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历史 > 正文内容

雍正的皇位是怎么来的 雍正真的篡位康熙的遗诏吗

中国历史9年前 (2015-07-08)370

“传位十四子”,“传位于四子”?雍正究竟有未篡改康熙的遗诏?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

说起历史上的皇子夺嫡事件,最著名的莫过于唐代的玄武门之变和清代的九子夺嫡;前者血雨腥风、刀光剑影,后者暗流涌动,遍布玄机。

雍正的皇位是怎么来的 雍正真的篡位康熙的遗诏吗

玄武门之变,形势所迫,李世民也无法掩盖政变的性质,只能在细节上做文章为自己洗白。

而九子夺嫡,雍正要的不仅是结果,还要过程的合法。

但是不管怎么说,只要不是嫡长子即位,只要不是皇帝公开确定接班人,即位的合法性就会大打折扣。

比如雍正的登基,因为康熙采用的是死后公开遗诏,所以他执政的合法性备受质疑。

直到现在,人们还在为康熙遗诏有没有被篡改而争论不休。

那么康熙的遗诏到底有没有被篡改?

流传最广的说法,雍正命人将“传位十四阿哥”中的“十”上面加了一横,下面加了一钩,改为“于”,将继承人十四阿哥变成了自己。

电视剧《雍正王朝》采用的就是这种说法:雍正帝在康熙帝病重之时,先是喂其毒酒,然后隆科多进来,直接篡改遗诏。

这种说法适合阴谋论,很多观众认可这一说法。

雍正的皇位是怎么来的 雍正真的篡位康熙的遗诏吗

但是,一些历史爱好者,对此不敢苟同,甚至全盘否定这一说法。

理由非常简单,那就是在清代,“於”和“于”字都是写为“於”的,是繁体字,根本无法篡改。

汉代许慎的《说文解字》对“于”做了解释——当时的“于”被写为“亏”。他说:“于,於也”——即这两个字是一样的,都是语气词。

也就是说并非是正式文件中必须使用“於”,不可以使用“于”,“于”不是简化字,“於”也不是繁体字。

所不同的是,书法家在写“于”的时候,喜欢写成“於”。

理论上说,如果起草圣旨的是 *** ,可能写成“於”,如果是个满人,则有可能写成“于”。

但是,即使篡改了汉文版遗诏,遗诏还有满、蒙两种文字,无论如何是无法修改的。

所以,如果真的存在康熙遗诏的话,遗诏是没有被修改过的。

但如果康熙临终的时候,根本就没有来得及立遗嘱,或者大家看到的,根本就不是康熙立下的遗嘱,讨论修改没有就失去意义了。

清史稿的记载是,康熙驾崩前宣读遗诏。

而《上阁内谕》和《清世宗实录》记载,康熙帝驾崩之时,当时的大臣们并没有看到遗诏,而是先由隆科多口头宣读遗命。

等到三天之后,康熙遗诏才被拿出来颁布天下。

换言之,大家看到的康熙遗诏,并不一定是康熙帝亲笔所写。

隆科多当时说话一言九鼎,因为他身为九门提督,手握兵权。

最有能力竞争皇位的十四皇子没有在京,他不用考虑,也会站在四皇子这边。

主要当事人没有在康熙身边,当他回来是木已成舟,十四阿哥还有资格辨别遗诏真伪吗?

这时雍正已经登基,辨别遗诏能改变一切吗?

遗诏的三种文字,已经注定康熙遗诏不能修改,但是前提是康熙立下了遗诏,并且在京的大臣看到的就是康熙亲笔写下的遗诏。

三天时间才让大家看到遗诏,遗诏的真实性大打折扣,并不一定是修改,有可能直接就是伪造的。

所以我们说,康熙遗诏根本就无法证明雍正帝的皇位是合法的。

真正使雍正帝有着是否谋朝篡位争议的谜团,则是另有原因。

对此说法,肯定有人反对,因为《清圣祖实录》写得明明白白:“寅刻,召皇三子诚亲王允祉等,理藩院尚书隆科多,至御榻前,谕曰:“皇四子人品贵重,深肖朕躬,必能克承大统,著继朕登基,即皇帝位”。

以实录来看,即使康熙没有留下遗诏,即使遗诏并非康熙帝亲笔所写,但是这么多皇子和大臣隆科多在场聆听康熙指定四阿哥接班的遗言,不比遗诏更真实,更具有合法性吗?

