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历史 > 正文内容

战国四大名将为何没有孙膑?原因是什么

中国历史9年前 (2015-10-13)440

战国四大名将是指战国时代四位著名的将领。今天历史网小编为大家带来了一篇文章,欢迎阅读哦~

战国四大名将,即白起、王翦、李牧、廉颇,秦赵各占其二,他们的传奇人们早已耳熟能详,但纵观250余年的战国时代,惊才绝艳之辈层出不穷,其中很多成就不下于“白起、王翦、李牧、廉颇”这四人,比如吴起、孙膑、匡章、乐毅等,本文重点聊一聊为何孙膑无缘名列战国四大名将。

战国四大名将为何没有孙膑?原因是什么

关于孙膑其人,一直流传着两个常识性历史错误,可惜至今鲜为人知。

之一,孙膑与庞涓的确是同学,《史记》记载是“孙膑尝与庞涓俱学兵法”,但鬼谷子是不是他们师父这就不清楚了,孙膑与庞涓的师父是鬼谷子的说法源于《东周列国志》和《孙庞斗志演义》等历史小说,正史没有记载。

第二,孙膑所受的膑刑,并不是挖去膝盖骨,而是直接砍掉双足,《史记》记载庞涓使人“以法刑断其两足而黥之”。之所以认为是挖去膝盖骨,主要是受孙膑的“膑”误导,其实胡三省的《资治通鉴》注释中说得很清楚:夏有膑刑,挖其膝骨,周改刖(yuè)刑,即砍两足,孙膑所受正刖足。

坐上轮椅的孙膑威力丝毫不减,之后两次击败庞涓,还打倒了战国之一霸主,于是孙膑由此“名显天下,世传其兵法”。

孙膑一生参与两次战争,即桂陵之战与马陵之战,前者是围魏救赵,后者是围魏救韩。

战国时代,中后期是秦国、赵国、楚国、齐国等争锋,但在前期真正的霸主却是后来不起眼的魏国。当时,魏文侯任用李悝、吴起变法,尤其吴起创立的魏武卒横扫诸侯,甚至创造过五万大败五十万秦军的惊人战绩,于是魏国成为战国之一霸主,但魏国霸主地位却被孙膑给终结了。

前354年,魏国围攻赵国邯郸,赵国向齐国求援。齐威王采纳段干朋的建议,决定围魏救赵,既救援了赵国,又能削弱了魏、赵两国,之后就派田忌、孙膑等出兵。在孙膑指挥下,齐国伏击了庞涓回援兵马,取得桂陵之战的胜利,打破了魏武卒不可战胜的神话。根据山东银雀山汉墓出土的《孙膑兵法》汉简记载,桂陵之战中孙膑还俘虏了庞涓,只是可能魏国主力尚在,齐国后来又放归庞涓。

十余年后,魏国入侵韩国,韩国向齐国求援,于是齐国再一次实施围魏救赵战术,派田忌、孙膑等出兵救韩。孙膑采取增兵减灶之策,吸引庞涓紧追不舍,最后在马陵地区设伏,当场射杀魏国大将庞涓。之后齐军乘胜追击,歼灭魏军精锐数十万人,几乎全灭魏武卒,还俘虏魏国主将太子申。经此一战魏国元气大伤,失去霸主地位,而齐国则称霸东方。

《史记》记载:孙膑以此名显天下,世传其兵法。

战国四大名将为何没有孙膑?原因是什么

孙膑打败庞涓与打倒战国之一霸主魏国,其军事思想与作战方略等不下于白起、王翦、李牧、廉颇,而且要理论有理论、要战绩有战绩,既然如此为何孙膑还无缘战国四大名将?

其实,战国四大名将并不意味着战国最杰出的四位将领,背后有二个原因。

1,战国四大名将不是整个战国时代的四大名将,而是战国后期的四大名将,一个显著特点即秦强而六国皆弱的时代,这四人都是强秦与诸国频繁战争中的名将。简单的说,六国名将要符合战国后期和与强秦交战频繁胜利这两个条件才行,李牧、廉颇都与之交战且胜过,所以这两人入选,而秦国的白起、王翦本身战绩突出,入选更无争议。

正因如此,历史上吴起、孙膑、乐毅才没能入选战国四大名将,其中乐毅虽然生活在战国后期,但主要战绩是攻齐,没有与秦交过战。匡章曾率齐、韩、魏三国联军攻秦,血战三天占领函谷关,迫使秦割地求和,在六国与秦两百多年战史上空前绝后,但当时秦国与关东六国的国力差距还没彻底拉开。

2,战国四大名将之说源于《千字文》,即“起翦颇牧,用军最精。宣威沙漠,驰誉丹青”。之所以选“起翦颇牧”,还是为了押韵和对仗。

首先选出来的是李牧,“宣威沙漠”说的就是他,而古代廉颇与李牧合称“颇牧”,于是廉颇也就入选了。因为四字一句,为了对仗工整,自然还需两人,而谈到战国名将,白起怎么也绕不过去,于是白起入选,而《史记》中与白起合传的王翦,也顺势占有一席之地。

总而言之,吴起、孙膑等人无缘战国四大名将,不是能力问题,而是评选规则的原因。纵观整个战国时代,战国四大名将应该在吴起、孙膑、白起、李牧、王翦这五人中选择,如果一定只选四人的话,孙膑可能会落选,原因如下。

