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历史文化 > 正文内容

历史上宇文化及最后的结局怎么样?

历史文化10年前 (2015-07-01)1570

在隋朝历史中,宇文化及被称为隋朝的之一奸臣,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各位读者就和历史网小编一起来了解吧!

宇文化及弄权朝堂,发动兵变,最终不但杀了皇帝,还霸占了皇后。不过这样的人总归没有什么好下场,在墙倒众人推之际,他兵败如山倒,面对自己必死的命运,无奈的他,在临终之前说了一句悲壮的话,而这句话竟然成了一句千古名言。

历史上宇文化及最后的结局怎么样?

家世显赫,不可一世

宇文化及能在朝堂呼风唤雨,得益于他曾经显赫的家族势力。

宇文化及的祖上宇文泰是当时西魏时期“八柱国”(宇文泰,元欣,李虎,李弼,赵贵,于谨,独孤信,侯莫陈崇)之首,就连后来的隋朝开国皇帝杨坚的祖上也只是当时的12将军之一。可见宇文家族当时的身份特殊。

而杨坚在建立隋朝的过程中,宇文家族鞍前马后为其拼命效劳,后来杨坚当了皇帝,杨家的地位自然和八柱国九柱国之类的无关了,但宇文家族的地位却也依旧显赫,因为正是得益于宇文家族的莫大贡献,杨坚才能顺利当上隋朝帝王。此后,宇文化及父亲宇文述,被封为隋朝左翊卫大将军。

可能正是因为出身名门望族,所以家族自认为能与之抗衡的人也屈指可数,毕竟皇帝都要给她们家族三分薄面,所以在教育子女的问题上,宇文家没有花费太多心思,宇文化及因此从小就养成了飞扬跋扈、贪婪骄横的习惯。

与此同时,杨家也忽略了一个问题,宇文化及虽然整日过着 *** 的生活,但他可不是一个单纯贪图安逸享乐的人,他的内心极具野心抱负,而且是一个阴险狡诈、冷酷无情之人。

朝堂弄权,杀帝篡位

也许是宇文家族的运气甚好,在辅佐杨坚称帝过程中,他们功不可没,到了宇文化及这里,他又与后来的隋炀帝杨广臭味相投,又站对了队伍,可谓好运气爆棚。

众所周知,当时的太子并不是杨广,而是他大哥杨勇。自古以来,在封建王朝,面对权力和经济利益,往往亲情变得冷漠寡淡。杨广也是一个野心家,他不甘心屈居于大哥之下,更不想让大哥得到隋朝江山,“王侯将相宁有种乎”,所以对于这个太子之位,杨广也是处心积虑。

历史上宇文化及最后的结局怎么样?

为了夺取太子之位,他佯装讨好父皇和母后,在生活上,他提倡一切从简,在后宫纳妃上,他也很少娶妾,凡此种种只为博得皇帝的欢心,而且这一番操作,效果确实很好。皇帝认为杨广确实有帝王之相。为了尽快得到太子之位,杨广在宇文化及的协助下,诬陷太子杨勇谋害自己,并且皇帝还听信了杨广的一面之词。就这样,杨勇的太子之位被废。

可想而知,在废立太子这件事上,宇文化及帮了杨广一个大忙,这样的极力拥护,为日后宇文化及红极一时,奠定了基础。

果不其然,杨广当上皇帝之后,宇文化及官封太仆少卿,在朝堂之上可谓是权倾朝野、众压各方。正是由于自己的肆无忌惮,也导致宇文化及迎来了人生之一次挫折。宇文化及仗着皇帝的宠信,公然违背朝廷禁令,与突厥人做生意,这引起了隋炀帝的不满,为彰显皇权的威严,宇文化及被杨广贬为奴隶。

但没过多久,杨广碍于宇文家族固有势力,加上昔日宇文化及对自己的鼎立协助,所以又将宇文化及赦免,受任右屯卫将军。经此一事,宇文化及不但没有感念皇帝的皇恩浩荡,反而对杨广的态度也发生了极大的转变。

在宇文化及看来,即便自己昔日的功劳再大,如果自己手中无权,势必会再遭受打击,伴君如伴虎,可见一斑。所以宇文化及心中就萌生了谋权篡位的想法。

朱元璋:

隋炀帝妄兴师旅,征讨琉球,杀害夷人,焚其宫室,俘虏男女数千人。得其地不足以供给,得其民不足以使令,徒慕虚名,自弊中土。载诸史册,为后世讥。

事有凑巧,隋炀帝上位以来,频繁发动战争,西征吐谷浑、三征高句丽,滥用民力、穷奢极欲 ,引发全国范围农民起义,一时间天下大乱,豪杰并起。以天下为易事,视民生为儿戏,这样的君王,也难保臣民不反。此后,宇文化及便利用民间的怨气,迅速组建起义军队,并发动政变。大业十四年(618年4月11日),江都兵变之后,宇文化及叛军最终弑杀了隋炀帝。

兵变失败,留下名言

杨广被杀之后,宇文化及霸占了萧皇后。野史记载,宇文化及早就垂涎萧皇后的美色,而杨广被杀,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宇文化及想得到萧后,至于真相究竟如何,便不得而知了,可以肯定的是,宇文化及这件事做得确实不厚道。

历史上宇文化及最后的结局怎么样?

