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历史 > 正文内容

李隆基为什么执意要杀掉上官婉儿?

中国历史9年前 (2015-09-11)350

李隆基为何执意要杀掉上官婉儿?感兴趣的读者和历史网小编一起来看看吧!

李隆基轻视上官婉儿

上官婉儿没有根基,如同墙头草一般,习惯于依附别人,又极易被人连根拔掉,这是她命运的根源。但悲剧根源在祖上,并不在她自己,实际上她已经做到了更好,只不过是太过势单力薄、孤立无援。

上官婉儿出生于名门世家,她的祖上可追溯至汉武帝之后的辅政大臣上官桀。起初,上官桀同另一位辅政大臣霍光是儿女亲家,后来二人矛盾对立。最终,上官桀参与燕王刘旦谋反被汉昭帝灭族,所以上官婉儿属于是宗族中的劫后余生。

到了唐朝,上官家族再度兴旺。当时,上官婉儿祖父的上官仪已经当上了高宗李治的宰相。然而,进入权力中枢通常也意味着陷入权力漩涡。上官仪为人耿直,一心拥护李唐,所以他不愿意看到武则天执掌六宫,觊觎皇权,于是极力主张高宗废黜武则天。

但是李治这个人不仅“惧内”,还优柔寡断、缺乏担当。本来上官仪已经为他起草好了“废后”诏书,第二天朝堂宣读,万事大吉。可是当面对武则天的哭闹质问时、又像泄气的皮球一样瘫了。甚至最后说,之所以废后,全受了上官仪的蛊惑。把责一推三六五。

武则天得势不饶人,一口气几乎把上官家族杀个精光。当时上官婉儿因太过年幼,于是受到武则天“仁慈”的光顾而幸免。但是武则天并没有将上官婉儿贬为平民,还以自由,而是同其母亲一起充入掖庭为奴。所以,从上官婉儿起,她的家族再次因受重创而走向没落,这就是她“根基浅”的原因。

但是上官婉儿是一种“墙上大葱”的性格,即根枯、叶烂、心不死。同时事业可以看作是心气儿高、励志。所以她长大后又依附了仇人武则天,可谓是真正做到了“识时务者为俊杰”。武则天惜才,上官婉儿才高八斗,因此二人是各取所需,尽释前嫌。而正是得益于武则天的赏识,上官婉儿混得风生水起、炙手可热,而且许多政务均由她辅助处理,如同武则天的影子一般。但实际上,上官婉儿在武则天面前卑微如蝼蚁。

李隆基为什么执意要杀掉上官婉儿?

举个例子,上官婉儿曾经同武则天的近侍张昌宗眉来眼去,暗渡陈仓。一次用膳时,二人又眉目传情起来。武则天见状操起匕首,直接插向上官婉儿的额头,然后马上命人前来将其拉出去斩首。好在上官婉儿同张昌宗一起跪地求饶,武则天转念,怜惜她的才学,所以才饶她不死。所以,上官婉儿很清楚自己在宫廷中的地位于处境,如果想有立足之地,那么只能无休无止地攀附权贵。因此,当武则天去世后,上官婉儿又依附了中宗李显。

中宗也爱慕上官婉儿的才学,于是封其为昭容,同样一些文书诏令都由其制定起草。但是李显有父亲李治遗风,一样的怕老婆,而韦后又和武则天一样的有野心。所以,李贤很快大权旁落到韦后手中。那么此时上官婉儿该何去何从?当然是转投韦后。而韦后为了篡夺皇位,于是又献身于武三思,以谋求壮大势力。上官婉儿为了助韦后一臂之力,所以也毫不犹豫地委身于武三思。

所以,上官婉儿转来转去,只是更加暴露了自己无所适从的短板,就像只流浪猫一样,谁有吃的就跟在谁的身后“喵喵”叫。因此,当唐隆元年(公元710年)韦后被诛时,上官婉儿自不能幸免。因为,李隆基杀她没有顾忌,很从容。而也正是上官婉儿的弱小卑微,才让人感觉到怜悯与惋惜,甚至有些冤屈。实际上,她并不冤,只不过是赢得了部分人怜香惜玉的同情心罢了。