雍正的皇位是怎么来的 雍正真的篡位康熙的遗诏吗

但是仔细推敲,这种记载可信度不高,因为这种说法出炉的时候,当事人已经不在人世了。

最初的说法,跟记载中的说法完全不同。

雍正刚上任的元年八月,雍正对大臣说:“命朕缵继统绪,于去年十一月十三日仓促之间,一言而定大计”。

这说明康熙帝临终传位给雍正帝,诸位皇子和大臣当时没有在场。

雍正二年,雍正帝的说法又变了:“前岁十一月十三日,皇考始下旨意,朕竟不知,朕若知之,自别有道理。皇考宾天之后,(隆科多)方宣旨于朕”。

到了雍正四年,还是出于雍正之口,继位又有了第三种说法:“皇考升遐之日,召朕之诸兄弟及隆科多入见,面降谕旨,以大统付朕”。

这时候,八爷党被基本清除,已经没有发言权,雍正才说康熙生前颁布遗诏,七位皇子名字在场聆听,真的是“死无对证”。

这种说法,就是《清圣祖实录》中的具体记载。

也就是说,《清圣祖实录》关于接班过程的记载,是在事发多年后写下的,当事人要么已经死去,要么被圈禁,无法出来否定。

综上所述,雍正接班过程随着时间改变而不断更新,说法不一。

如果真的是临终前指定了四皇子接班,在之一时间就该这样说,这样更有利于稳定大局,证明自己接班合法性。

可是那时候,雍正帝偏偏闪烁其词。

等到雍正四年开始,反对派被清除之后,康熙生前指定接班人,七位皇子在场的说法才出炉,可是这时候还没有公布都是哪些皇子在场。

到了雍正七年,才公布了七位皇子的名字。

雍正的皇位是怎么来的 雍正真的篡位康熙的遗诏吗

到了雍正帝的儿子乾隆帝在位的乾隆六十年,在记述康熙、雍正两朝皇权交替过程的时候,乾隆帝并没有采用父亲雍正帝修的《清圣祖实录》中关于七位皇子在场的说法,而是写道:

“六十一年十一月,圣祖在申昜春园不豫,命代祀圜丘。甲午,圣祖大渐,召于 斋宫,宣诏嗣位。圣祖崩。”

召谁了?没有记载。

那么乾隆帝为什么没有采用父皇非常肯定的说法?

很大可能在于这个记载不是原始的,跟雍正几次说法有矛盾。

康熙帝在晚年虽然对老四胤禛重用,但更是重用于皇十四子胤禵为大将军王。

以至于使当时朝野有了“圣意欲传大位于胤禵”的猜测。

康熙帝对此传言不可能不了解,在他油尽灯枯的时候,应该明火执仗地宣布继承人,不该暗箱操作,这样更不利于安定团结。

如果那样,谁还会质疑四皇子接班合法性。

雍正的皇位是怎么来的 雍正真的篡位康熙的遗诏吗

当然这只是一种假设。

总的来说,雍正是和合格的皇帝。他在位十三年,实施新政,在康雍乾盛世中起到了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功不可没。

就像唐太宗那样,只要政绩斐然,国家承平,关爱子民,你执政是否合法,英雄不问来路,皇帝爱谁谁,真的不重要了。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追风历史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zflsw.com/201507/8875.html

“雍正的皇位是怎么来的 雍正真的篡位康熙的遗诏吗” 的相关文章

张廷玉被连降三级之后是什么表现?他在欢喜什么

张廷玉被连降三级之后是什么表现?他在欢喜什么

张廷玉是清朝唯一一个配享太庙的汉臣,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整理了相关内容,不知能否帮助大家拓展一些知识?“伴君如伴虎”,在古代封建王朝,为人臣者最怕触碰“逆鳞”,轻者被贬谪,重者脑袋搬家。不管是哪种情形,他们的仕途将变得黯淡无光,而内心深处多半是伴随着绝望。中华文化上下五千年,在封建社会,皇帝是万人之...

