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历史 > 正文内容

唐太宗废掉李承乾之后重新立的太子是谁?为何不是李恪?

中国历史9年前 (2015-10-01)450

太子,是中国古代帝王的继任者的称谓,被定为王位、皇位继位者的人让历史网小编带大家拨开历史的迷雾,回到那刀光剑影的年代。

李世民登基后,立八岁的李承乾为太子,但最终李承乾却因为忌惮同样深得父亲宠爱且怀有谋嫡之心的胞弟李泰,于是打算先下手为强,起兵逼宫,失败后,被废黜太子之位,流放外地。

为了保全爱子,以“泰(李泰)立,承乾(李承乾)、晋王(李治)皆不存,晋王立,泰共承乾可无恙也”这理由立李治为皇太子。

唐太宗废掉李承乾之后重新立的太子是谁?为何不是李恪?

但其实唐太宗李世民当初也曾想立李恪为太子,李恪善骑射,文武双全,贞观十七年,就曾被提名为二次立储人选,那么最终为何却没有当上太子,而被李治后者居上呢?

还是有一些缘由的,以下一更简单的分析,若有疏漏之处,还请补充!

我们都知道,古代封建继承制度一般都是立嫡,立长。

李世民的14个儿子,只有李承乾、李泰、李治三人是嫡出,都是文德皇后长孙氏所生,从立嫡的角度来说,这三人将来继承大统的机会都要比其他人大。

再从立长的角度来说,如果不出意外,长子李承乾定是未来的储君。这也就是为什么李承乾一出世,便被取名“承乾”,这个名字其实是很有深意的,承乾,承继皇位,掌控乾坤,意思就是未来的一国之主!

李世民一继位当上皇帝,便册封8岁的李承乾为太子,可见内心里还是和历朝历代一样,立嫡立长!

李世民嫡出的三个儿子,除了李治之外,其他二人是很受李世民宠爱的,有史料记载。

就拿李承乾来说,生病时,一向不信佛也不信道的李世民请来了道士为儿子祈福,康复后,又召度三千人出家,并特地修建了西华观和普光寺,还将狱中的囚犯减免了罪行,以此为儿子祈福。

这一点在《唐会要卷五十》里曾有详细记载:

贞观五年,太子承乾有疾,敕道士祈祷,得愈,遂立为西华观。诏以庆善宫为穆太后建慈德寺,为皇太子承乾建普光寺。 五年五月壬午,皇太子承乾疾笃,请降囚徒,许之。

后来李承乾成年,有腿疾,但不影响正常行走。李世民就曾表态:太子虽有足疾,并不影响走路,何况太子有子,依照礼法,即使李承乾先死,也应该立李承乾的儿子李象。

这一点在《唐会要卷四》里有所记载:我儿虽患脚。犹是长嫡。岂可舍嫡立庶乎。

唐太宗废掉李承乾之后重新立的太子是谁?为何不是李恪?

哪怕后来李承乾因忌惮胞弟李泰,起兵逼宫,唐太宗都没有杀他,只是被判充军,但其他人却都被处死。要知道,这在自古帝王多无情的封建社会,谋反是杀头的大罪!

再说嫡次子李泰,李世民对他也是十分宠爱,比如唐律就曾注明,皇子成年后都应去封地,不得长驻京畿。但李泰深得李世民宠爱,李世民不舍他离京,特许“不之官”(意思是指不用去封地上任)。

受封的时候,李泰为扬州大都督与越州都督,封地高达22州,同时受封的李恪封地却只有8州,相差近3倍,可见这之间的差距!

后来兼领左武候大将军的同时,又被授予了雍州牧之职。根据《旧唐书·地理志》的记载,雍州即指京兆府,也就是大唐王都所辖之地,自此李泰又兼任了掌管西京长安的长官。

在上面我们提到过,李世民很是偏爱李泰,不仅特许“不之官”,还曾一度想让李泰搬进武德殿。

武德殿是什么地方?

武德殿是与当时的东宫相邻,魏征曾说过“今武德殿近储后焉”“在东宫之西”,可见其地理位置之重。不过最后遭到魏征的极力谏止,此事最终才不了了之。

《唐会要卷五》有记载: 贞观十六年四月,诏泰移居武德殿。泰为太宗所爱,礼秩如嫡,魏徵上疏谏曰:“陛下爱魏王,宜使知定分,抑其骄奢,不处嫌疑之地。今武德殿近储后焉,上陵下替,不可以训。

史书记载李泰“腰腹洪大”,就是膀大腰圆,肥胖,李世民不担心他身体健康,却担心他上朝站立时间太长会累,特许他可以乘轿。后来更是不管去哪游幸,都把李泰带在身边,还将大名鼎鼎“居地三十顷,周回十七里”的芙蓉园赐给李泰。

史料记载,李世民对李泰的这种宠爱,让很多人都感慨到:“其宠异如此”。

唐太宗废掉李承乾之后重新立的太子是谁?为何不是李恪?

那么从这几点来说,李恪离储君之位是遥不可及的,若不是贞观十七年,太子李承乾谋反,嫡次子李泰涉嫌谋嫡,李恪连被提名为立储人选的机会都没有。

虽然后来李治被册封太子,李世民有过犹豫,觉得吴王李恪英武果敢,和自己很像。而李治生性软弱,担心将来治理不好国家,但最后却被长孙无忌据理反驳,说服了李世民。

我们可以做个假设,如果李恪和李治换个身份,李恪是唐太宗李世民的嫡子,是长孙无忌的外甥,那长孙无忌还会这样据理反对李恪为太子吗?当然不会!

