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历史 > 正文内容

杨广南巡是什么时候?在途中都发生了什么事情?

中国历史10年前 (2015-06-09)1440

隋炀帝杨广,隋朝第二位皇帝,604年~618年在位。不知道没关系,历史网小编告诉你。

隋大业十二年(公元616年)七月,隋炀帝杨广下令从洛阳起驾南巡,带着身边的文武百官和大批宗室,移驾去了江都。

至于长安(当时叫大兴)和洛阳这两座重要的政治中心城市,杨广甩给了两个孙子镇守。

这是一次杨广主动逃离政治核心圈地区的行为,是他在对自己还能否执掌天下的疑问中,做出的逃避行为。

杨广去了江都的当年,瓦岗寨李密就大张旗鼓地开始攻击洛阳,第二年,太原留守李渊起兵反隋。

可以说,杨广逃离洛阳,巡幸江东的举动,拉开了隋朝灭亡的序幕,此前,只是农民在造反,此后,贵族也开始造反了。

杨广也是一个比较高明的政治家,他在做出要巡幸江都的决定时,就应该估计到了自己离开行政中心地区的严重后果。

可他为何还要做出这样的决定?这已经是相当于弃国了。

杨广不是一个能轻易屈服的人,他登上帝位后的十多年间,一直都是在质疑声中度过的。

即使是三征高丽这样的遭遇到举国上下反对的军事行动,他都敢力排众议,屡败屡战,从不屈服,甚至还想要四征高丽。

杨广南巡是什么时候?在途中都发生了什么事情?

但杨广到底是逃之夭夭了,他跟历史上大部分亡国之君不一样,很多亡国之君是敌国军队兵临城下,无法抵抗之后,才或者投降,或者逃亡,属于被动放弃,杨广却是主动放弃。

而促使杨广做出这种行为的原因是,大业十一年(公元615年)时,他最后试图彰显权威的一次北巡的失败。

大业十年(公元614年),杨广第三次征讨高丽的军事行动以失败告终,此时的隋朝上下军民,对杨广的不满,已经到了一个临界点,随时可能爆发。

杨广意识到这一点,他必须想办法挽救,三征高丽的失败,让他的威望大损,因此,他必须重新找回威望,也要找回让自己重新振作的信心。

于是,他想到了北巡,他准备向塞外各族展示大隋及皇帝的威严,以塞外各族对自己的臣服来向隋朝军民表示,皇帝的威严还在。

这种事情杨广并不是之一次做,早在大业三年(公元607年),杨广就搞过一次规模盛大的北巡。

当时的杨广意气风发,塞外各族中势力更大的突厥,其首领启民可汗都小心翼翼地主动来到杨广驾前侍奉,主动给杨广上贡,其余各族莫不如是。

根据《隋书·突厥传》中的记载中,启民可汗在大业三年的杨广北巡时,还上过一道乞求臣服的奏疏,其中尽显卑微之态:

……臣今非是旧日边地突厥可汗,臣即是至尊臣民,至尊怜臣时,乞依大国服饰法用,一同华夏。臣今率部落,敢以上闻,伏愿天慈,不违所请。

如上述记载,启民可汗为了表示对隋朝及杨广的尊敬,甚至都提出了要改换衣冠,这是彻底的臣服,也是杨广执政生涯的更高光时刻。

众所周知,中国历史上的强盛王朝,其强盛的定义中就有一条,是否是万邦来朝和臣服,能做到这一条的王朝和在位的皇帝,都会青史留名。

杨广登基之初,就做到了,他个人的威望,在大业三年时,也到达了顶峰。

于是,大业十一年时的杨广,为了挽救自己的威望,挽救自己执掌的政权,在三征高丽失败后,又想起了北巡。

但让杨广失望和恐惧的是,这次北巡失败了。

当时的突厥始毕可汗(启民可汗之子)不但没能像上一任可汗那样来表示臣服,还派出大军围攻杨广御驾,让全天下人都看到了杨广最后的虚弱。

《隋书·炀帝本纪》中记载:

八月乙丑,巡北塞。戊辰,突厥始毕可汗率骑数十万,谋袭乘舆,义成公主遣使告变。壬申,车驾驰幸雁门。癸酉,突厥围城,官军频战不利。上大惧,欲率精骑溃围而出……甲申,诏天下诸郡募兵,于是守令各来赴难。

杨广南巡是什么时候?在途中都发生了什么事情?

