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历史 > 正文内容

刘备三顾茅庐只为了一个诸葛亮吗 背后还有什么目的存在

中国历史10年前 (2015-06-04)1600

还不知道:刘备不惜三顾茅庐,只为得到一个诸葛亮吗?的读者,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

一、荆州名士集团

三顾茅庐,是世人津津乐道,传颂已久的佳话,刘备礼贤下士,孔明玄德君臣知遇,但也有人从现代视角出发,将其解读为诸葛亮自我炒作的产物。其实诸葛亮的脱颖而出,自然是由于他不世出的才能与刘备的求贤若渴,但细看《三国志》等文献,就会发现这些我们熟悉的剧情中,暗藏着很多人不曾注意的细节。

诸葛亮的出场,确实很像一场炒作。大家应该都有印象的是,荆州有个隐士,叫司马徽,也即是水镜先生,在《三国演义》中是宛如世外高人一般的人物。刘备曾经向他请教天下大势,他却谦虚地说到,我只是个儒生俗人,哪懂得时务呢,识时务的人,也就是天下形势的,那得是俊杰。刘备顿时对谁是俊杰,充满了好奇与期待。询问之下得到的答案,就是卧龙与凤雏。在司马徽的评价中,俊杰与一般的儒生,有着本质的差距。这样的桥段,《三国演义》的描述则更为戏剧化。

徐庶比诸葛亮先投奔刘备,很受刘备的器重。与演义不同的是,徐庶并不是在临走前才推荐了诸葛亮,而是在投奔刘备后不久,就和他说:“诸葛亮是卧龙,将军你想见他吗?”刘备听了就说:“那你去带着他一道投奔我。”可是徐庶却说:“这个人,只能你去找他,而不是叫他来。将军应该屈驾拜访他才是。”

经司马徽、徐庶这样一番渲染,刘备还没有见到诸葛亮,心中却早已满是期待了,毕竟这两人已经是高人了,比他们还厉害的人得是啥样呢?荆州名士们的赞誉、推荐,仿佛都是在为一个盖世无双的国士,一部剧目的主角的出场,作各种必要的铺垫 ,于是便有了“三顾茅庐”。

三顾之礼是极为隆重的礼节,通常在天子迎接德望极高的大儒才使用。对一个无官无职且年轻的人行此大礼,实在是极为反常。刘备这么做,除了表明对诸葛亮的重视,无疑是在向还处于观望态度的士人,表明自己对人才的渴望;同时也是在向关张这样的核心成员表明,不可怠慢此人。

刘备三顾茅庐只为了一个诸葛亮吗 背后还有什么目的存在

上图_ 刘备三顾茅庐

这里体现的,这是东汉末年评定选拔人才的一个重要机制,人才优劣高低,以权威人士的口碑或口头评价为准,而这样的口头评价,来自于类似司马徽这样的士族领袖。曹操就是凭着“治世能臣,乱世奸雄”,这句似乎并不怎么好的评语,开始崭露头角。

荆州名士的领袖,除了司马徽,还有更年长的庞德公,司马徽把他当大哥一样对待,据说庞德才是他的本名,公是司马徽加在后面的尊称。按照日本学者渡边义浩先生的研究,这两人在荆州士人中声望极高,他们对荆州人才的评判,决定了这些人的优劣等次,成为各路诸侯用人的重要参考,以他们为核心,形成了一个荆州名士集团,这里所说的荆州名士,既包括司马徽、庞家父子等本地土生土长的人,也包括孔明、崔州平、石韬等中原南迁定居于此的士人。他们虽然在野,但平时切磋学问,讨论家国天下的大事,同时也分享信息,相互扶持。他们对当时的荆州之主刘表并不欣赏,觉得他不是明主,所以一直在等待值得辅佐的对象,借以成就一番事业。

庞德公是荆州襄阳人,是庞统的父亲,卧龙的称号,就是他给诸葛亮的,此外庞统的凤雏、司马徽的水镜,都出自此公之口。躬耕南阳的诸葛亮,一开始并不为世人所推重,但他和庞德公走得很近,总是单独向庞德公行跪拜礼,而庞德也不推辞,这大概就是传说中的“执弟子礼”,两人形成了一种亲密的师生关系,想必诸葛亮也受了不少教诲,而庞德的儿子庞山民,娶了孔明的小妹,两家的关系日益紧密。

