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历史 > 正文内容

历史上三刘出京讲的是什么?背后的真相是什么?

中国历史10年前 (2015-06-04)1800

东汉末年这段时间内诸侯割据,互相攻伐兼并。下面历史网小编为大家带来详细的文章介绍。

三刘出京指的是东汉末年中平五年(公元188年,汉灵帝年号)至兴平元年(公元194年,汉献帝年号)时,三位汉室宗亲被任命为南方三个州的州牧或刺史。

分别是益州牧刘焉,荆州刺史刘表(后升荆州牧),扬州刺史刘繇(后升扬州牧)。

这三个州郡都在南方,远离东汉的政治中心,远离北方,也远离从黄巾之乱时起北方乱纷纷的诸侯混战。

因此,当北方各路诸侯打得热火朝天时,这三个州郡相对比较安静,还成为很多北方士族躲避战乱的好去处。

“三刘出京”的定义趋于正面,很多人认为这是东汉末年的有识之士为了保存汉朝元气,所做出的高瞻远瞩之举。

我知道了这个名词后,也去仔细阅读了些相关内容。

但我发现,所谓的“三刘出京”并非是东汉皇室或有识之士为了保存汉朝元气、应对北方战乱而做出的有组织的行为。

“三刘出京”从结果上来看,是有了保存汉朝元气的意义,但“三刘出京”的初衷却并非为此。

本文就结合史书上的相关记载,简单聊聊这个事。

历史上三刘出京讲的是什么?背后的真相是什么?

一:刘焉为何去了益州?

“三刘出京”中,之一个出去的是益州牧刘焉,也是他建议汉灵帝刘宏选派重臣或刘氏宗亲为州牧镇守地方,《三国志·蜀书一·刘二牧传》中记载:

焉睹灵帝政治衰缺,王室多故,乃建议言:“刺史、太守,货赂为官,割剥百姓,以致离叛。可选清名重臣以为牧伯,镇安方夏。”焉内求交阯牧,欲避世难。

刘焉一开始是想去交州,至于目的,史书中说他是“欲避世难”,但实际情况却未必如此。

因为后来他改去了益州的原因是有人告诉他,益州有天子气,《三国志·蜀书一·刘二牧传》中记载:

议未即行,侍中广汉董扶私谓焉曰:“京师将乱,益州分野有天子气。”焉闻扶言,意更在益州……

因为益州有天子气就马上改换了避难的地点,刘焉要求出去镇守地方的目的很不单纯,绝非是一心为了帮助朝廷安定地方。

我想,刘焉一开始想去交州,估计也是存了天高皇帝远,想在当地自立的心思。

天下大乱时,朝廷连益州都估计不过来,更何况遥远的交州了。

汉灵帝认可刘焉建议的初衷是派出宗亲去镇守地方,以拱卫日渐衰落的中央,实际上,却给了部分野心家们搞割据的机会。

二:刘表为何会去荆州?

刘焉之后是刘表,《后汉书·刘表传》中记载:

初平元年,长沙太守孙坚杀荆州刺史王叡,诏书以表为蒯州刺史。

初平元年(公元190年)时,汉灵帝已经死了,皇位上坐着的是汉献帝刘协,但掌权的是董卓。

也就是说,刘表是董卓派出去的。

而董卓同意刘表离开京城去当荆州刺史,其目的肯定不会是如汉灵帝派刘焉出去一样,希望汉室宗亲们拱卫中央。

当时的董卓,废杀汉少帝刘辩,激怒了天下士族,正在被以袁绍为首的关东诸侯们围攻,逼得要迁都,搞得很狼狈。

他为了缓和跟皇室及士族的关系,获得更多的政治上的支持,所以才把名列汉末“八骏”之一、在皇室和士族中名气很大的刘表委任出去。

刘表到了荆州稳定住局面后,也投桃报李,在关东诸侯相约一起讨伐董卓时,他拒绝参与。

三:刘繇为何会去扬州?

历史上三刘出京讲的是什么?背后的真相是什么?

刘表之后是刘繇,他是在兴平元年时,被朝廷任命为扬州刺史。

这一年,董卓也已经死了,掌权的是前董卓部将、西凉军阀李傕和郭汜。

刘繇当时并不在国都长安(初平元年,董卓为避关东诸侯,从洛阳迁都过去),他本来被征召到朝廷去当侍御史,但刘繇拒绝去长安赴任,躲在淮浦(属徐州辖下的东海郡)。

因此,刘繇就任扬州刺史,其实不算是出京,他是就近任职。

刘繇能成为扬州刺史的原因,是李傕和郭汜想让刘繇去跟袁术争斗。

东汉时期的扬州,管辖地域很大,包括长江以北的淮南地区和长江以南的江东地区。

而袁术当时的根据地就在淮南,扬州刺史的治所就在淮南的寿春,正被袁术占着(他后来就是在寿春称帝建国)。

根据《后汉书·袁术传》中的记载,袁术在刘繇被任命为扬州刺史的前一年,“杀扬州刺史陈温而自领之,又兼称徐州伯。”

