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历史 > 正文内容

诸葛亮为什么要点名让马谡去守街亭 换做其他人不行吗

中国历史9年前 (2015-06-04)106

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诸葛亮守街亭为何要点名马谡?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历史网小编一起看一看。

东汉末年,混战不休,在经历了大大小小的兼并战争后,终于形成了三国鼎足之势,自此魏蜀吴割据一方。

然而三国皆有一统天下之志。夷陵之战后,蜀吴皆元气大伤。刘备已故,蜀国由诸葛亮主政,为完成匡扶汉室重任,经过几年训整,诸葛亮决定发动之一次北伐。

在驻守街亭这个关隘上,诸葛亮让贴身谋士的马谡担任,后马谡刚愎自用,不听军令,擅自屯兵于山顶。张郃来袭,马谡与王平分兵两处,构筑的防守遂被击破。至此,粮道已失,间接地导致了诸葛亮之一次北伐失败。

那么,诸葛亮让马谡负责守街亭的真正目的是什么呢?倘若马谡守住街亭,能否让诸葛亮之一次北伐成功呢?

诸葛亮为什么要点名让马谡去守街亭 换做其他人不行吗

一、马谡受任:蜀国人才的四个考虑

公元228年即魏明帝太和二年,伴随着边疆的啸杀声,诸葛亮之一次北伐渐至拉开帷幕。

正面战场上,赵云、邓芝等引一军出箕谷作为疑军麻痹魏国,并放出烟雾声称主帅将要进犯斜谷,引得魏国大将曹真驻守郿县。而中军诸葛亮则自领大军进兵祁山,欲一举克之。但是在这场声势浩大的讨伐中,诸葛亮为何将街亭要道交给马谡呢?

首先,马谡此人前期表现得颇有才干,诸葛亮亦为其正名。

马谡初以荆州从事跟随刘备入川,曾经也担任过成都令等职。在诸葛亮平定南蛮的时候,马谡就为诸葛亮提出";攻城为下,攻心为上";的策略,颇得亮心。此后,马谡多与诸葛亮商讨军机大事,彼此交心置腹,能随意进出中机要枢,惹得旁人嫉妒羡甚。这次交给马谡如此重任,能够堵住旁人绯论之嘴。

其次,蜀国此时人才凋零,俊秀匮乏,诸葛亮给予其施展才能的机会。

遥想当初,蜀国所谓";五虎上将";(后人杜撰,实际并无此说法),一路开疆扩土,跟随先主刘备创立蜀汉基业,何等风光。然而,此时";五虎上将";仅剩一子龙老将耳,悲夫嗟矣!而今,所堪重任者,唯魏延、廖化等零星几人,后代未出,将星接连陨落。诸葛亮放眼望去,可信所用之人无几,故而任用马谡守街亭也是无奈之举。

再者,诸葛亮或有意培养接班人。

诸葛亮为什么要点名让马谡去守街亭 换做其他人不行吗

熟悉三国的人必然了解到,在之后的几次北伐中,诸葛亮才有意培养魏国降将姜维,然而此时眼前的这颗明星马谡,确耀人眼。

马谡,出身名门,其兄马良名气更大,然而却陨于夷陵之战。为了防范蜀国当地旧有士族势力,不可能从蜀地原有人才堆里寻找接班人。此时,诸葛亮垂垂老矣,倘若马谡凭借诸葛亮北伐逐渐培养名望和军功,再交之重任,后续接替诸葛权力或有可能。

在安排马谡守街亭之后,诸葛亮谨慎起见,后又让王平辅佐之,再令高翔守柳城,魏延驻阳平关。诸葛亮层层叠叠上了几套保险箱,只为马谡立功,不可不谓用心良苦。

最后,重用马谡可起到制衡作用。

军中老将中,唯有赵云、魏延威望最甚,培养新人也可在军权上制衡老将,给后辈立功之机,也是在保持人才供应链。倘若马谡成功驻守街亭,粮道也可保住,后续诸葛亮可放手攻取陇右五郡,汉中亦可取矣。到时,马谡可一步步委以重任,军功名望可缓缓积累。

二、之一次北伐的理想蓝图

至于街亭,事关诸葛亮之一次北伐后勤粮道保障,因而具有牵一发而动全身的重要性。故而,战略意义显著。

那么,不妨大胆假设,倘若马谡自始至终成功守住街亭,顺利阻挡张郃来犯,能不能让诸葛亮北伐成功呢?笔者认为,从感性理想的角度来看,可能会出现这几种层次的";成功";。

