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历史 > 正文内容

历史上海瑞与嘉靖帝之间有何故事?他上奏后为何要自带棺材?

中国历史9年前 (2015-08-09)520

海瑞,字汝贤,号刚峰,海南琼山人,明朝著名清官,历史网小编整理了一下,现在给大家详细说明,快点来看看吧。

据《宋史·卷三百一十六·列传第七十五》记载:拯立朝刚毅,贵戚宦官为之敛手,闻者皆惮之。人以包拯笑比黄河清,童稚妇女,亦知其名,呼曰“包待制”。京师为之语曰:“关节不到,有阎罗包老。”旧制,凡讼诉不得径造庭下。拯开正门,使得至前陈曲直,吏不敢欺。

包拯的美名,可以说在中国是妇孺皆知的,作为一个古代人物,虽然已经离我们而去很久,但仍因他曾是为国为民的清廉父母官而一直都被世人所铭记。

而在明朝时期,也有一名官员像包拯一般,为了国家与人民,他不惜以身犯险,他就是海瑞。对于这一位人物,相信大家都不会太陌生,作为一个有名的“倔官”,史官们甚至将海瑞比作宋代的包公,由此也可见其的正直与刚强。那么,他究竟曾做过什么轰轰烈烈的事情呢?让他们从头说起。

历史上海瑞与嘉靖帝之间有何故事?他上奏后为何要自带棺材?

为人耿直为官清廉,堪称官场清流

相信大家都很清楚,在古代时阶级性是非常强的,所谓官大一级便压死人,但是,海瑞却貌似完全不受此影响。曾经他一个小小的七品县令,却竟然敢和高干以及高干的子弟作对,甚至由于他为人特别耿直,且为官特别清廉,因此他在官场中可谓是树敌无数,其中还不乏有权贵,因此,他也堪称是当时官场上的一股清流!

那么,为何那些权贵们没有动用自己手中的权力,将海瑞置于死地呢?实际上,就是因为海瑞是无懈可击的!

对于官员们来说,可以说高级官员是可以决定低级官员的生死的,但是这也并不是说可以毫无缘由的便动手,也需要有“借口”,比如说低级官员犯了什么过错,那么高级官员往往无需上报便能处刑,但是这在海瑞身上并不奏效。

身为官员,海瑞不仅从不犯错,并且他穿的都是布衣,而吃的则都是粗米,可以说是特别的清廉,根本就没有把柄可以利用,甚至于海瑞连子女也都没有一个,因此想要威胁他都没有办法。再加上海瑞不畏权贵,不惧生死的性格,让他清官的名声也在朝中传了开来,因此,想要无缘无故对他下手,或者是栽赃嫁祸也难度很大,因此很多的官员也只是能避则避,从不跟海瑞纠缠。

可是,后来海瑞的目标竟然变成了当时的皇帝!

皇帝不理朝政,忠臣谏言却下场凄惨

当时的皇帝是嘉靖,在他晚年的时候,他一心的追求长生不老,甚至到了不理朝政,一门心思学道教的地步。

当时,像边关大吏等就会争着向皇帝贡献有祥瑞征兆的物品,而礼官则总是上表致贺,以顺应皇帝的心思求升官进爵。当然,此外也有正直之士上书反对。

例如,太仆卿杨最就因为上书劝诫而被嘉靖打死,还有监察御史杨爵则是被打得血肉横飞,后来又被活活的饿死。此外,像工部员外郎刘魁以及给事中周怡等,虽保住了性命却被关了起来。

在这样的情况之下,一些大臣虽有劝诫之心,却也因顾及自己的性命以及一家老小,而不敢开口。

历史上海瑞与嘉靖帝之间有何故事?他上奏后为何要自带棺材?

然而,这又怎么能够吓倒海瑞呢?