如此放荡的行为,宇文化及也被世人称为“隋朝之一奸臣”。正所谓名不正则言不顺,之后他扶持杨广的侄子杨浩,让他当上傀儡皇帝,但是实权全部掌握在自己手上。对于这份得来不易的权力,宇文化及没有珍惜,反而学起了隋炀帝,变得更加骄奢淫逸,心中曾经的远大理想早已化为泡影。

在乱世中想要建立一番基业,必须要深得民心,很明显,宇文化及贪图享乐,置百姓生死于不顾,他又怎能走得长远?很快,他带领的队伍被李密的瓦岗军打败,其实这时宇文化及大势已去,追随他的队伍已不足2万人。

自知必败的宇文化及,哀叹道:

人生故当死,岂不一日为帝乎?

于是鸩杀傀儡皇帝杨浩,僣皇帝位于魏县,国号“许”,建元为天寿,署置百官。在轰轰烈烈起义军面前,宇文化及被各路势力碾压。后来,齐州农民义军首领王薄引窦建德进了城,活捉了宇文化及,并俘虏了他的部众。至此,宇文化及这位奸臣彻底退出了历史舞台。窦建德列举了他弑君害民的种种罪行,把他和他的两个儿子宇文承基、宇文承趾,一一砍下了脑袋。

纵观宇文化及一生,他仗着家族的实力,在隋朝朝堂之上弄权干政,恣意妄为,没有将皇权放在眼里,这等狼子野心,最终只会被历史抛弃。可悲可叹。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追风历史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www.zflsw.com/201507/7672.html

“历史上宇文化及最后的结局怎么样?” 的相关文章

历史上吕布为何被称为三国第一猛将?他的武功是跟谁学的?

历史上吕布为何被称为三国第一猛将?他的武功是跟谁学的?

吕布是三国时期的一大英雄人物,人称“马中赤兔,人中吕布”。接下来听听历史网小编讲一讲他的一些故事。《三国演义》是一部匠心独运的小说,它把真实历史和民间传说完美地结合,达到以假乱真的效果,甚至让不少人以为三国演义就是三国时期真实的历史。足见作者功力深厚。在这部小说中有不少骁勇无比的战将,说吕布是武艺第...

关羽和张飞都拜刘备做大哥 刘备的武功到底有多高

关羽和张飞都拜刘备做大哥 刘备的武功到底有多高

对刘关张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关羽张飞为何拜刘备为大哥?刘备的武功有多高?你说《三国演义》,他说《三国志》;你说《三国志》,他又说《三国志》不是正史。只要想杠,就总能找到棺材,和珅富可敌国,吹哭丧调抬棺材的杠房也没少开,因为那是当时比较赚钱的买卖。为了避免读者诸君看...

古代皇帝在世时都害怕儿子夺位 朱元璋为何不担心朱标

古代皇帝在世时都害怕儿子夺位 朱元璋为何不担心朱标

还不了解:为什么朱元璋不怕朱标夺权的读者,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在历史的长河中,争权夺利是皇家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虽然生在帝王之家,但是每名皇子都想着成为皇帝,因此兄弟相残是不可避免的,当然了,为了夺权除了兄弟相残,父子相残的也不在少数,甚至还有弑父弑兄的。那么,在明代,...

清朝大内侍卫负责保卫皇宫 他们的武功到底有多高

清朝大内侍卫负责保卫皇宫 他们的武功到底有多高

对清代大内侍卫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大清的大内侍卫功夫到底有多厉害?只要是古装的电视剧尤其是清代相关的,我们必定能看见大内侍卫频繁出厂。其实这些人就是武官的一种,虽然在必要的时候可以作为护卫,但是大部分的时候只是在皇上或者其他宫中贵人身边伺候的人。在明代时期我们熟悉...

在古代郎中是什么官职?权力有多大?

在古代郎中是什么官职?权力有多大?

医生这个职业无论是在当代还是古代都十分受人尊敬的。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解答。倘若说起“郎中”二字,人们都会想到医生,而这个词语在古代的时候,确实是医生的一种别名。但是人们不知道的是,郎中除了医生的含义之外,其实还是古代一种官职,并且这个官职之人实际上拥有着很大的权力。郎中在古代的时候基本相...

历史上真实的项羽是个怎么样的人?性格如何?

历史上真实的项羽是个怎么样的人?性格如何?

很多朋友都很好奇历史上真实的项羽是个怎么样的人?性格如何?下面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详细分析下,一起来看看吧。第一个:自信,志向远大过度的自信,就是自负,自我膨胀,有锋芒的矛,却没能有自我保护的盾,这无疑是致命的伤害。为什么说项羽自信,志向远大,史书中也有记载。学习的时候就半途而废,学武的时候也一样,最...

历史上真实的宋仁宗赵祯是个什么样的皇帝?

历史上真实的宋仁宗赵祯是个什么样的皇帝?

赵祯,宋真宗赵恒第六子,母为李宸妃,宋朝第四位皇帝,下面由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这篇文章,感兴趣的小伙伴可以接着往下看熙宁二年,王安石在宋神宗的支持下主持了变法改革,史称“王安石变法”,当时还在京任职的苏轼对王安石变法极为不屑,干脆申请外调,来个“眼不见心不烦”,熙宁十年,苏轼调离京城,先后担任杭州通...

历史上徐盛是什么人?他的真实实力怎么样?

历史上徐盛是什么人?他的真实实力怎么样?

东吴,三国之一,是孙权在中国东南部建立的政权,下面历史网小编为大家带来详细的文章介绍。、三国曹魏和蜀汉的猛将相对比较突出,曹魏武力方面比较厉害的,有典韦和许褚,还有夏侯兄弟,统兵打仗比较出色的,有五子良将;蜀汉猛将中,武力比较突出的有五虎上将,统兵打仗比较厉害的有关羽和魏延等人。而东吴孙权手下,武力...

发表评论

访客

看不清,换一张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