李隆基的不得已而为之

如果从上官婉儿的身世处境来说,她确实应该得到李隆基的同情和理解,但她毕竟是和李隆基是对立面的人。因为她曾经是“韦武集团”的走卒,她虽然反对安乐公主窥视皇位,但明确的支持韦后称帝,而李隆基是“李唐集团”的捍卫者,所以两个人之间的间隙不可能因韦后被诛而在一夜之间就得到弥合。特别是在诛杀韦后的最后阶段,上官婉儿又暴露出了她投机的本质。因为她在发现太平公主势力强大后,于是又偷偷地向太平公主送上了“秋天的菠菜”。

李隆基为什么执意要杀掉上官婉儿?

最后,当刘幽球率人杀入宫中后,上官婉儿又拿出一份亲自起草的立李重茂为皇太子、李旦辅政、韦后摄政的“遗诏”来自证清白,以示和韦后划清界限。此举,充分显露出了她高超的“走钢丝”技巧。但是,上官婉儿这招“马后炮”在李隆基眼中很多余。李隆基衡量一个人的标准是忠诚者让人敬佩,见风使舵者让人鄙夷。上官婉儿恰是后者,而且还会继续摇摆下去。很明显,她的下一个主人就是太平公主。因为,当时太平公主的权势非李隆基可比。

而李隆基恰恰忌惮的就姑妈太平公主。试想,以太平公主的成长经历和家庭背景,以及所受当时“女人天下”环境的熏陶,她怎么可能对皇权不心动。所以,如果这次不趁机除掉上官婉儿,那么很可能姑息养奸、养虎为患。而现如今,正好是将上官婉儿纳入韦后一党而一网打尽的机会,所以生性果断的李隆基必要出手,以省了日后的麻烦。但是,上官婉儿对李隆基还形成不了致命的威胁,所以杀她是一件很“鸡肋”的事情,这也正是上官婉儿容易得到同情、又让李隆基略显无奈的地方。

李隆基的个人情绪

李隆基8岁丧母,童年在祖母武则天的威严的阴影之中度过,所以过得很憋屈。上官婉儿比李隆基大21岁,足可扮演李隆基母亲的角色。而实际上,上官婉儿对幼年的李隆基也给予了一些力所能及的照顾,只是她这个“母亲”不称职。因为,上官婉儿的私生活比较混乱,故此在李隆基心目中的形象很差。比如,她最初为高宗李治的才人,后来又同武则天的近侍勾三搭四,同时又和朝臣崔湜不清不白,之后又成了中宗李显的昭容,而同时又同武三思翻云覆雨。所以,李隆基对这样一个水性杨花的上官婉儿,早就产生发自内心的厌恶,即便她不是十恶不赦、罪大恶极,也有心除之而后快。

总之,从依附权势到政治投机,再到不守妇道,上官婉儿所做的每一件事情在李隆基的眼中都是减分项。所以,站在李隆基的角度,上官婉儿没有任何价值,留着还坏事、多余,这就是他执意要除掉她的原因。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追风历史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zflsw.com/201509/20120.html

“李隆基为什么执意要杀掉上官婉儿?” 的相关文章

除了匾额后面的那道密旨外,雍正真的准备了另外一道密旨吗?

除了匾额后面的那道密旨外,雍正真的准备了另外一道密旨吗?

胤禛,清朝第五位君主,康熙帝第四子,年号雍正。你们知道吗,接下来历史网小编为您讲解公元1735年8月25日,雍正突然暴死于圆明园。在雍正去世时,张廷玉心急火燎地问太监找一道密旨。这道密旨,并不是藏在“正大光明”匾额后面的那道,而是另外一道。那么,张廷玉究竟要找什么密旨呢?他为什么那么着急呢?说起来,...

