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历史文化 > 正文内容

古代开仓赈灾为什么都是煮成粥呢?

历史文化9年前 (2015-09-27)560

古代开仓赈灾为什么都是煮成粥呢?历史网小编为大家带来相关内容,感兴趣的小伙伴快来看看吧!

天灾,是历朝历代都会发生的事情,当灾难发生的时候,最受苦的还是老百姓。每当这时候,皇帝往往都会下令全国赈灾。但我们也会发现,古代每次开仓赈灾,几乎都是施粥,然后灾民排队领取。为何非要施粥,而不是做成干饭,或是做些面食之类的,甚至直接派米,不是更方便吗?

古代开仓赈灾为什么都是煮成粥呢?

一、朝廷为什么要开仓赈灾?很简单,是因为灾民没有粮食吃。为何灾民没有粮食吃?那是因为古代粮食产量低。而为什么粮食产量低呢?这就有很多原因了,比如当时生产力水平低下,没有如今的农作物杂交技术,没有健全的水利工程,田地被公家占用,没有提高产量的化肥等等。

在这些综合因素下,一旦遇到天灾,那么农民的收成就更少了,如此一来,百姓自然没有足够的粮食吃。虽然国家平时有存粮,但国家人口也多,真要开仓赈灾,其实也未必足够。再说,这种情况还不知要维持多久,所以只能尽量节约粮食。

因此,熬粥就是最节省的办法,粥里面可以掺水,而人喝了水以后,也能产生饱腹感。这样就可以用少量的粮,解救更多灾民的饥饿。在那种情况下,有一碗粥喝,对灾民来说也是一件幸福事了。

古代开仓赈灾为什么都是煮成粥呢?

二、像国家这种开仓放粮赈灾的机会,并不是特别多,一旦到了这时候,就说明情况比较严重了。什么地方开仓放粮,灾民就会往哪里聚集,可有的人明明不困难,却也要去凑这个热闹。

灾民人数之多,粮食本身就不够分,再加上这些假冒的人,就更是不够用。所以往往只会熬粥,久而久之,就只会有真正饥饿的人,才会来领取了。

三、我们已经解释了,为什么不直接派米,那有人或许会问,不是还可以做面食吗?比如做些馒头或是馍馍,这样不是更能饱腹吗?但要做这些东西,必定会花费更多时间。可如果换成熬粥的话,一次就可以做很多,也就能满足更多灾民的需求。

还有一点就是,如果将粥换成干粮,这样倒是方便灾民储存,他们饿的时候再拿出来吃也可以。但问题是,当时的环境下,饥饿的人有多少,这些人在极度饥饿的状态下,必定会四处抢粮食吃。

那么前面排队的灾民领到馒头,说不定还没走出去,就已经被别人抢了。而粥就不会,灾民往往领了之后,之一时间就喝下去了,别人也不容易抢,毕竟一不小心就全洒了。

最重要的是,馒头等面食虽然饱腹感强,但人在饥饿的状态下,往往是狼吞虎咽。馒头、馍馍这类食物不易消化,很容易给大家带来更多危险。所以更好的办法,还是熬粥给他们喝。其实有的时候我们会想,古代灾民那么可怜,可朝廷都只是给他们施粥,这样会不会太小气,太过于“表面功夫”了。但实际想想,施粥才是更好的办法。不仅可以帮助到更多的灾民,也能带给他们饱腹感。关键人在饥寒交迫的时候,喝一口粥,总比吃硬邦邦的食物要舒服。

再说,直接派米的确是方便,但除了粮食不够分,和可能被抢之外,灾民还要找地方将它煮熟。别人都是千里迢迢赶来领粮的,结果还要自己煮,那领来干什么?而且灾民必定万分珍惜粮食,就算拿到米且有地方煮,他们还是会熬成粥,如此一来不是多此一举吗?

