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历史 > 正文内容

朱高炽为何会被称为明君?跟什么有关?

中国历史9年前 (2015-06-05)102

明仁宗朱高炽,明成祖朱棣长子,明朝第四位皇帝,年号洪熙。历史网小编为大家带来相关内容,感兴趣的小伙伴快来看看吧。

说起有明一朝的那些帝王,估计你之一时间会想起明太祖朱元璋,或者是明成祖朱棣,再就是那个自缢皇帝崇祯,认为剩下的十几位帝王都没有什么存在感。

也许是先入为主吧,洪武大帝还有永乐大帝,的确有很多出彩的地方,不过在这个朝代,还有一位帝王,虽然在位仅1年时间,但他足可以称为一代明君,并且名留青史。这位帝王正是朱棣长子即后来的明仁宗朱高炽。

朱高炽为何会被称为明君?跟什么有关?

在位仅仅一年,就可以万古流芳?很多人充满了疑问。

在一些明代影视剧里,我们偶尔会看到朱高炽肥肥胖胖的大叔形象,有几分幽默更有几分亲和,但就是很难与一代明君扯上关系。但你有所不知,正是这位其貌不扬、生性敦厚的仁宗皇帝,恰恰解决了明朝四大难题,赢得了老百姓的爱戴,在明朝史册上留下惊鸿一笔。

朱高炽和他爷爷朱元璋一样,都出生于安徽凤阳,他是明成祖朱棣的嫡长子。小时候的他因为得过小儿麻痹症,平时运动很少,导致20出头时,已经变得很胖了。

朱高炽性格沉稳,不喜欢到处撒欢乱跑,而是整天沉浸于诗经古籍当中。他早在孩提时代就在父亲燕王的授意下,学习正统武术和传统的儒家教育。即便这个儿子很听话,不过朱棣仍然很不喜欢他,因为在所有儿子当中,就属他跟自己的性格差别更大。

但朱高炽并没有因父亲对自己有成见而自怨自艾,他反而发愤图强,努力改变自己在大家心目中印象。在当燕王世子的时候,他深得爷爷朱元璋的赏识,爷孙俩经常谈心,朱元璋对这个孙子倒是满心欢喜,他能看出朱高炽的坚韧与聪慧。

有一个例子足可以证明朱高炽的不一般,这件事得从“靖难之役”发生前后说起。

长达3年之久的“靖难之役”其实是建文帝朱允炆挑起的。太子朱标去世之后,朱元璋“隔空”传位,将大明江山交给朱允炆,即建文帝。如果朱允炆老老实实坐他的江山,众位藩王叔叔肯定也会相安无事,但他却耳根子软,搞起了“削藩”,这等于是让那些在封地上的叔叔们下岗。

要知道,本来太祖皇帝传位的决定,各个藩王都憋着一股气,不知轻重的建文帝可倒好,想玩一把大的,直接给叔叔们赶下台,以维护自己的长久统治。这些藩王叔叔大都功勋卓著,又岂是好惹的。东北部的燕王朱棣首先就表示不服,最后他联合几个兄弟,打着“清君侧”的旗号,拉开了“靖难之役”的序幕。

为了对付燕王,建文帝首先派出军队在正面战场拖住燕王大军,接着又让人率领一只偏军,直接朝当时朱棣的老巢北平进发。朱允炆本想切断朱棣的后路,让他首尾不能兼顾,只可惜,他却忽略了北平城里还有一个朱高炽。

留守在燕地的朱高炽本不被大家看好,认为他肯定会拖着笨重的身子选择望风而逃,或者是举旗投降,不过让大家没想到的是,他亲自穿上了铠甲,拿着刀剑在城门上守城,慷慨激昂地说,自己愿意和这座城市共存亡。

破除四大难题

朱高炽为何会被称为明君?跟什么有关?

