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真实的商纣王是什么样的?真的是暴君?
中国是四大文明古国之一,这五千多年的历史长河里,出了多少帝王将相。今天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详细解读一下~
我国几千年的历史长河,历经数朝数代。其中不乏为国为民的仁爱之君,他们知人善任、励精图治,一心为江山社稷而奋斗终生。然而长河中也存有不少昏庸无道的暴虐帝王,他们沉迷酒色、性情暴戾,置百姓生死于不顾。商纣王是自古以来最为典型的暴君代表之一。史料中记载了许多关于他宠妃、滥杀的事迹,但近现代以来随着大量殷墟文物的挖掘,人们对他有了更为真实地了解。也许暴君的称谓可能是一种误解。
纣王作为商朝末代帝王,俨然是一个失败者。人们对他的记载几乎都源自周朝,而周天子是打败纣王的胜利者,怎会允许当朝史官歌颂他?正所谓“胜者为王、败者为寇”,后世多数会遵循成王败寇原则,对胜者加倍称赞,对后者夸大贬低。周武王在《尚书》中开列纣王6条罪状,即酗酒、不用贵戚旧臣、重用小人、听信妇人言、信有命在天与不注重祭祀。我们暂且不议这些罪责的真实性,就其性质而言纣王最恶劣的行为不过酗酒,而且周天子并没有直接将纣王定义为暴君。那他的暴君形象是怎么来的?
纣王从周初仅有6条罪状发展成70条。多余这些皆是后世陆续追加的,而且罪责越来越夸张。比如战国增加20项,西汉又增加21项,东晋再增加13项。司马迁说纣王为讨妲己开心修建鹿台,刘向遂补充:“鹿台高达一千尺!”后来鹿台又变成千丈!何为千丈?也就现在的 2000米左右吧。想必纣王是想携妲己腾云驾雾,或许他身强力壮能登上,可妲己那婀娜身姿怕是吃不消,还怎么讨其欢心?后世如此黑化纣王也不难理解,毕竟纣王是失败者。为了防止当朝统治者步其后尘,越是夸张抹黑他,越能强化前车之鉴。而且后世多受周朝影响,讲究等级礼制。像纣王这样听信妇人言、不喜祭祀之人,定然不被世人认可。当然笔者并非在为纣王洗白,认为他从未行驶暴政,只是觉得后世对其暴政的描写有夸大之嫌。
据《史记》记载,纣王嗜酒悖乱,放荡作乐;宠爱妲己、唯命是从;命乐师作靡靡之音,令男女赤身寻欢饮酒。因九侯之女“不喜淫”,随即杀之;九候为女伸冤,剁为肉酱;鄂侯极力劝阻,处以脯邢。《史记》的参考价值却不容忽视,但纣王与司马迁所处年代相距甚远,有偏差实属正常。而且孔子的得意门生子贡曾言“纣之不善,不如是之甚也。”意思是说,纣王的不好,并不像后世所说的那么严重。
笔者以为纣王或确有暴行,也为时代所致。商周时期正处于人治的奴隶社会,商朝帝王大多暴虐,周朝天子也有暴行。譬如武丁,多次用酷刑将众多活人杀死献给神灵,以行“人祭”。周武王则在纣王自焚后将其头颅砍下,悬挂在白旗上。所以说,残暴并非纣王独有,而是奴隶社会实现帝王“震慑”的一般手段。纣王也并非只会行暴,他的一些举措实际上极具超前性,是有利于时代发展的。
这种超前性可以从周武王对纣王所定罪责中窥见。其一不用贵戚旧臣、重用小人与纣王打破奴隶主贵族“世袭”制,从中下层提拔新人有关,不禁显现他革除旧制、唯才适用的改革思路。其二信有命在天、不注重祭祀则表明纣王是个无神论者,他认为命在人、不在天,所以在他统治时期,祭祀极少。其三听信妇人,这或许让世人普遍认为纣王对妲己言听计从,但若真如此,其母族怎会不得势?只能说明纣王会参考妇人意见,最终决策还是他自己。不过由此可见纣王对女性有一定的尊重。以上三点就今人看来,没有一条不具备进步性。但纣王所处时代绝不可能接受、适应这种超前文化,毕竟历史的发展是循序渐进的,当时的生产力无法支撑这种文化。
此外纣王开疆拓土,将中原文化传播至东夷、淮河下游及长江流域,为我国形成多民族的统一国家打下重要基础。然而“成也萧何、败也萧何”,纣王的亡国之路与其将经济重心转向长江中下游地区密切相关。由于开疆扩土,商军早已受创,而纣王又大力发展长江流域,以致中原一带陷入空虚,周人随即趁机而入,发动牧野之战。总而言之,纣王虽有暴虐行为,但也具有一定历史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