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要灭亡时崇祯圣旨求救 期间为何没有大将进京救驾
还不知道:明朝灭亡时,崇祯发出求救的圣旨,为何没有将军进京救驾?的读者,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
17世纪的明朝,处于风雨飘摇之中。当明朝有难时,边疆的将领却无动于衷,他们为何会抛弃明朝?
当李自成快要打到北京时,崇祯发出了救命的圣旨,回应的将领却寥寥无几。当时的明朝,手握重兵的将领有左良玉,刘良佐,高杰,黄得功,刘泽清等将领。
在这些将领中,他们掌控的兵力并不少,比如左良玉,他是兵力最多的将领,高达八十万之多。在崇祯发出求救时,这些将领为何会拒绝救驾?这受到哪些因素的影响?
1:骄横跋扈的将领。对一个帝王来说,面对手握重兵的将领,始终有猜忌之心,特别是直接上位的皇帝。不经过一起出生入死,哪来的交情?这始终很难做到完全的放心。而且明朝已经走到后期,朝廷的运行已经腐朽不堪。
当这些将领看到明朝的处境时,他们想的不是一心一意地守护明朝,而是如何捞取更多的好处。他们手里有兵,打了胜仗,就能向明 *** 要更多的好处。可明朝哪来更多的白银犒赏他们?慢慢的,他们也骄横跋扈起来,崇祯皇帝也难以指挥他们。毕竟崇祯的所作所为,也让他们忌惮,而兵权是他们不可能放弃的。
2:中央失去威信力。对崇祯而言,十七岁继位,年纪轻轻也驾驭不了那些手握重兵的将军。为了拯救风雨飘摇的明朝,崇祯还是特别勤奋的。可他的多疑,让许多将领寒了心。在明末时期,被崇祯斩杀的将领有袁崇焕,孙承宗,孙传庭,卢象升等等。在崇祯时期,不管是武将还是文官,都杀掉很多。
当然,这也和党派之争有关,更有奸臣用计离间崇祯与大臣的关系。这导致崇祯与其他将领产生隔阂,原本想树立威信的,结果却得不到一点效果,全演变成君臣之间的猜疑。当中央失去威信时,地方将领自然不愿意出手救助。救一个随时灭亡的王朝,他们也得不到好处。没有威信的中央 *** ,又如何能调动边疆将领?
3:明朝的内部问题。相比起崇祯和将领的关系,明朝的内部问题更加严重。当李自成的起义军横扫北方时,许多将领都没有信心能平定这次战乱。相当腐败的明 *** ,已经没有更多白银支持平叛。这些将领也知道朝廷的情况,他们消耗一些兵力,也得不到朝廷的援助。为了平定战乱,明朝加大征税,这导致民怨沸腾。
其中三响特别有名,它们分别是辽响,剿响,练响。这些都是给军队的,毕竟打仗是要金钱支持的。而百姓等不起他的休养生息,纷纷支持起义军。失去民心的王朝,又岂能得到他人的庇护?加上时间和距离上,这些武将都不愿意进京救驾。毕竟他们都知道,此次进京,必定是有去无回。他们也想,自己是不去,或许也人有去,可结果是谁都不去,最终明朝被李自成灭掉。
这些原因都导致他们不愿意去救明朝。处在风雨飘摇的明朝,从各方面来看,他都失去了被拥戴的时候。如果他们放下疑心,选择进京救驾,明朝或许还能再延续十几年。想要救明朝,需要从内部出发,解决各种问题,最后达到中兴的局面。
而在用人上,崇祯是失败的,如果不是他的作死,明朝还不至于灭亡那么快。在一个王朝末年,武将是决定国家安全的因素之一。毕竟追随他的手下,更愿意去卖命和团结。如果轻易换掉上司,都会面临各种问题。毕竟谁也不服谁,新来的上司,也没有威信可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