之一种情况,也是最理想的蓝图。

在马谡守住街亭的情况下,后方蜀汉大本营的粮食源源不断地供应前线。诸葛亮此时通过祁山,顺利占领陇右五郡应当不会太过困难(毕竟诸葛亮之一次北伐不久即占领陇右天水、南安、安定三郡),并趁曹魏还未反应过来,一举拿下凉州,届时再班师回防街亭,挫败张郃,进而使得汉中连通陇右,直逼曹魏都城长安。

这时蜀汉领土差不多增加一倍,人口财富急剧增长,虽然此时魏蜀吴三国中魏国仍然最强,但是蜀国也拥有和曹魏决一雌雄的资本。(但是各方势力总是平衡地发展,如果上述皆成为事实,蜀汉实力暴涨,东边的邻居吴国会不会坐得住呢?会不会和魏国合作引兵来犯呢?)

第二种情况,诸葛亮成功拿下陇右五郡或其中的几个郡,但没有拿下凉州,此时曹魏关中地区军队和凉州合围诸葛亮,双方战况陷入胶着。

诸葛亮为什么要点名让马谡去守街亭 换做其他人不行吗

打持久战,于曹魏有利,毕竟魏国最强,此时诸葛亮或许会将陇右占领地区人口迁移至蜀国本土境内,并完成撤退,并凭借汉中蜀道和秦岭等天险据守。虽然国土面积没有增加,但是增加了人口,就相当于增加了财富和劳动力,也算北伐成功。

三、守住街亭,到底有多少意义?

然而,大国之间的战争,最终谁将取胜主要由综合国力以及制度的执行效率、所处的周边环境等因素综合考量。

从人口数量、经济实力、制度优势、政权认同感、战略纵深等因素来看,曹魏均在多方面胜过蜀汉。纵然马谡守住街亭,蜀国在北伐中一时取胜,面对三国中复杂的平衡博弈,在曹魏未失关中、未伤根本的前提下,魏国在三国中仍然具有领先的综合优势,这注定了诸葛亮北伐必将难上加难的命运。

且话细道。从后来的历史中得知,诸葛亮前五次北伐,皆是步步蚕食,即先打雍凉的一部分地盘,再谨慎运营。然而五次北伐都没有完成既定战略目标,仅有第三次北伐取得阴平、武都二郡(之后曹真便开始伐蜀,此次大战规模堪比赤壁,史料未详细记述,最终蜀国成功抵御),最终陨落五丈原。纠合前后五次北伐,再比较首次北伐,会得知蜀汉诸葛亮之一次北伐的根本原因不在街亭矣,在乎国运。

政治上,刘氏集团入主川蜀,权力合法性有待解决,又蜀主刘禅昏昧,加之川蜀有多个派别力量反复拉锯,如益州派的李严黄权等,统治派的关羽张飞等,原刘焉派的吴懿 吴班等,多派矛盾错综复杂,短期内难以调和,故而诸葛亮也是借由北伐来暂时转移内部矛盾,以起到居中调和之用。

诸葛亮为什么要点名让马谡去守街亭 换做其他人不行吗

经济上,川蜀人口不足百万,加之地形沟壑纵横严重阻碍了其经济的发展。军事上,在诸葛亮建立起的";军国主义 *** ";上,虽能暂时集中全国有限的力量,却也反映了其民生军事孱弱的根本面貌。

反观曹魏,历代统治者皆沿袭了曹操的优良治国政策。政治相对稳定,明君辈出(曹操 曹丕 曹叡皆是明君),且当作正统王朝自居,实行相对宽松的统治策略,颇得民心。经济上,自实行屯田令以来,曹魏经济获得较大发展,生产力和人口数量获得提高(三国时的经济重心仍在关中长安洛阳一带)。军事上,在体量的加持下,东西北三线总兵力数十万之众(曹魏人口数百万,保守估计五百万,数倍于蜀)

综合比较魏蜀两国综合实力及后续前景,可知,诸葛亮深知倘若和平发展来看,魏国必将继续做大,逆势北伐或有一线生机。马谡守住街亭仅仅只是两国战事的微小一环,更遑论左右两国时事力量。诸葛亮之一次北伐,在曹魏准备不充分的前提下,的确先声夺人,但终究是蚍蜉撼树尔。

诸葛亮为什么要点名让马谡去守街亭 换做其他人不行吗

至于挥泪斩马谡,也不过是历史中的一个无奈。其实,诸葛亮早就清楚,一个马谡决定不了大局,蜀汉想要恢复两汉荣光,除步步馋食吴魏,争取生存的时间和空间外,别无他法。只是,当最被看好的马谡因此被斩之后,诸葛亮的泪花中除了痛惜,或许也有悲叹自己“不得其时”、“复汉”大业后继无人的感慨吧。

历史的大势告诉后人,魏国之后最终由继承了曹魏衣钵的西晋统一天下,这似乎也是曹魏的另一种胜利,刘蜀北伐的叫嚣终究化作雄浑的乐章,在另一个更大的南北朝乱世重现。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追风历史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zflsw.com/201506/2999.html

“诸葛亮为什么要点名让马谡去守街亭 换做其他人不行吗” 的相关文章

郭待封:唐朝名将郭孝恪次子,他的一生经历了什么?