汉献帝如果逃到刘备那里 刘备又会怎么处理他的

汉献帝如果逃到刘备那里 刘备又会怎么处理他的

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三国吉祥物汉献帝如果真的逃到刘备处,刘备会怎么处理?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历史网小编一起看一看。导读:我们且不说汉献帝是否有胆儿带着玉玺逃到刘备阵营了,就是带着去了也无外乎两种结果。虽然都打着兴复汉室的旗号,但是无论是诸葛亮还是刘备都不会把基业拱手相。第一种情况:经过一...

三国时期关羽对马超是什么看法?

三国时期关羽对马超是什么看法?

俗话说乱世出英雄。今天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详细解读一下~关羽和马超同为汉末三国时期名将,在刘备手下效力,关羽是嫡系,马超是后来的降将,马超来投降刘备时,关羽就曾公开看不起马超,轻视马超,但是,值得注意的是,马超为什么没有回应?关羽轻视马超,或者是看不起马超,在史书中有明确记载,马超来投降时,关羽就写信...

历史上的李建成到底是什么样的 李建成真的不如李世民吗

历史上的李建成到底是什么样的 李建成真的不如李世民吗

对李建成真的远不如李世民吗?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唐高祖李渊一生有22个儿子,但这22人的年龄差距很大,唐朝开国战争期间,活跃在朝局舞台上的成年皇子,不过是李建成、李世民、李元吉三人,李建成和李世民是一对最有力的储君竞争者。他们之间矛盾产生的源头,正在于老爸李渊。李...

霍显是什么人?霍光死后她做了哪些事情?

霍显是什么人?霍光死后她做了哪些事情?

霍显,西汉时期大将军霍光之妻。今天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详细介绍。霍显与人私通的目的不明显,但霍显不守妇道、骄奢放纵倒是真真要了霍家宿命。霍光娶了这样的媳妇,用今天的话说,死了也不瞑目,真是够够的了。如果上天再给霍光一次机会的话,我想他会说,绝不娶此等女人为妻。一、霍光与霍显霍光与霍显不是兄妹而...

全琮:三国时期吴国名将,为人恭顺,被孙权亲近重用

全琮:三国时期吴国名将,为人恭顺,被孙权亲近重用

全琮(?~249年),字子璜,吴郡钱唐人,三国时期吴国名将,桂阳太守全柔之子。接下来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早年仁义,赈济灾民。起家奋威校尉,参与讨伐山越。募兵守卫牛渚,迁偏将军。参加洞口之战,加号绥南将军,进封钱唐侯,授九江太守。参加石亭之战,配合辅国将军陆逊,大败曹...

有哪些与李贽相关的轶事典故?如何评价李贽?

有哪些与李贽相关的轶事典故?如何评价李贽?

李贽(1527年~1602年),汉族(一说回族 ),福建泉州人。明代官员、思想家、文学家,泰州学派的一代宗师。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李贽初姓林,名载贽,后改姓李,名贽,字宏甫,号卓吾,别号温陵居士、百泉居士等。嘉靖三十一年举人,不应会试。历共城教谕、国子监博士,万历中为姚...

三国时期孙权与陆逊之间的关系有何变化?

三国时期孙权与陆逊之间的关系有何变化?

吴大帝孙权是三国时代东吴的建立者,还不知道的读者,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三国时期,东吴大帝孙权在晚年时,跟麾下大臣、丞相陆逊之间,产生了很深的矛盾。从《三国志·陆逊传》中的记载来看,陆逊后来是被孙权逼死或气死的:“权累遣中使责让逊,逊愤恚致卒。”陆逊从大都督到上大将军,再...

发表评论

访客

看不清,换一张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