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渊起兵一年时间就称帝了 朱元璋为何等了十五年才称帝
对李渊和朱元璋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李渊起兵1年便称帝,朱元璋起兵用了15年才称帝,主要有3点原因。
在大统一王朝开国皇帝之中,唐高祖李渊是出了名的“快”皇帝。
首先是仅仅起兵造反1年,便建立了唐代,这样的起兵造反开国的速度,可谓是绝无仅有的。其次是在位只是9年,就被儿子李世民来了一场玄武门之变,被迫禅位提前退休,成为没有权力的太上皇,沦为大统一王朝开国皇帝之中的“笑柄”。
不过唐高祖李渊是后继有人,儿子唐太宗李世民继位以后,东征西讨,将唐代发扬光大,走向了巅峰。奠定了唐代国祚289年的基业,在单一大统一王朝之中为享国最久之朝代。
因此毛主席评价李世民:“自古能军无出李世民之右者,其次则朱元璋耳”。
军事能力排名第二的明太祖朱元璋,25岁参加反元义军,历时15年,在40岁时建立了明代,国祚276年,在单一王朝之中的享国时间,仅次于唐代,排行第二。
这其实挺尴尬地,舍去东西两汉加起来的汉朝过400年之外,单一大统一王朝之中,享国最久的是唐代排之一,明代排第二,但却是唐代太宗和明代开国皇帝明太祖光芒万丈,唐高祖李渊这个开国皇帝,反而是有点“上不了台面”。
当然要真说起来,不客气的说,唐太宗李世民与明太祖朱元璋,都是赫赫有名的雄才大略皇帝。相比之下,唐高祖李渊比明太祖朱元璋可差远了,明太祖朱元璋起码可以甩他十几条街。
那么为何能力一般的唐高祖李渊只用了1年便称帝,明太祖朱元璋却用了15年时间呢,今天宋安之来说说。
一、对手和局势不同,这是关键原因。
在起兵称帝时间问题上,唐高祖李渊和明太祖朱元璋更大的不同在于,面对的对手和局势不同,所以李渊敢于早早称帝,朱元璋却不能早早称帝,甚至称个王都是慎之又慎。
李渊617年起兵之时,隋朝的统治,实际上已经分崩离析,天下反隋大军是蜂拥而起,隋炀帝甚至被孤立在江都,最后在江都被杀,可以说李渊起兵的时机现的很好。
而且李渊打着尊隋的旗号,一路打到长安以后,李渊是“立代王侑为天子,遥尊炀帝为太上皇,大赦,改元为义宁”。
这等于是直接扶持一个傀儡皇帝,然后将隋炀帝这个正牌皇帝给变相废了。并且通过傀儡皇帝的加封,增强自己的合法性。
这时期的李渊还不敢称帝,不过随着局势变化,李渊就不得不称帝了,因为不久后隋炀帝被宇文化及杀于江都宫中,意味着隋朝最后一丝权威性没了,天下正式进入群雄割据时代。
一大群人开始称王称帝,像南梁后裔萧铣就率先在两湖地区称帝,置百官,恢复了梁室旧制。
在这种局势下,李渊如果不称帝,与其他人竞争就不具备优势性。没有自己的旗号,何以争取人心?
而且李渊手中还有一大王牌,就是掌握着傀儡皇帝隋恭帝,而且占据着隋朝都城长安,天时地利人和都占了,最后通过逼迫隋恭帝禅位于自己来称帝,更具有合法性。
再来说说明太祖朱元璋,他面对的敌人和局势又不同了。
李渊起兵时隋朝的统治已经是分崩离析,而朱元璋参加反元义军之时,元代才走到了80多年而已,虽然各路义军蜂拥而起,而且其内部也是内斗严重,但依旧是拥有强大的实力,大军战斗力也不容小觑。
可能有人说了,李渊起兵时,隋朝也不过30多年而已,比元代的时间短多了,不过这两者可大有不同。
在大统一王朝之中,一般来说,要么是二世而亡,诸如秦朝、隋朝。要么迈过二世而亡的大关,享国近300年,诸如唐代、明代。
唯独元代与众不同,是迈过二世而亡大关,却倒在百年大关之前,享国只是98年。但是按照一般王朝规律来说,王朝走到了80多年,正是鼎盛时期,或者起码大军战斗力依旧还在,即使不如开国初期,也还有一定的战斗力。
元代当时就是如此,虽然因为施政简单粗暴乃至混乱,再加上内部严重的斗争,进入衰落时期,但大军战斗力依旧还在,而且不弱。
说句不客气的话,如果元代不内斗那么严重,是一致对外,朱元璋不一定可以崛起,更不用说有之后的明代。
在这种局势下,朱元璋后来即使是拿下南京,拥有了自己的根基之地,只能是“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毕竟元代虽然内部混乱,但还是有一个共识,谁先称帝,就对谁集中火力,先消灭了谁。
更何况朱元璋在江南崛起时,虽然取得南京,但长江上游有陈友谅,下游有张士诚,东南邻方国珍,南邻陈友定,这些人可不是吃素的,对他也是虎视眈眈,欲除之而后快。
在这种情况下,朱元璋如果贸然称帝,就会成为众矢之,不只是会引来元军集中火力对付他,周边想除去他的势力,自然也会一拥而上,那样对他百害而无一利。
而且朱元璋刚开始参加的是红巾军,虽然是靠自己一步一步崛起,但后面为了方便自己发展,并且要靠红巾军替自己承担压力,所以挂名在红巾军领袖小明王的政权之下,过早称帝的话,更是会失去这个屏障。
