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历史 > 正文内容

李善长的一生都经历了什么?朱元璋为何要杀他?

中国历史9年前 (2015-06-05)105

李善长从朱元璋刚发迹时就跟随他,更是辅佐朱元璋建立大明王朝的开国功臣,接下来历史网小编带你详细了解历史真相,一起看看吧!

李善长,濠州定远(今安徽省定远县)人,元朝至正十三年(公元1353年)时开始辅佐朱元璋,成为朱元璋麾下的首席文臣。

李善长的一生都经历了什么?朱元璋为何要杀他?

吴元年(公元1367年,朱元璋称吴王是在公元1364年,直到小明王韩林儿死后,才换成自己的年号),李善长因功被封为宣国公,官任左相国,位居百官之一。

当时,跟李善长同时封公爵者(追封不论),仅信国公徐达、鄂国公常遇春二人。

明朝建立后,洪武三年(公元1370年),朱元璋再次大封功臣,李善长被封为世袭的韩国公,在同时受封的六位公爵中排序之一,享俸、官位皆居百官之首,朱元璋将其比作萧何,《明史·李善长传》中记载:

帝谓:“善长虽无汗马劳,然事朕久,给军食,功甚大,宜进封大国。”乃授开国辅运推诚守正文臣、特进光禄大夫、左柱国、太师、中书左丞相,封韩国公,岁禄四千石,子孙世袭。予铁券,免二死,子免一死。时封公者,徐达、常遇春子茂、李文忠、冯胜、邓愈及善长六人。而善长位之一,制词比之萧何,褒称甚至。

显然,朱元璋在评定功臣榜时,认为李善长才是开国之一功臣,不但将他比作萧何,给他的待遇也比肩汉初的萧何。

李善长只有一个儿子,朱元璋把自己的长女许配给了其子,李善长也顺带跟朱元璋成了亲戚。

不过,李善长这位明朝开国之一功臣享受到的尊宠也只维持到洪武二十三年(公元1390年)。

当年,已经77岁的李善长被朱元璋打成胡惟庸案的余党,以“知逆谋不发举,狐疑观望怀两端,大逆不道”的罪名处死。

同时,李善长的“妻女弟侄家口七十余人”也全部被处死,只有李善长的儿子因娶了公主,躲过了屠刀,被判流放了事。

二百多年后,南明的弘光皇帝追封开国功臣,其中也包括了李善长,给了他一个“襄愍”的追谥。

一般来说,出现这种追封的情况,基本上就是明朝官方认定李善长被杀比较冤,否则,后人是不会推翻朱元璋的定论的。

像胡惟庸、蓝玉这样的铁案是不可能翻案的,但李善长、傅友德、冯胜这样的只是朱元璋基于某种政治心理干掉的功臣们,朱元璋的后代们还是予以一定程度上的 *** 。

比如,嘉靖朝时,朝廷就允许在云南给傅友德立庙,冯胜也在弘光朝时有追封。

还有许多被朱元璋剥夺了爵位的功臣,他们的后人从明朝中期就开始被恢复了一定级别的待遇和爵位。

扯远了,回来说李善长,关于他77岁了还被朱元璋揪出来杀掉的原因,至今众说纷纭,李善长为何而死?本文就聊聊这个事。

一:李善长都有哪些事激怒了朱元璋?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李善长那么大年纪了还被揪出来杀掉,甚至杀全家,朱元璋对他的愤恨不是一天两天能积攒出来的。

李善长的一生都经历了什么?朱元璋为何要杀他?

根据《明史·李善长传》中的记载,李善长自明朝开国了,大概有如下几件事,让朱元璋很不满:

身居高位后开始骄纵,“贵富极,意稍骄,帝始微厌之。”

朱元璋患病,李善长不来问候,“善长狎宠自恣,陛下病不视朝几及旬,不问候。驸马都尉祺六日不朝,宣至殿前,又不引罪,大不敬。”

李善长的弟弟被牵连进胡惟庸案时,朱元璋看在李善长的面子上,没有追究其弟之罪,李善长拒绝谢恩,“十八年,有人告存义父子实惟庸党者,诏免死,安置崇明。善长不谢,帝衔之。”

身为退休文臣,私自联系军中大将,调兵私用,“尝欲营第,从信国公汤和假卫卒三百人,和密以闻。”

为亲信罔法,“京民坐罪应徙边者,善长数请免其私亲丁斌等。”

明知胡惟庸想谋反,却不予以揭发,而是听之任之,“惟庸有反谋,使存义阴说善长。。。。。。善长惊不许,然颇心动。惟庸乃自往说善长,犹不许。居久之,惟庸复遣存义进说,善长叹曰:‘吾老矣。吾死,汝等自为之!’”

