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历史 > 正文内容

魏徵为何会被称为功臣?一生有何贡献?

中国历史9年前 (2015-06-10)97

魏徵,为凌烟阁二十四功之一,以直谏敢言著称,是中国史上最负盛名的谏臣。历史网小编为大家带来相关内容,感兴趣的小伙伴快来看看吧。

魏徵是唐朝时的名臣,以直言敢谏出名,多次劝谏唐太宗李世民,促进了贞观之治的形成。李世民对魏徵的建议大多予以采纳,还称赞其是贞观年间之一功臣,更在魏徵死后亲自为其撰写碑文。但是不久李世民又将魏徵的墓碑推倒,那李世民为何会如此对待魏徵呢

一,投靠李密

魏徵为何会被称为功臣?一生有何贡献?

魏徵幼年丧父,因此家境贫寒,但他胸怀大志,因为不擅长种地经商,所以出家当了道士。他喜好读书,因此见识广博。隋末天下大乱,他因此更加注重与学习纵横家的学说。

武阳郡丞元宝藏起兵反隋,投靠李密,征召魏徵担任他的属吏。李密每次见到元宝藏的奏疏都十分高兴,听说是魏徵替他写的,于是召见魏徵。魏徵向李密多次建言献策,李密虽然感到惊奇但一直没有采纳。

李密与王世充在洛口大战,魏徵向其心腹郑颋(ting)进谏说:“魏公虽然屡败王世充,但自身也损失惨重。现在府库空虚,有功不能赏赐,士卒因此军心懈怠,这样就难以战胜王世充。不如深沟高垒,坚守不战,等到王世充粮尽退兵,我们再乘胜追击,这才是取胜之道。况且洛阳粮尽,王世充没有办法,才来找我们决一死战,敌军士气高昂,难以争锋,所以一定不要出战。”

郑颋不屑的回答说:“你这是老生常谈。”魏徵回答说:“这是奇谋妙计,怎么成了老生常谈。”于是愤怒离开。结果李密惨败,投降唐朝,魏徵也因此归顺唐朝。

二,归附唐朝

魏徵来到长安,不受唐朝重视,因此主动要求招抚山东,这才得以担任秘书丞。当时徐世(ji)率领瓦岗旧部占据黎阳,仍然忠于李密。魏徵于是亲自写信给徐世,使他归附大唐。窦建德率军南下,攻克黎阳,俘获魏徵等人。

武德四年(621年),唐军在虎牢之战大败夏军,俘获窦建德,魏徵因此得以重归唐朝。太子李建成听说魏徵很有才能,于是对他十分恭敬,让他担任自己的属官。魏徵见李世民功劳极大,手下能人异士极多,便劝李建成及早除掉李世民,以免养虎遗患。

武德九年(626年),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之变,杀李建成,擒魏徵。李世民斥责魏徵说:“你为何要离间我们兄弟?”魏徵回答说:“太子要是早听我的,哪会有今天的灾祸。”李世民听了觉得有理,于是赦免魏徵,对他重视起来。

三,效力太宗

李世民封魏徵为谏议大夫、钜鹿县男,让他安抚河北,可以便宜从事。魏徵在路上遇到遭囚禁的前太子属官李志安、齐王属官李思行,认为皇帝既然已经赦免众人无罪,就不应该再擒拿李建成余党,以免失信于天下,于是将二人释放。李世民听了,对魏徵此举十分称赞。

贞观元年(627年),李世民励精图治,与魏徵讨论治国得失。魏徵因此知无不言,言无不尽。李世民也很高兴地予以采纳,称他为忠心耿耿的能臣。有人嫉妒魏徵受宠,于是上书举报魏徵徇私,李世民于是命御史大夫温彦博调查。温彦博上报李世民说:魏徵虽然没有徇私,但是应该注意行迹,这样才不会招来非议。李世民于是派温彦博责备魏徵,叫他平时注意一些。

魏徵上书申辩,李世民因此有些后悔。魏徵于是说自己愿做良臣,不为忠臣。李世民问他区别,魏徵回答说:“良臣可以使自己收获美名,使君主也为贤君。忠臣使君主背上恶名,自己也身首异处。”李世民听了大喜,重赏魏徵。

四,直言敢谏

魏徵为何会被称为功臣?一生有何贡献?

