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历史 > 正文内容

历史上朱元璋给朱棣剥桔子,马皇后为何会让他快点跑?

中国历史9年前 (2015-08-01)390

朱元璋,出生于濠州钟离,原名朱重八,字国瑞,明朝开国皇帝。每当一提起这个,那么小编就不得不给大家详细的说一下了“当断不断,反受其乱。”这话就是说,统治者做事时,必须果断。某种情况下,对于政敌的态度,真的冷酷无情。如果统治者做事犹豫不决,过于心慈手软,可能会受到政敌的“反噬”。因为他们始终奉行一个原则,做事不能太过心慈手软。

历史上颇有作为皇帝,在这一方面,可是很果断。客观上避免政治政变发生的“概率“,直接将带有”威胁“政敌,扼杀在苗头。不过这种人,有时因为太过敏感,发展到后来到了病态地步。都已经丧心病狂,不惜想要毒害自己儿子,譬如明太祖朱元璋。据传有一次他给儿子剥橘子,马皇后听说该消息之后,脸色大变。嘱咐赶快逃跑,究竟怎么回事呢?

01

大肆屠杀功臣引起非议

历史上朱元璋给朱棣剥桔子,马皇后为何会让他快点跑?

在不少人的心中,可能觉得朱元璋不是好人,对于那些打江山兄弟,真的是刻薄寡恩。客观上来讲明太祖大肆诛杀功臣,无论数量,还有规模上,在中国历史上都是“前所未有”。有人骂他刻薄寡恩,并非空穴来风,难免让后人看着心寒。

杀掉那些人,都是跟着他一起打江山,在这一点上,朱元璋表现很“抢眼“。有人总喜欢拿他和汉高祖刘邦相比,双方都是出身于底层,凭借着努力,成为开国皇帝。刘邦虽然也杀开国功臣,但是远不及这位。

明太祖费尽心思这么多,主要目的为了让子孙后代扫清“障碍“。这个有依据,如此大肆屠杀功臣,太子朱标都看不下去,直言劝阻。结果第二天,朱元璋直接让人拿了一个长满刺棍子,让儿子去拿,直接把孩子给搞蒙了。他这才指出如此安排,就是为了给你扫清后患。那些人都是有功之臣,本身能力很强,担心自己去世之后,太子驾驭不了。

02

为皇长孙苦心安排一切

对于太子朱标,朱元璋付出很大“心血”,不惜大肆屠杀功臣。建国以来,他最心仪的皇位继承人就是朱标,费尽心思培养。这个儿子是马皇后所生,能力很突出,一直十分看重。不过他没有料到,朱标会英年早逝。

因为对于长子思念,他把继承人位置,给了皇太孙朱允炆。事实上那时儿子中,有不少优秀的孩子,秦晋二王以及燕王,都是不错人选。完全可以成为太子,并且有能力把大明,管理相当好。不过这时朱元璋根本不考虑,但是严峻现实,让他有所顾虑。

一个没有办法掌控全局皇帝,接下来面临什么,心中有所预料。朱允炆政治能力不强,与文武大臣感情生疏,若是他当了皇帝,这些都很不利的。朱元璋唯恐孙子管不了,万一发生变故,大明江山就会落得别人手里。因此决定大开杀戒,除了杀功臣之外,还要自己儿子。

03

想要暗害燕王朱棣

事实上朱允炆当上太子,他的叔叔确实有些不服气。毕竟若论能力,威信,以及皇位传承顺序,怎么着也轮不到他身上呢?朱知道儿子们的不满,但还是选择一条道走到黑,为了实现这个“安排”,还想要对儿子下手。

那时他疑神疑鬼,担心儿子在自己百年之后,发动军事政变。生活中总强调,说怕什么来什么,这话一点不假。某天晚上他做了一个梦,梦见一个金甲武士,拿着刀孙子退位。梦中醒来之后,开始猜测那个金甲武士是谁。

历史上朱元璋给朱棣剥桔子,马皇后为何会让他快点跑?

很快就把这个目标,瞄准为燕王朱棣。天家无亲情,古往今来帝王为了保住帝位,弑杀亲子、兄弟、父亲故事,屡次上演。而朱元璋对于朱棣防备,并非是一两日的事情,很早想对其下手,对其多番试探。

04

马皇后极力劝阻

杀朱棣的计划没有成功,全因为有一个女子阻拦,这人就是马皇后。作为历史上出了名的贤后,马皇后没少劝谏丈夫,保护不少人。知道丈夫心胸狭隘,平时会刻意留神,尽量化解其对别人的“猜疑”。两个人感情一向非常好,朱元璋把自己梦境告诉妻子,一开始皇后,觉得没什么。

很快就马皇后,就意识到事的不对,因为猜到他要对朱棣下手。原来燕王某天给她聊天,说了一件事,几天前父亲把自己喊过来,喊他吃橘子,剥开一个递给他。朱棣不明所以,不过想到过去父亲一向对自己冷言冷语,这次难得有关心,自然很感激。

把这件事情告诉母后,马皇后一听此事,脸色大变。赶紧嘱咐儿子你快点离开,你父亲要杀了你。这时她已经意识到事情,究竟怎么回事。

梦境当中那个金甲武士逼太子退位,寓意王子要谋反,橘子拆开就是予椅,颜色为黄色。把橘子递给朱棣,什么意思不言而喻。朱棣一听赶紧跑了,马皇后急忙劝谏丈夫。经过她苦口婆心劝说,以骨肉亲情来安抚朱元璋,最终放过朱棣。

不惜杀掉自己亲生儿子,朱元璋这么安排,本身还是希望朱家的江山,能够传承几百年。因此采取一些极端措施,为了让孙子江山稳定。只是恐怕他自己也没有想到,千算万算。最终朱允炆依然丢掉了江山,朱棣还是成功当上皇帝,当然这个就是后话了。

历史上朱元璋给朱棣剥桔子,马皇后为何会让他快点跑?