庞德公仿佛有点石成金的力量,普通的士子,一旦得到他的高评,顿时身价百倍,成为了当地的“名士”,成为各路诸侯延揽的对象。因此,名士是一个联系紧密,分享信息,互相推荐的圈子,就像前面所见司马徽、徐庶、诸葛亮之间的那种关系。

刘备三顾茅庐只为了一个诸葛亮吗 背后还有什么目的存在

上图_ 庞统(179年-214年),字士元,号凤雏

继庞德公成为荆州名士集团核心的,就是司马徽。司马徽比庞德小十岁,将庞德公当大哥看,出入庞德公家,如同家人,一次庞德公外出祭祖。司马徽毫不顾忌地走入庞家内室,叫嫂子做饭款待客人,古人常说登堂入室,内室是古人起居的私密场所,不是极为亲密的关系,轻易不让进去的。

司马徽对庞德公也是知恩图报,庞德公的小儿子庞统,从小显得有点迟钝质朴,除了父亲庞德公很看重之外,一般人并不认为庞统有什么大的才能。但是司马徽却并不这么认为,给了南州士人翘楚这样了不得的评语,这样一来,庞统逐渐为世人所知,在荆州的名声,与诸葛亮并驾齐驱。与庞家关系紧密的诸葛亮,自然也是不遗余力地推崇这位兄弟,这又一次显示出了荆州名士集团内部的密切联系。

二、荆州青年名士的领袖

分析完荆州名士集团内部的关系,我们就要说说诸葛亮在这一集团中的地位,为何会受到大家如此的推重呢?

如果说庞德公、司马徽是荆州名士集团的之一代核心人物的话,那么诸葛亮则是这一集团青年士子的中坚力量。虽然他的老家,是位于今天山东的徐州琅琊郡,但很早就迁徙定居荆州,与当地士人来往密切。

诸葛亮的地位,体现在他的人物评价,也逐渐具有的影响力与权威性。诸葛亮和石韬、徐庶、孟建等好友一起游学,其他三人只是“务于精熟”,精通某方面的知识,而诸葛亮则“独观其大略”,视野更广泛,理解都是一些规律性、纵览全局的东西。对此,诸葛亮评价道,有专才的这三人,只能当上刺史郡守这样的省部级干部,管理某一区域或某一部门。当被问起自己将来的成就时,孔明却笑而不答。

刘备三顾茅庐只为了一个诸葛亮吗 背后还有什么目的存在

上图_ 汉太宗,刘恒(前203年—前157年),即汉文帝

“精熟”与“大略”应该怎么理解好呢?《史记·陈丞相世家》里曾记载汉文帝、周勃、陈平之间的一段对话,也许更能说明问题。

汉文帝问当时位列群臣之首的右丞相周勃,天下一年审判多少案件,一年钱、谷的收支又是多少,周勃一问三不知,顿时汗流浃背,十分窘迫。最后问位次排第二的左丞相陈平,陈平很从容地答到,这些都有人管了,案件审判可以问主管司法的廷尉,钱谷则要问主管财政的治粟内史。汉文帝听完,说那既然这些事都有人管了,要你干什么呢?陈平带着歉意连忙回应:“实在是诚惶诚恐,陛下不知道我才智驽钝,让我担任宰相的职位。上辅佐天下调和阴阳理顺四时,下让禽兽与万物生长得宜,对外镇抚四夷诸侯,对内使得百姓亲附,让大臣们各尽其职。”一席话说完,汉文帝连连称是,周勃也觉得自愧不如。

这也许就是对诸葛亮的大略,最经典的解释。

那么诸葛亮对自己的期许评价到底是什么呢?私底下朋友们都知道,诸葛亮一向以管仲、乐毅这样的名相名将自诩,结合那句“亮独观其大略”,可以明确诸葛的自我期许,是能总揽全局的宰相之才,有朝一日要辅佐君王成就王业或霸业。

如此高的自诩,当时很多人不以为然,可是好朋友们却坚信这一点。这体现了名士集团内部具有相互推崇的特性,也看得出诸葛亮的人物品评,已经有了某种信服力,他在荆州青年士人中,已颇有威望。老一辈提携他,新一辈佩服他,可以说诸葛亮是荆州新生代的青年领袖,自然成为整个荆州名士群体大力推荐的人物。

