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历史 > 正文内容

唐玄宗对杨玉环如此宠爱 唐玄宗为什么不立杨玉环做皇后

中国历史9年前 (2015-10-05)411

今天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唐玄宗和杨玉环,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环肥燕瘦“是专门用来形容杨玉环的,杨玉环作为四大美女之一,杨玉环能让唐玄宗甘愿为其放弃后宫独宠她一人。唐玄宗为什么不封杨玉环为皇后?

唐玄宗这老小子,太不地道!

通过非正式渠道,强行霸占了儿媳妇杨玉环。

而在杨玉环陪伴的近20年中,看似受尽宠爱,却始终未得到唐玄宗给予的更高荣誉,成为执政六宫的“皇后”。

将杨玉环立为皇后就那么难吗?皇帝不是可以一手遮天吗?

这是真得难!

1、立“皇后”,唐朝皇帝的操作并不容易,并不能一人决定

唐玄宗对杨玉环如此宠爱 唐玄宗为什么不立杨玉环做皇后

在古代历史当中,唐朝皇帝想要改立皇后并不容易。

虽然都是自己的老婆,愿意立谁当皇后就立谁,实际上,并不是,皇帝也有难处。

皇后,被誉为后宫之主,百姓常常称为国母,对表现出色、德行出众的皇后常常用“母仪天下”四个字来形容。

一般来说,开国皇帝的正室,直接会成为“皇后”,无需专门提议或讨论。

太子成为皇帝,太子妃也顺延成为皇后。

但是,如果原来皇后已死,或者要废了本来的皇后,重新立后,这操作不容易,要得到下面人的支持,如若不然,反对的声音就会此起彼伏,劝谏的人也会层出不穷。

像武则天,成为皇后的道路相当曲折,简直就是一个励志的“大片”。

先是成为了贵妃,成为权利第二的后宫女子;

之后,武则天想法怂恿唐高宗李治废了王皇后,并有了自己的“拥武派”,为其摇旗呐喊;

第三,通过各种影响,废皇后的操作成功,并杀了很多反对上位的大臣;

第四,成为皇后。

当然,武则天最后是成为了女皇,影响力巨大。

观历史,唐玄宗是非常清楚的,重新立皇后不容易。

曾经,唐玄宗极其宠爱武惠妃(寿王李瑁的母亲,杨玉环曾经的亲婆婆),一度想立为皇后,但遭到了朝野上下的各种反对和批评,最后,唐玄宗直接放弃,让武惠妃享受各种“皇后的待遇”,但始终没有立为皇后,阻力实在太大。

如果唐玄宗要立杨玉环,阻力要比武惠妃更大,为什么这么说呢?

2、纳杨玉环进宫,“操作过程”当中充满着种种不齿

唐玄宗对杨玉环如此宠爱 唐玄宗为什么不立杨玉环做皇后

杨玉环是如何进宫的?

737年,唐玄宗死了宠妃武惠妃,闷闷不乐,高力士想了各种办法,都不能让老李头开怀大笑,于是,高力士剑出偏锋,把杨玉环邀请来给老李头跳舞。

为何选择杨玉环?

因为,杨玉环和武惠妃一样,会音律,善跳舞,而且体态丰腴。

结果证明,每个人都有弱点,杨玉环就是李隆基的弱点,杨玉环婀娜的舞姿和性感的身体,让唐玄宗高兴不已。

于是,唐玄宗开始和杨玉环各种私密接触。

但是,让老李苦恼的是,玉环虽好,可是人家有老公,老公就是自己的儿子,怎么办?

事实证明,办法总比困难多,李隆基在740年一阵骚操作,先让李瑁放弃杨玉环,理由是:杨玉环需要出家给唐玄宗的母亲窦太后祈福;后来,杨玉环祈福期满,就堂而皇之地被唐玄宗纳入了后宫。

对于自己老爹送给自己的绿帽,李瑁是不喜的,但是,他老子是天子,他能耐几何?

既然改变不了结果,那就适应。

因此,李瑁啥也不说,没有抱怨,静静地忍受了这一切。

在745年,唐玄宗做主,将左卫勋二府右郎将军韦昭训的女儿册立为寿王妃后,很明显,这是对李瑁那个老实儿子的另一种补偿。

给儿子立了王妃后,李隆基称热打铁,把杨玉环立为贵妃 。

唐玄宗对杨玉环如此宠爱 唐玄宗为什么不立杨玉环做皇后

对于唐玄宗不讲规则、不要脸皮的操作,各大臣是敢怒不敢言。

毕竟,唐玄宗纳了儿媳妇,好像于理不合,但是,人家名义上是娶了还俗的女道士啊!

大臣们无法干涉李隆基找了喜欢的女人,哪怕是纳了自己曾经的儿媳妇。

可是,此女人如果要当皇后,大臣们是不愿意的,劝谏的人会一群一群的,因为,李隆基的那番娶妻操作,实在有伤风化,有违伦理。

杨玉环当皇后,李隆基面临的压力会是巨大空前的。

既然如此,李隆基选择放弃立杨玉环为皇后。

3、立不立杨玉环为后,都不影响杨玉环的待遇和影响力

唐玄宗对杨玉环如此宠爱 唐玄宗为什么不立杨玉环做皇后

如果立杨玉环,事情不但不成,反倒会有很多麻烦。

如果不立杨玉环为后,给予皇后般的待遇和地位,反对的人却会很少。

如何选择?

