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历史 > 正文内容

历史上曹操要杀华佗到底是因为什么?

中国历史10年前 (2015-06-14)830

在汉朝时期,诞生了三位非常杰出的医学家,并被成为建安三神医,曹操身为枭雄,虽为人奸诈、备受争议,但其爱才心理有目共睹,无论是赵云还是关羽,曹操都不忍杀害、多次出手相护。华佗作为“神医”,其医术在当时几乎无人能及,他不仅可以缓解曹操的头疾,还能给曹操军营带去许多先进的治疗方式。

如此难遇的人才,为何曹操会一反常态将其囚禁并残忍杀害呢?难道曹操真的是以小人之心对华佗起疑?通过后汉书揭开了真相,原来曹操的做法是正确的。

01

颠覆传统认知的“史书记载”

历史上曹操要杀华佗到底是因为什么?

民间总是传言:华佗的死和曹操的疑心密不可分,曹操患有头疾,多人医治都无功而返,听闻华佗医术了得,邀请华佗为其治疗,华佗认为只有开颅手术才能根治曹操的头疾,这个说法让曹操勃然大怒,疑心病重的他便将其杀害。

三国志对其也有记载:“太祖闻而召佗,佗常在左右。太祖苦头风,每发,心乱目眩。佗针鬲,随手而瘥。”这个说法流传至今,许多人对其深信不疑,认为华佗是被曹操的疑心病给害死,甚至有许多“坨粉”怒斥曹操“害人不浅,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

事实果真如此吗,曹操真的愚蠢到因为华佗的一句话就对其痛下杀手吗。当看到后汉书的记载时,或许能揭开一个真相。众人心中的华佗乃是悬壶济世、医者仁心的好医生,但《后汉书》的记载却和大众印象中的华佗截然不同,《后汉书》曾这样描述华佗:“为人性恶,难得意,且耻以医见业。”

短短一句话就将华佗的真实性格描述出来,华佗品质恶劣、品行不端,事业不顺、极不满意,始终以行医为耻。这和民间流传的华佗神医形象大相庭径,令人难以置信:华佗怎么会以学医为耻呢。

在三六九等的封建时期,众人以进入仕途为荣,医生在当时的地位并不高,即使是医术高明的神医,最终也是为达官贵人服务。

02

故意拖延治疗企图升官加爵

当时存有许多云游四海的行医,并非是他们不愿意安稳做医生,而是在一些贵族的颐指气使下,一些颇有傲骨的医生不愿意“为三斗米尽折腰”,宁可在民间治病救人,也不愿意抛弃自尊受人使唤。

华佗便是其中一种,他一直想跨越医生行业进入备受尊重的官场、成为士大夫,奈何天不遂人愿,华佗的仕途梦迟迟未能实现。曹操在听闻华佗的“妙手回春”后,半信半疑地将其请到军营,华佗单手施针,很快缓解了曹操的头疾,这让曹操大喜。

曹操希望华佗可以留在曹氏军营中为自己治病,华佗起初答应了曹操,然而在权利的营帐中,华佗的内心开始发生了变化。原本就以做医生为耻的华佗,在享受到了政治的权利后,开始有了更大的野心,他希望自己可以从医学界迈入政治界,从而大展宏图、施展抱负。

华佗从积极的治疗态度逐渐变成了消极,由于整个军营只有曹操可以有效缓解华佗的头疾,他便以此为自己的仕途开始铺路,原本可以根治的头疾,被华佗一直拖着。华佗已不满足于“被圈养”的锦衣玉食的生活,他想要权利,曹操意识到了华佗的心思后,并没有满足于他的小心思。

历史上曹操要杀华佗到底是因为什么?

曹操最不屑于别人对他的威胁,尤其是以这种方式作为要挟,这让曹操开始和华佗“刚”上。华佗看不到升迁的希望后,便拖延治疗,后来索性告诉曹操“草药不够,需要云游采药”。曹操应允了华佗的请求,答应他外出采药,然而这一走,华佗似乎就没打算回来。

云游许久,曹操头疾频繁出现、痛不欲生,曹操让人捎话给华佗:“采完药尽快回来。”华佗表面答应,但实际并没有打算回到军营中,曹操等待许久,迟迟没能看到华佗不由得大怒:“华佗去了哪里,怎么还没回来。”

曹操手下前去问话,华佗表示:“妻子生了病,需要治疗,一时走不开。”曹操此时也信了,他依然等着华佗回去,然而等待很久后,华佗依然没有踪迹,当他派人查看华佗家中的实际情况后,发现华佗妻子根本没有生病。

这让曹操火冒三丈,联想到华佗之前的多次“恃才放旷”,曹操不由得怒火中烧,他派人把华佗抓了起来、投入大牢,并对其施加酷刑,不久后,华佗病死狱中,成为了医学界的一大遗憾。

03

华佗真的对做官如此执着吗

那华佗真的对做官如此执着吗?答案当然是,通过三国中的“刮骨疗伤”细节就能看出华佗对仕途的渴望,关羽在襄阳之战受到箭伤之后命悬一线,军中医生束手无策,华佗在这个时候“不请自来”,提出了刮骨疗伤的治疗方式。

如果不是密切关注战局形势,向来无欲无求的华佗怎么会知道关羽受伤之事,又这么会自告奋勇前去为关羽治病呢。

治疗好关羽的箭伤后,关羽原本想以百两黄金作为答谢,但被华佗委婉拒绝。华佗或许看中的不是关羽给予的奖赏,而是关羽能够给予的官职。可惜关羽最终也没许诺给华佗一官半职,在许多武将的心中,医生和政客是无法跨越的鸿沟,二者应该各司其职、不该混为一谈。

历史上曹操要杀华佗到底是因为什么?

