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历史 > 正文内容

骆统:三国时期东吴将领、学者,任内有政绩

中国历史9年前 (2015-06-04)104

骆统(193年-228年),字公绪。会稽郡乌伤县人。东汉末年至三国时期吴国将领、学者,陈国相骆俊之子。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

骆统二十岁时已任乌程国相,任内有政绩,使得国中民户过万。又迁为功曹,行骑都尉。曾劝孙权尊贤纳士,省役息民。后出任为建忠中郎将。将军凌统逝世后,统领其部曲。因战功迁偏将军,封新阳亭侯,任濡须督。黄武七年(228年),骆统去世,年仅三十六岁。有集十卷,今已佚。

人物生平

少年立志

骆统,字公绪,籍贯会稽郡乌伤县(今浙江义乌)。其父骆俊,官至陈国相,因不答应袁术借粮的请求,为其所派刺客暗杀。

骆统:三国时期东吴将领、学者,任内有政绩

建安四年(200年),骆统母亲改嫁给华歆做妾,骆统当时八岁,于是与亲戚一道回到乌伤。他的母亲来送别,骆统拜辞母亲上车后,脸朝前而不往后望,他的母亲哭着跟在车后。赶车的人说:“夫人还在那里。”骆统说:“不想增添母亲的思念,所以不回头看他。”

他侍奉嫡母甚为恭谨。当时年岁饥荒,乡里及远方来的人大多生活困顿,骆统为了帮助他们而减少自己的饮食。他的姐姐仁爱有德行,守寡无儿回到娘家,看到骆统的样子心里十分难过,多次问他是什么原因。骆统说:“士大夫们连糟糠都不能吃饱,我哪来心思自己一个人吃饱?”他的姐姐说:“真是这样,为什么不告诉我,而自己把自己折磨成这个样子。”于是她就将自己的粮食给了骆统,又将此事告知母亲,他的母亲也认为他很贤德,于是叫人分发施舍粮食,骆统由此名声显扬。

惠泽百姓

建安十七年(212年),孙权以讨虏将军身份兼任会稽太守,骆统时年二十岁,被试用为乌程国相,乌程百姓超过万户,都赞叹他能仁惠治理。孙权嘉奖他,召他为功曹,代行骑都尉,并将堂兄孙辅的女儿稼给他为妻。骆统致力于补救考查时政,如有什么见闻,他绝不让事情过夜再办。他常劝说孙权尊重接待贤良人士,勤勉探究时弊;飨宴赏赐时,可让大家分别进见,对他们嘘寒问暖,施以亲密情意,启发诱导他们说出心里话,观察他们的志趣,使他们都感恩戴德,怀着报答之心,孙权接受了骆统的建议。

