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历史 > 正文内容

从不同角度看待方孝孺,他最后为何会被诛灭十族?

中国历史9年前 (2015-10-18)480

方孝孺是明朝时期大臣、文学家、思想家,得到建文帝的重用,最后却被诛灭十族,为什么会这样呢?下面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

中国历史上有诸多伟大帝王,他们一生所做出的的功绩让人无不叹服。就像秦始皇汉武帝一样伟大的帝王,他们往往也大多毁誉参半。跟功绩对应的往往便是他们的残暴,明成祖朱棣作为夺位登基的伟大帝王,仅因地位不正。为了巩固自身权益大开杀戒,杀害了许多无辜的人。因此经常有人说朱棣暴于嬴秦,意思就是说比秦始皇嬴政还要残暴。这句话说得有一定道理,古代诛九族一般是最残忍的刑罚。诛灭十族仅仅在永乐初年出现过,被执行此刑罚的人不是别人,便是大名鼎鼎的方孝孺。

之一:父亲牵连空印案中被杀,自己被洪武帝重用,辅佐建文登基

1:父亲方克勤是很有名的循吏,可惜牵连到空印案中被冤杀

方孝孺出身名门世家,父亲方克勤是洪武年间一个很有名的循吏。参考明史循吏传中便可知晓,其父曾经担任山东济宁府的知州。朱元璋在位期间励精图治,恢复农业生产,历史把这一时段称为“洪武之治”。许多地区因为灾荒颗粒无收,老朱便提出三年不征税的请求。许多百姓连连叫好,诸多官员一看老百姓过得富足安康,于是提前征收赋税。像方克勤这样秉公办事的人并不多见,说三年就是三年。可惜洪武八年爆发了著名的空印案,自己牵连进去被杀。

从不同角度看待方孝孺,他最后为何会被诛灭十族?

2:从小就有神童的美誉,师傅是宋濂,一度得到洪武帝的重用

根据史书记载,方孝孺年幼的时候表现十分机敏。两只眼睛看起来炯炯有神,每天读书的内容超过一寸厚。被当地的老百姓称作“小韩愈”,实际上是对他的一种认可。成年后跟着明朝大儒宋濂学习,宋濂旗下的诸多子弟都认为不如方孝孺。洪武十五年,有着好朋友的推荐,很荣幸得到了朱元璋的召见。

老朱一看此人相貌不凡,便对太子说:“这个人还是很有才华,让他留下来辅佐你再合适不过。”后来受到仇家的陷害被押往京城,老朱放了他。洪武25年太子朱标去世,让晚年的朱元璋备受打击。方孝孺再次被招入京城,老朱看人的眼光还是很长远,对身边人说:“现在还不是任用方孝孺的时候,在其眼里是留给皇太孙朱允炆手上的一张王牌。”

3:建文登基成为朱允炆帐下的宠臣,在其跟前鞍前马后

方孝孺从小深受儒家文化影响,对于嫡长子继位的名分十分在意。洪武三十一年闰五月,明太祖朱元璋带着遗憾去世。临死前也已知道燕王朱棣威胁巨大,这也已经是他咽气之前了。按照明太祖朱元璋的遗嘱,皇位理应其皇长孙朱允炆继承,第二年改年号为建文。这就是历史上的明惠帝,方孝孺被任命为翰林侍讲。第二年被任命为侍讲学士,建文有些事情拿不定注意经常跟他商量。

第二:想害朱棣遭遇失败,打进南京誓死不降诛灭十族,历史评价不一

1:燕王朱棣靖难起兵,曾想通过离间计瓦解燕军,不料被精明朱棣看破

从不同角度看待方孝孺,他最后为何会被诛灭十族?