虽然,杨广被突厥人围困在雁门后,紧急召集天下兵马勤王(唐太宗李世民就是在这次事件时正式从军,并脱颖而出),逼退了突厥大军,可皇帝的威望荡然无存。

此前,杨广修运河,建东都(洛阳),征高丽,隋朝内部反对声一片,杨广焦头烂额,可还有四邦臣服这块遮羞布挡着。

如今,连这最后一块遮羞布也没了,突厥的反叛,真正让杨广意识到,自己已经不是以前那位天下人都臣服和认可的皇帝了。

从北巡失败开始,杨广知道,自己此后要面对的敌人,不仅仅只有内部的反对派,还有外部的强大势力。

到这个时候,本来还存着一定信心的杨广崩溃了,他清楚地知道,他再也无法压制隋朝内部的反对者了。

大业十一年时,杨广北巡的失败,成为了压垮杨广意志的最后一根稻草,他开始准备逃避和逃离,相当于是要放弃天下了,至少也是要放弃北方了。

大业十二年,杨广起驾北巡,大业十三年(公元617年),唐高祖李渊从太原起兵,半年后,攻进长安。

大业十四年(公元618年),宇文化及发动“江都兵变”,杀死杨广,数月后,李渊在长安建国称帝,隋灭唐兴。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追风历史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lishi.okwc.net/201506/3923.html

“杨广南巡是什么时候?在途中都发生了什么事情?” 的相关文章

诸葛亮和庞统外号卧龙凤雏 司马的外号又叫做什么

诸葛亮和庞统外号卧龙凤雏 司马的外号又叫做什么

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诸葛亮称卧龙,凤雏为庞统,那司马懿叫什么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历史网小编一起看一看。诸葛亮,大家对他的绰号应该都非常的清楚,他的绰号是卧龙。来源有两个原因,其一那就是诸葛亮曾经隐居于南阳卧龙岗上,所以被称为卧龙先生。第二个原因就是诸葛亮才气过人,具有非常过人的政治才能,...

朱元璋当上皇帝之后 朱元璋是怎么对待其他亲人的

朱元璋当上皇帝之后 朱元璋是怎么对待其他亲人的

对朱元璋称帝后,是如何对待亲人的?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正所谓“一人得道,鸡犬升天”,在古代社会,哪怕是家里出个官员,那全家乃至全族的身份地位也是水涨船高,如果出个皇亲国戚,那更是了不得了,封侯拜相那也是常有的事,更何况是出个皇帝呢?不过,由于在朱元璋称帝之前,其亲...

刘璿:三国时期蜀汉宗室,他为何被乱兵所杀?

刘璿:三国时期蜀汉宗室,他为何被乱兵所杀?

刘璿(224年―264年),字文衡,涿郡涿县人,三国时期蜀汉宗室,蜀汉昭烈帝刘备长孙,后主刘禅长子,北地王刘谌长兄,母王贵人。 历史网小编知道读者都对此很感兴趣,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刘璿生于建兴二年(224年),延熙元年(238年),立为太子。咸熙元年(264年),蜀汉大将...

刘备临死前真的想对诸葛亮下手吗 实际真相到底是什么样的

刘备临死前真的想对诸葛亮下手吗 实际真相到底是什么样的

对刘备临终前,到底有没想过除掉诸葛亮呢?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刘备,一个草根阶层出生的汉室宗亲,坚信“王侯将相宁有种乎”,从卖草鞋的一步步成长为蜀汉的开国之君。他为践行桃园结义同生共死的诺言,不顾蜀汉上下群臣的反对,率倾国之兵伐吴,为二弟关羽报仇雪恨。时运不济,演义...

朱元璋把皇位传给朱允炆 最后为什么会被亲叔叔抢走

朱元璋把皇位传给朱允炆 最后为什么会被亲叔叔抢走

朱允炆继承朱元璋皇位,为何却被亲叔叔夺了皇位?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明朝,是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个自南向北,以南方军队击败北方游牧民族而统一天下的皇朝。说起明朝,自然离不开宦官、杀戮、血腥和专制统治等等,而大明的十六位皇帝更是极具“传奇”与“神秘”色...

李隆基上位太平公主有功 李隆基上位后为何处死她

李隆基上位太平公主有功 李隆基上位后为何处死她

历史网小编知道读者都很感兴趣李隆基和太平公主一起起兵,他当上皇帝后,为何马上就处死她?今天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在封建制度之下,天下的最大权力,自然都在皇帝的手中。而为了坐上皇帝这个位置,或者说能够掌控住皇帝,宫廷之中的“战争”从来就没有停止过。而在唐朝,这个趋势就更加明显了。在武则...

张昭:三国时期东吴重臣,对江东稳定起到重要作用

张昭:三国时期东吴重臣,对江东稳定起到重要作用

张昭(156年-236年),字子布,徐州彭城人,是三国时期孙吴重臣。接下来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他作为辅佐孙策、孙权两代的重臣,对于江东的稳定起了重要的作用,一直施行着“稳定豪强”政策;并且擅长隶书,但其书法作品今无存,唐代书法家张怀瓘在《书估》中将其书法列为第三等。...

孙权外号是孙十万 孙权这个外号是怎么来的

孙权外号是孙十万 孙权这个外号是怎么来的

对三国时期的孙权为什么会被叫作孙十万?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孙十万这个外号,得自于孙权不止一次领着数万大军,诈称十万进攻魏国,最终屡次失败,于是孙权被戏称每次狂送十万人头,为三国第一经验包。其实孙权识人观人,任用将才的能力很不错,面对一些重要的战争,他可以放手让主帅...

发表评论

访客

看不清,换一张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