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历史 > 正文内容

明朝大臣黄福简介:曾上书论国家大事,得朱元璋赏识

中国历史9年前 (2015-09-07)530

明朝(1368年―1644年 ),中国历史上的朝代,明太祖朱元璋建立。初期建都南京,明成祖时期迁都北京。传十六帝,共计276年。明朝时期君主专制空前加强,多民族国家也进一步统一和巩固。明初废丞相、设立厂卫特务机构,加强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但同时也为中后期宦官专政埋下伏笔。明朝时期农民反封建斗争也进入了一个新阶段。那么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关于黄福的详细介绍,一起来看看吧!

黄福(1362年-1440年),字如锡,号后乐,中书省益都路潍州昌邑县(今山东省昌邑县)人,明代名臣。洪武十七年(1384年),黄福登进士第,明成祖时任工部尚书。安南属明时期,黄福任首位交趾承宣布政使司布政使兼提刑按察使司按察使。正统五年(1440年)正月,黄福逝世,年七十八。成化初年,追赠太保,谥号“忠宣”。有《黄忠宣集》、《奉使安南水程日记》等传世,

人物生平

洪武建文年间

洪武十七年(1384年),黄福登进士第。后入太学,历任金吾前卫经历,曾上书论国家大事,得明太祖朱元璋赏识,擢升其为工部右侍郎。

明惠帝朱允炆即位后,颇为倚任黄福。靖难之役时,朱棣制奸党二十九人名单,黄福位列其中。

建文四年(1402年),朱棣攻入南京应天府后,黄福迎附。李景隆指出黄福为奸党,黄福回答道:“臣固应死,但目为奸党,则臣心未服。”朱棣不予追问,恢复其官职。不久,升任为工部尚书。

明朝大臣黄福简介:曾上书论国家大事,得朱元璋赏识

永乐年间

永乐三年(1405年),陈瑛弹劾黄福不体恤工匠,于是被改为北京行部尚书。次年因事连坐,逮捕入锦衣狱,后被贬为事官。不久,恢复官职,因明军进攻安南,其负责总督军饷。

安南平定后,明朝改安南为交趾,史称安南属明时期。朱棣命黄福以尚书头衔兼任交趾承宣布政使司布政使兼提刑按察使司按察使。当时局势初定,战争为止,而事务却更加繁重。黄福随事制宜,使得各事皆有条理。其上疏请求统一交趾赋税,并酌情从轻。并请求沿江设置卫所和驿站,以方便沟通交流。此外开通经常与盐业交易,使得军队储备有所保证。此外以公田补充官员俸禄不足问题。他还请求广州给予二十万石海运补给,均得到批准。此外,他还对交趾地区进行户籍编制、并定赋税、设置学校并安排教师,数次与当地民众宣谕德意,并严谨下属不要扰民。于是,安南境内得以稳定。

当时,朝廷中被贬官员往往被谪交趾者众多,黄福加以拯恤,并选有贤才者共事,于是至者如归。 镇守中官马骐等人虐待平民,黄福屡次裁抑。马骐不服即妄称黄福谋反,朱棣查明后不予追问。黄福在交趾任官十九年,离任时,交趾民众号泣相扶送别。

洪熙宣德年间

永乐二十二年(1424年)八月,明仁宗朱高炽即位,黄福被召还,任兼管詹事府事,受命辅助太子朱瞻基。

洪熙元年(1425年)五月,朱高炽驾崩,黄福督工建造献陵。

宣德元年(1426年),马骐因虐民而激起交阯民变,当时陈洽以兵部尚书代替黄福管理交趾,屡次上奏乞求黄福回任巡抚。黄福此时正奉使南京,朱瞻基下敕称:“卿惠爱交人久,交人思卿,其为朕再行。”黄福便以工部尚书兼詹事头衔,负责交趾地区承宣布政使司、提刑按察使司事。

明朝大臣黄福简介:曾上书论国家大事,得朱元璋赏识

黄福刚到时,负责讨伐交趾的柳升战败而亡,黄福逃走。在到达鸡陵关时,被当地义兵逮捕,黄福欲自杀。交趾叛军拜下哭泣道:“您是交趾的父母官。如果您当时没走,我们这些人也不至于走到这一步。”黎利听后亦称:“中国(指明朝)派遣的交趾官员,如果人人都如黄尚书这样,我们又怎会谋反?”于是派人去守护,并赠送白金粮食,送其出境外。 黄福在到达龙州后,把所得之财均交公。回朝后,担任行在工部尚书。

宣德四年(1429年),黄福与平江伯陈瑄一同管理漕运,并商议令各地漕粮运抵淮安与瓜州,兑与卫所转运;河南于大名府小滩兑与遮洋总海运;山东则于济宁兑与军运,军运费用由百姓承当,以免除其因漕运而耽误农忙,朱瞻基听后批准该策。明朝漕运改为兑运,自此为始。

宣德五年(1430年),黄福陈言进行兵屯的重要性,以解决饥荒。朱瞻基批准,并命吏部郎中赵新等人负责管理屯田,而由黄福任总裁。此后改为行在户部尚书。

宣德七年(1432年),朱瞻基在宫中浏览黄福呈上的《漕事便宜疏》,并向杨士奇出示,问道:“黄福的言语智虑深远,六卿中有谁可以媲比的?”杨士奇答道:“黄福受知于太祖(朱棣),正直明果,一心为国家。永乐初年,在任北京行部,其抚恤民苦;在交趾从官时,总裁藩宪。其所有成就,的确是六卿都无法比及的。黄福现在已经七十岁了,现在后进的年轻人都在公堂里做事,而黄福是四朝重臣,却仍然朝夕奔走而劳苦,这的确不是国家优老敬贤之道啊。”朱瞻基听后称:“如果不是您说朕还真不知。”杨士奇又称:“南京为国家根本重地,先帝以储宫监国。黄福老成忠直,无论缓急均可倚仗。”朱瞻基表示同意,次日命黄福任南京户部尚书。