刘备三顾茅庐只为了一个诸葛亮吗 背后还有什么目的存在

上图_ 还没有自己地盘时的刘备

三、刘备与名士

在刘备这一方面,他也有和名士合作的迫切期望。当各路诸侯和名士联合,建立各种独立或半独立地方政权的时候,刘备却长时间得不到士人的青睐,也没有自己的地盘,只能辗转投靠各路诸侯,为他们打仗卖命,按照渡边义浩的说法,他的角色,相当于一个雇佣兵队长。

当然,刘备也有短暂地获得地盘的时光,曾经短暂取得了豫州、徐州,因此有一段和当地名士合作统治的经历,而且从种种迹象看来,虽然也得到了当地名士的赞誉,但他和当地士人的合作,实际上似乎并不十分和谐。刘备对于当地名士的建言,很多时候也不予采纳,双方之间缺乏必要的信任,《三国志·陈群传》曾记载作为豫州颍川郡名士的陈群,后来在曹魏集团,成为继荀彧之后颍川士族的代表性人物,也曾经追随刘备。他曾劝当时领有豫州的刘备,让他不要接受陶谦留下的徐州,认为这将会与袁术发生冲突,背后还会遭到吕布的偷袭。后来事情的发展,果然和陈群说的一样,刘备丢了豫州、徐州,陈群等人也改投曹操。对于名士们来说,刘备失去了地盘,就等于失去了权力根基,自然也就失去了追随价值。

几经辗转,后来刘备投靠刘表,客居荆州,寄人篱下,得不到信任,于是有了“髀里肉生”(大腿长肉)之叹,叹息自己虚度光阴,无所作为光长肉。他也逐渐意识到,没有当地名士的拥护协作,自己无法建立稳固的基业。他必须借助了名士们的知识技能、地方影响、情报信息与关系 *** 。恰好就在此时,就像前文所述,诸葛亮、庞统、徐庶等在野的荆州名士,也不认为刘表是可以辅助的明主,在等待寻找理想的主公。看来双方都有寻求合作的需求,需要的只是某种机缘。

现在又回到三顾茅庐的故事,刘备与荆州名士集团合作的契机,无疑就是徐庶的率先投奔。徐庶引荐了诸葛亮,毕竟孔明是的青年士人的领袖,又有宰辅之才的名望,于是徐庶提出亲自去请的建议。透过司马徽、徐庶等人的推荐,刘备也逐渐了解到诸葛亮的声望,继而通过这一隆重的礼节,来表达对当地士人合作的诚意。果然诸葛亮在加入刘备集团后,利用他的声望,号召庞统等其他荆州名士一起加入,所以三顾茅庐引发了荆州名士投奔刘备的连锁效应。

刘备三顾茅庐只为了一个诸葛亮吗 背后还有什么目的存在

上图_ 隆中对,央视版《三国演义》 剧照

诸葛亮《隆中对》中“天下三分。北伐中原”的战略规划,以及随后对荆州名士庞统、蒋琬等人的引荐、重用,既是期望通过辅佐刘备,实现治国平天下的理想,后来出现了荆州士人长期占据蜀汉集团要职的局面,也满足了刘备通过合作,有效统治地方,进而实现霸业的愿望,可以说是一种双赢。因此,不妨把三顾茅庐,看作刘备集团与荆州名士集团全面合作的开始。

诸葛亮加入刘备阵营后,孔明刘备两人“情好日密”,形成了鱼水之欢,引得关羽张飞也不免嫉妒,与之前在豫州徐州的短暂合作不同,这一次双方进入了蜜月。到后来刘备得荆州南部,进而取得了益州,漂泊半生,终于有了一番较为稳固的基业,命运发生了转折,也影响了当时天下局势的发展。

参考资料:

[1]司马迁 《史记》 中华书局1959年版

[2]陈寿 《三国志》 中华书局1959年版

[3]渡邊義浩 《三国政権と「名士」》 汲古書院2004年版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追风历史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www.zflsw.com/201506/2997.html

“刘备三顾茅庐只为了一个诸葛亮吗 背后还有什么目的存在” 的相关文章

历史上的宋慈是什么样的?他有哪些本事

历史上的宋慈是什么样的?他有哪些本事

说到宋慈,一般人对他的认识大都来自电视剧《大宋提刑官》,不清楚的读者可以和历史网小编一起看下去。在电视剧《大宋提刑官》中,一身正气、耿直不阿、威风凛凛的宋慈形象深入人心。他断狱如神,破案无数,常常把“人命大如天”挂在嘴上,让罪犯无处遁形,是一个安民济世的父母官。宋慈是历史上真实存在的人物,他不但是个...