靖难之役中,朱高炽的英勇鼓舞了守城将士的士气,不但阻止了建文帝大军的偷袭,更为重要的是给前方的父亲争取了宝贵的时间,为他解决后顾之忧。

此战之后,建文帝不知所踪,朱棣成功夺得皇位。当了皇帝的朱棣跟很多帝王一样,面临的之一个问题就是立储。前文有述,朱棣一直不太喜欢朱高炽,倒是对自己的第三个儿子朱高煦颇为欣赏,因为他跟自己最像。

1404年的时候,到了朱棣立太子的关键时期。朱高煦因平时处事圆滑,所以大部分将领都想上书立朱高煦为太子。但当时兵部尚书金忠持有非常强烈的反对意见,劝说朱棣万万不可违背祖制,否则将动摇国之根本。既然朱高炽是长子,就是理所当然的太子,另外,当时还有解缙等大臣的进言,当年二月,朱棣就将朱高炽立为太子。

永乐二十二年,公元1424年,朱棣在第五次出征漠北的归途中不幸离世。朱棣去世后不久,朱高炽继位,史称明仁宗。朱高炽当皇帝前后,早就知道大家对自己对朝堂有不同的意见,当然,他自己也有自己的想法。为了证明自己,也为了给大明王朝一个交代,朱高炽不敢懈怠,他着手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集中在破除4个大难题上做文章。

之一,休养生息,减少征战。永乐年间,大明不仅屡次北伐蒙古,还南征今天的越南,虽然这有利于提高大明的威望,但也损耗了明朝的国力,浪费了大量的人力、财力和物力,老百姓赋税沉重,导致民不聊生。朱高炽上位之后,采取休养生息的政策,把有限的国库资金用在民生上,出现了难得的“仁宣之治”盛世。

第二,沉冤昭雪、大赦天下。明成祖朱棣曾经为了加强皇权,对那些不服统治的人的家族斩草除根。朱高炽在当太子时已经注意到这个问题,所以他当皇帝后不久,就为当初父亲在位时蒙冤的那些家族进行 *** ,当即赦免了这些人,并且对于那些有才能的人,将他们安排在了合适的位置,并没有任人唯亲。朱高炽借此事件很好地树立起了自己的威望。

第三,改革吏治,整顿朝纲。朱棣时成立了内阁机构,不过为了限制内阁权利,这个组织没有形成一个完备的机构,这些官员也没有相应的官职。朱高炽此后找到问题的症结所在,在他看来,要想完全充分调动这些内阁官员的积极性,必须要进行“加封”,有了相应的头衔,他们才能更好地发挥职能,才能忠心为国。于是,三品以上的内阁官员,就此诞生。

第四,撤并职位,废除严刑峻法。朱高炽不怕得罪贵族利益,他大胆裁撤冗余,革除政治弊习,消除了很多没有用的职位。他认为出色的政绩并不是靠设置繁琐的职位得来的,必须要有符合明朝实际的官爵设置,才能振兴国运。与此同时,他还废除了朱棣遗留下来的残酷刑罚。

很明显,通过这些措施的执行,一改明朝旧貌,朝廷气象为之一新,尤其是老百姓对新皇帝的做法赞不绝口。

朱高炽为何会被称为明君?跟什么有关?

独一无二的“仁宗”

常言道,金杯银杯不如老百姓口碑。朱高炽没有朱棣的心狠手辣,也没有兄弟朱高煦的风流倜傥,不过他却通过自己实实在在的政治举措,倡导以民为本,发展生产,不但打破朝廷严酷的政治氛围,还达到了笼络人心的目的,树立极好的亲民形象。

只可惜,朱高炽在位仅仅一年时间。朱棣在位时,其实作为太子的朱高炽就已经对朝政事务很上心,加上父亲常年在外征战,很多事情都落在朱高炽头上,久而久之朱高炽积劳成疾,导致他当上皇帝不久就病逝了。

朱高炽执政的一年,是为前人拨乱反正,为后人打基础的一年,有承前启后的重要历史意义。也可以说,明朝后来的社会稳定,经济发展,都离不开朱高炽执政时的文治武功。后代的皇帝子孙们,也是按照这个已定好的模式发展的。

明朝后期,万历皇帝抛弃了朱高炽定下的发展基调,导致社会层面的民争,之后全国又进入酷刑时代。随着明朝内忧外患的加剧,崇祯皇帝不堪打压,最终缢死煤山。

水可载舟亦可覆舟,无论是哪个朝代,都要看到民贵君轻的客观存在,这一点朱高炽看得透彻,他也延续了明朝200年的命脉,是独一无二的“仁宗”。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追风历史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www.zflsw.com/201506/3138.html

“朱高炽为何会被称为明君?跟什么有关?” 的相关文章

历史上雍正登基之后是如何对待皇十子胤由的

历史上雍正登基之后是如何对待皇十子胤由的

胤禛,清朝第五位皇帝,定都北京后第三位皇帝,康熙帝第四子。今天历史网小编为大家带来这篇文章,希望对你们能有所帮助。雍正继位后,为了巩固政权,对曾参与夺嫡之争的皇兄弟们,给予了残酷的打压。皇十子胤由于在夺嫡战中,对雍正的反对非常激烈。雍正在打压皇子中,最先开刀的他,但他又是被打压得最轻的。这是怎么回事...

