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鞅作为秦国更大的功臣 商鞅最后为何落到被车裂的下场
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为何商鞅最后受车裂之刑?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历史网小编一起看一看。
众所周知,秦国的崛起归功于“商鞅变法”,在秦孝公的支持下,商鞅将自己的法家思想贯彻到了治国之道上,让秦国在短时间内得到了飞跃性的发展。由此可见,商鞅是秦国的大功臣,但为什么最终他却落得车裂的下场呢?
首先,商鞅变法所采取的的法制代表着时代的进步,很有效地规范了人们的言行,让封建统治更加稳固。但是其中有很多规定过于严苛,他主张轻罪重罚,不给犯错的人一点机会,还有严格的连坐制,一人犯罪多人受罚,让百姓都整日诚惶诚恐,生怕周围的人犯罪之后自己也会因此受到牵连,再加上繁重的徭役制度,更是越发加重了暴政。因此越到后期百姓就过得越悲惨,而商鞅自然成为了众矢之的。
其次,商鞅为了提高国库的收入,将大家庭分成了几个小家庭,以此来增加赋税。对于紧张的国库来说,这个 *** 确实行之有效,短时间就国库丰盈,但是对于平民百姓以及人口庞大的贵族而言,这完全是挑战传统观念的行为。
古人主张家族兴旺,父母子女祖祖辈辈更好都在一起,但商鞅的分户令一出,就得让他们立马分家。赋税是多了,人心却散了,而始作俑者的商鞅自然成为了所有人憎恨的对象。
最后,在那么多的律法中,最关键的还是军队的法律,他主张论功行赏,提高了士兵的积极性,让那些有才华的人可以有施展抱负的机会。但是以军功来封爵的制度与贵族的世袭罔替相悖,原本靠着身份就可以得到爵位,但现在很多的名额都被普通人占走了,贵族们自然不肯答应。因此在贵族们的眼中,商鞅一定要死,否则就没有他们的好日子。
商鞅变法确实有利于秦国的发展,这是世人有目共睹的事实,但变法是一个阵痛的过程,会经历一段非常痛苦的时期,只要熬过去了也就好了,熬不过去就意味着失败。当商鞅变法开始的时候,他就已经是秦国的“罪人”,要不是秦孝公的支持,他早就不知道死多少回了。
当秦孝公死后,他也就失去了保护伞,自然就给了那些仇视他的人机会,用尽 *** 也要将他拉下台。刚刚登位的秦惠文王其实也知道变法的好处,奈何自己掌权时间太短,并没有足够的实力镇压住百姓和贵族,所以只能牺牲商鞅来保护自己的地位。
商鞅变法确实是好的改革措施,符合国家发展所需,但是真正实施的时候才知道这样的法制过于残酷,不仅搞得人心惶惶,还严重影响了贵族利益。尽管秦国因为变法而变得强大,但是终究需要有人站出来安抚人心,而商鞅显然就是这个被当权者推出来的牺牲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