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历史 > 正文内容

宇文护掌权之后,宇文泰的儿子都是什么下场?

中国历史9年前 (2015-06-05)108

宇文护北周初期权臣,周文帝宇文泰之侄,邵惠公宇文颢第三子。这是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准备了文章,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快来看看吧!

宇文泰是西魏的权臣,他在去世前,把自己的侄儿宇文护招来,让他继承自己的太师、大冢宰的职位。也就是由他来掌控西魏。但是宇文护掌权以后,先是让宇文泰的儿子宇文觉夺取了西魏的皇位,接着没过两年,又杀掉了宇文觉,后来,又立宇文泰的庶长子宇文毓为皇帝,然而仅过了一年,他又把宇文毓给杀掉。

也就是说,宇文泰没有把权位传给自己的儿子,而是传给自己的侄儿宇文护,结果反而造成了自己两个儿子被杀。如果宇文泰不是这样做,一开始就把权位传给自己的儿子,那么,这样的悲剧,就不可能出现了。

宇文护掌权之后,宇文泰的儿子都是什么下场?

那么,宇文泰为什么不把权位传给自己儿子呢?

一般的解释是,当时宇文泰的儿子们都比较年幼,宇文泰害怕他的儿子们无法主政,所以才传位给宇文护。这个话,实际上也是宇文泰在传位给宇文护的时候,对宇文护说的。

不过明显不对。要知道,宇文泰去世的时候,宇文泰的庶长子宇文毓已经22岁,完全是一个成年人了。就算宇文泰立嫡不立庶,他的第三个儿子宇文觉和第四子宇文邕也分别是14岁、13岁。古代12岁就差不多成年了,因此他们也不算小了。那么,宇文泰究竟是如何考虑的呢?

宇文泰之所以崛起,全都是因为北魏的皇室自乱阵脚。北魏的皇室一直奉行着一条传位原则,就是“子贵母死”。也就是说,只要立了某个皇子为皇位继承人,就会杀掉这个皇子的母亲。到宣武帝的时候,宣武帝在很长一段时间都没有儿子。之所以会出现这种情况,是因为宣武帝的那些嫔妃们都怕死,只要生了儿子,这儿子总是长不大,就“莫名其妙”地夭折了。宣武帝也无可奈何,查不出原因。

这时候,有个妃子胡氏反其道而行之。不但把儿子生下来,而且还说,为了北魏皇室后继有人,就算自己被杀也在所不惜。这个话感动了宣武帝,所以宣武帝干脆就把这条原则给废除了。

后来宣武帝去世,胡氏的儿子继位,是为孝明帝。而胡氏也被尊为太后,她就是历史上的胡灵太后。胡灵太后不简单,她把持朝政,而且行为极为不检点。这些,都引得他的儿子孝明帝极为不满。孝明帝暗中给地方上的大将尔朱荣,希望他能够进京逼自己的母亲胡灵太后退位。但这个消息,却被胡灵太后知道了,因此胡灵太后害死了自己的儿子。而尔朱荣借机杀进京城来,企图夺取皇位。

这样一来,又有人不服,于是,便引得天下大乱,各路诸侯纷纷崛起,拥立皇室成员为傀儡,建立自己的政权。

宇文泰就是在这样一种情况下,建立西魏政权的。

宇文泰是一个非常出色的政治家,更先他只是个小头目,后来,在诸侯争夺中,他渐渐变成了领袖。并率领军队南征北战,打了不少胜仗。最后拥立元宝炬为皇帝,建立西魏。

宇文泰是个出色的政治家。他最出色的成就,就是发动了一场改革。宇文泰的这场改革涉及到政治、经济、军事各个方面。政治上他设立“八柱国”制度,经济上搞“均田制”,军事上搞“府兵制”。在历史上的所有那些改革中,宇文泰的改革还算是比较成功的,他让西魏的国力得到了很大的提高,为后来北周的强大,更为杨坚建立隋朝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而且他的改革制度还对后世有深远的影响。

宇文护掌权之后,宇文泰的儿子都是什么下场?

不过,也正是宇文泰的改革,给他自己造成了悲剧。尤其是政治上的“八柱国”制度。这个制度虽然消弭了西魏的很多矛盾,极好地汇聚了人才,但也因此使得国家的权力有些分散。宇文泰去世的时候,西魏皇室倒是不足为虑,但是他对朝廷中的“八柱国”有些担心。虽然自己的儿子们也不小了,但是政治经验还相当的欠缺。如果把权位传给他的这些儿子们,能不能够守住权位,确实是很让人忧虑的。

也正是基于这样的考虑,宇文泰才会紧急地把宇文护招来,让他掌权。

可惜,在南北朝那样的生态下,宇文护也是一个白眼狼,他先后废立了三个皇帝,杀掉宇文泰的两个儿子,给宇文泰造成了灾难。

当然了,最终宇文护还是被宇文泰的第四子宇文邕给杀掉,权力还是回到了宇文泰的后代手中。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追风历史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www.zflsw.com/201506/3182.html

“宇文护掌权之后,宇文泰的儿子都是什么下场?” 的相关文章

萧妙淽是什么人?她与侯景之间有何故事?