其实,这只是个名号的问题,因此,务实的李隆基选择不给名号,而给予地位和待遇。

杨玉环也没多的办法,关键是没有生子,“是不是皇后”也不会有大的利益纠葛,

所以,李隆基选择不给,杨玉环选择接受。

说句实质的话,杨玉环成为贵妃后,就成了不是皇后的“皇后”,老杨家人可谓是大大受益,用“一人得道,鸡犬升天”的比喻,毫不为过。

唐玄宗对杨玉环如此宠爱 唐玄宗为什么不立杨玉环做皇后

总而言之,李隆基不立宠妃杨玉环为皇后,一是操作不容易,二是得到杨玉环的过程有伤风化,三是杨玉环立没立后,不影响杨玉环的影响力,不影响待遇和地位。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追风历史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zflsw.com/201510/24307.html

“唐玄宗对杨玉环如此宠爱 唐玄宗为什么不立杨玉环做皇后” 的相关文章

项羽当初没有重用韩信 项羽后面为何又主动找韩信了

项羽当初没有重用韩信 项羽后面为何又主动找韩信了

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项羽一开始不重用韩信,为什么后来主动找韩信,是害怕韩信了吗?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历史网小编一起看一看。汉四年,韩信率军攻下齐地,而后被汉王刘邦立为新的齐王。楚已亡龙且,项王恐,使盱眙人武涉往说齐王信曰:“……”——《史记·淮阴侯列传》项羽不是西楚霸王吗?不是横扫天下的...

弘昼为什么被称为荒唐王爷 弘昼是在明哲保身还是真就荒唐

弘昼为什么被称为荒唐王爷 弘昼是在明哲保身还是真就荒唐

还不知道:乾隆弟弟弘昼为何人称荒唐王爷?历史上他是真荒唐还是明哲保身?的读者,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乾隆56年,79岁的愉妃被安排侍寝,太监一脸惊讶,以为皇帝年老眼花看错了,立即贴近乾隆耳根大声说:“陛下,愉妃娘娘快80了,你换个年轻的吧!”万万没想到,乾隆一把打翻桌上的...

三国时期许褚手下的那支队伍战斗力如何?史书是如何记载的?

三国时期许褚手下的那支队伍战斗力如何?史书是如何记载的?

俗话说乱世出英雄,对此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许褚是曹操手下大将,正史中记载,许褚腰大十围,勇力绝人。后来,许褚成为曹操的贴身护卫,多次在危急时刻救了曹操,立下大功。许褚和典韦都是以猛著名,也都深受曹操喜爱,两人不相上下。然而,许褚手中有一支奇特的队伍,让曹操非常喜欢...

孙权为何要偷袭关羽,致使两国连盟关系破裂?

孙权为何要偷袭关羽,致使两国连盟关系破裂?

关羽在随后几千年一直到现在,被供奉崇拜,被尊称为关公、今天历史网小编为大家带来这篇文章,希望对你们能有所帮助。东汉建安二十四年十月,东吴孙权趁关羽北伐襄、樊之际,遣吕蒙、陆逊等分兵偷袭荆州。十二月,关羽穷途被俘杀,东吴占据了原刘备集团所属的全部荆州州郡。这一战对三国历史走向的影响是巨大的,蜀汉政权的...

有哪些与吕蒙正相关的轶事典故?后世对他的评价如何?

有哪些与吕蒙正相关的轶事典故?后世对他的评价如何?

吕蒙正(944~1011年),字圣功,河南洛阳人,祖籍在今莱州市城港路街道军寨址村,北宋初年宰相。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太平兴国二年(公元977年),考中状元后,授将作丞,出任升州通判。步步高升,三次登上相位,封为许国公,授太子太师。为人宽厚正直,对上遇礼而敢言,对下宽容...

明镐的一生有哪些成就?后世对他的评价如何?

明镐的一生有哪些成就?后世对他的评价如何?

明镐(hào)(989年—1048年8月9日) ,字化基,密州安丘人,北宋大臣。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大中祥符五年(1012年),明镐登进士第,初任蕲州防御推官,历官大理寺丞、秦州节度判官、益州通判、太常博士、东京、盖州等地转运使,他治理有方,颇立政绩。任陕西转运使期间...

李恪:唐宪宗李纯第十子,被南唐开国之君李昪追认四代祖

李恪:唐宪宗李纯第十子,被南唐开国之君李昪追认四代祖

李恪(?—821年6月24日),本名李审,陇西成纪(今甘肃省秦安县)人。唐朝宗室,唐宪宗第十子 (一说第八子)。接下来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元和元年(806年),册封建王,出任开府仪同三司、郓州都督、平卢淄青节度使。长庆元年(821年),去世。南唐建立后,追封孝静皇帝...

宰相房玄龄有多惧内?详解其经历

宰相房玄龄有多惧内?详解其经历

历史朝代的兴衰与更替,一个个鲜活的历史人物,在历史长河中留下了深深的印记,接下来历史网小编带您走进宰相房玄龄惧内的故事。据说,唐太宗年间,宰相房玄龄惧内是有了名的。其妻虽然霸道,但对房玄龄衣食住行十分精心,从来都是一手料理,容不得别人插手。一日,唐太宗请开国元勋赴御宴,酒足饭饱之际,房玄龄经不得同僚...

评论列表

Sandra
Sandra
4周前 (09-08)

唐玄宗不立杨玉环为皇后,实为明智之举,虽然他对 杨贵妃宠爱有加 ,但重新 立后不易且阻力重重 ,更重要的是纳儿媳进宫的举动本就违背伦理道德、饱受争议和批判;若再封其为后便更是难上加难了!不如给予她皇后的待遇与地位更为妥当合适 !这样既避免了不必要的麻烦又保全了心爱之人的名声及自身颜面不失一举两得的美事一桩啊!!

发表评论

访客

看不清,换一张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