宣德八年(1433年),兼掌南京兵部事。

正统年间

宣德十年(1435年),明英宗朱祁镇即位,黄福加官少保,之后参赞南京守备、襄城伯李隆机务。之后,南京文臣参机务的惯例,由黄福始。李隆在任上多用黄福建言,使得南京政肃民安。

正统五年(1440年)正月,黄福在任上逝世,享年七十八岁。 黄福去世后,朝廷一直没有给予赠谥,群臣纷纷议论不平。直到成化(1465年—1487年)初年,朝廷才追赠其为太保,谥号“忠宣”。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追风历史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zflsw.com/201509/19432.html

“明朝大臣黄福简介:曾上书论国家大事,得朱元璋赏识” 的相关文章

最早提出迎二圣的并非岳飞,而是宋高宗本人

最早提出迎二圣的并非岳飞,而是宋高宗本人

很多人觉得岳飞是因为提出迎回二圣才死的,其实事实并非如此。因为最早提出迎回二圣的恰恰就是宋高宗自己,岳飞只是把这口号喊的最响而已,那么宋高宗为什么要这么做呢?二圣就是指宋徽宗和宋钦宗父子俩,也就是宋高宗的父亲和大哥。宣和七年(1125年),金国兵临城下的时候,宋徽宗害怕就急忙把皇位让给自己的皇太子赵...

崔浩力赞征讨柔然北凉等国,最终为何引来杀身之祸?

崔浩力赞征讨柔然北凉等国,最终为何引来杀身之祸?

崔浩(381年-450年7月5日),字伯渊,小字桃简,清河郡东武城人,南北朝时期北魏杰出的政治家、军事谋略家,曹魏司空崔林七世孙、北魏司空崔宏长子。接下来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崔浩出身北方大族清河崔氏,智谋过人,时常自比张良。他历仕北魏道武帝、明元帝、太武帝三朝,是太...

空印案朱元璋对此大开杀戒 这一切究竟是怎么回事

空印案朱元璋对此大开杀戒 这一切究竟是怎么回事

明朝时期让朱元璋大开杀戒的“空印案”,到底是怎么回事?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按明朝当时的法律规定,每年地方的各部政司、府、县都要向户部呈送钱粮及财政收支、税款账目。通俗一点讲,每年地方要送账本到中央,并且有个特别严苛的地方是必须分文不差,差了一分...

蒋琬:三国时期蜀汉四相之一,身负重托但壮志难酬

蒋琬:三国时期蜀汉四相之一,身负重托但壮志难酬

蒋琬(?-246年),字公琰。零陵郡湘乡县人。三国时期蜀汉政治家,与诸葛亮、董允、费祎合称“蜀汉四相”。 历史网小编知道读者都对此很感兴趣,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蒋琬最初随刘备入蜀,为广都县长。因其不理政事,惹怒刘备,在诸葛亮的劝说下才免于一死。后重获启用,受到诸葛亮的悉心培...

张煌言的一生是什么样的?他的诗有何特点?

张煌言的一生是什么样的?他的诗有何特点?

张煌言是南明儒将、诗人、民族英雄,每当一提起这个,那么小编就不得不给大家详细的说一下了明末,雄踞关外的清兵挥师南下,将战火烧遍整个中国,民不聊生,各地纷纷起义,在这旷日持久的抗清斗争中,涌现出无数民族英雄和爱国志士,张煌言就是其中的一个。张煌言(1620-1664),字玄著,号苍水,浙江鄞县 (今宁...

萧衍的一生为何会与佛寺纠缠不清?真相是什么?

萧衍的一生为何会与佛寺纠缠不清?真相是什么?

萧衍,梁高祖武,南北朝时期梁朝政权的建立者。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这篇文章,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南朝梁武帝萧衍,字叔达,小名练儿,南兰陵中都里人,据说是汉相国萧何的二十五世孙。萧衍生于南朝宋大明八年(公元464年),据史书记载,他生于秣陵县同夏里三桥宅,他生而奇异,两胯骈骨,顶上隆...

鳌拜忠心耿耿却被康熙抓了起来 鳌拜真的造反了吗

鳌拜忠心耿耿却被康熙抓了起来 鳌拜真的造反了吗

对康熙杀鳌拜的原因是什么,是鳌拜反叛了吗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鳌拜曾经辅佐过努尔哈赤、皇太极、顺治三位皇帝,可谓忠心耿耿,只是在辅佐康熙的时候被康熙抓了起来。他真的造反了吗?答案是否定的,鳌拜的罪名和多尔衮一样,都是独断专行的。鳌拜是费英东的侄子,费英东在满族历史上...

萧瑀是什么出身?他差点要出家为僧是因为什么?

萧瑀是什么出身?他差点要出家为僧是因为什么?

为了纪念那些为大唐立下了汗马功劳的大将或臣子,李世民设立了凌烟阁,其中陈列了二十四位功臣,下面历史网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相关内容。萧瑀是唐朝宰相,为大唐完善典籍制度,使得唐朝走向安定,因此成为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一。萧瑀官居宰相之职,可以说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但他晚年却差点出家为僧,这是为什么呢一...

发表评论

访客

看不清,换一张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