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启:浪子回头的典型代表,他有哪些成就?
刘启,即汉景帝,西汉第六位皇帝,他也曾是个纨绔子弟,年轻时也做过许多荒唐事,改过之后端正稳重,与父亲文帝一起开创“文景之治”永载史册,平定七国之乱解决藩王割据,彻底的将王权集中在自己手中。接下来历史网小编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汉景帝极为精彩的一生。
纨绔子弟幡然悔悟
刘启作为西汉王朝的皇帝,不但延续了文帝的仁慈更进一步的促进社会经济的持续发展,而且刚毅果敢解决了藩王割据平定叛乱,彻底维护了天下统一,他的政绩在西汉王朝的历史上也是可圈可点的。不过这样一个人谁能想到在年轻的时候就是一个纨绔子弟?
刘启不是长子本来是没资格被立为太子的,谁承想他的4个哥哥先后病死,在刘恒称帝之后被封为太子。当时9岁的他并没有显示出什么特殊的才情,相反和许多熊孩子一样整日无所事事,慢慢的整个青年时期变成了一个纨绔子弟,刘恒训斥之下他也屡教不改,慢慢的刘恒都对他失望了。他年轻时性格冲动,有一次在皇宫之中和当时吴王的儿子一起下棋的时候发生了争执,他当时二话不说抄起棋盘就砸了过去,竟然直接把人打死当场。吴王刘濞是刘邦的侄子,文帝刘恒也不敢托大赶紧向刘濞道歉,鉴于刘恒皇帝的身份就是有再大的气也得忍着只能作罢,不过他也心里恨极了刘启,为日后的叛乱埋下了种子。
这样的刘启没想到后来真的浪子回头了,变得端正稳重、仁慈宽厚,简直就像是另外一个人,为他以后做出的许多政绩打下良好的基础。在文帝病去世之后32岁的刘启登上了皇位。在他登基为皇的时候王朝经济蓬勃发展,百姓丰衣足食,但是当时摆在刘启面前的更大的问题就是各地藩王,从刘邦时期到现在多年的发展之下势力已经隐隐的威胁皇帝的统治了,宗室诸侯王能拥有自己的封地、人口和军队,已经是当时名副其实的“小朝廷”,他们的野心也越来越大已经威胁到了刘启的地位了。
晁错削藩
刘启上位之后着重处理各地藩王的问题,当时晁错给了他能够消除祸患的削藩建议。晁错本人也是博学多才的有识之士,刘启提拔他为御史大夫专门负责削藩之事。在当时各位藩王之中吴王刘濞的势力最为强大,本来就有野心,再加上刘启曾经杀了他的儿子,晁错认为他造反是早晚的事,就主张拿吴王先开刀。但是当时的外戚窦婴极力反对,再加上吴王势力庞大不好对付,只能就此作罢。刘启先从楚王、赵王和胶西王开始下手削减他们的封地,虽然反对削藩的浪潮很大,刘启还是按照晁错的建议还是向吴王刘濞动起了刀。
七国之乱
刘启削夺了刘濞的会稽和豫章两郡之地,本来刘濞就一直有反心,这回借着削藩的机会他征兵20多万联合当时其他一共七个诸侯王,打着清君侧的名义实际为自己起兵造反,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七国之乱”。面对着七国的叛军刘启一下慌了神,这时和晁错早有过节的袁盎趁机上奏杀了晁错以平息叛乱。刘启认为反王说的是真的,还念着同为刘氏宗亲之情,所以在忍痛下令杀了晁错后去派人招降反王,谁知各路反王根本不买账,诛晁错本就是借口,刘启知道后很是后悔。
刘启下定决心不再妥协亲自指挥动用武力平叛。他派出智勇双全的周亚夫,命令他率领36位将军带兵讨伐叛军。周亚夫派军断七国叛军粮道,然后就坚守不出避而不战,在没有粮草的支援下,叛军仅仅坚持不到3个月就不行了,周亚夫见状带兵出击彻底的击溃了叛军。在平定了“七国之乱”之后,刘启彻底将王国的权利收归中央,剩下的诸侯王成了只能享受当地租税的贵族阶层,基本以后就相当于大汉吉祥物的存在,藩王割据的问题在刘启手中基本得到了解决。
宽仁治国善待他人
在解决了政权的隐患之后刘启开始着手治国,在推行文帝政策的基础上他又进行进一步改良,取消了禁迁令,大肆鼓励当时的百姓迁徙到土地肥沃人烟稀少之地开荒,这使得当时农业进入了飞速发展时期。在法律问题上进一步减轻刑罚,维护法律公正,多次大赦天下,百姓都称颂他的仁德。对外采用和亲政策换得总体上几十年边境的和平。
在文化上采用兼容并蓄的方针,对所有学说放宽限制,让学术界重新出现了百家争鸣之势,当时儒家学说也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为后来汉武帝的“独尊儒术”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在对待兄弟嫔妃上他也真诚仁慈,曾经在一次醉酒后开玩笑说会将皇位传给弟弟刘武,刘武当时也当真了。刘启在后来也真的这样考虑过,不过面对朝中大臣的劝阻还是答应了将皇位传给自己的儿子。刘武知道后大失所望不久就病死了,刘启感到非常惭愧,就将刘武的5个儿子都封了王以作补偿。对待嫔妃只要是不违背原则都尽力去庇护。
在公元前141年的时候刘启病重去世,太子刘彻继承皇位。刘启一生宽仁克己,赢得了天下人的称赞,后人把他和父亲文帝的治理时期并称为“文景之治”永载史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