贞观三年(629年),魏徵担任秘书监,参与参政。他认为隋末大乱使得典籍混乱,于是召集学者修缮典籍,使得典籍完备。李世民前往九成宫游玩,因此有宫人在九成宫与长安之间往返,住在(wei)川县的馆舍休息。不久李靖、王珪等大臣到来,川县的官吏于是将宫人安排到其他地方,让李靖等人入主。李世民听了十分生气,认为川县的官吏巴结李靖等大臣而轻视自己的宫人,于是派人查办川县的官吏及李靖等人。

魏徵劝李世民说:“李靖等人是陛下的心腹大臣,那些宫人只不过是皇后的仆役。论他们的作用,轻重不同。李靖等人外出办差,川县的官吏予以接待是合乎法度的。至于那些宫人只是服侍皇后,不应该接受川县官吏的接待。如果因为此事责备川县的官吏,恐怕会有损皇上的圣明。”李世民听了,于是下令停止追究。

李世民与群臣在丹霄楼饮宴,对长孙无忌说:“魏徵曾经在李建成手下效力,十分可恶。但我能赦免重用他,足见我心胸宽广。然而每当我不接受魏徵的建议,他不立马回应我,这是为什么?”魏徵回答说:“臣认为事情有不可行的地方,所以要再三思索。如果立即回应,恐怕那件事要立即施行。”

李世民又说:“你可以先回暂时答应,然后另行陈述,这样岂不是更好?”魏徵回答说:“如果臣刚当面顺从陛下,后面又出来反对,这不是良臣对待贤君的方式。”李世民听了称赞魏徵正直。

长乐公主要出嫁,李世民因为她是自己与长孙皇后所生,于是命人送给她比永嘉长公主更多的陪嫁。魏徵上书反对,认为姑姑为长辈,侄女为晚辈,不应该让晚辈的尊荣超过长辈。李世民听了把这事告诉长孙皇后,长孙皇后因此重赏魏徵。

五,参与修史

贞观七年(633年),魏徵担任侍中。尚书省有难以处理的诉讼都交给他处理,他虽然不熟悉律法,但注重大局,按实际情况做出判决,因此人心悦服。李世民命人修撰《梁书》、《陈书》、《北齐书》、《周书》、《隋书》等史书,魏徵奉命对这些史书进行删改,撰写评论,务求简明正确,因此这些史书修好后,都被称赞为好书。

六,贞观之一功臣

魏徵认为自己没有功劳,仅仅是直言敢谏就能参与朝廷大事,担心因此遭受灾祸,因此屡屡上书要求退休。李世民对他极力挽留,希望他继续直言进谏。后来因为魏徵极力请辞,李世民于是允准,但仍允许他上书言事。魏徵因此继续上书劝谏李世民,李世民对此大为称赞,认为是魏徵的建议,使得天下太平。

贞观十二年(638年),礼部尚书王珪上书称:三品以上的官员遇见亲王下马,违背礼法。李世民看了十分生气,认为大臣轻视自己的儿子。魏徵上书说:从古至今,亲王的品级都在三公以下。三品以上的官员是天子的重臣,如果给亲王下马,恐怕他们承受不起。

魏徵为何会被称为功臣?一生有何贡献?

李世民说:“国家之所以立太子,是把他当做未来的储君。假设太子没了,就让他的弟弟继任。以此看来,难道不是轻视我的儿子?”魏徵回答说:“周朝以来,立储必定是嫡长子,这样可以避免他的弟弟有非分之想。”李世民听了,于是准许王珪所奏,更称赞魏徵为贞观年间之一功臣。

七,拥护太子

百官向李世民上书,要求封禅泰山,唯独魏徵上书反对。李世民问他说:“你反对我封禅泰山,难道是认为我功劳不高,恩德不厚,天下不安定,四海不臣服吗?”魏徵回答说:“并非如此,只是天下经过隋末战乱,哀鸿遍野。经过陛下的多年治理,天下安定,百姓生活好转。但是封禅泰山,耗费巨大,会使百姓负担沉重。”李世民只得听从。

李世民宠爱儿子魏王李泰,厌恶太子李承乾,百官尤其是魏徵对此持有异议。李世民知道百官对此不满,于是让魏徵辅导李承乾,以减轻异议。贞观十七年(643年)魏徵去世,李世民十分痛心,亲自为他撰写碑文。不久侯君集(魏徵曾推荐其给李世民说他可为宰相)谋反事发,加之李世民又发现魏徵私自将进谏的奏疏送给史官褚遂良,于是命人推倒魏徵的墓碑又停止把女儿嫁给魏徵之子。

