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历史 > 正文内容

李陵率5000将士击破8万匈奴大军,过程是怎样的?

中国历史9年前 (2015-09-19)410

在汉武帝后期,大汉帝国和匈奴之间的战争,虽然一直在持续,但是汉军再也没有以卫青霍去病时期的辉煌战绩了,李广利这个将军的能力有限,估计汉武帝希望把他培养成为下一个卫青,但是奈何其天花板不够高啊。

在天汉二年(前99年),李广利还变相坑了李陵一下,当时是汉武帝命令李广利率三万骑兵,突击在天山一带活动的右贤王,李陵也参与了这次军事行动。

原本的计划是,汉武帝希望让李陵统军保障李广利军队的后勤,但是李陵不愿意给李广利打杂,所以在汉武帝没有赋予李陵马匹的前提下,李陵率5000精锐步卒深入草原,吸引匈奴兵力。

其实这次军事行动,李陵的主要作用是牵制匈奴,减缓李广利一方的军事压力,可是李广利自己被围了,勉强突围后,他那里顾得上李陵,李陵一下子成为了汉军的突出部,而且还是一直缺乏机动能力的步兵。

因此,李陵作为汉朝将领的最后一战爆发了,匈奴8万军队围攻李陵5000步卒,最后李陵战败投降,汉武帝因为误信了李陵给匈奴练兵的传言,诛灭李氏一族,当时陇西一带士人都以李陵不能死节而累及家族为耻,这一点也成为李陵被后世诟病的主要原因。

李陵的功过我们暂且不去评论,主要来看一下,他和匈奴的这次大战,到底是数倍于己的匈奴军队围攻下,还能杀伤匈奴万余人,占据主动权的匈奴,为何会付出如此惨重的代价呢?

毕竟李陵所部在如何悍战,以步卒打骑兵,主导权应该都在骑兵这一方,因为骑兵拥有机动性,只要不强行重击对手军阵,就算战事小挫,对手也没有追击骑兵的能力,这样的话,骑兵打步兵,骑兵一方还能发生巨大伤亡,这是相对罕见的。

李陵率5000将士击破8万匈奴大军,过程是怎样的?

不过匈奴围攻李陵这一战,李陵占据这两点优势,凭此才能重创匈奴所部。

之一点,匈奴有必须吃掉李陵这支部队的理由。

当时匈奴是想围歼李广利的军队,但是人家毕竟是此次汉军的主力部队,又是骑兵部队,匈奴想要实现合围,还是很困难的。

《资治通鉴。汉纪十三》匈奴大围贰师将军,汉军乏食数日,死伤者多。假司马陇西赵充国与士百馀人溃围陷陈,贰师引兵随之,遂得解。

《史记。匈奴列传》又使骑都尉李陵将步骑五千人,出居延北千馀里,与单于会,合战。

李广利突围而出,匈奴便迅速集结部队,围攻李陵的突出部,而且李陵所部也是过于深入了。

李陵统军北上的出发地是居延,今内蒙古额济纳旗一带,而李陵和匈奴军队爆发战争的时候,是在浚稽山,约在今蒙古人民共和国土拉河﹑鄂尔浑河上源以南一带。

可以说在汉军主力南撤之时,匈奴面对李陵这支孤军,是必须要拿下的。

《资治通鉴。汉纪十三》陵引士出营外为陈,前行持戟、盾,后行持弓、弩。虏见汉军少,直前就营。陵搏战攻之,千弩俱发,应弦而倒。

正是因为如此,匈奴初次针对李陵所部的冲击是很急切的,匈奴要通过歼灭李陵这支部队提升匈奴的军威。

但这被李陵抓住了机会,汉军的强弓硬弩还是匈奴所不及的。

而因为匈奴连日的主动进攻,作为防守一方的汉军就可以利用车阵作为防护,屡屡杀伤匈奴所部。

《史记。李将军列传》且引且战,连斗八日,还未到居延百馀里,匈奴遮狭绝道,陵食乏而救兵不到,虏急击招降陵。

《资治通鉴。汉纪十三》诸当户君长皆言:‘单于自将数万骑击汉数千人不能灭,后无以复使边臣,令汉益轻匈奴。

李陵边打边退,已经到达了距离居延百余里的地方,李陵有望带着部队回到汉朝疆域。

李陵率5000将士击破8万匈奴大军,过程是怎样的?

