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植七步成诗,但历史上还有三步成诗的诗人
曹植七步成诗的故事大家都有听过吧,他的才华确实令人佩服。但在历史上,这两个“三步成诗”的诗人却鲜有人知。感兴趣的读者和历史网小编一起来看看吧!
其实,这两个诗人大家也并不陌生,而且应该说是如雷贯耳的两个名字,一个叫柳公权,一个叫寇准。那为什么又说“少有人知”呢?主要是因为这两个人“三步成诗”的故事少有人知。
柳公权是历史上很有名的大书法家,同时也唐代著名诗人,而且他的官也做得很大,官至太子少师,也就是当朝太子的老师。
柳公权生活在唐代中期,国家比较安定,但是仍然要派驻大量的士兵驻守边关,所以朝廷每年都要将换季的衣服送往边疆,由于路途遥远,往往就会造成延误。
比如说已经是春季开始热起来,春装却迟迟没有运到导致士兵都还在穿棉袄。
而到了冬天的时候却还在穿夏季的服装,总之这样的延误导致了边疆的将士夏热冬冷。
那么当朝的皇帝,这个唐文宗,对这件事情比较关注,在他的监督之下,这一年的春季服装在二月份的时候就准时送到了边关士兵的手中。
在上朝的时候呢,群臣就开始向皇上称贺,唐文宗很高兴,就对柳公权说:爱卿呀,要不你作首诗让朕高兴高兴?其他大臣和太监也是附和着起哄要柳公权赋诗一首。
柳公权略加思索,往前走了三步之后就念出来一首诗:去岁虽无战,今年未得归。皇恩何以报,春日得春衣。
唐文宗听完之后拍手叫绝,称赞他说:人家曹植要七步才能成诗,如今咱们柳公权只需要走三步,真是了不起!
另外一个三步成诗的奇才,就是寇准,他是北宋时期的一位诗人,从小聪慧过人。在他七岁的时候,他的父亲请朋友来家里做客,在吃饭的过程中,就有一位客人说:“听说你家儿子很擅长作诗,不如现场来一首助助兴吧!”
寇准听了之后就非常恭敬地对客人说:“请您出题。”客人说:“这里和华山相隔不远,不如你就以‘华山’为题吧。”
寇准微微一笑,只往前走出三步,一首五言绝句就脱口而出:只有天在上,更无山与齐。举头红日近,回首白云低!
客人听完之后都被寇准的才气所折服,赞不绝口,对寇准的父亲说:“这孩子简直有宰相之才,前途不可估量!”果然,后来寇准在四十来岁的时候就当上了宰相,还留下了很多脍炙人口的诗句。
虽然柳公权和寇准都是才华不输于曹植的奇才,但为什么他们“三步成诗”的故事反而不如曹植“七步成诗”出名呢?
这大概是因为柳公权和寇准“三步成诗”的背景故事,不如曹植当时“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那般感人,兄弟相煎总是能更加勾起人们对于亲情的共鸣,人们在惊叹于曹植才华的同时,更会在情感和道义的角度倾向于同情支持曹植,从而也就让曹植“七步成诗”的故事更加深入人心广为流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