再后来,华佗被曹操邀请上门治疗头疾华佗精心准备,单手一根针就能缓解头晕头痛,这样的高超医术注定是被曹操关注。然而,华佗低估了曹操的疑心病和狠厉度,曹操虽然爱才,但作为领导者,他更看重一个人的品行,无论是关羽还是赵云,两位大将的品行值得认可。

04

结语

华佗多次利用曹操的信任为自己谋局,甚至不惜犯下欺君大罪,这让曹操忍无可忍,以至于在处死华佗有人求情的时候,曹操冷静的说道:“小人养吾病,欲以自重”。曹操何等聪明,想要和他比手段,确实是有点自不量力,只可惜了华佗的高超医术。每当一提起这个,那么小编就不得不给大家详细的说一下了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追风历史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zflsw.com/201506/4782.html

“历史上曹操要杀华佗到底是因为什么?” 的相关文章

慈安在世的时候,地位和权利真的比慈禧高很多吗?

慈安在世的时候,地位和权利真的比慈禧高很多吗?

慈安在世的时候,地位和权利真的比慈禧高很多吗?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历史网小编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慈安是咸丰的皇后,比慈禧还小两岁,进宫时也是只封了嫔,但是三个月以后就晋为贵妃,又过了十几天就立为皇后。慈禧和慈安是同一年进宫的,开始只是贵人,次年封嫔。四年后长了儿子...

唐隆政变李隆基上位之后 李隆基为何还要杀上官婉儿

唐隆政变李隆基上位之后 李隆基为何还要杀上官婉儿

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唐隆政变中,李隆基为何执意要杀死上官婉儿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历史网小编一起看一看。前言唐隆政变中,李隆基铲除弄权的韦后一党,同时也终结了一代才女上官婉儿。一千三百多年后,陕西咸阳洪渎塬挖出上官婉儿墓,历史与现实直接产生关联。而细细品读墓志之后,我们会发现有诸多令人震惊...

李元吉也是皇位继承人之一 李元吉为何站队李建成而不是李世民

李元吉也是皇位继承人之一 李元吉为何站队李建成而不是李世民

对李元吉为何站队李建成,而不是李世民呢?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也许我们在看唐朝历史的时候,总会有一个问题十分好奇,那就是为何李元吉当初选择站队的时候就是要支持李建成,而不是支持李世民呢?难道双方之间存在什么问题还是过节?实际上并不是因为这些原因,李元吉之所以站队李建...

庞统要是没有死在落凤坡 庞统能辅佐刘备打赢司马懿吗

庞统要是没有死在落凤坡 庞统能辅佐刘备打赢司马懿吗

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庞统如果没死在落凤坡,继续辅佐刘备,能打败司马懿吗?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历史网小编一起看一看。刘备是三国时期蜀汉的建立者,作为汉朝的宗亲,他一生的理想就是兴复汉室,但一直到死也没有成功。刘备手下人才济济,一度同时得到了卧龙、凤雏两位当世名人。只可惜庞统早早的就死在了入...

尹默:三国时期蜀汉学者、官员,精通各种经书、史书

尹默:三国时期蜀汉学者、官员,精通各种经书、史书

尹黙(生卒年不详),字思潜,益州梓潼郡涪县人,三国时期蜀汉学者、官员。接下来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早年远游荆州,跟从司马徽、宋忠学习古文经学,尤其精于《左传》。历任劝学从事、太子仆,教授刘禅《左传》,累任谏议大夫、军师祭酒、太中大夫,是蜀汉当朝的一代学士。人物生平研习...

曹操如此聪明绝顶却在13夭折了 曹冲究竟是怎么死的

曹操如此聪明绝顶却在13夭折了 曹冲究竟是怎么死的

对绝顶聪明的曹冲,为何13岁便早夭了?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建安十三年,是曹操生命中的转折点。在此之前,曹操一扫北方,整合了各路诸侯,以天子的名字发号施令,当真是意气风发,光彩夺目。而在此之后,曹操却灰头土脸,只能蜗居在北方,失去了继续南下,完全结束诸侯割据局面的锐...

项羽当初杀了20万的请君 后人为何还羡慕他的爱情

项羽当初杀了20万的请君 后人为何还羡慕他的爱情

对项羽如此残忍,杀了二十万秦军,为何后人还喜欢他和虞姬的爱情?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自古以来,成王败寇,项羽在秦末之时迅速崛起,成为起义军中的领头人物。大家本以为能够笑到最后的人肯定是项羽,结果没想到被一个亭长出身的刘邦夺去了天下。有人说,项羽是输在了残暴,输在了自...

是仪:三国时期东吴将领,他担任过哪些职位?

是仪:三国时期东吴将领,他担任过哪些职位?

是仪(生卒年不详),本名氏仪,字子羽,北海郡营陵县人 ,三国时期吴国官员。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仕东汉、东吴两朝,早年曾在本县营陵县及本郡北海郡任官,后在东吴历任骑都尉、忠义校尉、裨将军、偏将军、侍中、中执法、尚书仆射等官。先封都亭侯,后进封都乡侯。年八十一岁时病逝,死...

发表评论

访客

看不清,换一张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