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房玄龄的是什么身份?他的一生是什么样的?
唐朝是中国历史上统一时间最长,国力最强盛的朝代之一。说起这个的话,各位一定都有所耳闻吧。
房玄龄,贞观朝为相二十余载,贞观之治之一功臣,李世民一生之友,爵封邢国公、魏国公、梁国公,高居凌烟阁二十四功臣第四位,贞观二十二年去世,享年70岁,死后陪葬昭陵,配享太庙。大唐风云人物志第七篇讲述“房谋杜断”之贤相房玄龄。
贤相房玄龄
李世民的一生之友
房玄龄出身于清河房氏,是诗书传家的官宦之后,从小就遍览群书,诗文俱佳,尤其在经史方面颇有造诣,还有一手好书法。早年在齐州举进士,后来到了隰城做了县尉。
隋朝末年天下大乱,房玄龄投奔李世民。根据史书记载,两人相见是在渭北,而房玄龄做官的地方是隰城,就是现在的汾阳,从隰城入关到渭北,需要经过潼关,而此时李建成正率军驻扎在潼关,房玄龄没有就近投靠李建成,而是奔波千里投奔李世民,不得不说有先见之明。李世民对房玄龄一见如故,将其收入幕府,由此开始了两人近三十年的通力合作。
武德年间,李世民常年在外征战,房玄龄作为秦王幕僚一直跟随左右,除了在军略方面出谋划策外,他还负责李世民大军所有的文书工作,无论是下情上达还是上情下达,房玄龄总能做到言简意赅,丝毫不差,以致于每次李渊收到军报时都叹为观止,感叹就像亲眼看见了战场,与李世民面对面交谈一般。此外房玄龄还有一项关键的工作是记录将士军功,公正与否关系到前线军心,在这一点上他从未出错。
兢兢业业的房玄龄
除了以上本职工作外,他还为李世民挖掘人才,张亮、李大亮、薛收、杜如晦等人都是他向李世民举荐的,特别是杜如晦,本来已经打算离开秦王府到地方上任职,房玄龄一听急了,赶紧找到李世民,说道:“如果秦王只是想做一地之官,那么可以让杜如晦离开,如果秦王想有更大图谋,就一定要留下杜如晦。”随后详述杜如晦的能力,李世民听后大惊,亲自找到杜如晦,将其挽留,这才成就了“房谋杜断”的佳话。而从这点也能看出,此时无论是李世民还是他的幕僚,都已经动了夺嫡之心了。
接下来就是关键的夺嫡之争,而最核心的便是玄武门之变。在玄武门之变之前, *** 为了削弱秦王府,由李建成向李渊奏报,将房玄龄、杜如晦调出秦王府,还下令两人不得再侍奉李世民。当李世民得知李建成想要对他下手时,之一时间让长孙无忌去请房杜二人到秦王府商量对策,但是房杜二人拒绝了,史书记载二人的回复是怕私会李世民被李渊知道后,连累全族。但是也有一种说法是房杜二人离开秦王府之前,就已经多次“怂恿”李世民下手夺嫡,李世民一直未下定决心,他们怕这一次李世民还是没下决心,此时见面反而会连累李世民。
第二次李世民派尉迟敬德带着秦王剑去“请”房杜二人,甚至撂下狠话,如果房杜二人不来,就让尉迟敬德用秦王剑砍下两人脑袋带回来。这一次房杜二人感受到了李世民的决心,换上道士服装,趁夜色进入秦王府。在长孙无忌、房玄龄、杜如晦等人的彻夜谋划下,玄武门之谋诞生,次日李世民率领众人发动玄武门之变,射杀李建成,一举赢得夺嫡之争,后来大封玄武门功臣,房玄龄和长孙无忌、杜如晦、尉迟敬德、侯君集五人列为之一等功臣。
玄武门之变,李世民由秦王进阶太子
李世民登基后,房玄龄出任中书令。唐朝实行三省六部制,三省分别是尚书省,中书省,门下省,三省更高长官尚书省为尚书左右仆射,中书省为中书令,门下省为侍中,均为宰相。房玄龄成了宰相之后,做的之一件大事就是推进官吏考核,能者上,庸者下,削减大量冗官,将武德朝为了收拢人心大肆封赏的一些功臣驱逐出朝堂,贞观吏治焕然一新,为贞观之治打下了坚实基础。