孙权前期所以能推诚信士,求贤若渴,恤民如稚子;同时,量能授器,德能容人,亲以致爱,其间与骆统的剖心赤诚、刚正为人、谏以补过是密不可分的。

骆统:三国时期东吴将领、学者,任内有政绩

上疏勤政

骆统后来出任建忠中郎将,带领武射吏三千人。凌统去世后,他又统领凌统的军队。

当时,税征徭役繁多,加之瘟疫流行,民户减少。骆统于是上奏说:“臣听说君主治理国家,以占据疆土为强富,控制威福为尊贵,发扬德义为荣耀,永垂胤嗣为大福。然而,财物需要靠民众生产,强盛依赖民众力量,威权要借民众势力,福祚要仗民众殖养,德行要借民众兴盛,仁义要赖民众推行,这六个方面完全具备,然后才能顺应天命、传承福祥,保佑王族巩固国家。《尚书》有言:‘百姓没有国君就不能相互安宁,国君没有百姓就无法开疆辟土。’推理来讨论,就是百姓因君王治理而安定,君王因百姓帮助而立国,这是不可变更的法则。如今强敌尚未消灭,天下尚未安定,三军有无尽的战争,江边有不懈的警备,赋税征调,一向积累苛烦,加之瘟疫造成的死丧祸灾,郡县空虚,田野荒芜。听到所辖城邑的报告,百姓的户口日益减少,又多是残老之人,少有青壮之夫,听到这种情况之后,为臣心中如火焚急。思虑考究其中原因,主要怪于小民不明事理,他们既有安土重迁的习性,而且又因先后出外当兵的人,活着的就生活困苦没有温饱,死了就抛尸露骨不能归葬家园,故此他们更加眷恋故土,害怕远行,把出门远行看得与死亡一般可怕。每次征调劳役,那些贫穷人家负担沉重的人先被派送。稍有财产的人,就出家中钱财来行贿赂,不顾倾家荡产。轻率剽悍之人就逃亡深山险恶之地,与盗匪为伍。百姓困苦虚竭,饥号愁躁,忧愁烦躁就不安心生产,不安心生产则更加招致贫穷,更加贫穷则生活毫无乐趣,故此口腹饿急了,那奸邪之心就萌生,而叛逆的人也越来越多。臣又听说在民间,如果家中生活不能勉强自给的话,生下儿子,大多不去抚养,就连那些屯田兵士,因为贫困也有很多人抛弃孩子。上天送育这些孩子,而作父母者却将他们杀害,既担心这种情况会冒犯天地、撼搅阴阳,又想到陛下开创的国家乃是无尽功业,强邻大敌不是一下子可以歼灭,边疆防守不是个把月可以撤除,而民兵不断减损,后生者不得养育,这不是坚持长久年月,最终取得成功的好情景。国家有百姓,犹如船行水上。水平静则船安稳,水搅动则船不安,百姓虽愚但不可欺骗,虽弱但不可强压。所以圣明君主都重视他们,是因为祸福由他们所决定,故此作君主者要沟通与百姓的信息,以便根据时事民情来制定合宜政策。当今官长居于接近百姓的职位,但他们却以办事周到为能事,向他们所取的超过目前国家的急需,很少有人再能以恩惠来治理,符合陛下上天有覆盖大地般的仁义,布施勤勉体恤民情的仁德。官吏的政务、百姓的习俗,日益颓败,渐至衰微,其势不能再推延过久。治病要赶在病情未恶化之前,除患要赶在祸患未扩延之际。希望陛下能在日理万机的繁忙中抽出一点空闲,留神深思,补救不足,深谋远虑,抚育剩余之民,增添人财之用,使国家事业与三光(日、月、星)同辉,与天地等齐。为臣骆统这个大愿能够实现,也足以死而不朽了。”孙权深受感动,对他的意见特别重视。

骆统:三国时期东吴将领、学者,任内有政绩

防蜀御魏

黄武二年(222年),骆统随大都督陆逊在宜都击败刘备,战后升任偏将军。

当刘备逃往白帝城时,徐盛、潘璋、宋谦等各自上书,向孙权请求乘机进攻蜀国。孙权征询陆逊的看法。骆统与朱然、陆逊认为曹丕正大规模集结军队,表面上托辞助吴国共讨刘备,实际上心怀险恶奸计,因此应迅速撤兵。不久,魏国果然出兵,吴国三面受敌。

同年,曹仁率军进攻濡须,另派部将常雕等攻袭中洲,骆统与严圭共同抵抗并将其击败,骆统因功被封为新阳亭侯。

英年早逝

骆统后来任濡须督。他多次陈述有益时政的见解,前后上奏书数十次,所说的情况和建议都很有道理,其中尤其是他估计招募的措施在民间助长邪恶败坏风俗,容易使百姓产生叛离之心,应当急切绝止,孙权与他反复辩证,最后还是按骆统的意见处置。

公元228年(黄武七年),骆统去世,年仅三十六岁。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追风历史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www.zflsw.com/201506/3098.html

“骆统:三国时期东吴将领、学者,任内有政绩” 的相关文章

佟国维为何会受到康熙的打击?他做了什么事情?

佟国维为何会受到康熙的打击?他做了什么事情?

