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历史 > 正文内容

于谦有哪些功绩?明英宗为何非要处死他?

中国历史9年前 (2015-09-11)490

于谦是明朝大臣,也是一位民族英雄,在土木堡之变时,组织领导了京师保卫战,守住了大明王朝。下面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

“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这原本是于谦的一首借物抒怀之作,却没想到一语成谶,这句诗最后真的成为了于谦结局的注脚。

1457年2月,大明朝皇权更迭,天地突变,而在这场政治博弈中,于谦成为了权力的牺牲品,含冤被害。在他被处刑之时,天下的百姓齐声含冤,北京城乌云堆叠,阴霾四集,仿佛是上天也在为忠良含冤而心情沉痛。在得知他的死讯后,太后哀痛数日,当面诘问皇帝,为什么不留下于谦。

那么,于谦对于大明江山到底有着怎样的功绩,皇帝又为什么非要处死他不可呢?

这一场千古奇冤的因果起源,还得从土木堡之变说起。

于谦有哪些功绩?明英宗为何非要处死他?

大明正统年间,海清河晏,国力鼎盛,大明的统治者在升平气象中沾沾自喜,丝毫没察觉到来自北方的敌人正在磨牙吮血,窥伺中原。这个敌人正是草原上的瓦剌部,瓦剌部是元朝贵族的后代,一直对富庶的中原贼心不死,

瓦剌当时的首领也先是个野心与实力并举的枭雄式人物,在他的带领下,瓦剌部迅速走向强大,使得周边不少部族都被迫臣服于他。虽然在表面上瓦剌还接受着明朝天子的封赐,内心却早已有了侵夺大明江山的心思。

终于,准备充足以后,瓦剌部终于挑起了和大明朝之间的战火,大明朝虽然兵多将广,武器优良,然而仓促应战之下,仍然不免遭遇败绩。战败的消息传回国都北京,大明君臣这才大吃一惊,商议如何应敌。

其实,当时也先来势虽猛,补给却不足,只要坚守城池,用不了多久瓦剌必退。而明军只需要厉兵秣马,在瓦剌将退之时一举出击,定能克敌制胜。然而,宦官王振却在此时极力怂恿明英宗亲征。

于谦有哪些功绩?明英宗为何非要处死他?

其实,王振虽然深受皇宠得以对军国大事指手画脚,实际上对朝政军务一窍不通,他怂恿英宗亲征全然是出于私心,王振天真地认为,瓦剌向大明称臣已久,如果见到英宗挟天子之威御驾亲征,必然溃散。到时候自己不仅能够指挥军队,耀武扬威,还能够因为退敌而受到皇帝更多的恩宠。

当时于谦等人极力反对,但是奈何明英宗极度宠信从小一起长大的王振,而且自己也希望能够征战沙场,建立像成祖那样的功业,于是,权宦的怂恿和皇帝自身热血上头的结果就是英宗不听大臣谏言,一意孤行地出征瓦剌。

事情的结果大家都很清楚,大明军队数量虽多,然而仓促集结,彼此之间不熟悉,兵不认将,将不识兵,再加上王振假借帝宠,胡乱指挥,最终酿成了土木堡之变的惨祸。大明精锐折损殆尽,众多高级官员连同皇帝明英宗一起成了瓦剌人的俘虏。

兵将折损,官员被害,君主受俘,大明朝的行政和防御系统瞬间瘫痪了一半。再加上瓦剌部队来势汹汹,北京城一时间陷入了惶恐之中。

官员徐有贞假借天象之名,请求迁都南京,以图后计。这一主张遭到了于谦的坚决反对,他举出宋室南迁的殷鉴,力陈迁都是动摇国本之举,万不可行。所幸,于谦的主张得到了孙太后的认同。

为了防止瓦剌人以英宗来要挟明廷,孙太后果断地命英宗的兄弟郕王监国,随后又听从于谦等群臣的上奏,立郕王为新帝,改年号为景泰。新君继位,众人不再是群龙无首,北京城中的民心终于安定了一些。