贞观朝有三大宰相,房玄龄、杜如晦、魏征,其中杜如晦在贞观四年便去世了,魏征是在贞观七年任侍中,主要负责谏言,只有房玄龄,先是中书令,然后是尚书左仆射,一直到去世,做了近20年的宰相,而且是执掌尚书省,统管六部和天下百官,可以说贞观之治有房玄龄一半的功劳。
房玄龄贞观二十二年去世,李世民贞观二十三年驾崩,两人相伴一生,如此看来说房玄龄为李世民一生之友非常恰当。
一生之友
与魏征截然不同的为官之道
魏征的犯言直谏我们耳熟能详,经常搞得李世民下不来台,以致于李世民要“誓杀这个乡巴佬”,反观房玄龄,却没有如此的“英雄事迹”,甚至他执宰天下二十余年,都没有什么突出的事迹能让历史书记载,其实这就是房玄龄的为官之道,也是李世民每次都很放心将后方留给他的原因。
房玄龄不像魏征那样尖锐,在他心中,李世民是天子,是他要维护的权威,而在魏征心目中,他自己认为的“正确”才是权威,李世民影响了他的权威也会被怼。这种情况在一件小事上表现得淋漓尽致,有一次房玄龄经过北宫门,看到少府少监窦德索正在修缮宫门,便上前询问,意思是宫门并不破旧,为什么要花钱修缮,窦德索向李世民报告了此事,李世民有点不高兴,感觉房玄龄管得太多了,便质问房玄龄,让他不该管的别管,房玄龄连连谢罪,本以为此事就过去了,哪知被魏征知道了,揪着李世民不放,公然上奏质问李世民,房玄龄作为宰相,哪些事该管,哪些事不该管,问询宫门修缮情况错在哪里?一通狂轰滥炸,李世民只得点头称是。房玄龄如此表现并不代表他是一个唯唯诺诺只唯上的庸才,相反他更是能通过合理的 *** 潜移默化去影响李世民的决策,为贞观之治保驾护航。
大唐不夜城,房玄龄为太宗保驾护航
房玄龄将李世民当做自己的权威,当然也有负面影响,比如说李世民想看国史,房玄龄同意了,还参照李世民的意见,对玄武门事变进行了修饰,这就是李世民篡改历史说法的由来;另外就是李世民晚年执意发动的讨伐高句丽之战,兴师动众却收效甚微,一直为后人诟病,作为宰相的房玄龄未能劝阻,如果魏征还活着,估计李世民是不可能率军北上的。临终前,房玄龄终于“硬”了一回,上《谏伐高丽表》,劝李世民休兵。
惧内的贤相
房玄龄惧内,整个长安城都有所耳闻,他的妻子出自名门望族范阳卢氏,虽是大家闺秀,却善妒,《隋唐嘉话》记载了这样一则故事。
话说李世民也听闻了房玄龄惧内,但是他不想自己的宰相在女人面前这样没有地位,有一次他故意封赏了房玄龄两个美女,房玄龄百般推辞,李世民“龙颜大怒”,严令他将两位美女带回府,房玄龄无奈,只得硬着头皮回府。果然不出他所料,妻子卢氏看到两人后,火冒三丈,家里翻了天,两位美女当天夜里就被赶了出来。
次日李世民得到消息,试想这个卢氏竟然不给自己面子,便传唤房玄龄和卢氏入宫问询,房玄龄自然把所有事情都揽到自己身上,李世民哪能轻易放过他们,他指着卢氏说,要不把两位美人领回去,要不把毒酒喝了,话音刚落命人送上一杯毒酒。
众人本以为卢氏会屈服,结果卢氏“妾宁妒而死”,捧着毒酒一饮而尽,房玄龄大惊失色,却听见李世民哈哈大笑,无奈道“这样的女子不要说你怕,连我都怕!算了,我收回成命,你们回去好好过日子吧!”原来李世民给卢氏喝的并不是毒酒,而是一碗醋,从此之后“吃醋”便成了女人善妒的代名词。
房玄龄去世之后,李世民给予了他极大的哀荣,可是好景不长,高宗年间儿子房遗爱牵扯谋反被杀,房氏子孙贬的贬,流放的流放,房玄龄也因为教子无方,被高宗下令不得配享太庙,也算是被“坑爹”了一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