刻意隐瞒胡惟庸勾结外敌事宜,“将军蓝玉出塞,至捕鱼儿海,获惟庸通沙漠使者封绩,善长匿不以闻。”

这些都是李善长从明朝开国后,被记录在册的过失,至于是否全部是真有其事,现代人也只能以史书记载为准。

从上述记载中可以看到,李善长不敬朱元璋,对朱元璋给予的恩待视为理所当然,擅自调兵私用,身为皇亲加待遇之一的开国功臣却不理会胡惟庸的谋反,而是默认。

种种事项,别说是朱元璋了,给李世民、赵匡胤来,估计也忍受不了。

但李善长真是因为这些被书写出来的罪名才被杀掉的吗?我分析,应该不是,而是另外两种可能。

二:朱元璋因担心所谓的胡惟庸余党死灰复燃而杀掉李善长的可能?

实际上,朱元璋对于李善长虽有愤恨,但未必想杀掉他,毕竟,这是自己亲口承认的开国之一功臣,要杀掉,坏影响太大。

洪武十八年(公元1385年),李善长的弟弟被告发是胡惟庸余党,朱元璋就没有刻意牵连李善长,其实,就是没想动李善长。

“胡惟庸案”虽然是发生在洪武十三年(公元1380年),可余波却持续了十多年。

原因是,胡惟庸背后其实也有很多开国勋贵支持,主要就是淮西勋贵集团,在某些利益分配上,他们跟朱元璋已经有了嫌隙。

朱元璋对胡惟庸背后的所谓的余党,一直没有真正地进行清洗,他也没法把所有的淮西勋贵杀光,毕竟是朱元璋的起家根底和统治基本力量。

李善长的一生都经历了什么?朱元璋为何要杀他?

这些余党中对朱元璋不满的,肯定还大有人才,朱元璋本来并不在乎,大鱼都干掉了,些许小虾米,能翻起什么大浪花?

蛇无头不行,小虾米要想掀起风浪,必须要有个威望足够高,淮西勋贵集团也能信服的元老重臣把他们重新组织起来,才有可能成为新的政治威胁,否则,不过是一盘散沙而已。

到了洪武二十三年时,朱元璋发现,似乎已经退休的李善长,有可能成为将一盘散沙的淮西勋贵们组织起来的人。

李善长有没有这个心思不重要,重要的是他有没有这个能力,显然,以李善长的威望,是办得到的。

让朱元璋真正动了杀心的,恐怕是前面所讲述的李善长让朱元璋不满的事情中的最后一件事。

也就是蓝玉抓到了胡惟庸派去勾结外敌的使者,李善长隐瞒不报,而蓝玉也没有上奏(洪武二十三年,这个使者被抓,事情才被揭发出来)。

这个事情很严重,不在于帮助死去的胡惟庸隐瞒造反的证据,而是李善长跟蓝玉在政治动向上有了一致。

此前李善长找汤和借兵修宅子,汤和都知道赶紧知会朱元璋一声,蓝玉却认可了李善长的隐瞒不报。

这证明,有那么一些军中将领,或者说勋贵们,是认可李善长作为他们在朝中的代表的,在一些事情的处理上,认可李善长的处理意见。

李善长极有可能成为新的胡惟庸,甚至比胡惟庸还厉害,他在淮西勋贵集团中的地位不是胡惟庸能比的。

所以,朱元璋“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必须干掉这个有可能的潜在的政治威胁。

实际上,“胡惟庸案”被牵连最广泛的时候,就是李善长被杀这一年,诛连达三万多人。

表面上,这些人是因胡惟庸被杀,其实,都是因李善长而被杀。胡惟庸都死了十多年了,死人还能干什么?无非是这些人把李善长当成了新的依靠或头目。

而李善长本人没有真正的谋反举动和证据,只能把罪名全部推到“胡惟庸案”上,才能堵住天下人之口。

李善长平时的一些不注重维护君臣关系的行为,也让朱元璋看到了李善长跳反的可能。

于是,能串联起淮西勋贵集团给朱元璋带去一定政治威胁的李善长被杀了。以他的地位,不会是胡惟庸余党,胡惟庸是他的党羽还差不多。

三:朱元璋以私怨杀掉李善长的可能?

李善长的一生都经历了什么?朱元璋为何要杀他?

从前面讲到的李善长得罪朱元璋的一些举动看,朱元璋以私怨,也就是想泄愤,才杀掉李善长的可能性也是存在的。

朱元璋是不是个小心眼的皇帝?从历史记载来看,很可能是。

他给予了李善长很多,给了他功臣排序之一的地位,给了更高的俸禄待遇,还给了李善长更大的权柄。

朱元璋让李善长的儿子娶自己的女儿,李善长的弟弟被告发是胡惟庸的党羽,朱元璋开恩不杀。

种种举动,都让朱元璋认为自己对李善长仁至义尽,李善长应该对自己感恩戴德才对。

说实话,从史书上记载的李善长的部分行为来看,以封建社会的皇权和臣子的关系来看,确实是李善长太不小心了。

朱元璋毕竟不是一个特别大度的皇帝,给了恩惠,李善长应该时刻牢记在心,时刻表现出来。

供李善长学习的榜样又不是没有?徐达、汤和都是很好的榜样。

可李善长或许没有在意,也或许是故意,日积月累下来的不恭敬的行为终于让朱元璋忍无可忍,干脆杀掉他泄愤。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追风历史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www.zflsw.com/201506/3226.html

“李善长的一生都经历了什么?朱元璋为何要杀他?” 的相关文章

巨鹿之战的过程是什么样的?项羽是如何做到以少胜多的?