也就是说,袁术当时把自己封为了扬州刺史(非朝廷正式任命),刘繇想去寿春就任扬州刺史,就要先拿下袁术。

刘繇无兵无权,哪敢跟袁术抢地盘,《三国志·吴书四·刘繇传》中记载:“时袁术在淮南,繇畏惮,不敢之州。”

但李傕和郭汜的目的还是达到了,刘繇后来被人接到江南的曲阿,在扬州的江南部分站住了脚,有了军队和地盘后,一直跟袁术交战。

也因此,刘繇的扬州刺史很快就升格了,被任命为扬州牧。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追风历史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zflsw.com/201506/2978.html

“历史上三刘出京讲的是什么?背后的真相是什么?” 的相关文章

姜维和邓艾多次展开对战 两人到底谁更加厉害

姜维和邓艾多次展开对战 两人到底谁更加厉害

还不知道:姜维和邓艾相比,谁更厉害呢的读者,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我们都知道在三国的历史中,诸葛亮与司马懿可以说是宿敌,后来两人年迈,便逐渐退出了三国的舞台,而接替他们的便是姜维与邓艾两人。这二位也曾多次展开对阵,那么他们究竟是谁更厉害呢?邓艾此人出生于普通百姓家,从小就...

明朝时期的惟庸案为何会牵连广泛?真相是什么

明朝时期的惟庸案为何会牵连广泛?真相是什么

胡惟庸案又称胡党之狱,简称胡狱,为明初四大案之一。历史网小编整理了一下,现在给大家详细说明,快点来看看吧。胡惟庸案件,是“洪武四大案”中的第一大案,也是朱元璋开启诛杀功臣先河的案件。可以说,正是因为有胡惟庸谋反这件事,才使得朱元璋对功臣们极度不相信,从而开启了残杀模式。那么,朱元璋杀胡惟庸,究竟过不...

王娡在历史上是个什么样的人?她是如何改变自己的命运的?

王娡在历史上是个什么样的人?她是如何改变自己的命运的?

汉初王室之中,能够算得上真正幸运的,刘启的第二任王后王娡理应被提名。今天历史网小编给你们带来全新的解读~在电视剧《美人心计》中,王姪是一个正面人物形象,温柔善良、知书达理,受到汉景帝刘启的宠爱。在宫中,由于处处谦让,不与人计较,不但得到皇帝的万千宠爱,就连婆婆窦漪房都对她落落大方的表现赞不绝口。但这...

有哪些与华佗相关的轶事典故?后世对他的评价如何?

有哪些与华佗相关的轶事典故?后世对他的评价如何?

华佗(约公元145年-公元208年),字元化,一名旉,沛国谯县人,东汉末年著名的医学家。接下来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华佗与董奉、张仲景并称为“建安三神医”。少时曾在外游学,行医足迹遍及安徽、河南、山东、江苏等地,钻研医术而不求仕途。他医术全面,尤其擅长外科,精于手术。...

后世是如何评价赵云的?有哪些与他相关的轶事典故?

后世是如何评价赵云的?有哪些与他相关的轶事典故?

赵云(?-229年),字子龙,常山真定人,三国时期蜀汉名将,与关羽、张飞并称“燕南三士”。他被刘备称作“一身是胆”,其“常胜将军”的形象被广为流传。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赵云跟随刘备将近三十年,除了四处征战,还先后以偏将军任桂阳太守,以留营司马留守公安,以翊军将军督江州...

许褚作为三国时期的一个猛将 许褚的实力水平如何

许褚作为三国时期的一个猛将 许褚的实力水平如何

还不知道:平心而论,三国时期的猛将许褚,他的实力在什么水平?的读者,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三国里许褚,其实有两个,一个是正史里的许褚,一个是演义里的许褚。正史里不好排列,毕竟,真实的战场上各大名将单打独斗的机会不是很多,难定一二三四五的名次,但许褚在正史里绝对算得出超级猛...

南巡有何好处,朱厚照为何一定要这么做?

南巡有何好处,朱厚照为何一定要这么做?

朱厚照,是明孝宗朱祐樘和张皇后的长子,明朝第十位皇帝。“遥望历史的河流,感受历史的沧桑,下面和历史网小编一起走进了解。明朝的武宗南巡又称之为正德南巡之争、明武宗南巡之争。这一历史事件发生于明武宗正德十四年(1519)。是年二月,刚从北部边地太原、宣府巡视回来的朱厚照,又决意南巡,并于二月二十五日正式...

黄盖:三国时期东吴名将,为人严肃,善于训练士卒

黄盖:三国时期东吴名将,为人严肃,善于训练士卒

黄盖(生卒年不详),字公覆,零陵泉陵人。东汉末年东吴名将,历仕孙坚、孙策、孙权三任。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为人严肃,善于训练士卒,每每征讨,他的部队皆勇猛善战。早年为郡吏,后追随孙坚走南闯北。孙坚遇难后,黄盖跟随孙策、孙权“擐甲周旋,蹈刃屠城”。诸山越不宾,黄盖活跃在镇抚...

发表评论

访客

看不清,换一张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