可是对于匈奴一方就尴尬了,匈奴的兵力是汉军的十多倍,可是依旧不能攻破汉军军阵,这对于匈奴将士打击是很大的,尤其是匈奴在进攻李陵军阵时造成的损伤,就犹如匈奴在赌注上投入的赌注。

匈奴只能无限加注,了解取胜,不然的话,如果让李陵所部成功南撤,这必将是匈奴的奇耻大辱啊。

因此匈奴只能屡屡主动进攻李陵的车阵,这就基本上让骑兵的优势减了大半,正是因为如此,李陵才可以利用弓弩大规模射杀匈奴骑兵。

第二点,李陵的汉军拥有装备上的绝对优势。

匈奴在军事上的优势集中在战马这一条上,毕竟是游牧民族,茫茫草原,孕育了大量可以投入到作战中的马匹,这是中原王朝所不能及的。

不过面对匈奴,汉朝也有匈奴没有的优势,也就是科技能力,汉军的装备可是要比匈奴强太多了。

《资治通鉴。汉纪十三》陵军步斗树木间,复杀数千人,因发连弩射单于,单于下走。

汉军南行,未至鞮汗山,一日五十万矢皆尽,即弃车去。

这是关于此战简单的两处记载,其实可以看出汉军的优势,强弓硬弩,这是匈奴没有的,当时的匈奴可没有汉朝的军事装备制造能力,难以具备汉军可以大批量生产优质箭镞的能力。

正是因为如此,李陵所部,在交战的高峰期,一天就射出去50万支箭,可见在匈奴围攻李陵的几天中,匈奴骑兵多是冒着汉军的箭雨冲击,伤亡巨大也是必然。

同时两军的装备差距,在护甲上也必然有所体现,匈奴一方的甲胄,大部分士兵应该是皮甲之类的,有的将士可能连皮甲都没有,而汉军的精锐部队,应该是以铁甲为主了。

那么在匈奴冲击的过程中,汉军的弓箭可以大范围杀伤匈奴骑兵,而匈奴骑兵的弓箭,则很有可能,不能穿透汉军将士的甲胄,这样的话,汉军的伤亡必然大大减少。

这一点,后世的陈汤说过一句话或可印证,“夫胡兵五而当汉兵一,何者?兵刃朴钝,弓弩不利。今闻颇得汉巧,然犹三而当一”。

这句话就是一汉敌五胡的由来,陈汤说过,汉军的优势在于装备,巅峰时期,一个汉军士兵可以与五名敌军抗衡,靠的就是装备优势,只是后来各游牧民族开始学习汉朝的优势,因此,汉军的优势地位被削减。

在李陵那个时期,汉军的战力,仍然是处于巅峰阶段的。

所以说在匈奴急于主动进攻的时候,李陵所部依靠装备优势,杀伤匈奴万余人还是相对合理的。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追风历史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zflsw.com/201509/21624.html

“李陵率5000将士击破8万匈奴大军,过程是怎样的?” 的相关文章

诸葛恢:东晋时期重臣、名士,政绩优异,被选为顾命大臣

诸葛恢:东晋时期重臣、名士,政绩优异,被选为顾命大臣

诸葛恢(284年—345年),字道明,琅琊阳都人 。东晋时期重臣、名士,曹魏司空诸葛诞之孙,东吴右将军诸葛靓之子。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准备了相关内容,感兴趣的小伙伴们一起看看吧。诸葛恢年少知名,起家即丘县长,迁临沂县令。八王之乱时,南渡江东,效力于琅琊王司马睿,出任安东主簿、江宁县令。从讨周馥有功,...