同时,于谦被任命为兵部尚书,保卫北京。就这样一场关系到大明朝生死存亡的战斗打响了。为了稳定民心,也为了平息城中众人的怒火,于谦严惩了王振在朝中的同党,一众依附王振作威作福的党羽被斩首,这使得在危局之中,大家同仇敌忾,人心紧紧地集结在了一起。

于谦同时紧急调集周边的部队守卫京都,一方面,于谦给军士们发放半年的粮草俸禄以激励军心,一方面他又严令将士不许临阵脱逃,若是将领脱逃,士兵可以杀死将领,如果士兵脱逃,后面的士兵可以杀死前面的士兵。

于谦有哪些功绩?明英宗为何非要处死他?

就这样,在于谦的恩威并施之下,士兵知道眼前仅有拼命搏杀一条路,如果战斗赢了,自然荣华富贵,不消多说,如果输了,不仅自己没命,连带北京城,连同大明朝经营数代的基业都得化为烟云。

由于士兵英勇作战,也由于北京城城高墙固,瓦剌人久攻不下,只得悻悻退去,于谦在危难中挽救了大明王朝。

瓦剌攻取北京城的美梦破碎之后,便有意与明朝讲和,并以被俘虏的英宗为条件。

然而,尝到了皇权滋味的景泰帝并不想英宗回朝,最后虽然在朝臣的一再恳请之下,景泰帝不得不迎英宗回朝,但是却尊英宗为上皇,移居南宫,被派人严密把守,名为供奉,实则是将英宗囚禁了起来。

随后,景泰帝为了皇位稳固,竟然废除了英宗儿子的太子之位,改立自己儿子为太子。或许是景泰帝的行为太不合天心民意,新立的太子不久后就病死了,到后来景泰帝自己也染上了恶疾。然而,就算如此,景泰帝还是牢牢抓住权力不肯放松。

为了防止明朝统治阶层再次出现动荡,孙太后支持英宗发动夺门之变,夺回皇位。而之前建议迁都的徐有贞也因为在夺门之变中立有大功而被英宗重用。徐有贞为了报复于谦,对英宗说应该处死于谦。

于谦有哪些功绩?明英宗为何非要处死他?

英宗尚在犹豫,徐有贞又说,于谦不死,我们都名位不正。英宗瞬间明白了徐有贞的意思,英宗要从景泰帝手中夺回皇位,自然要证明景泰帝的皇位来路不正,既然景泰帝的皇位来路不正,那么拥护他登基的于谦等人自然就是乱臣贼子了。

锦衣卫到于谦家中抄家之时,发现于谦身居高位多年,家中竟没有任何积蓄,唯独堂上一口箱子被牢牢锁住,打开之后却是御赐的蟒袍和宝剑。见此情景,就连心硬如锦衣卫也不得不流下泪来。而对于谦施以极刑的刽子手最后也因为受不了良心的谴责而自尽身亡。

于谦被冤杀之时,孙太后并不知情,得知于谦死讯之后,孙太后哀痛异常,好几天不能进食,当面质问英宗,于谦于社稷有功无罪,为什么不留下他。面对太后的盛怒,英宗也十分后悔,不过事已至此,也无可挽回了。

史书中评价于谦为救时宰相,只可惜,于谦挽救得了时局,却拯救不了自己。

不过,是非功过,自有后世评说,无论英宗给于谦强加上怎样的罪名,历史会记得他的功绩。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追风历史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zflsw.com/201509/20250.html

“于谦有哪些功绩?明英宗为何非要处死他?” 的相关文章

明宣宗朱瞻基在历史上都有哪些爱好?

明宣宗朱瞻基在历史上都有哪些爱好?

明宣宗朱瞻基,明朝第五位皇帝,年号宣德。这是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说的故事,欢迎关注哦。《聊斋志异》中说:“宣德(明宣宗朱瞻基的年号)间,宫中尚促织之戏,岁征民间。”显然,朱瞻基爱促织是出了名的。除了这个爱好,朱瞻基还有鲜为人知的、更高雅的兴趣—文艺。朱瞻基出生后,明成祖朱棣觉得这个孙子长得非常像自己...

