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绪帝的真实死因是什么?被下毒的背后隐藏了什么样的真相?
清光绪三十四年(1908)十月二十日,三十八岁的光绪皇帝在瀛台涵元殿含恨而终,第二天,慈禧太后也因病离开人世。每当一提起这个,那么小编就不得不给大家详细的说一下了
近些年,网上到处都是关于光绪帝之死的文章,但总体而言,无外乎提出了几种假说。再配合近些年对光绪帝头发丝残存的砷化物分析,得出光绪帝其实是死于非命的结论。
而幕后主使,基本也绕不开这么几个人,首选是慈禧太后,其次还有袁世凯,宫内太监等等。
但是,要评价一个人的死因,并不能单纯地从某件事入手,而是要纵观其一生。也就是说,光绪帝之死,并非是一个简单的下毒或者是幕后主使问题,而是一个战略问题。
一、
同时被幸运女神和厄运之神眷顾,平心而论,幼年的光绪帝其实还算幸福:
虽说慈禧太后的权力欲望很重,但不可否认的是同治帝实在是不成器,或许是慈禧太后对他太多溺爱。导致同治帝的文化水平是所有清朝皇帝中最烂的一个,都十六岁了,还看不懂奏折。
即使这样,慈禧太后还是在他十七岁的时候让他亲了政,即使是这短短的一年时间,同治帝就把无道昏君的特质表现得淋漓尽致。这家伙不仅要重修圆明园,还在亲叔苦口婆心相劝的时候动了杀机,甚至大肆撸官,一口气罢免了十几位王公大臣的职务。
这样折腾下去,大清必然玩完啊,所以不仅慈禧太后这么认为,慈安太后也是同样的观点。结果,一收权,这个同治帝脆弱的自尊心受不了了,开始花天酒地,最后染了病,两宫皇太后也只能按照“天花”下药方把他给治死了。
同治帝死了,皇位空了出来,结果天上掉下来一个大馅饼,一下子就扣醇亲王的儿子载湉头上了。
在我们旁人看来是异常幸运的一件事,但在醇亲王一家看来,简直是要了命了:
“忽蒙懿旨下降,择定嗣皇帝,仓猝昏迷,罔知所措。”
醇亲王不知所措没什么关系,关键是慈禧太后知道该怎么做,毕竟吸取了前面同治帝教育失败的例子,对待光绪帝,慈禧太后真的用心了。
二、
慈禧太后在照顾幼年的光绪帝身上,倾注了大量的心血,一点都没有威严的样子:
一个乳臭未干的小毛孩子,是自己的亲外甥(侄子),现在又过继给自己当儿子,还是大清的皇帝,关系到大清的未来,这由不得慈禧太后不关心。
要知道皇宫里规矩森严,有着众多宫女和太监们,能让慈禧太后主动出手照顾的,也就光绪帝了。后来慈禧太后就跟别人诉委屈,其中就提到了光绪帝年幼的时候,自己是如何照顾他的:
比如说光绪帝是自己的亲侄子兼外甥,又那么小,怎么可能不疼他?他身体又不结实,小时候肚脐眼还老是流水,自己也是常给他擦干;不仅如此,光绪帝还胆小,平时也是陪他一起睡,遇到打雷下雨,慈禧太后都是抱着光绪帝睡觉的;还有穿的衣服,读的书,都是慈禧太后亲自给他挑选衣服搭配,甚至手把手教他读书认字。
虽然慈禧太后说的话有夸张的成分,但不可否认的是,人之常情,如果她不喜欢光绪帝,自然也不会选他当皇帝。
而且也不是单纯的为了培养感情,以便更好地控制他,这种理解就真的丑化慈禧了。她毕竟是一个女人,又接连死了老公和儿子,要说她一点母爱都没有,那真是逆了天理了。
谁也不是天生就爱干活的,慈禧太后也是一样,她请更好的老师教光绪帝,目的就是有朝一日他能独立掌权。
毕竟对于慈禧太后来讲,能经历的都经历过了,已经站在权力巅峰的她只会考虑两件事,一件是身前事,一件是身后事。
三、
慈禧太后大概率会死在光绪帝前面,这是最现实的问题,慈禧太后自然也知道,所以,她是务必要跟光绪帝搞好关系的。
不为别的,就为了生前大家都能评价一句老佛爷吉祥,死后,大家能评价一句老佛爷不容易。
所以,等到了光绪帝该亲政的时候,毕竟祖制在那里摆着呢,慈禧太后也就真的还政给了光绪帝。
这个还政可不是大家理解的只是给了一点点权力,大权还是在慈禧太后手中攥着。实际上是真的放出了绝大部分权力,根本不存在光绪帝是傀儡的说法,毕竟慈禧太后都向荣禄讲过:
“我现在也就扎扎花……”
但,希望多大,失望也就多大,就算是光绪帝亲自指挥的甲午战争大败,大清都被打断了脊梁,慈禧太后仍然没有怪罪光绪帝的。而是认为这是亲政之路上必经的坎坷,谁知光绪帝却从一个极端走向了另外一个极端,他要变法。
变法,慈禧太后也是同意的,也是让他大展手脚,可惜,慈禧又失望了……
光绪帝就像一个不成熟的孩子一样,大肆封官又大肆撤官,像康有为这种人,在慈禧太后这种老油子看来就是个胡闹嘛,但光绪帝不这么认为,一下子就给封了六品官。
不要小看六品啊,一个初涉政坛的人一下子就成了六品,这可不是闹着玩的,所以,眼看事情不妙,慈禧太后也不过是收回了一二品大员的任免权,还是希望光绪帝能回头是岸的。
四、
慈禧太后真正感受到天塌下来的事件,就是“围园杀后”事件爆发:
按照我们正常人的思维,光绪帝要变法图强,慈禧太后当然也不愿意让大清衰败,他们两个的意图是一致的。
可是,光绪帝不去请教慈禧太后该怎么一步步变法图强,却想着一些歪门邪道,以为杀了慈禧太后,变法就能成了。
若真是这么简单,慈禧太后都让权十年了,这十年光绪帝都干嘛了,就没整出个子丑寅卯来?