所以,朝廷在赈灾这方面,并不是“小气”,或是只为了做“表面功夫”,而是的的确确为灾民考虑过的。只有帮助到更多灾民,才能使国家持续发展下去。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追风历史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zflsw.com/201509/23001.html

“古代开仓赈灾为什么都是煮成粥呢?” 的相关文章

王缙:唐朝宰相、书法家,自幼好学,与王维俱以名闻

王缙:唐朝宰相、书法家,自幼好学,与王维俱以名闻

王缙(700年-781年),字夏卿,唐朝宰相、书法家,尚书右丞王维之弟。下面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王缙出身于河东王氏,自幼好学,与王维俱以名闻。进士及第,授侍御史。协助名将李光弼平定安史之乱,历任太原尹、河南副元帅、河东节度使,拜门下侍郎、同平章事。附和权臣元载,贬为括州刺...

钱惟演:吴越忠懿王钱俶第七子,博学能文,在文学创作上颇有建树

钱惟演:吴越忠懿王钱俶第七子,博学能文,在文学创作上颇有建树

钱惟演(977年-1034年9月3日),字希圣,杭州钱唐(今浙江杭州)人。北宋大臣、外戚、文学家,秦国忠懿王钱俶第七子,章献明肃皇后刘娥之兄刘美的妻舅。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自幼好学,随父归宋,历任右屯卫将军、右神武将军、太仆少卿、直秘阁、吏部司封郎中、知制诰、给事中、知...

荀悦:东汉时期史学家、思想家,在文学史学方面有哪些成就?

荀悦:东汉时期史学家、思想家,在文学史学方面有哪些成就?

荀悦(148-209年),字仲豫,颍川颍阴(今河南许昌)人。东汉史学家、政论家,思想家。名士荀淑之孙,司空荀爽之侄,其父荀俭早卒。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汉灵帝时期宦官专权,荀悦隐居不出。献帝时,应曹操之召,任黄门侍郎,累迁至秘书监、侍中。侍讲于献帝左右,日夕谈论,深为献...

古代太上皇退休后生活如何 古人的余生是怎么度过的

古代太上皇退休后生活如何 古人的余生是怎么度过的

对古代的“太上皇”们,退位后过着怎样的生活?是怎样度过余生的?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历史上的太上皇不多,准确地说,有记录的不多。至于为什么大家可以自行脑补一下,因为自古以来,无情最是帝王家,一个帝王怎么可以允许拥有太上皇的存在。这也是为什么绝大多数的皇帝,非得等自己...

朱棣不削藩的真实原因是什么?

朱棣不削藩的真实原因是什么?

朱棣不削藩的真实原因是什么?感兴趣的读者和历史网小编一起来看看吧!朱棣自己是藩王造反成功,那么朱棣为什么要造反呢?他的理由是什么?如果我们知道这一点,那就很容易理解,他为何还要延续藩王制度了。当时朱允炆削藩的时候,手段太过于狠毒,甚至还逼死了自己的亲叔叔。所以朱棣是借着这个名义,认为朝中有奸佞小人,...

兰陵公主:唐太宗李世民之女,才气出众,擅长书法

兰陵公主:唐太宗李世民之女,才气出众,擅长书法

李淑(628年~659年),字丽贞,陇西狄道(今甘肃临洮县)人。唐朝时期公主,唐太宗李世民第十九女。下面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研究《易经》擅长书法。贞观十年(636年),封兰陵郡公主,嫁给太穆皇后族孙、兖州都督窦怀悊。唐高宗永徽元年(650年),进封长公主。显庆四年(659...

古代将军手握重兵有远离皇帝 造反的人为什么少之又少

古代将军手握重兵有远离皇帝 造反的人为什么少之又少

古代将军长期手握重兵,又远离皇帝,为何造反的将军少之又少?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不管是五代十国,还是春秋战国,诸侯纷争最根本的原因,还是地方上原本臣服于君王的大哥们有财又有兵了,这样的形势让他们不再甘于位居人下,都想跃跃欲试,万一真的当上皇帝了呢...

慕容皝:前燕开国君主,雄毅多权略,崇尚汉文化

慕容皝:前燕开国君主,雄毅多权略,崇尚汉文化

慕容皝(297年~348年),字元真,小字万年,昌黎棘城(今辽宁省义县)人,鲜卑族。十六国时期前燕开国君主,西晋辽东公慕容廆第三子。接下来历史网小编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慕容皝勇武刚毅,颇有谋略,崇尚经学,熟悉天文,被立为辽东公世子。建武初年,拜冠军将军、左贤王、望平侯。太宁末年,...

发表评论

访客

看不清,换一张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