05

小结

后人对于明太祖评价,就是心胸狭隘,不值得结交。以他能力岂能不料到,如果明朝江山若是败落,会败在不肖子孙手里。看一下秦朝,秦始皇历尽千难万险,统一六国,然而偌大江山只是持续两世。这种就是强调,江山能否持续下去,更多看后继之君态度,岂能是老祖宗安排好的呢?

客观上来讲,朱元璋是一个好皇帝,对待百姓很好。但是作为一个管理者,真的挺失败,不懂得鼓励培养好接班人,只通过“打压”群臣。这种方式不值得提倡,对待一个大boss来讲,如果想要让子女成器,不如早早放手。唯经过生活的“毒打”,才能够成熟起来,这样才能走更远。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追风历史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zflsw.com/201508/13040.html

“历史上朱元璋给朱棣剥桔子,马皇后为何会让他快点跑?” 的相关文章

楚汉之争时刘邦攻入彭城 刘邦为何没有霸占虞姬

楚汉之争时刘邦攻入彭城 刘邦为何没有霸占虞姬

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刘邦曾在楚汉相争初期攻入彭城,为何没霸占虞姬?是妇人之仁吗?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历史网小编一起看一看。楚汉相争的初期,陈平背楚投汉,投汉第一天,就为刘邦献上了一个“奇计”,即直取彭城。当时,项羽正因齐王田荣对他天下共主身份的挑衅而攻打齐国,虽然齐国被项羽打下来了,但项...

武则天上位夺取李氏江山 晚年退位为何没有被清算

武则天上位夺取李氏江山 晚年退位为何没有被清算

对谋得李唐天下的武则天,退位之后为什么没被清算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作为中国历史上唯一的一位女皇帝,能够在人才济济的朝堂谋得帝位并在位15年,可以说武则天书写了一个传奇。但她晚年时期,毅然决定把帝位还给李家。这一举动,也算是她为自己留的后路。神龙政变后,武则天被逼退...

历史上雍正登基之后是如何对待皇十子胤由的

历史上雍正登基之后是如何对待皇十子胤由的

胤禛,清朝第五位皇帝,定都北京后第三位皇帝,康熙帝第四子。今天历史网小编为大家带来这篇文章,希望对你们能有所帮助。雍正继位后,为了巩固政权,对曾参与夺嫡之争的皇兄弟们,给予了残酷的打压。皇十子胤由于在夺嫡战中,对雍正的反对非常激烈。雍正在打压皇子中,最先开刀的他,但他又是被打压得最轻的。这是怎么回事...

清朝后宫中的妃子是如何侍寝的 正史上记载是什么样的

清朝后宫中的妃子是如何侍寝的 正史上记载是什么样的

对清代正史中,是如何记载后宫妃嫔侍寝的?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在一些清宫影视作品以及野史中,后妃侍寝基本上是这样一个程序:皇帝睡觉前要翻后妃的牌子,被翻到牌子的后妃,在去见皇帝前要沐浴,然后一丝不挂由几个太监用一条大被子裹起来,然后一直抬到龙床上,静候皇帝的到来。这...

如果三顾茅庐的人换成孙权和曹操 诸葛亮的隆中对又是什么样的

如果三顾茅庐的人换成孙权和曹操 诸葛亮的隆中对又是什么样的

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三顾茅庐的是孙权或者曹操,诸葛亮的隆中对会怎么对?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历史网小编一起看一看。首先刘备可以三顾茅庐去请诸葛亮是因为以他当时的地位,他是可以放下这个身段的。而孙权和曹操则不同,孙权继承父兄的基业,孙策已经为他准备好了一切,文臣武将兼具。而曹操更是在起事之初...

胤祥死后他的子女后代都是什么结局?

胤祥死后他的子女后代都是什么结局?

胤祥,生母敬敏皇贵妃章佳氏,康熙帝第十三子,与雍亲王胤禛关系最亲密。今天历史网小编为大家带来了一篇文章,欢迎阅读哦~在康熙的诸多皇子中,十三阿哥胤祥绝对是个很出彩的人。他不光能文善诗,书画俱佳,还“精于骑射,发必命中”。因此他的年少时便深得康熙宠爱,经常在康熙出巡时随驾左右。在康熙的诸皇子中,胤祥和...

朱元璋明明有26个儿子 朱元璋为何偏偏传位给孙子朱允炆

朱元璋明明有26个儿子 朱元璋为何偏偏传位给孙子朱允炆

还不知道:朱元璋有26个儿子,却将皇位传给孙子朱允炆,究竟是何原因?的读者,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朱元璋在战场上拼杀到后来建立明朝,这一路走过着实是不容易,然而朱元璋在选定皇位继承人时,却是令所有人出乎意料,将皇位传给了朱允炆,要知道朱元璋有26个儿子,为何偏偏将皇位传给...

徐庶:东汉末年刘备帐下谋士,后来为何进入曹营?

徐庶:东汉末年刘备帐下谋士,后来为何进入曹营?

徐庶(?—约230年),字元直,豫州颍川人。东汉末年刘备帐下谋士,后归曹操。接下来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徐庶本名徐福,出身寒门。 早年为人报仇,获救后改名徐庶。后与同郡石广元避难于荆州,与司马徽、诸葛亮、崔州平等人来往密切。刘备屯驻新野时,徐庶前往投奔,并向刘备推荐诸...

发表评论

访客

看不清,换一张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