甘夫人:蜀汉昭烈帝刘备的妾室,在赵云保护下幸免于难

甘夫人:蜀汉昭烈帝刘备的妾室,在赵云保护下幸免于难

甘夫人,《夔州府志》作名甘梅,沛国(今安徽淮北)人,三国时期蜀汉昭烈帝刘备之妾,蜀汉后主刘禅的生母。刘备因早年多次丧偶,甘夫人常代理主持家事。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甘夫人随刘备到荆州时,生刘禅,长坂坡之战时刘备于逃亡中丢下了妻子和儿女,刘禅及甘夫人在赵云的保护下幸免于难。...

高顺比张辽和臧霸更有能力 曹操为什么还要杀他

高顺比张辽和臧霸更有能力 曹操为什么还要杀他

曹操为何降服张辽和臧霸,却杀死最有能力的高顺?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众所周知,在三国时期,吕布作为群雄之一,以其勇武而名动天下。有着飞将军的美誉,但是其人品实在是过于败坏,先后杀死自己的义父董卓和丁原。可见吕布是个反复无常,见利忘义的真小人。而在...

后世是如何评价朱桓的?有哪些与他相关的轶事典故?

后世是如何评价朱桓的?有哪些与他相关的轶事典故?

朱桓(177年-238年),字休穆,吴郡吴县人,三国时期吴国名将,骠骑将军朱据从兄、镇南将军朱异之父。朱桓官至前将军、青州牧,假节,封为嘉兴侯。出身江东吴郡四大姓之一吴郡朱氏。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东汉建安五年(200年),朱桓成为余姚长,为当地人民解决瘟疫,又招募士卒...

韩信统领军队时能够抗衡其他两人 韩信为何没有能三分天下

韩信统领军队时能够抗衡其他两人 韩信为何没有能三分天下

还不知道:韩信统领大军足以抗衡项羽、刘邦,为何没有选择三分天下?的读者,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说什么道德、忠诚之类的鬼话,只有鬼会相信。真正的原因是,韩信并没有三分天下的实力。韩信打仗是天才,这不假。一个时代,产生两个军事天才,“既生瑜,何生亮”,真是上天弄人。除了军事才...

襄樊战役中庞德最后被周仓擒住,是因为什么?

襄樊战役中庞德最后被周仓擒住,是因为什么?

俗话说乱世出英雄。说起这个的话,各位一定都有所耳闻吧。庞德是曹操手下猛将,庞德最开始跟随马超的父亲马腾,然后追随马超,马超投降刘备之后,庞德投降了曹操。庞德勇猛强悍,曾车轮大战曹操手下张郃、夏侯渊、徐晃、许褚等四员猛将,武力了得。然而,襄樊战役中,庞德和于禁救援曹仁,因汉水暴涨,被关羽击败,庞德被关...

李恪:唐宪宗李纯第十子,被南唐开国之君李昪追认四代祖

李恪:唐宪宗李纯第十子,被南唐开国之君李昪追认四代祖

李恪(?—821年6月24日),本名李审,陇西成纪(今甘肃省秦安县)人。唐朝宗室,唐宪宗第十子 (一说第八子)。接下来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元和元年(806年),册封建王,出任开府仪同三司、郓州都督、平卢淄青节度使。长庆元年(821年),去世。南唐建立后,追封孝静皇帝...

定安公主:唐宪宗李纯第十女,唐代最后一位和亲回纥的正牌公主

定安公主:唐宪宗李纯第十女,唐代最后一位和亲回纥的正牌公主

定安公主,唐宪宗第十女,母不详。接下来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始封“太和公主”,归国后晋升为“定安大长公主”。她是第三位、也是唐代最后一位和亲回纥(回鹘)的正牌公主。长庆元年(公元821年),回鹘派使者合达干等人来请求和亲,唐穆宗同意了。回鹘崇德可汗派都督、都渠、叶护、...

发表评论

访客

看不清,换一张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