战国四大名将为何没有孙膑?原因是什么

与吴起、乐毅等人不同,孙膑还有二个特殊情况,即孙膑身体状况以及身份。

上文谈到,孙膑遭受刖刑,身体原因不能上战场冲杀,严格来说不算将,只能运筹帷幄。《史记》记载:“齐威王欲将孙膑,膑辞谢曰:‘刑余之人不可。’”齐威王准备任命孙膑为将,孙膑委婉拒绝,这不是客套话,而是孙膑从实际军事指挥角度婉拒,由于孙膑行动非常不便,必然很难及时准确地掌握战场信息,从而做出合理应对,另外也不便出场鼓舞军心士气。

孙膑来到齐国之后,到底是什么身份,田忌家臣还是齐国官员?笔者认为,孙膑初来齐国之时,大概是田忌客卿,田忌赛马之后,田忌将孙膑献齐威王,“忌进孙子于威王。威王问兵法,遂以为师”,孙膑成为齐威王的老师了。之后的桂林之战,因为孙膑婉拒为将,于是齐威王“乃以田忌为将,而孙子为师,居辎车中,坐为计谋”,孙膑成为了军师。

严格来说,孙膑不能算将,用现在话说应该是参谋长,没有独立带兵打仗的经历,没能入选战国四大名将之列也可以理解。所以,整个战国的四大名将应该是:吴起、白起、李牧、王翦。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追风历史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zflsw.com/201510/25661.html

“战国四大名将为何没有孙膑?原因是什么” 的相关文章

李世民早年打仗身体出问题了吗 李世民为何51岁就去世了

李世民早年打仗身体出问题了吗 李世民为何51岁就去世了

还不知道:李世民早年带兵打仗,骁勇善战,为何活到51岁就去世了?的读者,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在两千多年的封建王朝里,身着黄袍的人在不断变更,而不变的仅有那一把龙纹椅子,它静静地立在宫殿之中,引无数人争先恐后地扑上去。在这些坐上龙椅的人之中,要数李世民呼声最高,不可否认的...

朱元璋建立明朝之后 朱元璋为何重用胡惟庸也不重用刘伯温

朱元璋建立明朝之后 朱元璋为何重用胡惟庸也不重用刘伯温

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朱元璋取得天下之后,为什么宁愿重用胡惟庸,也不愿意用刘伯温?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历史网小编一起看一看。1368年,明太祖朱元璋在应天登基,由此建立了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汉人王朝:明朝。定鼎天下之后,明太祖朱元璋就按照以前的那种惯例都打天下的那些功臣进行封赏,而徐达、李善...

罗绍威是什么人?他下令将牙军全部杀掉是为什么?

罗绍威是什么人?他下令将牙军全部杀掉是为什么?

牙兵,即亲兵或卫兵。是中唐以后节度使的私兵,是节度使专兵的产物。这是今天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的文章,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天佑三年(906年),魏博节度使罗绍威在宣武节度使朱温的帮助下,对魏博牙军发动突袭,将牙军及其家属进行屠杀,将其一扫而空。牙军是魏博的精锐部队,为何罗绍威要“自断一臂”,杀尽自...

何进不死汉朝会乱吗 后面还有没有三国战乱

何进不死汉朝会乱吗 后面还有没有三国战乱

如果何进没有死,也许就没有三国之乱了,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说到三国,就不能不说一个人,这个人就是何进,东汉最后一个外戚。正因为他的一个重要决定,使得风雨飘摇中的东汉王朝彻底土崩瓦解,变成了群雄割据一方互相混战的局面。引用曹操的一句话:“乱天下者...

孙权要是没有偷袭荆州 关羽能在襄樊之战取得多大战果

孙权要是没有偷袭荆州 关羽能在襄樊之战取得多大战果

还不知道:假如没有孙权偷袭荆州,关羽襄樊战役能取得多大战果?的读者,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在建安二十四年的襄樊战役中,关羽水淹七军、降于禁、斩庞德,威震华夏。甚至连曹操,都在考虑迁都了。不过,由于孙权偷袭荆州,关羽最终惨败、被杀,让人遗憾。如果没有孙权的偷袭,关羽是否能夺...

历史上朱温一共有几个儿子?选择传位给养子的原因是什么?

历史上朱温一共有几个儿子?选择传位给养子的原因是什么?

后梁太祖朱温,后梁开国皇帝。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整理了相关内容,不知能否帮助大家拓展一些知识?我们知道,血缘在人类社会中是非常重要的,皇帝一般都不会把皇位传给没有血缘关系的人。哪怕是养子,如果本身有亲儿子,传位给养子的可能性也是极小的。刘封是刘备的养子,刘备因为刘封不救关羽,杀掉他。但是后世普遍认为...

卫青功劳那么大 死后汉武帝为何要诛杀他的整个家族

卫青功劳那么大 死后汉武帝为何要诛杀他的整个家族

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卫青死了以后,汉武帝为什么诛杀了其整个家族呢?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历史网小编一起看一看。卫子夫一家,曾是汉武帝时期最显赫的家族。卫子夫是皇后,儿子刘据是太子,弟弟卫青是大司马大将军,外甥霍去病是大司马骠骑将军,姐夫公孙贺作过丞相,显赫无比。可是,武帝晚年,这个显赫家族...

李隆基独宠杨玉环十五年时间 两人为何一直没有孩子

李隆基独宠杨玉环十五年时间 两人为何一直没有孩子

对被李隆基独宠15年的杨贵妃,为何没有生下一儿半女?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杨家有女初长成,养在深闺人未识。天生丽质难自弃,一朝选在君王侧”——《长恨歌》相信很多人都听说过唐玄宗李隆基和杨贵妃的爱情故事,两人虽然有着比较大的年龄差距,但是并不影响彼此的感情,而唐玄宗...

发表评论

访客

看不清,换一张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