当然,“围园杀后”计划光绪帝究竟知不知情,我们尚且不知,但光绪帝的战略思维绝对是错了。慈禧太后不是他的竞争者,恰恰是他的后台兼靠山,他应该考虑的是如何争取慈禧太后的支持,而不是跟她作对。
慈禧太后不喜欢维新派,自然有她老人家的考量,光绪帝不去找出根源,反而在维新派的裹挟下越走越远。
炸毛了的慈禧太后震怒了:
“我抚养汝二十余年,乃听小人之言谋我乎?”
光绪帝一下子就傻了,自然不敢承认啊,但怀疑的裂痕已经横在他们俩之间了:
“痴儿! 今日无我,明日安有汝乎?”
你这个笨蛋皇帝,我是你的靠山啊,你不想着怎么治理国家,反过来却想着怎么治理我?我要是死了,你能镇得住各地方督抚?你能镇得住皇亲国胄?甚至连维新派你都镇不住啊?你这个 *** !
五、
撕破了脸的“母子俩”,是再也回不到以前了:
慈禧太后想废掉光绪帝,并非是简单的一厢情愿,更是有满族皇室的胁迫。
但是慈禧太后也清楚,再换一个皇帝,一是自己岁数大了,没有精力再去培养了。二是能选择的人也太少了,有数的几个人选其背后都有强大的背景,绝不是醇亲王奕譞那么好控制的。
所以,最终慈禧太后选择了折中之计,也就是立溥俊为大阿哥,结果,出乎她意料的是,洋人不愿意了。
而且经历了庚子之变后,慈禧太后也意识到自己这段时间是糊涂了,犯了光绪帝同样的激进错误。于是痛定思痛,也觉得这个大阿哥成事不足败事有余,于是废掉了他,继续让光绪帝当傀儡皇帝。
刚才也讲过了,慈禧太后身前事基本是定了,没有什么大的起伏了,但身后事却不得不让她思绪万分。
这由不得她不多想:
历史上女子掌控大权的,也就那么几个,比如武则天,比如吕后。吕后不用说,身败名裂,死后立的少帝刘弘被废了,吕氏家族被连根拔起,政治遗产几乎丢光了。
武则天还好些,活着的时候就把皇位给传了,但毕竟是自己的亲骨肉,也没有势不两立的矛盾。
慈禧太后就不一样了,毕竟跟光绪帝的矛盾已经公开化,一旦自己死在了光绪帝前面。能不能安稳地下葬都得打个问号,至少自己执政的合法性就会被推翻,自己的后党党羽也会被一网打尽,后果不堪设想。
六、
不要觉得这种情况不会发生,实际上有明晃晃的例子摆在前面:
什么唐高祖李渊啊,汉武帝刘彻啊,这些不提,就提清朝皇帝中的雍正帝,他可是传位给了乾隆帝,但是政治遗产呢?
雍正帝留下了那么多给大清续命的规章制度,但是基本都被乾隆帝给推翻了,主要原因还是他站在了老臣那一边。这还不算,连老爷子辛辛苦苦跟曾静合写的《大义觉迷录》,都被乾隆帝给封了。
曾静更倒霉,本来是雍正帝选择的形象代言人,跑到全国各地宣讲雍正帝作为的人,结果也被杀了,等于是全面否定雍正帝。
慈禧太后能不怕吗?
不管怎么说,她可是一个要脸的人,也正因为如此,光绪帝就必须得死在她的前面,不仅要死在她的前面,还得毁掉光绪帝的照片,让他失去存在感。
要知道整个后宫里面,珍妃是广州长大的,酷爱摄影,没事就在后宫拿着照相机乱照。她又是光绪帝的宠妃,结果他们俩的相片却一张像样点的都没留下,这个我之前有写过。
就这样,1908年11月11日,光绪帝喝了一杯老北京酸奶,随后开始大喊肚子痛,接连在床上翻滚了三天,终于一命呜呼了。
随后,慈禧太后马上选了溥仪做皇帝,并且让溥仪他爹载沣做摄政王、光绪帝的老婆隆裕太后垂帘听政,再次形成互相制衡的局面。
安排好了这一切之后,光绪帝死后的第二天,慈禧太后也随他而去了……
光绪帝悲惨的一生,是他自己造成的,还是慈禧太后造成的?
毫无疑问,光绪帝的死跟慈禧太后脱离不开干系,但,他的悲剧却是多方面的:
一方面确实是自己不争气,战略上出现了问题,本该联合慈禧的,却走错了方向,战略错了,战术再厉害也是白搭。
另一方面则是时代的错,本来光绪帝可以慢慢学习治理国家的,可惜外部环境不等他啊。刚刚亲政,就像打游戏刚刚出了新手村,结果一下子就碰到了超级大BOSS。技能啥的还没怎么学呢,身上也都是一些初级装备,还勇敢地往前冲,结果让人家一下子就给拍死了。
而从光绪帝死后一天,慈禧太后就跟着他走了来看,在针对毒不毒死光绪帝上面,慈禧太后也是犹豫再犹豫。自己实在是扛不住了,这才痛下决心,当然,是不是她指使的,这也只能是一个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