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历史 > 正文内容

韩信被杀的时候 张良为什么会在一旁袖手旁观

中国历史9年前 (2015-10-12)410

对张良和韩信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张良足智多谋,多次为刘邦出谋划策,韩信被杀的时候,张良为什么会袖手旁观?

对于西汉帝国而言,张良是一位不可多得的人才,不仅被称为开国功臣,还与孔子、杜甫等人并称为中国古代圣人。与其他因文学而在列的人不同,张良的称号是谋圣。

汉高祖刘邦能够如此顺利的成就霸业,也正是得益于其手下的三员大将:谋圣张良、宰相萧何、兵仙韩信。张良在汉代人心目中的地位是很高的,刘邦更是形容他为“筹策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

在多数人心中,谋士无非就是出谋划策、审视夺度之辈,有些时候仅凭凑巧便赢得了大家的信任,并无真才实学。然而张良并不是泛泛之辈,他为刘邦提供了许多缜密的计划,多次力挽狂澜。

张良一生献计无数,为何在刘邦对韩信起了杀心时选择隔岸观火、冷眼旁观呢?韩信死后,许多开国功臣纷纷叛出汉朝,害怕自己成为下一个韩信。

韩信被杀的时候 张良为什么会在一旁袖手旁观

一时之间,汉朝陷入无边的混乱之中,刘邦的余生也都在平定战乱中度过。这一局面张良难道没有预想到吗?张良到底为何选择不为韩信进言呢?

一、韩信的死因

韩信攻打齐国非常顺利,很快征服了齐国的兵马。这个时候,韩信遣人给刘邦送了一封自己的书信,内容是齐国人非常奸诈,即便已经收服齐国,但为了减少变故、稳定局面,希望汉王能允许自己暂时 *** 齐王。

此时的刘邦,正处于被项羽团团包围的情况,所以当他看着看到这封书信时非常生气。但由于需要仰仗韩信的武力,刘邦只能暂时答应他的条件。

韩信看到汉王的认可时是非常开心的,但他并没有意识到这件事情已经在汉王心中埋下了炸弹。另外,虽然说韩信是一名武将,无需太在意言辞表达,但也不能口无遮拦、随意发言。

韩信被杀的时候 张良为什么会在一旁袖手旁观

韩信在战场上所向披靡、英勇奋战,各种兵法了然于胸的样子,让无数后辈尊敬崇拜。韩信不仅帮助刘邦征讨了多个国家,更是绝无二心。即便他大破齐国时谋士劝他自立门户的言论让他有所动摇。

可是最后还是坚定了一颗忠于刘邦的心。在刘邦允许他以齐王自居时,他更是喜出望外,毫无犯上作乱之心,还对曾经的谋士说要报答刘邦的知遇之恩,不能忘恩负义。

可是韩信却不记得功高震主的道理,即便自己为刘邦立下了汗马功劳,却无法消除刘邦的猜忌之心。在楚汉战争后,韩信的兵权就被刘邦用各种冠冕堂皇的理由夺走了。

后来,又用各种理由夺走了韩信手上仅存的权利,还将韩信软禁了起来。惋惜韩信此时还在反思自己的错处,并没有意识到刘邦想要铲除自己的心。韩信最终被关在用布遮上的笼子里,被宫女刺死了。

二、韩信谋反是事实,张良无法相救

1、张良的立场

张良从始至终都是刘邦的谋士,他在刘邦征服各处领地时就为刘邦出谋划策了。韩信是在刘邦建业以后才加入的,而且是作为武士为刘邦拓展疆土、征讨国家。

所以张良与韩信的接触算不上多,两人又没有太多可以交涉的机会,自然关系平平。而且,刘邦对诛杀韩信势在必得,早已经准备了万全之策,而这万全之策的献策人正是自己的好朋友萧何,张良又怎会冒着生命危险去救萍水相逢的韩信呢?

韩信被杀的时候 张良为什么会在一旁袖手旁观

2、张良无法阻止

即便张良因为这泛泛之交出手阻止,也改变不了韩信必死的局面。刘邦称帝以后对身旁臣子的猜忌之心愈加严重。历史上赵匡胤“杯酒释兵权”的故事流传久远。

由此可见,君主的猜疑之心不可避免,此时已经功高盖主的韩信,就成了刘邦的“眼中钉、肉中刺”,刘邦恨不得除之而后快。

况且韩信头脑简单,经常听人教唆,做出不理智的事情。当初刘邦受困于项羽、九死一生之时,曾向韩信寻求支援,可是韩信却得寸进尺,向刘邦索要“齐王”的身份,这无疑是趁火打劫。

虽然韩信最后得到了王的称号,也成功救出了刘邦,但此事让刘邦十分愤怒,早就在心里埋下了怀疑的种子。这件不光彩的事情是韩信自己做的,所以张良也无法劝谏刘邦宽恕韩信。

韩信被杀的时候 张良为什么会在一旁袖手旁观

3、刘邦对韩信的忌惮

韩信的军事领兵能力是毋庸置疑的,他能顺利攻占多处城池,又能成功击败霸王项羽,就恰恰证明了他的能力。如此强大的战斗力,刘邦又怎么会让他演变为不可控制的局面呢?

