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历史 > 正文内容

赵云在长坂坡大战的时候 曹营麾下名将为何集体沉默

中国历史9年前 (2015-06-07)106

对赵云大战长坂坡时为何曹营名将不挺身而出,反而集体沉默?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

尽管罗贯中将“赵云大战长坂坡”塑造的无比成功,让人看了之后热血沸腾,但依然难以改变一个事实,就是这并非曹军针对赵云布置的军事行动,甚至所谓的长坂坡之战根本不是一场战役。赵云大杀四方属于意料之外的变数,至于曹军一流大将面对异军突起的赵云集体沉默,个人认为主要原因有四点。

赵云在长坂坡大战的时候 曹营麾下名将为何集体沉默

长坂坡之战的故事背景和经过

在分析具体原因之前,我们首先来了解一下长坂坡之战的故事背景和大致经过。刘备投刘表之后一直镇守新野,主要负责抵御曹操,刘表对刘备算得上信任有加,但荆州内部并非铁板一块,围绕着刘琦和刘琮的继位问题,以蔡瑁为首的本土派系早将刘备视作眼中钉,所以在刘表死后,蔡瑁在私改遗命立刘琮为主并决意归顺曹操后,首先要对付的就是刘备,只是因为需要处理的问题太多,所以暂时没腾出手。

而刘备方面,尽管凭借徐庶和诸葛亮的出色表现几次战胜了曹军,但那些都是无法左右大局的小规模胜利,除了鼓舞士气外别无他用,包括火烧新野看似打得曹仁、许褚等曹军名将狼狈不堪,实际上丝毫改变不了刘备必须南撤的结局。

刘备驻守新野抵御曹操,想要成功的前提就是来自荆州的无条件支援,但是在刘表死后,蔡瑁掌权,他没出兵攻打刘备就不错了,怎么可能给他支援?而关键时刻,刘备又圣母心泛滥,硬是要携民渡江,以致行军速度极慢,在当阳长坂坡被曹军追上。

生死存亡之际,刘备顾不得他的仁德人设,别说百姓,连家眷都不要了,带着几个人就跑,慌乱中连赵云都走失了。而负责照看刘备家小的赵云被敌军冲散,这无疑是一种实职,尽管当时情况特殊,以刘备的作风不会归罪赵云,但是对于赵云而言,这样的错误是不可原谅的,特别是刘备年过半百,只有阿斗这么一个儿子,万一有个马高镫短刘备岂不是后继无人,于是赵云心存死志,调转方向冲向了曹军。

让人没想到的是,赵云不仅救回了甘夫人,还在数十万曹军中将刘禅成功救出,并因此扬名天下,以致在之后的汉水之战中,曹军士卒见了赵云就四散奔逃,张郃、徐晃这样的名将都不敢迎战。

赵云在长坂坡大战的时候 曹营麾下名将为何集体沉默

那么赵云就算再强,也不可能禁得住曹军一流大将的围攻,那么曹军诸将为何在曹操一心生擒赵云、士兵又心有余而力不足时没有挺身而出呢?下面我们进入正题。

追击溃军无需大将冲锋在前

刚才我们说过,所谓的长坂坡之战,其实是曹操大军南下打算一统天下,而刘备部队的编制都已经被打没了,根本无力反抗,所以与其说这是一场战役,不如说是单纯的一方追、一方逃,说白了就是曹军“痛打落水狗”。

就当时的情形看,刘备军士卒的数量远没有随他们南下的百姓多,而曹军追击的部队号称八十余万,在这种碾压式的战斗中,曹营的顶级上将根本没必要冲锋在前,有一个张郃在乱军中来回穿插已经足够了。何况“君子不立危墙之下”,当时场面混乱,万一哪个曹营名将中了冷箭,实在得不偿失。

曹操随军而行,大将拱卫在侧

值得一提的是,在这场追击战中,曹操也出现在队伍之中,当然了,曹孟德不可能拿着倚天剑冲锋陷阵,而是成立了一个“移动指挥部”,这样一来除了得到任务分配的将领,其他一流大将自然需要拱卫在主公身边。

一来曹操亲临战场,安全不能出问题,所以诸将陪伴左右;二来我们说过,曹操所在处便是临时指挥部,诸将需要在身旁随时听候调遣。

赵云在长坂坡大战的时候 曹营麾下名将为何集体沉默

不想以身涉险

赵云的赤胆忠心无需多说,失了小主人对他而言是不可饶恕的,于是抱着不成功则成仁的心思,杀入曹军。

都说楞的怕横的,横的怕不要命的,赵云本就有不下关张的勇武,只是行事低调,故而名不见经传,此时拼死厮杀,普通人自然不是对手,于是便有了逆行而进,大杀四方的场面出现,这让曹操及其麾下始料未及,同时颜面尽失。

如果换了袁绍恐怕要恼羞成怒,袁术或许直接吓得纵马而逃。但曹操乃是乱世英雄,爱才如命。赵云残杀己方部队不仅没有令他生气,反而大生爱才之心,于是下令不得放冷箭,间接帮赵云成功脱困。

赵云在长坂坡大战的时候 曹营麾下名将为何集体沉默

曹军上将是不少,但是达到赵云这个档次的只有许褚和已故的典韦。典韦过世已久,自不必说,许褚在这种情况下通常都是负责保护曹操的安全,在没有指示的情况下不会离开曹操左右。至于夏侯兄弟、张辽、徐晃等将和赵云多少还是存在一定差距的。当他们看到赵云在八十万大军中往来冲突时,作为武人势必会换位思考,想想如果是自己能否做到这种程度,最后的结论恐怕是否定的。

