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羽败走麦城被杀的时候 刘备为什么不派兵救援
今天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关羽和刘备,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关羽败走麦城的时候,刘备在做什么事情?关羽被杀,刘备为什么迟迟不出兵救援?
“桃园三结义”是《三国演义》流传最广的情节,塑造了刘备、关羽和张飞三人的“兄弟情”,奠定了蜀国进入“三足鼎立”的基础。
关羽是三兄弟中最早牺牲的,在他大意失荆州后,被东吴大军抓捕,当场砍下脑袋死亡。而关羽面临如此困境时,他的大哥刘备在哪里,又为何没有及时支援二弟呢?真相或许让人有些失望。
公元219年7月份,刘备在汉中斩获胜利的消息,传遍了整个蜀军,驻守荆州的关羽大受鼓舞,雄志满怀地想要攻打襄樊,意图给蜀国再立一个大功。
“武神”关羽
八月份,襄樊地区遭逢洪水,曹操派来增援的于禁大军被洪水淹没,关羽趁机带兵围住樊城,把驻守城池的曹仁困在其中。只需一段时日,曹仁便粮草用尽,不得不打开城门与关羽一战,而关羽有信心将曹仁一网打尽。
可此时,曹操居然联合东吴的孙权,孙权假装派陆逊前来应战。关羽听说东吴派兵来战,一时掉以轻心,居然调出大部分士兵前去迎战,导致围城的兵力大减。
而实际上,陆逊急转直下,来到夷陵想要防止刘备给关羽增援。东吴大将吕蒙趁机攻入荆州,诱惑蜀国将领傅士与糜芳反叛,并派兵驻守汉水地区,防止关羽从水路潜逃。
曹操
本来困在襄樊的曹仁,得到张辽和徐晃的增援,反而大败关羽的大军,并切断关羽的粮草供应路线。关羽无奈,只得率领残军败将退守到麦城。
关羽是期待刘备支援自己的,但却迟迟没有等到援军。孙权派人劝服关羽投降,关羽将计就计,假意投降,却趁机带领士兵逃出麦城。
不料孙权早已看破计谋,当关羽逃到临沮时,被东吴将领捕获,直接砍头杀害。谁也想不到一代“武神”关羽,居然在这样一场败仗里,就结束了性命,不免让人感慨可惜。
更让人没想到的是,从关羽出兵大破魏军,再到大意失荆州,最后败走麦城,中途被抓捕杀害,期间经历了三个月的时间。而在这三个月里,关羽的大哥刘备,却没有任何支援的行动。毕竟去往夷陵,想要阻挡刘备援军的陆逊,压根就没有遇见刘备的大军。
为何刘备如此“狠心”,二弟关羽陷入失败的绝境,他居然没有派兵支援?如果仔细解读下,刘备和关羽的关系变化,或许就不难理解刘备的“见死不救”!
“桃园三结义”之后,刘关张三兄弟确实同甘共苦,一起努力创建伟业。在刘备没借用东吴荆州前,他并没有一处长期发展的根据地,但在获取汉中后,一切的情况就不同了。
因为此时,对刘备而言是整顿好内部,形成自己稳定的政治军事集团。其中马超、赵云以及诸葛亮等人,本身就是刘备发展期间招收的幕僚,现在自然就直接转换成“臣子”。
在没有称王前,荆州是刘备的大本营,而关羽是他最器重的将领,因此才会安排关羽去镇守荆州。但称王以后,如何摆放关羽和张飞的位置,成了刘备心中的难题。
当然张飞性情随意,并不在乎地位权势,可关羽向来骄傲自负,很难正确地对待他。考虑到其他将领的心情,刘备称王以后,封关羽为“前将军”,黄忠为“后将军”,张飞是“左将军”,马超是“右将军”。
桃园三结义
明面上来看,关羽是“四大将军”之首,但实际还不是和老将黄忠相同地位。关羽自然是心中不满,因此才有那句:“大丈夫终不与老兵同列!”可见关羽心中自认为,自己是比其他三人地位高的,不应该和黄忠相提并论。
刘备了解关羽的不满,但他并不想顺从二弟的想法,仍然坚持让他与黄忠等人并列。这就暴露了刘备“家天下”的封建帝王思想,认为臣子就得无条件忠诚于君王,毕竟臣子只是君王的奴仆罢了。
称王后的刘备想法很简单,就是希望将领们都臣服自己,清楚自己的地位高于他们。而关羽偏偏就没读懂刘备,仍然以“我是你二弟”的想法行动,觉得两人还是平起平坐的“好兄弟”,并非君臣关系。
因此关羽的行为,本就让刘备心中不满,再加上称王时的刘备年近六十,儿子刘禅并没有大才。如果刘备死后,关羽作为强臣想要夺取王权,那么蜀国将不再姓“刘”。
神勇的关羽
有这个想法后,刘备更不能把关羽位置摆太高,不然将来就成了刘禅的妨碍。所以关羽出兵襄樊时,刘备并不支持的,他不愿意关羽再获奇功,心中反而期待关羽败兵回蜀,让其威名有所损伤。
刘备不派兵支援关羽,就是想等着关羽失败,回蜀国后向自己认错,好杀杀他的威风。神机妙算的诸葛亮,早已猜到刘备的心思,这才没有给出任何意见,任由关羽腹背受敌。
值得注意的是,刘备虽然不支援关羽,希望关羽失败,却从未期望关羽被杀害。因此并非刘备对关羽“见死不救”,而是他压根没想过关羽会被杀,这结果确实出乎刘备的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