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帝尧是什么身份?他继位之后都有哪些功绩?
尧,又称唐尧。传说中父系氏族社会后期部落联盟领袖。 帝喾之子,祁姓,名放勋,原封于唐,故称陶唐氏。今天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详细解读一下~
根据古史记载,帝尧是帝喾之子,母亲是陈锋氏,大约在13岁时“受封于陶,改国于唐”,帝喾将帝位传给了长子挚,但帝挚继位后没干出什么成绩,于是帝尧即位,做出了一系列惊人成就,成为后人敬仰的五帝之一。
五帝之中,相比其他四位帝王,帝尧更显才智出众,他的时代各种发明创造不断涌现,让人不由得非常好奇帝尧之前的人生经历,但在帝尧即位之前,古史没有记载他做了什么。随着甲骨文不断被解读,尤其是“尧”字被解读出来,帝尧的另一身份呼之欲出。
01
根据古史记载,帝尧本姓伊祁,本名放勋,13岁时“受封于陶”,后来“改国于唐”,因此后来人们又称他为陶唐氏。
中国的姓氏更大来源之一,就是通过封地而来,比如战国七雄之一的赵国赵氏,本是商朝嬴氏之人,与秦国嬴氏是兄弟,但投奔周朝之后被封于赵地,因此才有了后来的赵氏,还比如战国韩国之韩氏,本来出自晋国公族,姓姬,但因为封在韩地,所以改称为韩氏。帝尧之尧,与本来姓名、封地都毫无关系,那么尧这个称呼从何而来?
按照中国人对地名的命名原则,往往都会与地理、特产密切相连,比如汉阳(汉水之北)、江阴(长江之南)、盐城(产盐重地)等,帝喾封帝尧于陶地,以陶字意思来看,陶地的制陶业应该非常发达,那么帝尧登基之前与制陶业是否有关?
四千年前的历史,如今已经难以溯源,但由于中国文字的特性,往往保留着时代的基因、隐含着历史的真相,因此透过尧字的最初字形,也可以一定程度上揭开帝尧的身世。迄今,甲骨文中的尧字,是得到最为普遍认可的最初字形。
02
甲骨文中的尧字(见下图),是一个蹲着的人,上面有两个土圈。
之所以判断上面两个不规则圆形代表土丘,原因有两个方面:一是甲骨文中的土字,就是这种圆形,但土字只有一个,尧字上有两个圆圈,二是尧的繁体字写作“堯”,上面有三个土叠加,说明古人也判断是土丘。
东汉许慎在《说文解字》中指出,“尧,高也。从垚在兀上,高远也。”这种解释非常符合帝尧的身份,站在高台或土丘上发号施令之人,身份自然贵不可言。
不过,汉字是音、形、义的结合,联系到窑、陶(古音yao,通窑)、烧、浇等字,为何尧与窑、陶同音,为何烧、浇都有尧字旁,因此尧字的字形应该还有一种解释,就是制陶所建造的高出地面的土窑。
03
窑字古今变化不大,上部是穴下部是缶( fǒu),本义是烧砖瓦陶瓷器的灶。
陶字古今变化不小,通“窑”古音为yao,右部古今没什么变化,但起先陶字没有左边的耳朵旁,后来增加了耳朵旁。准确地说不叫耳朵旁,而是增加“阜”字旁,意思是制陶时从土山上取土之义,后来文字演化过程中变成了耳朵旁。《说文解字》中解释是“陶,从阜,陶声,阜,土山”,唐代《一切经音义》中解释是“陶,烧瓦器土室也。”
需要说明的是,甲骨文中的“阜”字,像阶梯或像阶梯那样有起伏的山,而且是三座土丘垒在一起或挨在一起,后来演变为“山丘”之意,因此阜字本义是拾阶而上的土丘。
甲骨文卜辞中的唐字(见上图),是商汤的专有名称,后人将之引申为大音、大话、洪亮堂堂之音、大空话等,但甲骨文中的唐字极为神秘,至今也没人解读出本义。不过,联系到糖、塘等读音,唐字本义可能是打水,下面的口子代表池塘,上面部分或代表水草或代表取水工具之类。
由于唐是商汤专名,而甲骨文之前应该还有文字,因此甲骨文中的唐字应该不是最初的字形,属于经过演化过的文字,具体指什么已经难以辨别。但如果代表打水,就与制陶之意相匹配了。窑、陶读音相同,代表的都是烧陶土室,而在烧陶过程中需要大量的水,因此根据唐字字形来看也有可能是指打水。
也就是说,帝尧封地陶的制陶业非常发达,国号唐也可能与制陶息息相关,因此尧字本义可能就不是代表高了,而是从土窑引申为制陶。正因如此,烧、浇等字才都有尧字旁,因此烧火与浇水都是制陶过程中的必要工序,随着古人认知提升,以及用以避免与陶或窑重复的尧字出现,和帝尧名气越来越大,于是在尧字左边添加火与水用以表达这两个行为。
04
1978年,在山西省襄汾县陶寺村,距离平阳(今临汾)仅十余公里的地方,考古专家挖出一座上古遗址,就是大名鼎鼎的“陶寺遗址”,被学者认为是“帝尧故都”,以及“最初的中国”。陶寺遗址中出土了众多文物,其中之一就与陶器有关。
中国上古有三种制陶技术,即“贴敷模制法”或“泥片贴筑法”、“泥条盘筑法”、“轮制成型法”,其中轮制成型法大幅度提高了生产效率,使造出的陶器具有器形规整、胎薄而习的特点,陶寺遗址的制陶技术就属于“轮制成型法”。
考古发现,陶寺遗址的陶窑,结构更加完善,密封性更好,窑内温度可以提高到1000℃左右,因此可以烧出灰陶和磨光黑陶,保证了陶器的质地和色泽,以及可以烧制出器型更多更丰富的陶器,比如广泛使用袋足、圈足、三足、耳和手柄等附件,更增加了陶器的实用性。
与此同时,陶寺遗址中的陶器样式繁多,鼎、釜、鬲等的炊具,盒、罐、瓮等的藏储器,碗、钵、盘、簋等的食器,盔、觚、杯等的饮器。甚至,还出现了胎壁很薄、磨制光亮、镂刻花纹的蛋壳黑陶等,犹如一件件精美的艺术品。
从陶氏遗址令人震惊的陶器来看,尧之本义应该与制陶息息相关才符合逻辑。
综合上述分析,可以大致还原帝尧的历史:帝喾的领地中有一个制陶中心,由于可能比较喜欢放勋,于是就将他封于陶地,放勋成为陶地首领之后,或许积极参与改进制陶业,或许只是单纯的领导,最终推动了陶地制陶业的发展,让其成为了真正的天下闻名的陶都,随着时间的推移,为了避免与陶、窑重复造成认知混乱,于是以制陶形象造出了一个“尧”字代表自己或部落,并随着时间的推移而闻名于世。
值得一提的是,如今制陶不算什么,但在四千年前,帝尧的陶地可能代表更先进的生产力之一,在金属器具极度稀缺的时代,陶器是人们祭祀、日常等的主要用具,随着陶地的陶器流传,帝尧之名也广为人知,成为后世敬仰的五帝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