邢秉懿:身为南宋开国皇后,却从未享受过皇后的荣耀

邢秉懿:身为南宋开国皇后,却从未享受过皇后的荣耀

靖康之难是导致北宋灭亡的重要历史事件,为当时百姓带来深重灾难。靖康之难中,除了宋徽宗、宋钦宗二帝成为俘虏外,还有数以万计的北宋女性也遭到灭顶之灾,其中不止有宫女,还有许多出身高贵的妃嫔和公主,她们被抓后也成为俘虏,被迫北上,宪节皇后邢秉懿也是其中之一。邢秉懿是南宋开国皇后,但她却没有享受应有的尊重和...

孝庄太后都已经死了37年之久 康熙为何迟迟没有下葬

孝庄太后都已经死了37年之久 康熙为何迟迟没有下葬

你真的了解孝庄太后停灵37年,康熙为何迟迟不将祖母下葬吗?历史网小编给大家提供详细的相关内容。在清朝历史上曾经有这么一个小小的典故。在满清入关之后,多尔衮曾上深山向一位神秘道人咨询大清国运。老道答曰:“得之于摄政王,失之于摄政王;得之于孤儿寡母,失之于孤儿寡母。”皇太极听得是一头雾水,自然听不懂老道...

刘虞为何会败给公孙瓒?哪些原因导致的?

刘虞为何会败给公孙瓒?哪些原因导致的?

刘虞可以说是真正忠心汉室的宗室重臣。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各位读者就和历史网小编一起来了解吧!初平四年(193年),幽州牧刘虞率十万大军讨伐不听号令的旧部公孙瓒,结果却被公孙瓒率领的几百精兵击败。刘虞爱民如子,深受幽州百姓爱戴,统领十万大军为何还打不过只有几百人的公孙瓒呢一,出身名门刘...

苏坦妹为何会被朱元璋杀掉?她的一生是什么样的?

苏坦妹为何会被朱元璋杀掉?她的一生是什么样的?

提起来在我国古代,能力出众的人,肯定是少不了朱元璋的。下面由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这篇文章,感兴趣的小伙伴可以接着往下看俗话说英雄难过美人关,无论是多硬的汉子,在战场上多么嗜血,在遇到貌美的女子时,都难免会心动而柔情起来。现如今,我们常说长得“安全”,这就是说自己长得不好看,所以就不会被坏人盯上,不过...

关羽在华容道上如果没有放走曹操,会发生什么?

关羽在华容道上如果没有放走曹操,会发生什么?

关羽在华容道义释曹操的故事发生在赤壁之战时。还不知道的读者,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在正史上,曹操在赤壁之战中吃了败仗,的确败走华容道,但此时追击他的并不是关羽,而是刘备。这里单从小说《三国演义》的角度来探讨这个话题。曹操败走华容道,关羽华容道义释曹操,是《三国演义》中很精...

诸葛亮为何说张郃有万夫不当之勇?原因是什么

诸葛亮为何说张郃有万夫不当之勇?原因是什么

俗话说乱世出英雄。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蜀汉建兴七年四月,诸葛亮率兵驻扎在祁山,分作三寨,等待魏兵。司马懿率兵到长安,命令郃为先锋,戴陵为副将,率十万大军到祁山,于渭水之南下寨。两军对阵,战事激烈,诸葛亮虽然取得胜利,但是张苞在这期间因追魏将跌入山谷,受了重伤。诸葛亮将...

诸葛瑾:三国时期东吴重臣,温厚诚信,深受孙权信赖

诸葛瑾:三国时期东吴重臣,温厚诚信,深受孙权信赖

诸葛瑾(174年~241年),字子瑜,琅琊阳都人,三国时期孙吴重臣,蜀汉丞相诸葛亮之兄,太傅诸葛恪之父。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建安五年(200年),躲避中原战乱,进入江东。经弘咨推荐,效力于孙吴。胸怀宽广,温厚诚信,深受孙权信赖,称为“神交”,努力缓和蜀吴两国关系。建安二...

发表评论

访客

看不清,换一张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