所以朱元璋别说称帝了,就是称个吴王都是慎之又慎。直到公元1364年,也就是称帝的前4年,击败陈友谅以后,才称吴王。
正是这样低调发展,朱元璋才在内斗严重,却实力犹在的元代眼皮子底下一步步发展壮大,最终统一江南之地。拥有了与元代扳手腕的实力后,是称帝打出自己的旗号,再北伐结束元代的全国性统治,建立了明代。
可以说在称帝时间问题上,无关能力,二者面对的敌人和局势不同,所以是顺应时势而为做出了最正确的选择。
二、两者出身背景不同,李渊是起步就是王炸,朱元璋则是白手起家。
李渊之所以可以快速取隋而代之,是因为他的出自关陇贵族家庭,是一个顶级官二代,是世袭唐国公,并且他起兵时还是太原留守,拥有军事重镇晋阳这块根据地,是要人有人,要兵有兵。
等到隋朝统治处于分崩离析之际,李渊这个皇亲国戚起兵,其实意味着已经得到上层统治阶级的认可,所以自然是登高一呼,应者云集,很容易成功。
换一种方式来说,李渊和姨夫隋文帝杨坚都是出自关陇集团,隋文帝杨坚依靠这个势力庞大的军事集团建立隋朝。到了隋末,王朝即将分崩离析,关陇集团自然要重新选出一位新的代言人,来维护集团的利益。
这时候李渊站出来,成为新的关陇集团代言人,加上自身能力不弱和儿子有能力,因此自然是获得成功。
以现代角度来看,隋朝就是一个巨无霸组织中的一个强力势力,得到大家支持以后建立的巨无霸公司,大家是一荣俱荣,一损俱损。
但是第二任董事长胡作非为,将公司搞得要倒闭,其他股东自然不乐意。于是太原分公司的领导李渊就振臂一呼,在股东支持下,开始进入总公司夺权,最终取而代之,最后巨无霸公司依旧,股东依旧,但是董事长换成了李渊,并且公司也改名为大唐有限公司。
朱元璋就不同了,他是布衣出身,说白了就是一个白丁,甚至落魄时当过和尚乞讨过,是真真正正的白手起家。
他可没有李渊那样巨大的政治优势,得不到助力,只能一步一个脚印。
像李渊要出身有出身,要实力有实力,为了方便自己行事,获得合法性,可以立一位傀儡皇帝,再在合适时机禅位于自己。
朱元璋就不同了,元末之际,要说具有合法性的只有二人:一是元顺帝。二是小明王。
朱元璋没有背景,没有政治优势,靠自己发展势力,依旧不够,还要获取一定的合法性。像李渊想要合法性,打入长安,立一个傀儡皇帝就可以了。而朱元璋却不能,一开始弱小的时候,只能在元顺帝和小明王两者中选择一方借势,于是明明是靠自己发展,却还要憋屈地选择挂名在小明王旗下,是为小明王名义上的下属。
在这种起点下,朱元璋一开始要背景没背景,要人没人,要地盘没有地盘,自然不敢那么快称帝,只能稳打稳扎,拥有实力以后,再进行称帝。
三、朱元璋是先剪灭群雄,再称帝,李渊则是先称帝,再剪灭群雄,这样用时自然短了太多。
李渊和朱元璋这两位开国皇帝的称帝之路,其实是大为不同,他们选择的是截然不同的模式。
朱元璋是稳打稳扎,一步步剪除群雄,拥有江南之地以后,再进行称帝,并且与实力最强大的元代一决雌雄,获得最终胜利。
李渊则是,虽然隋炀帝之死,意味着隋朝已经彻底灭亡,但随之而来,却是群雄割据。在这种情况下,固然有尽快打出旗号,可以获得合法性争取人心的好处,但李渊先称帝,再剪除群雄,风险其实很大。
这种模式的好处是显而易见,诸如只是1年时间便建立唐代。但危险性更大,虽说唐代建立于618年,但当时疆域只限于关中和河东一带,并未完全统治全国。而且更要命的是,北方还有突厥等外敌虎视眈眈。
以后来者角度来看,李渊在大统一王朝开国皇帝之中,虽然能力一般,但只是相对来说,其实他也是一个有能力之人。只不过后来李渊以太子李建成和齐王李元吉之手,来对付秦王李世民这个“开国之一功臣”,却是阴沟里翻船,是一失足成千古恨,不然也可称一代有为之君。
在李渊统治下,剪灭群雄应该问题不大,但是如果按照他的计划来走,除掉了秦王李世民这个开国之一功臣以后,势必会发生一场清洗开国功臣的风波,毕竟支持李世民的功臣大有人在,肯定会元气大伤。
那样的话,唐代面对外敌,恐怕是难以预料,毕竟李渊可没有李世民的军事才能和直面突厥大军的魄力,难以取得辉煌的战绩,甚至可能会被步步压缩疆域,皆时平定不久的内部再烽烟四起的话,内外交困,恐怕又是一个短命王朝。
还好的是,唐太宗李世民是一位雄才大略之主,继位以后,对外战绩辉煌,对内创下贞观之治,给唐代开创了一个良好的局面,才有之后唐高宗的永徽之治,将唐代疆域推至巅峰。
最后总结来说,称帝时间问题上,李渊做得很对,是顺应了天时地利人和。而且他的难度之小在历代之中,不说绝无仅有,也是数一数二的。
同样,朱元璋做得也对,也是顺了时势。只不过他的难度是更大的,以一介布衣之身,能成大统一之霸业,不能说空前绝后,但也是达到了“空前”两个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