佟国维,清朝大臣、外戚,。这是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准备了文章,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快来看看吧!佟国维在康熙年间担任领侍卫内大臣、议政大臣。在康熙四十三年的时候,因病退休。可是为什么,在康熙四十八年的时候,已经退休了的佟国维,却被康熙严厉斥责,罢黜了他一切职务。这是怎么回事呢?根据《清史稿》的记载,在康熙...

李自成进入北京城后,为何只呆了42天?

李自成进入北京城后,为何只呆了42天?

李自成,明末农民起义领袖,李自成打进北京城后,只在北京城呆了42天。但是他在这42天里经历的人生,却是在古今中外的历史上,都很难再找到第二个的。为什么这么说呢?一、成与败。李自成曾经经历过九死一生。他的军队被打得只剩下18骑,但最后又死灰复燃,重整旗鼓。虽然重整旗鼓,但李自成并没有奢望能打进北京城,...

朱瑄最后被朱温所杀,到底是因为什么?

朱瑄最后被朱温所杀,到底是因为什么?

朱瑄,生卒年及生平均不详,晚唐割据军阀。下面历史网小编为大家带来详细的文章介绍。光启三年(887年),开封城遭到齐军围困,危在旦夕。天平军节度使朱瑄于是率军前往救援,帮助朱温打退了秦宗权,成为其同姓义兄。但仅过了十年,朱瑄就为朱温所杀,天平军也落入朱温手中。那朱瑄与朱温是如何从结义兄弟变成生死仇敌的...

荀彧之死曹操难辞其咎 侄子荀攸为什么还要给曹操效力

荀彧之死曹操难辞其咎 侄子荀攸为什么还要给曹操效力

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荀彧死后,侄子荀攸为何继续为曹操效力?他怎么想的?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历史网小编一起看一看。建安十七年(212年),曹操欲进爵国公、加封九锡(九锡是古代帝王对大臣的九种赏赐,有车马、衣服、乐器、武士、弓矢等,这是对大臣的最高礼遇)。荀彧认为:“(曹公)本兴义兵以匡朝宁...

李轨是什么人?他是李渊的结拜兄弟最后又为何会被处死?

李轨是什么人?他是李渊的结拜兄弟最后又为何会被处死?

李轨和李渊虽然都是陇西李氏后人。历史网小编为大家带来相关内容,感兴趣的小伙伴快来看看吧。李轨是隋末群雄之一,占据河西,实力强大。李轨还与李渊结为同姓兄弟,共同抗击薛秦。那为何李渊会处死李轨呢一,起兵反隋李轨出身武威富户,自幼受到良好的教育,喜欢读书,因此很有见识,又为人慷慨,经常救济穷困百姓,得到士...

王应麟创作了哪些著作?传世墨迹有哪些?

王应麟创作了哪些著作?传世墨迹有哪些?

王应麟 (1223年-1296年),字伯厚,号深宁居士,又号厚斋,庆元府鄞县人。南宋著名学者、教育家、政治家。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淳祐进士,历官浙西安抚使干办公事,迁秘书郎。累迁礼部尚书兼给事中,后辞官回乡,专事著述20余年。宋亡不出。早年致力于典章制度研究,对经史百...

杨秀清作为洪秀全手下得力大将 洪秀全为什么要杀他

杨秀清作为洪秀全手下得力大将 洪秀全为什么要杀他

对洪秀全为什么要杀杨秀清?并不是内讧那么简单。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1856年,如火如荼的太平天国运动席卷全国,刚刚攻破清政府的江南大营,即将要占领中国南方的时候,太平天国首都爆发了“天京事件”,掌管太平天国军政大权的东王杨秀清突然被天王洪秀全杀害,并将其灭门抄家。...

三国时期邓艾和钟会是怎么死的?背后有何真相?

三国时期邓艾和钟会是怎么死的?背后有何真相?

263年11月,蜀汉正式灭亡,开始了三国时代统一的序幕。下面历史网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相关内容。钟会与邓艾被杀,历史上认为,是他们自取灭亡的结果。邓艾在拿下成都,灭亡蜀国以后,虽然并没有想叛变独立的心思,但是他政治上很不成熟,自高自大,说话行事很不检点,在成都当土霸王。这给了钟会谗陷他的机会,因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