么人 和演义区别有多大

历史上真正的刘备是个什么人 和演义区别有多大

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正史中,刘备是怎样的一个人?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历史网小编一起看一看。如果说“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是曹操在三国历史中的注脚,那么他的老对手也就是一生之敌的刘备,形象则会显得没有那么出彩,当然这中间最主要的原因还是源于刘备这个角色本身的多面性。实事求是地讲,在正史中...

杜周在历史上是什么形象?他最后的结局怎么样?

杜周在历史上是什么形象?他最后的结局怎么样?

众所周知,汉武帝是一位雄略之主,但在汉武帝统治的中后期因为政治、经济高度发展,与其相配的另一社会现象是法制建设空前发达,刘彻开始爱用酷吏来镇压人民,为此来加强君主集权,也为了抑制地方性豪强、游侠与诸侯也可以短期内防止地方上土地的兼并,并且严明了法度。杜周就是其中之一。杜周出生于南阳郡杜衍县,他本来是...

汉中战略地位十分重要 刘备选太守时为何选择魏延而不是张飞

汉中战略地位十分重要 刘备选太守时为何选择魏延而不是张飞

刘备任命汉中太守时,为何放弃战功卓著的张飞,而是选择了魏延?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刘备在夺取汉中后,便物色担任汉中太守的人选。汉中是蜀汉的北大门,战略地位十分重要。当时大家都认为,担任汉中太守的最佳人选是张飞。谁知道,刘备最后选择的汉中太守是魏延...

桓范为了房子真的谋杀下属吗 这件事情是真的吗

桓范为了房子真的谋杀下属吗 这件事情是真的吗

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准备了:桓范为了房产,不惜要谋害下属?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快来看看吧!桓范在三国群英聚会的局面下,其实是个不起眼的人物。诸葛亮、司马懿、曹操这些人要比他闪亮得多,不过桓范的子孙后代中,有一票非常著名的人物。桓范是谯郡龙亢桓氏第六世中的一个人物,也是士族大家。虽然族谱散落,但是根据田余...

士壹:三国时期官员,因士徽叛乱牵连而被免为庶人

士壹:三国时期官员,因士徽叛乱牵连而被免为庶人

士壹,苍梧广信人,士燮之弟,汉末至三国时期人物。曾因恭送刺史丁宫而后被宫召入朝廷,因董卓之乱,士壹逃回故里,领合浦太守。后随兄降吴,最终因其侄士徽叛乱牵连而被免为庶人,数年后因犯法而被杀。接下来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人物生平早年经历士壹是士燮的弟弟,起初为郡督邮。刺史...

周胤:东吴名将周瑜次子,因犯罪而被免官为民

周胤:东吴名将周瑜次子,因犯罪而被免官为民

周胤(?—239年),庐江舒县人,出身庐江周氏,三国时期东吴名将周瑜次子。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初任兴业都尉,娶宗室之女为妻,领亲兵一千,驻守公安。黄龙元年(229年),封都乡侯。后因罪被免官为民,迁徙庐陵郡。赤乌二年(239年),诸葛瑾、步骘连名上疏替他求情,请求赦免其...

贺循的一生有哪些成就?有哪些与他相关的轶事典故?

贺循的一生有哪些成就?有哪些与他相关的轶事典故?

贺循(260年-319年8月28日),字彦先。会稽郡山阴县人,两晋时期名臣,孙吴后将军贺齐曾孙、孙吴中书令贺邵之子。接下来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贺循早有名声,与纪瞻、闵鸿、顾荣、薛兼并称“五俊”。初任五官掾、阳羡县令、武康县令、太子舍人等职,在地方颇有政绩。后退居会稽...

贺兰敏之作为武则天的外甥得到了重点栽培,为何被坐罪赐死?

贺兰敏之作为武则天的外甥得到了重点栽培,为何被坐罪赐死?

咸亨二年(671年),武则天的外甥、大唐第一红人周国公获罪流放,来到韶州后,没多久便去世。贺兰敏之容貌俊美,年纪轻轻就袭承外祖父的周国公爵位,可谓是前途无量,他究竟为何会落得这般下场呢?早年,武则天的父亲武士彟迎娶相里氏为妻,生下武元庆与武元爽兄弟。相里氏死后,武士彟才娶了武则天的母亲杨氏,生下武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