既然武艺不如对方,对方又进入一种近乎“狂暴”的状态,身为大将自然不会去触这霉头,万一逞强出头结果死伤在对方枪下实在得不偿失,毕竟谁的命也不是大风刮来的。

曹操的心里感受

刚才我们说过,曹操爱才,但是人才不仅仅敌对方有,自己麾下也不少,曹操作为主公,不可能喜新厌旧,起码表面上不会流露出来,那么也就不会在这种情况下派身边一众一流上将出战,原因有两点。

之一,赵云虽然勇猛,但是曹军毕竟有几十万,除了士卒,还有不少偏副将佐,在曹操看来,这么多人只要用命必然能将赵云生擒,也就是说曹操虽然对赵云惊为天人,却依然低估了赵云的冲阵能力。

赵云在长坂坡大战的时候 曹营麾下名将为何集体沉默

第二,赵云能够让曹操下令不放冷箭,务必生擒,可见赵云的武艺已经让曹操认可到无以复加的地步,也可以说在曹操看来自己麾下的大将无人能与之一较长短。在这样的情况下,无论派身边的哪个去都是非常冒险的,即便曹操再怎么赏识赵云,也不会让自己的重要将领在没必要的情况下以身犯险,一换一是曹操不能接受的。

以上不过个人浅见,见仁见智,内容以《三国演义》为依托进行分析,无关历史,切勿混淆。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追风历史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zflsw.com/201506/3473.html

“赵云在长坂坡大战的时候 曹营麾下名将为何集体沉默” 的相关文章

有哪些与富弼相关的轶事典故?他有哪些成就?

有哪些与富弼相关的轶事典故?他有哪些成就?

富弼(1004—1083年)字彦国,洛阳人,北宋名相、文学家。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天圣八年(1030)以茂才异等科及第,历知县﹑签书河阳(孟州,今河南孟县南)节度判官厅公事﹑通判绛州(今山西新绛)﹑郓州(今山东东平),召为开封府推官、知谏院,知制诰、枢密副使、知郓州、青...

苏绰:南北朝时期西魏名臣,曾创制计账、户籍等法

苏绰:南北朝时期西魏名臣,曾创制计账、户籍等法

苏绰(498年-546年),字令绰,京兆郡武功县人,南北朝时期西魏名臣,三国时曹魏侍中苏则九世孙,与从兄苏亮并称为“二苏”。接下来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苏绰年少即好学,博览群书,尤善算术。早年担任行台郎中。后得仆射周惠达的举荐,被任为著作佐郎。此后愈发受到西魏权臣宇文...

荀组:西晋时期大臣,他担任过哪些职位?

荀组:西晋时期大臣,他担任过哪些职位?

荀组(257年—322年12月6日),字泰章(《晋书》作大章,大字在当时常作为泰字的简写,当以墓志为正),颍川颍阴人,西晋大臣。东汉司空荀爽玄孙,司徒荀勖第三子,司空荀藩之弟。接下来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夷雅有才识,深得太尉王衍称赞,荐为司徒左西属、补太子舍人。历任左...

孙权外号是孙十万 孙权这个外号是怎么来的

孙权外号是孙十万 孙权这个外号是怎么来的

对三国时期的孙权为什么会被叫作孙十万?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孙十万这个外号,得自于孙权不止一次领着数万大军,诈称十万进攻魏国,最终屡次失败,于是孙权被戏称每次狂送十万人头,为三国第一经验包。其实孙权识人观人,任用将才的能力很不错,面对一些重要的战争,他可以放手让主帅...

护守成宪是什么意思?乾隆皇帝为何要推行这一政策?

护守成宪是什么意思?乾隆皇帝为何要推行这一政策?

乾隆帝,清朝第六位皇帝,清朝知名度最高的一位皇帝。下面历史网小编为大家带来详细的文章介绍。清朝能取代明朝,成为其之后的又一个大一统封建王朝,仰仗的是开国之初那批战力强劲的八旗子弟兵。虽然明朝的内乱也帮了清朝的大忙,可要想坐稳江山,先后击败李自成、张献忠、南明等各方势力,没有充足的武力保证是不行的。在...

面对莒和即墨两座城池时,乐毅采取的是什么样的办法?

面对莒和即墨两座城池时,乐毅采取的是什么样的办法?

乐毅伐齐是战国中后期燕将乐毅率五国联军打败齐国的一次军事行动。今天历史网小编为大家带来这篇文章,希望对你们能有所帮助。乐毅率军伐齐,摧枯拉朽地攻下齐国七十多座城池,包括打下齐国的都城临淄,中间没有任何停顿。可是,当齐国最终只剩下莒和即墨的时候,乐毅却采用了围而不攻的方式,停顿下来,这样一停顿就是三年...

张咏留下了哪些作品?有哪些与他相关的轶事典故?

张咏留下了哪些作品?有哪些与他相关的轶事典故?

张咏(946年—1015年),字复之,号乖崖,谥号忠定,濮州鄄城人。太平兴国年间进士。累擢枢密直学士,真宗时官至礼部尚书,诗文俱佳,是北宋太宗、真宗两朝的名臣,尤以治蜀著称。 他的文集被命名为《张乖崖集》。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轶事典故不喜拜跪张咏尤其不喜欢别人跪拜,命...

李香君是什么出身?她与侯方域之间有何故事?

李香君是什么出身?她与侯方域之间有何故事?

李香君,秦淮八艳之一,是南京城有名的乐伎。 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整理了相关内容,不知能否帮助大家拓展一些知识?李香君生于明末,是苏州阊门人,出身于武官之家。由于她的父亲在朝中支持东林党,受到魏忠贤等阉人所害,家人多受株连,李香君小小年纪,也只能随亲戚避祸他乡。李香君8岁时,秦淮名妓李贞丽见她孤苦无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