巨鹿之战的过程是什么样的?项羽是如何做到以少胜多的?

项羽字羽,秦末农民起义领袖之一。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解读,接着往下看吧~巨鹿之战是中国历史上非常著名的一场战役,项羽破釜沉舟以少胜多,率领楚军和诸侯军队先后击败了王离的长城兵团、章邯的刑徒兵团共四十万秦朝主力部队,最终王离被俘、章邯投降,加速了秦朝的灭亡,项羽也凭借巨鹿之战威服天下。但是在...

历史上朱高煦是以什么罪被处死的?

历史上朱高煦是以什么罪被处死的?

朱高煦明朝宗室,成祖朱棣次子,每当一提起这个,那么小编就不得不给大家详细的说一下了朱瞻基处理朱高煦的方式是不太让人理解的。朱瞻基在进京准备继承他父亲朱高炽皇位的时候,朱高煦就在半路上伏击朱瞻基,想把朱瞻基刺死。只是因为朱瞻基警惕,而朱高煦做事不细致,最终朱高煦才没有得逞。要知道,刺杀皇帝,那简直就是...

演义中刘备入川后就没有再见过关羽 正史上又是什么样的

演义中刘备入川后就没有再见过关羽 正史上又是什么样的

对刘备入川后是不是再也没有见过关羽?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演义中刘备入川之后,确实再也没见过关羽。而历史上,两人是见过面的。刘备拿下益州之后,曹操也很快就打下了汉中。曹操打汉中表面看起来虽然艰难,但实际上他并没有什么战力损失,因为张鲁最后是选择投降的。也正是因为如此...

曹植的妻子崔氏的死与曹操有何关系?真相是什么

曹植的妻子崔氏的死与曹操有何关系?真相是什么

曹操,三国中曹魏政权的缔造者,历史网小编给大家提供详细的相关内容。《魏晋新语》中记载了一件事,曹植的妻子崔氏由于衣着华丽,被公公曹操看到了。曹操大为不悦,回家后,就命她自尽了。说起来,曹植的妻子崔氏可不是什么普通人家的女子,她出身于高贵的门阀士族清河崔氏。在魏晋时期,清河崔氏、琅琊王氏、兰陵萧氏、陈...

罗汝才的一生是什么样的?他最后的结局是如何造成的?

罗汝才的一生是什么样的?他最后的结局是如何造成的?

罗汝才,明末农民起义军首领,别号曹操。历史网小编为大家带来相关内容,感兴趣的小伙伴快来看看吧。崇祯十六年(公元1643年)上半年,自称“奉天倡义大元帅”的李自成,在起义军内部来了次大清洗。不少不愿意完全成为李自成部下的起义军将领被干掉,其中最具影响力的就是自号“代天抚民威德大将军”的罗汝才。在当时,...

吕不韦一生传奇,最后却被罢相革职到底发生了什么?

吕不韦一生传奇,最后却被罢相革职到底发生了什么?

吕不韦毋庸置疑是战国末年一位极为重要的历史人物,今天历史网小编带来了一篇文章,希望你们喜欢。我们知道,嬴政13岁在秦国称王。虽然在此之前,吕不韦曾经在赵国有恩于嬴政,但出于诸多政治目的和私人恩怨,嬴政最后还是将吕不韦削官,到头来吕不韦不得已饮鸩自杀。试从三个方面加以分析。一、吕不韦其人吕不韦是战国末...

全皇后:吴废帝孙亮的皇后,全氏一族是如何没落的?

全皇后:吴废帝孙亮的皇后,全氏一族是如何没落的?

全皇后(244年-301年),吴郡钱塘人,吴废帝孙亮的皇后,全尚之女,母孙恭之女。吴大帝长女全公主的侄孙女。接下来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赤乌十三年(250年),因全公主推荐全氏被册为孙亮的太子妃,建兴二年(253年),全氏被立为皇后。太平三年(258年),孙亮被权臣孙...

明末时期武之望与孙元化两位大臣最后的结局怎么样?

明末时期武之望与孙元化两位大臣最后的结局怎么样?

明朝是中国历史上的朝代,明太祖朱元璋建立。“遥望历史的河流,感受历史的沧桑,下面和历史网小编一起走进了解。明末,天下大乱,很多明朝官员因为剿匪或抗清不利,结局悲惨。不过,既然做官,为国捐躯也好,因罪自尽也好,这是他们应该承担的因果,无可厚非。但其中,也有部分比较可惜的官员,比如,科学家式的技术型官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