汉献帝手里连实权都没有 曹操为何还将他当成宝

汉献帝手里连实权都没有 曹操为何还将他当成宝

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汉献帝已经无实权,曹操为何还把他当做宝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历史网小编一起看一看。经过黄巾起义,汉朝皇帝的权力,逐步让地方军阀所取代,皇帝已经完全成为了傀儡。例如董卓在进入洛阳之后,就凭借着自己兵权,将汉少帝废除,重新立汉献帝,此时掌握大权的是董卓。在董卓实力被打败之后...

刘备有卧龙和凤雏辅佐 刘备为何没有能夺得天下

刘备有卧龙和凤雏辅佐 刘备为何没有能夺得天下

还不知道:刘备得卧龙凤雏为何不能一统天下?的读者,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三国中名士司马徽,曾经说过只要得到卧龙凤雏其中之一,就可以轻松平定天下。但是,刘备同时得到了卧龙凤雏,为什么最终只能偏安一隅呢?首先,三国是一个混战时期。并不是只有刘备一家独大。还有继承东汉政权的曹魏...

历史上李建成死后为何还会被李世民砍头?

历史上李建成死后为何还会被李世民砍头?

玄武门之变大家都熟知吗?接下来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相关的文章玄武门政变发生时,李世民一箭就射死了太子李建成。后来,又同意了他的大将尉迟敬德的建议,割下李建成和李元吉的头。明明李世民已经亲手射死了李建成,所谓“死者为大”,更何况是兄长,是太子,为什么李世民还要割下李建成以及弟弟李元吉的头呢?为了说明这...

明初的靖难功臣顾成一生做了哪些贡献?结局如何?

明初的靖难功臣顾成一生做了哪些贡献?结局如何?

历史朝代的兴衰与更替,一个个鲜活的历史人物,在历史长河中留下了深深的印记,接下来历史网小编带您走进明初的靖难功臣顾成的故事。顾成是明朝初期的一个名将,出生在江都,也就是现在的江苏扬州,他在很早的时候就跟着朱元璋一起打拼天下了,在其麾下担任了帐前亲兵,执掌伞盖,后来逐渐累功至坚城卫指挥佥事。在攻打镇江...

司马懿既然已经识破了诸葛亮空城计 司马懿为什么还要选择撤军

司马懿既然已经识破了诸葛亮空城计 司马懿为什么还要选择撤军

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司马懿明明识破空城计,为何还要撤军?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历史网小编一起看一看。《三国演习》描写的是我国历史上,蜀魏吴三国相争的故事,这段时期出现了很多英雄人物,每一个都值得细细推敲。不知道大家发现没有,以前人们非常喜欢诸葛亮,觉得他料事如神。然而近些年,越来越多的人喜...

有哪些与毕沅相关的轶事典故?史籍中是如何记载的?

有哪些与毕沅相关的轶事典故?史籍中是如何记载的?

毕沅(1730年9月29日—1797年8月24日) ,字纕蘅,小字秋帆,自号灵岩山人,江南镇洋县人,清代著名学者。接下来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幼年丧父,师从沈德潜,喜欢金石地理之学。考中举人,授内阁中书,迁军机章京。乾隆二十五年(1760年),状元及第,授翰林院编修,...

赤壁之战如果是曹操获胜 历史又会是什么样的

赤壁之战如果是曹操获胜 历史又会是什么样的

赤壁之战闻名古今,如果当初是曹操打赢了,天下会变得如何?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曹操率大军挥师南下讨伐荆州。刚刚从父亲刘表手中接管荆州基业的刘琮,在舅舅蔡瑁等人的极力规劝下选择不战而降,归顺了曹操。如此容易便得到了荆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