总的来说魏徵是唐朝时期的一位贤臣,直言敢谏,为贞观之治的形成作出了巨大功劳。李世民虽然对魏徵的建议多有采纳,但是魏徵进谏时经常不给他留面子,使得李世民一直存有不满,直到侯君集谋反事发,李世民对魏徵的不满终于达到顶点,于是将其墓碑推倒。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追风历史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lishi.okwc.net/201506/3976.html

“魏徵为何会被称为功臣?一生有何贡献?” 的相关文章

诸葛亮为何要害死赵云 诸葛亮有什么目的存在

诸葛亮为何要害死赵云 诸葛亮有什么目的存在

对诸葛亮为何要害赵云?忌惮老兵,顾全大局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赵云是刘备手下的将领,勇猛善战,但据说诸葛亮已经很久没有用过赵云了。 甚至有传言说赵云之死与诸葛亮有关,或者说刘备一生不会重用赵云? 这些都是谣言还是事实? 一起来看看诸葛亮为什么要杀赵云吧!诸葛亮为什么...

历史上孙权有几个女儿?分别都嫁给了哪些人?

历史上孙权有几个女儿?分别都嫁给了哪些人?

孙权,吴太祖大皇帝,三国时代东吴的建立者。接下来历史网小编带你详细了解历史真相,一起看看吧!读《三国志》发现一个有意思的事情,孙权有三个女儿,却有五个女婿,这到底是为何呢?孙权为宝贝女儿们选的女婿都是谁?孙鲁班,先嫁周循,后嫁全琮据《三国志嫔妃传》载,孙权的夫人步氏,是临淮郡淮阴县人,跟东吴后期的丞...

萧何月下追韩信拉他一把 萧何最后帮助吕后除掉韩信

萧何月下追韩信拉他一把 萧何最后帮助吕后除掉韩信

萧何曾月下追韩信,后来为何不帮韩信,反而为吕后谋划除掉韩信?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萧何和韩信之间的故事早有一个著名的成语来说明,即“成也萧何,败也萧何”。 韩信因为萧何而青史留名,成为古代历史上著名的军事家,同时,韩信的被杀也和萧何有直接的关系。...

后世是如何评价陆逊的?有哪些与他相关的轶事典故?

后世是如何评价陆逊的?有哪些与他相关的轶事典故?

陆逊(183年-245年3月19日),本名陆议,字伯言,吴郡吴县人。三国时期吴国政治家、军事家。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出身吴郡陆氏。东汉建安八年(203年),入孙权幕府,历任海昌屯田都尉、定威校尉、帐下右部督。建安二十四年(219年),陆逊参与袭取荆州。黄初三年(222...

努尔哈赤死后为什么是皇太极继位 他真的篡位了吗

努尔哈赤死后为什么是皇太极继位 他真的篡位了吗

还不知道:努尔哈赤死后,为何由皇太极继位?的读者,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1626年,即后金天命十一年,农历八月十一,清朝的奠基人努尔哈赤走到了生命的终点,享年68岁。在努尔哈赤死后,他的汗位由第八子皇太极继承,即清太宗。其实努尔哈赤子嗣众多,一共有16个儿子,那么为何由皇...

于定国在历史上是什么形象?一生有何贡献?

于定国在历史上是什么形象?一生有何贡献?

正所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下面由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这篇文章,感兴趣的小伙伴接着往下看吧。于定国,字曼倩,东海郡郯县人。他的父亲于公曾任县狱史、郡决曹等官职,于公在狱史一职时,东海郡有一个妇女年纪轻轻就守了寡,没有孩子,对婆婆很是孝顺,婆婆心疼她让她改嫁却被她拒绝,后来老太太为...

李综:唐顺宗李诵第七子,生母王昭仪,受封郇王

李综:唐顺宗李诵第七子,生母王昭仪,受封郇王

李综(?-808年),本名李湜,字号不详,祖籍陇西狄道(今甘肃省临洮县)。唐朝宗室大臣,唐顺宗李诵第七子,母为王昭仪。接下来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贞元四年(788年),作为皇孙,授少府监、常州晋陵郡王。唐顺宗即位,册封蒲州都督、郇王。元和三年(808年4月10日),李...

项伯到底是什么样的人 项伯真的吃里扒外吗

项伯到底是什么样的人 项伯真的吃里扒外吗

还不了解:项羽和项伯的读者,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一再坑害侄儿项羽的项伯,真的是一个“吃里扒外”的小人吗?汉五年(公元前202年),项羽败亡之后,项伯投降刘邦,刘邦赦免了项氏家族的所有成员,并赐姓为刘。项伯在秦国时起跟随诸侯灭掉秦国,鸿门宴又为刘邦护驾,因此被授予二十等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