萧妙淽是什么人?她与侯景之间有何故事?

南北朝是个大乱世,与局势动荡不安相伴随的,是层出不穷的奇人异士。接下来历史网小编就带来历史故事,一起看看吧!萧妙淽出身极为高贵,她的祖父是梁武帝萧衍,父亲是简文帝萧纲。由于她通音律,爱诗词,长得就像一朵含苞待放的鲜花,因此深得萧衍的疼爱。可以说是捧在手中怕飞了,含在嘴里怕化了,别提多宠爱她了。然而,...

在政治、军事等方面,韩琦的一生有哪些成就?

在政治、军事等方面,韩琦的一生有哪些成就?

韩琦(1008年8月5日-1075年8月8日),字稚圭,自号赣叟,相州安阳人,北宋政治家、词人。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韩琦为相十载、辅佐三朝,为北宋的繁荣发展做出了贡献,宋人欧阳修赞其“临大事,决大议,垂绅正笏,不动声色,措天下于泰山之安,可谓社稷之臣”。其文“词气典重”...

历史上寇准的悲惨结局到底是如何造成的?

历史上寇准的悲惨结局到底是如何造成的?

寇淮是北宋的名相大臣,他是一个忠实正直的人,以上问题历史网小编将在下文为大家一一揭晓。寇准是一个对北宋做出了卓越贡献的人。皇帝都喜欢杀功臣。当功臣为国家做出了巨大贡献的时候,皇帝忌惮功臣功高震主,往往会想办法把功臣杀掉。不过,宋真宗虽然两次贬谪寇准,但是并没有杀他。宋真宗没有杀寇准,但寇准的结局依然...

庞德公:东汉末年名士、隐士,与隐居襄阳一带的名士交往密切

庞德公:东汉末年名士、隐士,与隐居襄阳一带的名士交往密切

庞德公是荆州襄阳人,东汉末年名士、隐士。接下来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庞德公与当时徐庶、司马徽、诸葛亮、庞统等人交往密切。庞德公曾称诸葛亮为";卧龙";,庞统为";凤雏";,司马徽为";水镜";,被誉为知人。对诸葛亮、庞统...

冯唐是什么人?他为何不得皇帝重用?

冯唐是什么人?他为何不得皇帝重用?

冯唐易老,李广难封,出自于唐朝诗人王勃的《滕王阁序》。感兴趣的读者和历史网小编一起来看看吧!李广是汉武帝时期非常有名的将军,被称为“飞将军”,一生战功赫赫,威震敌胆,可到死都没能封侯。连李广的儿子李敢,并不怎么出名,也没什么大功绩,都被封为关内侯,而李广却没能获封。汉武帝不给李广封侯,他不从自己身上...

诸葛亮北伐为什么总是从容退兵 诸葛亮是了减少损失吗

诸葛亮北伐为什么总是从容退兵 诸葛亮是了减少损失吗

还不知道:诸葛亮为什么每次北伐都能从容退兵,减少损失?的读者,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首先我们在了解一下当时的形势吧。刘备白帝城托孤后,诸葛亮就为了兴复汉室殚精竭虑,分析了天下的大势,一共进行了六次北伐,当时刘备倾国之力东征孙吴,最终夷陵之战,蜀军几乎全军覆没,五虎上将折伤...

张辽身为吕布麾下的八健将之首,与高顺的地位相比如何?

张辽身为吕布麾下的八健将之首,与高顺的地位相比如何?

俗话说乱世出英雄。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解读,接着往下看吧~吕布作为汉末割据诸侯之一,也曾割据一方,手下有八健将,张辽是八健将之首,排名第一,那么,吕布的另一位大将高顺,为何不在八健将之列?高顺的地位和张辽相比,究竟谁高?张辽是吕布八健之一,这不用细说,张辽最开始是跟着丁原,后来,跟随何进,...

苏轼是什么人?他被贬黄州是因为i什么

苏轼是什么人?他被贬黄州是因为i什么

苏轼为“唐宋八大家之一”,宋词豪放派创始人,也作婉约诗词。下面由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这篇文章,感兴趣的小伙伴可以接着往下看古城黄州,因苏东坡而闻名天下。黄州对于苏轼来说,是人生的一段重要时光。在这里,他的心态得到进一步的锤炼,直至旷达。在这里,他的文学造诣达到顶峰。在这里,他能感受生活的另一番乐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