所以立储之争时,长孙无忌支持外甥唐高宗,最终成为顾命大臣,权倾朝野,掌管朝政,这才是长孙无忌想要的!

还有补充的一点就是,李世民当时内心里也有一个疑虑:李恪不是长孙无忌的外甥,若将李恪立为储君,自己百年之后,难免会有一番生变,甚至再有一个“玄武门之变”,这也不好说。

所以干脆就立李治为储君,当然这一点,也是一更猜测的,是根据当时李世民立李治后稍有犹豫,与长孙无忌之间的对话猜测而来!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追风历史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lishi.okwc.net/201510/23575.html

“唐太宗废掉李承乾之后重新立的太子是谁?为何不是李恪?” 的相关文章

张禹的一生是什么样的?最后的结局如何?

张禹的一生是什么样的?最后的结局如何?

说到西汉大臣张禹,大家都会想到什么呢张禹,字子文。他本是河内轵县人,之后与父亲一起移居到了莲勺。他年少时对卜卦、占卜之术颇有了解,每每在集市上看到卦相摊上有人卜卦时还能从旁参言。长大后的张禹去长安拜师学习了《易经》与《论语》等书。在名家的指点下,聪明好学的张禹学问日进,也渐渐有了些名气,也慢慢有了不...

刘谌:三国时期蜀汉北地王,他为何先杀妻与子,然后自杀?

刘谌:三国时期蜀汉北地王,他为何先杀妻与子,然后自杀?

刘谌(chén)(?—263年),涿郡涿县人,蜀汉昭烈帝刘备之孙,蜀汉后主刘禅第五子,三国时期蜀汉北地王。历史网小编知道读者都对此很感兴趣,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景耀二年(259年),刘禅封其为北地王。景耀六年(263年),魏将邓艾的军队攻取绵竹关,其父刘禅决定在魏军攻来前投...

曹魏五子良将中,下场是最惨的人是谁?

曹魏五子良将中,下场是最惨的人是谁?

五子良将是指三国时期,曹魏势力的五位将军,今天历史网小编给你们带来全新的解读~曹操手下有五位统兵打仗很厉害的将领,被称为五子良将,分别是张辽、乐进、于禁、张郃和徐晃,在演义中,这五人当中,有四位死于箭下,只有一位在战场上活了下来。那么,这四位死于箭下的将领,都是怎么死的呢?五人中,谁死的最悲惨?先说...

孙权一共有多少儿子?分别都是什么结局?

孙权一共有多少儿子?分别都是什么结局?

孙权,三国时期东吴开国皇帝。接下来历史网小编就带来历史故事,一起看看吧!曹操活了66岁,一生有16位夫人,25个儿子;孙权也不差,活了71岁的他有13位夫人,生了7个儿子:孙登、孙虑、孙和、孙霸、孙奋、孙休、孙亮。然而孙权的儿子们结局却都不是很好,今天我们就来详细说一下:孙登、孙虑英年早逝孙登(20...

孙策临死前传位给孙权 孙权又是怎么对待孙策后人的

孙策临死前传位给孙权 孙权又是怎么对待孙策后人的

还不知道:孙策临死前传位给孙权,他的后裔结局如何?的读者,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200年5月,“小霸王”孙策走到了人生的终点,临终前他对张昭说:“公等善相吾弟!”然后将将印绶交给了自己的弟弟孙权。后来,在张昭、周瑜等人的辅佐下,孙权不仅在江东站稳脚跟,而且还占领了荆州地区...

刘备伐吴时诸葛亮是什么表现?没有阻拦是因为什么?

刘备伐吴时诸葛亮是什么表现?没有阻拦是因为什么?

一说到“神机妙算”相信很多朋友的脑海中立马会浮现诸葛亮这个军事家的名字,各位一定都有所耳闻吧。夷陵之战,是刘备人生最后一战,也是决定三国历史走向的一场战役。此战过后,魏蜀吴三国进入了一个较为平稳的对峙时期。历来人们对于刘备伐吴,多是批评的,认为刘备不该以怒兴师,招致惨败,把蜀汉精锐丧失殆尽。其实在刘...

顾雍:三国时期东吴重臣,沉默寡言,公正无私

顾雍:三国时期东吴重臣,沉默寡言,公正无私

顾雍(168年—243年),字元叹。吴郡吴县人,汉末至三国时期吴国重臣。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出身江东吴郡四大姓之一吴郡顾氏。顾雍少时受学于蔡邕,弱冠即任合肥县长,历任娄、曲阿、上虞县长,所在之处皆有治绩。任会稽郡丞,代行太守事,讨平寇贼,安定郡县。数年后,入孙权幕府为...

李卫作为清朝时期的名臣 李卫的五个儿子是什么下场

李卫作为清朝时期的名臣 李卫的五个儿子是什么下场

对李卫是一代名臣,他的五个儿子后来怎么样了?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李卫是清代的一代名臣,经历了三朝皇帝,从康熙到乾隆,目睹了国家从不稳定到盛世的转变。之所以称呼其为名臣,这不仅仅是因为他做官能力较强,而且因为他很是清廉,敢于和权贵较真,也正是因为如此,才使得他在后来...

发表评论

访客

看不清,换一张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