一旦刘邦去世,他的后人能否利用好韩信这把刀,韩信又是否甘心只做一把刀呢?为了避免韩信威胁到大汉江山,刘邦只能尽早除去这个心头大患。而张良是汉朝的开国大臣,自然也会明白韩信对于江山的威胁,所以他不会出手。

三、张良为了明哲保身

刘邦称帝后迁都长安,张良跟随刘邦迁移后便不问政事,整日闭门练功。张良对外宣称自己身体羸弱,不堪重负,其实这些都是他的推托之词。他深知“兔死狗烹”的道理,所以选择退隐山林,不再插手政事。

韩信被杀的时候 张良为什么会在一旁袖手旁观

刘邦称帝后铲除了许多异姓诸侯,张良很少为其出谋划策。他深知君主对开国功臣的忌惮和憎恶,即便一起攻打天下时亲如手足,却也抵不过皇帝的猜忌之心。刘邦诛杀功臣时,张良全部选择袖手旁观,还在刘邦的多次试探中隐藏自己的才能,最终明哲保身、功成身退。而韩信不懂和刘邦周旋,还数次惹怒刘邦,最终落得如此悲惨的下场。

参考文献:《史记》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追风历史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zflsw.com/201510/25505.html

“韩信被杀的时候 张良为什么会在一旁袖手旁观” 的相关文章

赵匡胤和赵光义都是皇帝 两人谁的治国才能更高

赵匡胤和赵光义都是皇帝 两人谁的治国才能更高

同样都是开明的君主,赵匡胤和赵光义相比,谁的治国才能更高?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赵匡胤、赵光义作为兄弟,两人都是大宋朝较为开明的君主。对于治国来说,两人相比,赵匡胤更突出一些,更优秀一些,是大宋王朝体制的建立者,奠基人,并基本完善了有宋一朝的治世...

朱元璋一个癖好让臣子和妃子直呼受不了 这个癖好到底是什么

朱元璋一个癖好让臣子和妃子直呼受不了 这个癖好到底是什么

对朱元璋的一个什么癖好?竟让妃子和大臣都直呼受不了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好像在小编的记忆中,能做皇帝的都有一些莫名奇怪旁人无法理解的癖好。而今天就让小编带领大家一起了解一下一个有着怪癖的皇帝吧!今天小编要讲的就是明朝皇帝朱元璋,他的一生似乎总是充满着很多魔幻以及带有...

孙乾:东汉末年刘备麾下幕僚,其待遇仅次于糜竺

孙乾:东汉末年刘备麾下幕僚,其待遇仅次于糜竺

孙乾(?-约215年),字公祐。北海郡人, 东汉末年刘备帐下幕僚。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最初被大儒郑玄推荐于州里。刘备领徐州,以孙乾为从事。自徐州跟随刘备,多次作为刘备的使臣。刘备定益州后,拜孙乾为秉忠将军,其待遇仅次于麋竺,与简雍相同。不久后便病逝。人物生平随从周旋孙乾...

探索隋炀帝的一生,他究竟是昏君还是明君呢?

探索隋炀帝的一生,他究竟是昏君还是明君呢?

隋炀帝杨广(569年~618年4月11日),弘农华阴人,隋朝第二位皇帝(604年~618年在位),隋文帝杨坚与文献皇后独孤伽罗嫡次子。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公元569年,刚刚继承了随国公爵位不久的杨坚,迎来了自己的第二个儿子。在这个儿子之前,杨坚已经和自己唯一的妻子独孤...

顾承:三国时期东吴名臣,他有着怎样的人生经历?

顾承:三国时期东吴名臣,他有着怎样的人生经历?

顾承,字子直,吴郡吴县人,三国时期东吴名臣。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出身江东吴郡四大姓之一吴郡顾氏。嘉禾年间,与其舅陆瑁一起被礼请至建业做官。吴大帝孙权授予骑都尉。后来任吴郡西部都尉,和诸葛恪一起平定山越。芍陂战役后,被授予奋威将军,兼任京下督。几年之后,和哥哥顾谭、张休...

曹操那么喜欢人妻 曹操为什么没有娶蔡文姬

曹操那么喜欢人妻 曹操为什么没有娶蔡文姬

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曹操为什么不娶蔡文姬?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历史网小编一起看一看。曹操雄才大略,一代枭雄,他给后人留下了二个谜团,一个是离龙椅只有半步之遥,就是不坐上去;另一个谜团就是不娶蔡文姬,却对他关爱有加,终生照料。当年曹操为救蔡文姬,冲冠一怒为红颜,陈兵10万于西域,匈奴单于逼...

襄樊之战庞德没有选择投降关羽,是因为什么?

襄樊之战庞德没有选择投降关羽,是因为什么?

襄樊之战是三国鼎立局面的最终形成的序曲,每当一提起这个,那么小编就不得不给大家详细的说一下了关羽是汉末三国名将,一生的巅峰是发动襄樊战役,水淹七军,生擒于禁,斩杀庞德,威震华夏,将曹操吓得想迁都,以避开关羽的锋芒。于禁投降了关羽,庞德誓死不降,庞德曾一箭射中关羽,占了上风。试想,如果关羽把庞德打趴下...

李迥:唐代宗李豫第七子,凭借母亲的宠爱,成为首批晋封亲王的皇子

李迥:唐代宗李豫第七子,凭借母亲的宠爱,成为首批晋封亲王的皇子

李迥(761~796年8月),字号不详,陇西狄道(今甘肃省秦安县)人。唐朝宗室大臣,唐代宗李豫第七子,母为贞懿皇后(追封)独孤氏。接下来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唐肃宗上元二年(761),作为皇孙,册封延庆郡王。唐代宗宝应元年,册封韩王。凭借母亲的宠爱,成为首批晋封亲王的...

发表评论

访客

看不清,换一张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