备好棺材,冒死直谏

嘉靖四十五年的2月1日,计划要劝诫嘉靖帝的海瑞事先去棺材店中,为自己量身定做了一副棺材,之后还将自己的家人都托付给了自己的好友,并告诉他若是自己死了要为其收尸。

海瑞的做法,在后来的左宗棠身上也发生过。

在1876年时,左宗棠强烈要求收复新疆,为了表示自己为收复失地愿献出生命的决心,左宗棠带着一副棺材踏上了收复之路,最终在左宗棠的激励下,新疆伊犁一共16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又重新回到了祖国的怀中。

我国近代的开国上将王震在还是个旅长的时候,也曾带着一副棺材上战场,他对着自己的兵说他要是死了就直接把棺材用上,以此彰显他的视死如归的决心。

而在做好了一切安排之后,海瑞便向嘉靖帝呈上了《治安疏》,其中批评他迷信巫术,且生活奢华以及不理朝政等弊端。

在《治安疏》中,有相当大的一部分言辞都是用来批评嘉靖帝的做法不当的,而其中最让嘉靖帝看不下去的,就是有一句说到黎明百姓都对他很有怨言,让他尽快改正。

明世宗发怒将其投狱,出狱后再受重用

从前面几位受到了严厉惩罚的忠臣的下场也可以看出,嘉靖帝根本就一点都听不下去,因此在面对海瑞的谴责时,嘉靖帝一怒之下令太监传他命令前去将海瑞捉拿回来,别让他溜了。

然而,嘉靖帝身边那个名叫黄锦的太监却说到,海瑞这个人是出了名的清官,同时也是出了名的倔,他此次上书,就没打算继续活下去,甚至还把自己的棺材都准备好了,是不会逃跑的。

原本怒发冲冠的嘉靖帝在听到这里之后,突然就冷静了下来,一个臣子愿意豁出生命劝诫,这是让他想不到的,因此他又认真的想了想后,嘉靖帝认为,海瑞这一举动,是陷他与不义,海瑞愿意当比干,而嘉靖帝若是将他处死的话就成了另一个商纣王,虽说嘉靖帝不理朝政,但他也万万不愿意成为遭受千古骂名的商纣王,于是海瑞因此而没有被处死。

历史上海瑞与嘉靖帝之间有何故事?他上奏后为何要自带棺材?

不过,气不过的嘉靖帝仍把海瑞投入大牢里听候发落,而这一候就是整整的10个月,期间嘉靖帝也没有对他行刑,只是将他关了起来。

被关起来的海瑞以为只是在等待着死期的到来,而他没想到的是,他冒死呈上的《治安疏》却被嘉靖帝一遍一遍的反复琢磨着,而随着嘉靖帝病重,他也对海瑞的意见越大认可,因此在嘉靖帝临终前特地留下遗诏,释放了牢中关押的包括海瑞的一众谏臣。

听闻了嘉靖帝驾崩的消息,海瑞心中也是五味杂陈,实际上,海瑞上疏并非是要与嘉靖皇帝作对,这只是他作为臣子的职责,嘉靖帝执政45年让明朝从平时转入衰世,他只是想用直言劝谏的方式希望皇上痛改前非,重归朝政。

而在明穆宗隆庆帝即位后,海瑞得到了重用,他毕生清廉正直,为大明王朝鞠躬尽瘁,证明了他不仅是一位忠君爱国的道德模范,同时更是一位难得的治国能力。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追风历史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zflsw.com/201508/14423.html

“历史上海瑞与嘉靖帝之间有何故事?他上奏后为何要自带棺材?” 的相关文章

茅焦是什么人?秦始皇为何会重用他?

茅焦是什么人?秦始皇为何会重用他?

茅焦,秦始皇统治时期最著名的一位“亢直之士”、敢谏之臣。每当一提起这个,那么小编就不得不给大家详细的说一下了茅焦曾经不畏生死,在秦始皇连杀27个谏臣之后,勇敢进谏。最终茅焦成功说服秦始皇宽恕太后赵姬,更在事后得到秦始皇重用,被封为上卿。那么茅焦是如何说服秦始皇的呢一,赵姬与嫪毐秦庄襄王三年(前247...