郭待封:唐朝名将郭孝恪次子,他的一生经历了什么?

郭待封,唐初名将郭孝恪次子,唐高宗时,得裴行俭提拔升官至左豹韬卫将军。咸亨中,与薛仁贵率兵讨吐蕃,于大非川之战战败,减死除名。接下来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人物生平显庆四年(659年)二月,高宗亲策试举人,900人中只有郭待封、张九龄5人居上第,令待诏弘文馆,随仗供奉。...

康熙的儿子中除了参与九子夺嫡外 其他人的下场是什么

康熙的儿子中除了参与九子夺嫡外 其他人的下场是什么

还不知道:康熙有很多儿子,除了参与“九子夺嫡”的,其他的儿子结局如何?的读者,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导读:康熙帝8岁登基,14岁亲政,69岁驾崩,在位61年,14岁时有了第一个儿子,65岁时还有了最后一个儿子,只不过,第一个儿子和最后一个儿子都早夭了。怎么样?惊不惊喜?意...

秦始皇穿的龙袍是黑色的 后世皇帝为何没有人敢穿

秦始皇穿的龙袍是黑色的 后世皇帝为何没有人敢穿

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秦始皇穿的黑色龙袍,为什么后世皇帝不沿用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历史网小编一起看一看。提起秦始皇嬴政,身上的话题总是讲不尽!他扫灭六国建立第一个大一统朝代,统一文字、统一度量衡、筑长城,有人说他是暴君,有人说他是千古一帝,是非功过自留待后世评说!秦始皇剧照相信大家看过的影...

襄樊之战曹操为何会派于禁出战?

襄樊之战曹操为何会派于禁出战?

公元219年,关羽北伐,襄樊之战爆发,这一战是蜀汉国运的转折点,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各位读者就和历史网小编一起来了解吧!建安二十四年(219年),关羽率兵北上攻打樊城,发动襄樊战役,关羽一开打就勇不可挡,将曹仁打的不敢出战,向曹操告急,曹操派援军救援樊城。这里面,值得讨论的是,曹操为...

后世是如何评价范旻的?有哪些与他相关的轶事典故?

后世是如何评价范旻的?有哪些与他相关的轶事典故?

范旻(936-981年),字贵参,大名府宗城人,宰相范质之子,十岁能属文。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乾德中,以父荫为右千牛备身、太子司议郎,迁著作佐郎,转度支员外郎,判大理正事,知开封县。宋太宗领京兆尹,颇器重之。及平岭南,迁知邕州兼水陆转运使,通判镇州有能声,迁库部员外郎...

隋唐十八路反王是怎么回事 历史上有这十八个人吗

隋唐十八路反王是怎么回事 历史上有这十八个人吗

对隋唐时期的十八路反王是怎么回事?他们的结局如何?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正史中并没有隋末“十八路反王”之说,不过有趣的是,但凡乱世,总会有“十八路反王”的类似版本出现。比如东汉末年的讨董卓“关东联军”,秦末的“反秦联盟”等等,都被冠以“十八路反王”。严格来讲,只有项...

赵元杰:宋太宗赵光义第五子,生性好学,也是名藏书家

赵元杰:宋太宗赵光义第五子,生性好学,也是名藏书家

赵元杰(972—1003),字明哲,初名赵德和,北宋藏书家。宋太宗赵光义第五子。1003年去世,年仅31岁,无后。接下来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人物生平太平兴国八年(983年)改名赵元杰。授检校太保,同平章事,封益王。端拱初年,加侍中、成都尹、迁剑南东西川节度使。淳化年...

谦妃是什么出身?她的后半生是什么样的?

谦妃是什么出身?她的后半生是什么样的?

谦妃,清雍正后妃,生皇六子弘曕。以上问题历史网小编将在下文为大家一一揭晓。要知道,雍正是一个并不贪图女色的皇帝,他后宫中的嫔妃总数也不多,但是在他晚年的时候,谦妃的出现令他心猿意马。雍正在见到谦妃的第一眼便下令封她为答应,毕竟她是一个汉人出身,雍正没办法给予她过高的位置。可以看到,谦妃能够得到宠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