李元吉也是皇位继承人之一 李元吉为何站队李建成而不是李世民

李元吉也是皇位继承人之一 李元吉为何站队李建成而不是李世民

对李元吉为何站队李建成,而不是李世民呢?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也许我们在看唐朝历史的时候,总会有一个问题十分好奇,那就是为何李元吉当初选择站队的时候就是要支持李建成,而不是支持李世民呢?难道双方之间存在什么问题还是过节?实际上并不是因为这些原因,李元吉之所以站队李建...

郭嘉不死,卧龙不出 郭嘉真的比诸葛亮还要厉害吗

郭嘉不死,卧龙不出 郭嘉真的比诸葛亮还要厉害吗

对郭嘉不死,卧龙不出,郭嘉这个强项,竟是诸葛亮致命弱点?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三国人才辈出,谋士更是数之不尽,其中诸葛亮与郭嘉,分属于刘备与曹操两个对立的阵营,也都是重要谋士,因此常常被拿来比较,后世更有“国家部四,卧龙不出”之说,那么郭嘉真的比诸葛亮厉害吗?“郭嘉...

历史上霍光成掌权是如何做到的?

历史上霍光成掌权是如何做到的?

霍光,位居“麒麟阁十一功臣”之列,手握汉朝的政治大权。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整理了相关内容,不知能否帮助大家拓展一些知识?汉武帝为了能让年幼的儿子坐稳江山,可以说煞费苦心,他做了三方面的工作。一是通过巫蛊事件,对太子刘据的党羽进行了地毯式的清理打压。说这个话,并不是说他要故意杀自己儿子,而是因为刘据已...

朱允炆为什么会丢失江山 朱允炆是打不过朱棣吗

朱允炆为什么会丢失江山 朱允炆是打不过朱棣吗

建文帝朱允炆为何丢掉江山?打不过朱棣?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有句俗话说得好,不听老人言,吃亏在眼前,建文帝朱允炆就是不听明太祖朱元璋生前的遗言,最终丢掉了江山。朱元璋死前就知道,自己这个孙子太嫩了,斗不过燕王这些藩王,便给朱允炆留下了削藩三步走的...

曹操请华佗治病 曹操为什么还要杀华佗

曹操请华佗治病 曹操为什么还要杀华佗

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准备了:华佗死于曹操之手,当年曹操为什么非要斩杀华佗?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快来看看吧!正所谓“有心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荫”,中国历史时期有很多的名人都是意外而造就了非凡的人生的,其实他们本心本质并不在此,比如名医华佗。华佗作为中国封建历史时期最为著名的一位医生,他留下了很多的传说...

关羽当初低层社会卖枣的 关羽的傲气是怎么来的

关羽当初低层社会卖枣的 关羽的傲气是怎么来的

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关羽曾以贩枣为生,身为社会底层人的他傲气从何而来?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历史网小编一起看一看。从古至今,大家对于义薄云天的关羽都十分推崇,称他为武圣,为他建庙宇。究其原因,还是因为华夏民族对于‘忠’和‘义’的无限向往,大家将美好的人格放大想象,加诸在关羽身上,甚至神话起...

绛侯公主是什么身份?她为何没有馆陶公主受宠?

绛侯公主是什么身份?她为何没有馆陶公主受宠?

绛侯公主,本名不详,生卒年不详。汉文帝之女,今天历史网小编为大家带来了一篇文章,欢迎阅读哦~汉文帝一生有两个女儿,一个是馆陶公主,一个是绛侯公主。馆陶公主在历史上赫赫有名,绛侯公主几乎没人知道。而且馆陶公主生前所受到的待遇极高,而绛侯公主则几乎没有,甚至连个封号也没有。这个绛侯公主的“绛侯”,还是她...

发表评论

访客

看不清,换一张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