魏延在街亭之战时没有出战张郃的原因是什么?

魏延在街亭之战时没有出战张郃的原因是什么?

街亭之战是三国时期诸葛亮北伐的其中一场战事,今天历史网小编带来了一篇文章,希望你们喜欢。张郃和魏延都是三国名将,两个人不仅都以勇猛著称,而且还都非常善于统兵,在整个三国后期,蜀汉只有魏延能抵挡张郃,可是,诸葛亮为什么不用魏延呢?原因很简单,是因为两个字。到底是哪两个字呢?诸葛亮第一次北伐,抛开魏延不...

杨阜:三国时期曹魏名臣,德才兼备、刚正不阿

杨阜:三国时期曹魏名臣,德才兼备、刚正不阿

杨阜,字义山,天水冀县人,三国时期曹魏名臣。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准备了相关内容,感兴趣的小伙伴们一起看看吧。献帝建安初年,任凉州从事,旋拜安定长史,韦康任刺史后辟为别驾,改任州参军。因讨马超有功,赐爵关内侯。曹操征汉中时,杨阜担任益州刺史,回来后又担任武都太守。魏文帝曹丕、明帝曹叡时,在朝廷任职,德...

历史上的刘备是什么样的 刘备是好人吗

历史上的刘备是什么样的 刘备是好人吗

对正史中,刘备是怎样的一个人?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如果说“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是曹操在三国历史中的注脚,那么他的老对手也就是一生之敌的刘备,形象则会显得没有那么出彩,当然这中间最主要的原因还是源于刘备这个角色本身的多面性。实事求是地讲,在正史中的刘备和在野史以...

有人说曹操是被神仙砍死的 曹操究竟是怎么死的

有人说曹操是被神仙砍死的 曹操究竟是怎么死的

对曹操怎么死的?有人说他被神仙砍死的,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东汉名士李膺之子李瓒曾这样评价曹操,“时将乱矣,天下英雄无过曹操。”东汉末年,豪杰并起,而李瓒却说这些人都抵不过曹操。的确,像曹操这样一个文治武功,才略卓绝的英才,不是寻常就有的。然而,这...

朱元璋如果换成崇祯的话 朱元璋能解决明朝末年问题吗

朱元璋如果换成崇祯的话 朱元璋能解决明朝末年问题吗

把朱元璋换成崇祯皇帝,他能彻底解决内忧外患,实现复兴吗?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提到一路上白手起家的朱元璋,其展现出来的魄力和眼光,是很多人都无法匹及的,而提到大明朝的覆灭,也会有不少人十分心疼崇祯皇帝,但是也有不少人说,如果朱元璋换成崇祯皇帝的话...

荀彧之死曹操难辞其咎 侄子荀攸为什么还要给曹操效力

荀彧之死曹操难辞其咎 侄子荀攸为什么还要给曹操效力

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荀彧死后,侄子荀攸为何继续为曹操效力?他怎么想的?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历史网小编一起看一看。建安十七年(212年),曹操欲进爵国公、加封九锡(九锡是古代帝王对大臣的九种赏赐,有车马、衣服、乐器、武士、弓矢等,这是对大臣的最高礼遇)。荀彧认为:“(曹公)本兴义兵以匡朝宁...

孙权当初强调不能杀关羽 孙权最后为何还是下手了

孙权当初强调不能杀关羽 孙权最后为何还是下手了

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三国中,东吴孙权一再强调不能杀关羽,背后原因是什么?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历史网小编一起看一看。孙权一再强调不能杀关羽,但是最后他还是杀了关羽?这个中原因,我当然知道,因为对于孙权当时的心情我感同身受。我所说的感同身受当然不是指杀关羽事件,而是指孙权那种犹豫不决的心情。...

发表评论

访客

看不清,换一张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