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时期偷渡阴平的邓艾为何能击败诸葛瞻?真相是什么
邓艾,字士载,三国时期曹魏名将。下面历史网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相关内容。
景耀六年(263),魏国大举进攻蜀汉,三路大军中的邓艾军,兵力只有三万,邓艾独辟蹊径,选择偷渡阴平小路,翻山越岭,穿越七百里荒无人烟的悬崖峭壁,最终,抵达江由,江由守将马邈投降。
随后,邓艾军进攻绵竹,刘禅得知情况,大惊失色,立即派他的最后一根救命稻草诸葛瞻,也就是诸葛亮的儿子,率军抵挡邓艾。
当时的诸葛瞻带领的是御林军,这些御林军,虽然没有经过太多的战场历练,但是,应该也是经过精挑细选的,肯定不是纸糊的灯笼,不是花架子。
然而,当诸葛瞻率军列阵对战攀爬悬崖峭壁而来的疲惫之师邓艾军时,之一战,诸葛瞻带领御林军,击败了邓艾的儿子邓忠和师纂,取得小胜,然而,第二次交战,没想到,诸葛瞻却输了,而且,输得一败涂地,诸葛瞻及张飞的孙子张遵等战死,全军覆没了。
《三国志 邓艾传》记载:冬十月,艾自阴平道行无人之地七百馀里,凿山通道,造作桥阁。山高谷深,至为艰险,又粮运将匮,频於危殆。艾以氈自裹,推转而下。将士皆攀木缘崖,鱼贯而进。先登至江由,蜀守将马邈降。蜀卫将军诸葛瞻自涪还绵竹,列陈待艾。艾遣子惠唐亭侯忠等出其右,司马师纂等出其左。忠、纂战不利,并退还,曰:“贼未可击。”艾怒曰:“存亡之分,在此一举,何不可之有?”乃叱忠、纂等,将斩之。忠、纂驰还更战,大破之,斩瞻及尚书张遵等首,进军到雒。
这里面,值得注意的是,邓艾和部下,穿越七百里无人区,靠攀爬悬崖峭壁才到达江由的,甚至,没有路的时候,邓艾还身上裹着毛毡滚下悬崖,以此前进,可想而知,这种情况下,战马无法行走,是没有战马的,也没有太多的辎重,无法运输粮食等物资,估计也只有随身干粮和轻兵器,没有战车等,邓艾当时因为缺粮,多次身处险境,都差点饿死,因此,战斗力肯定也受到了影响。
那么,邓艾无法携带辎重,也没战马,粮草也不足,他是如何击败诸葛瞻的呢?
邓艾到达江由时,估计和部下都成了野人,因为,穿越七百里无人区,翻山越岭,条件达不到,不能太讲究,什么都要将就,洗漱估计都成问题,肯定是喝泉水,那么,就这么一些步兵,如何拿下江由城呢?
此时的江由守将马邈,选择了投降,因为,马邈在城外埋伏三校人马,伏击魏军,结果,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马邈的三校人马,被钟会派的部将田章击败,因此,马邈投降了。
《三国志 钟会传》记载:邓艾追姜维到阴平,简选精锐,欲从汉德阳入江由、左儋道诣绵竹,趣成都,与诸葛绪共行。绪以本受节度邀姜维,西行非本诏,遂进军前向白水,与会合。会遣将军田章等从剑阁西,径出江由。未至百里,章先破蜀伏兵三校,艾使章先登。遂长驱而前。
马邈投降,江由落入魏军之手,邓艾得以进入江由,得到了后勤补给,从当时的情况来看,江由的战马和兵力也不多,邓艾也无法得到充分的装备,也许,只能是凑合凑合,得到大概的修整和补充。
然而,在这种情况下,邓艾的部队,还是击败了以逸待劳的诸葛瞻军,尽管诸葛瞻率军奋力拼杀,也未能力挽狂澜,最终父子两人都战死沙场,为蜀汉刘禅流尽最后一滴血,令人慨叹。
这里面,诸葛瞻之所以在以逸待劳的情况下,还会输给邓艾,我想至少有三点原因。
其一,诸葛瞻没有占据有利地形坚守,选择硬碰硬,诸葛瞻的军队没有战场实战经验,战斗力比不上邓艾的野战军,诸葛瞻的御林军都是在皇宫和成都护卫皇帝的,哪见过战场上刀口舔血的情景啊?
其二,邓艾在江由得到了后勤补给和修整,他的军队是战场上九死一生锻炼出来的,战斗力强悍,富有丰富的作战经验。邓艾的军队,都是经过生死筛选留下来的,是精英。
其三,邓艾和钟会的先锋部队互相配合,在声势上震慑了绵竹及成都,绵竹诸葛瞻的军队军心不稳,肯定是没有了信心。
后方皇帝昏庸,谁还有信心死战?就像姜维部接到刘禅的投降命令时,姜维及其部下,都纷纷拔刀砍石,发泄心中的不满,臣等正欲死战,陛下何故先降?
因此,不管从部队的战斗力方面比较,还是整个大的形势,对诸葛瞻都是不利的,唯一有利的一点,就是采用黄权之子黄崇的建议,率先占据有利地形,选择坚守,耗死魏军,但是,诸葛瞻错失了良机,没有把握住机会。
诸葛瞻战死,引起了一系列连锁反应,绵竹失守,在成都的刘禅也吓破了胆,立即投降了,蜀汉灭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