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邦早年时期比萧何混的还差 萧何为什么还要追随刘邦
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准备了:刘邦和萧何,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快来看看吧!刘邦早年时期贪财好色,萧何明明比刘邦还要混得好,萧何为什么还要追随刘邦?萧何心里又是怎么想的?
刘邦在还是泗水亭长的之后,确实是既贪财又好色。每次出公差之前,都会堵着萧何的大门要差旅费;每次出去喝酒,基本都不会给酒钱;对于自己的相好曹氏,他霸占了好几年,连儿子都有了,却就是不舍得给个名分;发达之后,对年轻貌美的戚夫人更是宠爱得不得了,甚至要为了她废立太子……刘邦的毛病还不止这些,他还是个游手好闲的浪荡子,因为不置产业没少挨父亲的骂;他还薄于父子之情,在逃跑时将亲生骨肉一脚踹下车!但是,就是这么一个毛病多多的人,却得到了萧何、张良、韩信等人的倾心相助。那么,他一定是另有过人之处。具体说来,其实是因为刘邦身上有三个很大的优点。
之一:悟性高
悟性高,是张良对刘邦的之一印象。当年两人初次相遇时,张良对刘邦大谈太公兵法,刘邦不但细听,还能举一反三,和张良很聊得来。而这些话,张良和别人也说过,但是别人“皆不省”。所以张良立刻就来了一句“沛公殆天授。”,认定刘邦不是一般人。
后来事情的发展证明,刘邦的悟性确实好,只要谋士说了开头,刘邦就能把结尾都妥善地处理好:进入关中之后,刘邦本想留宿秦王宫,被张良几句“伟光正”的话一劝,就打消了年头,还军霸上;鸿门宴之前,张良引荐项伯与刘邦相见,刘邦不仅“兄事之”,还“约为婚姻”;入汉中后,因为萧何的举荐,就让名不见经传的韩信当了大将军;荥阳之战时,刘邦本想封六国旧贵族为王,结果听了张良几句劝,也立刻改变了主意;韩信想要当“假齐王”时,刘邦本要大骂,却被张良和陈平一人一只脚给踩醒了,加封韩信为齐王……。
若论个人的才能,刘邦比项羽差了好远。可是,他却能听劝、而且善于采纳正确意见。这不得不说是一种天生的悟性。一个人能力不够不可怕,只要了解如何利用别人来成就自己,他就可以成为众多才能之士的驾驭者。正如韩信对刘邦的评语:“善将将。”
第二:贪财不恋财
刘邦确实很贪财。刚进秦王宫时,就被堆积如山的珍宝晃得晕头转向。可是,他却不是守财奴,该分割利益时一点儿也不会犹豫。
项羽分封诸王时,本来刘邦的封地仅仅是巴蜀一地,没有汉中。而没有汉中,就没有进军关中的通道,刘邦就被彻底封死在巴蜀了。此时,刘邦给了项伯“金百溢,珠二斗”,这在当时是着实不小的一笔钱。项伯自然为刘邦说话,给他要来了汉中之地,为日后刘邦的翻盘打下了基础;彭城之战后,刘邦被打得落花流水。之后他对张良说:“吾欲捐关以东等弃之,谁可与共功者?”连大片的关东之地都不要了,只求一个帮手;立国之后,功臣们因为没有封赏而议论纷纷,刘邦立刻听了张良的话,以自己的仇敌雍齿开始,搞起了一个分封的 *** ,几乎所有人都得到了一份自己的土地。而反观项羽,则是在分封时格外心疼,哪怕把印磨平了也不舍得给人。所以,大臣跟着刘邦是有奔头的,不会白忙活一场。
第三:不胡乱杀人
从《史记。高祖本纪》和其他的史料来看,实际上刘邦并不是一个好杀人的君主。虽然他后来杀了韩信、彭越、英布等人,但是那主要是因为这些人威胁到了刘邦的统治,那自然不得不杀。但是,刘邦却不会因为个人的好恶来杀人,哪怕是这个人骂了他、想杀他或者跟他有仇,他都会网开一面,甚至重用。
骂他的人是周昌。一次,刘邦搂着戚夫人会见周昌,周昌扭头就走。刘邦反倒不依不饶地骑在周昌身上,问自己是个什么样的皇帝。周昌说刘邦是“桀纣之君”,这要是在别的王朝,周昌这就是犯了“诽谤君王”的大罪,人头必定搬家。可是刘邦却是哈哈一笑,没有怪罪周昌,反倒加以重用。
要杀刘邦的贯高。贯高是赵王张敖的臣子,因为气不过自己主公被刘邦辱骂,竟然阴谋行刺。结果事情败露,贯高下狱之后,将所有的责任都揽在自己身上,竭力保全赵王。刘邦感慨于贯高的忠义,便赦免了他。要了解贯高犯下的可是刺王杀驾的大罪,就这么轻描淡写地被赦免,足见刘邦的大度。
刘邦的仇人是雍齿。雍齿本来是刘邦的铁哥们儿,刘邦起兵后,他却占据根据地丰邑,给了刘邦背后一刀。刘邦为了重新收复丰邑,废了九牛二虎之力,甚至连自己都被迫投靠了项梁。后来随着楚汉战争的落幕,雍齿投降了刘邦。可是刘邦也没有杀他,反倒是为了安众将士之心,之一个封雍齿为侯,还给了2500户的食邑。
刘邦不胡乱杀人的特点,从上面这三个人身上看得非常清楚。而反观项羽,则是在军前经常支着一口大锅,看谁不顺眼就“烹之”。所以臣子在刘邦手下,比在项羽那里安全得多。
综上所述,可以看出刘邦既可以通过悟性来驾驭臣子,又能保证臣子的经济利益和生命安全,追随他的人自然就会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