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朱棣是什么身份来历?他的生母到底是谁?
明成祖朱棣是明太祖朱元璋第四子,明朝第三位皇帝。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这篇文章,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
关于朱棣这个人,很多人知道他都是跟靖难之役,郑和下西洋、永乐大典或者是迁都北京有关,对他的印象也不算是那么坏,毕竟文治武功那么厉害在哪儿摆着。
朱棣的历史评价很复杂,咱们先放到一边,今天来谈一个非常八卦的问题,那就是朱棣到底是不是马皇后的儿子。
这个问题虽然八卦,跟秦始皇的身世之谜,有的一拼,但不一样的是,秦始皇比的是父亲,而朱棣比的则是母亲。
秦始皇要跟外人较量,所以他的父系血统就很重要,但朱棣要较量的对象是侄子朱允炆,是自己人,都有朱元璋这个父亲或者爷爷的前提下,那比的肯定只能是母亲的血统了,窝里斗的典型特征。
朱棣的到底是谁的孩子,目前有两种说法,一种是官方说法,《明史成祖本纪》中说,“文皇帝讳棣,太祖第四子也,母孝慈高皇后”,《明太祖实录》中也说,“高皇后生长子,长懿文皇后标,次秦愍王,次晋王,次周定王”。
还有一种是非官方说法,明成祖朱棣是妃李氏的儿子,这种说法主要依据《南京太常寺志》。《南京太常寺志》中记载:“孝陵祀太祖高皇帝、高皇后马氏……右一位妃,生成祖文皇帝”。
那么这两种到底哪一种靠谱呢,这就要从朱棣的这个皇位说起了,朱棣肯定是朱元璋的儿子,但却不是嫡长子,皇位本来没他的分。
朱元璋看中的人是太子朱标,他是马皇后的儿子,因为马皇后在朱元璋还是个大头兵的时候就跟着他,而且还救过朱元璋的命,因为马皇后在朱元璋心中的地位那绝对是非同小可无可动摇的。
朱元璋对太子朱标也是尽心竭力地去教导,请更好的老师,用最毒的手段把功臣基本上都杀光了,眼看着太子依然可以继承大统,但没想到白发人送黑发人,太子朱标居然死了。
太子死后的事情看来,朱元璋那绝对是对马皇后念念不忘,本来朱元璋就儿子多,况且又涉及大明江山传承,朱标死了,他的儿子还多的很,但是朱元璋别出心裁,居然让太子的儿子朱允炆来继承皇位。
这里除了对马皇后用情至深之外,实在想不出还有别的理由,连朱元璋自己都知道,朱允炆的叔叔们不好惹,临死前还特意给朱棣写信,要他做好带头大哥,好好辅佐朱允炆,临死前还念念不忘,足见朱元璋对这些藩王的担心。
但人死如灯灭,大明朝最亮的那盏灯灭了之后,朱允炆的光显然不足以照亮朱棣的黑暗,结果朱棣最终还是造反了,只用了四年时间就推翻了朱允炆,自己做了皇帝。
都说马上打天下,不能马上治天下,朱棣当然也懂这个,除了大兴牢狱打击建文帝的那种旧臣之外,朱棣做的最重要的事情,就是篡改历史,尤其是把自己的出身该篡改了。
用现在的语言来说就是,朱棣喜欢删帖,而且是无差别彻底删除有关建文帝的所有记录,派他自己最信任的一个文人,也是有明一代最著名的一个大才子,跟唐伯虎齐名,叫谢缙,现在很多民间传说,包括相声里面,他都是主角。
派这个谢大才子,一封一封地查,过去四年建文皇帝在任的时候,所有臣子给朝廷上的奏折。除了兵、股、钱、农,就是军事和财政相关的材料不烧,剩下所有的奏折付之一炬。
另外就是重修《太祖实录》,这个动作里面其实有两层含义。之一层,就是在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里,只有下一任皇帝才能给上一任皇帝修实录,所以我修《太祖实录》。
意思就是建文皇帝这一段压根就不能算,甚至把建文那个四年的年号都给取消,直接把洪武的年号直接延续下来,紧接着就是我的永乐的年号,中间这一段不存在。在史料上我看到四个字,叫一字不留。
朱棣千算万算,有一点他忘记了,凡是发生过的事情,一定会留有痕迹,朱棣以为他删除干净了,其实他没有,因为明朝很特别,他实际上有两个首都两套 *** 机构,一个北京一个南京。
要不然说了这么多,朱棣的身世又跟历史上那些悬疑一样了,最终还是没有铁证,朱棣的身世最终就藏在了《太常寺志》中。
这就是删帖没删干净,仅凭这个肯定还不算铁证,因为这里面记载了一件事,那就是太祖太庙,里面有一个寝殿,平时都不打开。
里面有很多神主牌位,太祖高皇帝朱元璋在中间,旁边那些什么皇后、贵妃,都神主牌在旁边。《太常寺志》里面就记载,有一个妃子叫碽妃,这个神主牌上就记载,她才是朱棣的亲妈。
这个秘密可能明朝的人也有知道的,但是一来不敢说,二来也的确是没见过,结果等到崇祯皇帝吊死在了煤山,一大批官员南下,在南京又重新组建了小朝廷,史称南明。
国家都这个样子了,那干脆就满足一下心愿,看看这太庙里到底有没有写朱棣的亲妈是谁,也算是了解一个公案。
打开一看,果然有这么一个碽妃的神主牌,里面白纸黑字地写着,朱棣是她生的孩子,所以关于朱棣身世之谜也就算是有了了解了。
其实从朱标死后,朱元璋立主朱允炆继位,就能看出朱标的身世不一般,但这只是推理,历史上很多疑案,能推理到这一步就已经是很多错了,差不多就是真相了。
但朱棣的身世,最终有了南京的这个备份,朱棣没有删干净,最终暴露了朱棣的真实身份,一代帝王终究是连自己的亲生目的都不敢认,这一点跟嘉靖比起来可就差远了,嘉靖是为了给自己老爹挣个名分,硬生生是跟群臣杠了好多年,不惜跟群臣死磕到底,才算是给老爹争了个名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