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曹魏政权中,曹仁与夏侯惇的地位有何不同?
魏国是三国时期割据政权之一,后世史家多称曹魏,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整理了相关内容,不知能否帮助大家拓展一些知识?
*** 上有个段子嘲笑夏侯惇“打仗没赢过,升官没停过”,虽然有夸大的嫌疑,但是夏侯惇领兵作战的战绩确实有点“惨不忍睹”。守濮阳,被吕布军队劫持;救刘备,眼睛被射瞎;博望坡被刘备伏击……反观曹仁,跟随曹操作战战功赫赫,镇守南郡硬刚周瑜,镇守樊城硬刚关羽,战绩非常漂亮。
但如果要问曹操麾下之一大将是谁?答案很明确,是夏侯惇。曹操军队架构是这样的,曹操总司令,夏侯惇、夏侯渊、曹仁等是各个战区司令,五子良将张辽等其他将领是方面将领(可以说最受信任的还是宗亲)。在曹操的诸多将领和谋士里,夏侯惇的地位很特殊,他始终位于曹操之下,众人之上。
曹操对他的偏爱,从三个方面就能看出来:之一,封邑最多。曹操在世时,封赏的食邑并不多,夏侯惇2500户是最多的。第二,礼遇更高。公元219年,当时曹操已经称魏王,但却让夏侯惇与他同车出行。曹操手下享受此待遇的,夏侯惇是唯一的一个。第三,最为信任。曹操生性多疑,尤其睡觉时不许他人靠近,但夏侯惇却享有特权,自由出入曹操的卧室。
这样就有一个问题了,为何曹仁军事能力更强,地位却不如战绩平平的夏侯惇呢?
一、夏侯惇资历最老
夏侯惇是最早跟随曹操的将领,没有之一,早到什么时候呢?曹操举兵讨伐黄巾军时,夏侯惇随曹操征讨,担任裨将。黄巾起义爆发是公元184年,曹操当时的官职是骑都尉,朝廷曾派曹操率兵增援皇甫嵩,所以夏侯惇早在公元184年就已经和曹操并肩作战了。
曹仁作为曹操从弟,是什么时候加入曹操麾下的呢?据《曹仁传》:“后豪杰并起……遂从太祖为别部司马,行厉锋校尉。”所谓“豪杰并起”,一般指的就是关东联军起兵讨董卓,所以曹仁跟随曹操的时间应该在公元190年之后。所以说,夏侯惇的资历比曹仁更老。
二、夏侯惇个人品行更高
史书记载夏侯惇14岁时,因为有人侮辱他的老师,他直降将那人杀死,由是以刚烈出名。但夏侯惇虽然一生多在军旅,仍不忘治学,他常亲自迎师,虚心求教,从这个角度来说,夏侯惇其实是一个儒将。而且他为人俭朴,所得赏赐全部分给将士,一生不置产业,至死家无余财。
反观曹仁,则是单纯的勇武之将,自少年时代舞枪弄棒,终其一生也是戎马倥偬。而且还有一件小事,可以看出曹仁格局不如夏侯惇。建安二十五年(220年)正月,曹操回到洛阳,曹仁也从荆州赶来朝谒。当时曹操还在自己的寝殿里尚未出来,曹仁在殿外遇见许褚,邀许褚去旁边偏室坐下交谈。许褚只说了一句“魏王快出来了”,便转身返回殿内,曹仁因此记恨许褚。
有人问许褚:“征南将军曹仁是宗室重臣,屈尊找你说话,你为什么要推辞?”许褚回答:“曹仁虽然是亲族重臣,但却是镇守外藩之将。而我许褚却是负责内部守备的内臣。我们要说话应该在公开场所说,为什么要到屋里私下去说?”曹操听闻此事后,更加欣赏许褚。
三、夏侯惇文武双全
夏侯惇虽然没有特别显赫的战绩,但也是沙场宿将,而且夏侯惇的官职从一开始就不仅仅是将军。公元192年曹操得兖州,夏侯惇“领东郡太守”;196年,曹操迎汉献帝,夏侯惇“领河南尹”。
公元194年曹操和吕布鏖战,当时兖州遭遇大旱、蝗灾,军粮极度匮乏,夏侯惇截断了太寿水,形成了一个池塘,亲自担土,率领士兵种稻耕田,避过了缺粮的危险,百姓皆受益。因此,相较于曹仁是一个纯粹的领兵将领,夏侯惇经常镇守后方,有一定内政能力。
四、夏侯惇和曹操关系更近
我们都知道曹操的祖父曹腾是个宦官,但曹操的父亲曹嵩到底是夏侯家的孩子,还是曹家的孩子,历来争论不休,但如果“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那我们可以更加偏信于曹嵩是从夏侯家“领养”的。
按图索骥,我们分析一下,夏侯惇、曹仁谁与曹操的关系更亲近。按照《世语》及《曹瞒传》的记载,曹操的父亲曹嵩是夏侯惇的叔父,所以曹操和夏侯惇是一个爷爷的堂兄弟。曹仁和曹操是一个曾祖父的从兄弟,所以从血缘上来说,夏侯惇和曹操关系更亲近。
建安二十五年(220年),曹操病故,曹丕登位,拜夏侯惇为大将军,但在四月庚午日夏侯惇便去世,曹丕穿上素服到邺城东城门发丧,赐夏侯惇谥号为忠侯,夏侯家也获得优厚待遇。夏侯惇死后,公元221年曹丕拜曹仁为大将军(曹仁仅次于夏侯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