耿弇的一生都有哪些战绩?后世关于他的评价如何?

耿弇的一生都有哪些战绩?后世关于他的评价如何?

公元25年,刘秀称帝于鄗城,后定都于雒阳,延续“汉”的国号,史称东汉。 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整理了相关内容,不知能否帮助大家拓展一些知识?公元28年,渔阳郡守彭宠起兵反汉,攻陷蓟城,自称燕王,招降纳叛,为害一方。正在南方征战的名将耿弇(yǎn)接到光武帝“进攻渔阳”的诏令,陷入进退维谷境地:其父上古...

康熙临终前要求隆科多陪葬,是因为什么?

康熙临终前要求隆科多陪葬,是因为什么?

无论是历史上,还是影视剧中,隆科多都是雍正取得皇位最关键的人物。很多人都不了解,接下来跟着历史网小编一起欣赏。古代封建王朝曾流行一句话:皇家没有父子,只有君臣。直白点说,在皇权跟前,毫无亲情、友情可言。康熙虽然经历了惨烈的九子夺嫡,但是对于孩子和经营一辈子的王朝还是很放心不下的,在临终之前,曾秘密地...

刘伯温是怎么死的?与胡惟庸有何关系?

刘伯温是怎么死的?与胡惟庸有何关系?

刘伯温命运的转变,与另一位开国大臣胡惟庸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这篇文章,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史料记载,刘伯温是胡惟庸毒死的。史料上是这样说的,刘伯温生了重病,朱元璋让作为宰相的胡惟庸派御医去看刘伯温。御医看了刘伯温,给刘伯温吃了药以后,刘伯温就感觉他的心中有一块...

刘备和刘璋相比 两人谁的皇室血统更正统

刘备和刘璋相比 两人谁的皇室血统更正统

还不知道:刘备和刘璋谁的皇室血脉更正统?的读者,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汉末三国时代,刘备经过诸葛亮的谋划,夺了荆州,因刘备是“中山靖王”之后,故又称“刘皇叔”,而占据益州的刘璋,也是汉朝皇室后裔。那么,值得注意的是,刘备和刘璋谁的皇室血脉更正统一些呢?刘备和刘璋的祖上是什...

姜维北伐是在何时?为何要等十多年?

姜维北伐是在何时?为何要等十多年?

历史上的北伐大事记中,因为三国演义的缘故,蜀汉北伐成为了耳熟能详的典故,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三国时期,蜀汉建兴十二年(公元234年),诸葛亮病逝于五丈原,随即,蜀汉的北伐行动终止,大军撤退。诸葛亮死后,蜀汉政权经过一系列上层权力调整,以及恢复国力,隔了好几年才又开始兵...

孙权为何要偷袭关羽,致使两国连盟关系破裂?

孙权为何要偷袭关羽,致使两国连盟关系破裂?

关羽在随后几千年一直到现在,被供奉崇拜,被尊称为关公、今天历史网小编为大家带来这篇文章,希望对你们能有所帮助。东汉建安二十四年十月,东吴孙权趁关羽北伐襄、樊之际,遣吕蒙、陆逊等分兵偷袭荆州。十二月,关羽穷途被俘杀,东吴占据了原刘备集团所属的全部荆州州郡。这一战对三国历史走向的影响是巨大的,蜀汉政权的...

在扳倒鳌拜以后,康熙做了哪些事情?

在扳倒鳌拜以后,康熙做了哪些事情?

玄烨,清朝第四位皇帝,年号康熙。这是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说的故事,欢迎关注哦。康熙在扳倒鳌拜以后,对鳌拜的处罚,有很多让人不太理解的地方。为了搞清楚康熙是怎么处理鳌拜的,我们先来看两段史料。第一段史料《清史稿·圣祖本纪》记载:“庚申,王大臣议鳌拜狱上,列陈大罪三十,请族诛。诏曰:‘鳌拜愚悖无知,诚合...

发表评论

访客

看不清,换一张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