我们知道燕王朱棣靖难起兵一共历时四年,刚开始的时候朱棣那边一直占据优势。朱老四在外跟朝廷军队作战,老家北平则有自己的长子朱高炽驻守。为了瓦解燕军的实力,方孝孺建议年轻的朱允炆采用离间计的方略。派人传出密信诬陷朱高炽意图跟朝廷军队推翻燕王朱棣本人,朱棣是什么人?身经百战城府极深的一代雄主,岂能让你这下三滥的计谋得逞。父子同心反而力量逐渐壮大,建文四年在谋臣姚广孝的建议下直取南京,想要当皇帝。

2:朱棣顺利打进南京,要求方孝孺草拟登基诏书,言辞激烈情况下被诛灭十族

朱棣的军队一路顺流而下,建文四年攻占南京。以建文帝不知所踪而告终,当日临别前道衍和尚曾经对朱棣有过这么一番要求:“殿下万不可杀害方孝孺,杀了他会绝了天下人读书的种子。”朱棣牢牢记住姚广孝的话,这些乱党猎杀名单中也没有方孝孺。齐泰,黄子澄这二人作为首恶,被诛灭三族没得说。

方孝孺作为当时儒家的代表人物,朱棣派人去请方孝孺。接着看到他穿麻戴孝步入大殿,神情里面表现过度悲伤。朱棣这时候安慰他:“先生你也没必要如此伤心,我之所以这样做只不过是模仿周公辅佐成王。”方孝孺接着说:“成王安在?”朱棣自己也知道心虚,说自己的侄儿不懂事,自焚而亡了。方孝孺不依不饶说:“为何不立成王之子?”朱棣这时候有点不耐烦,说成王的儿子小。方孝孺接着说还有弟弟,朱棣不急不漫说道:“这是我们的家事,不牢先生费心。”

从不同角度看待方孝孺,他最后为何会被诛灭十族?

恼羞成怒的朱棣示意让左右拿出笔墨纸砚,强行逼迫方孝孺写登基诏书。说道:“尔等如果想要活命,这份登基诏书就必须写。”方孝孺有着视死如归的精神,死又有何惧?朱棣说你就不怕我诛你九族吗?

方孝孺说即使诛灭我十族又如何?朱棣此时根本顾不上姚广孝当年的肺腑之言,当即判处方孝孺凌迟处死。诛灭十族,让他的好友门生跟着方一起共赴黄泉。

3:历史评价不一,总体来说方孝孺治国没有大才能,有骨气但是不识时务

方孝孺之死距今过去了几百年,历史对他的评价褒贬不一。站在建文忠臣的角度上去考虑,造反者推翻侄子坐上皇帝,建文不知所踪。为先皇守节成为当时儒家提倡的主要观点;站在朱棣这一方的角度上去考虑,方孝孺纯粹死有余辜。好声好语对你说,终究还是不识时务;站在现代历史角度上去思考方孝孺是个大忠臣,的确是不识时务。不管是朱允炆也好还是朱棣也罢,效忠的都是朱家江山。拿夏原吉打比方,原本是建文一朝的忠臣。跟朱棣玩得开,永乐一朝任命为户部尚书,得到皇帝重用。

结束语:方孝孺有气节,这个没得说。但是治国方面不如夏原吉,完全被儒家经典的书籍给洗脑。明明可以不死,却选择了为先皇守节这一条道路。稍微能够想开一点,不为自己想,也要为家人着想。这样即使朱棣想杀他,那些朋友门生也不会无辜受到牵连。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追风历史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zflsw.com/201510/26527.html

“从不同角度看待方孝孺,他最后为何会被诛灭十族?” 的相关文章

司马干作为司马懿的儿子 他真的一无是处吗

司马干作为司马懿的儿子 他真的一无是处吗

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身为司马懿的儿子,他不仅无能还有恋尸癖,难道真的这么一无是处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历史网小编一起看一看。一、司马师和司马昭这两个嫡子的特点。众所周知,司马懿这辈子有很多个儿子。不过他的嫡子,却只有三个。其中,身为嫡长子的司马师的特点就是沉稳果敢且足智多谋,这像极了司马懿...

刘备在选人对战马超的时候 刘备为何不选赵云而是张飞

刘备在选人对战马超的时候 刘备为何不选赵云而是张飞

刘备为什么选择张飞对阵马超,不选择赵云,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葭萌关一战,让刘备成功地收服了马超,自此,闻名三国的蜀国五虎上将,正式聚齐。在这五位大将当中,马超虽为降将,但是刘备对其依然十分器重,这点与马超的身份以及他自身的战力有着直接的关系。当...

杨侗是什么人?他的一生是什么样的?

杨侗是什么人?他的一生是什么样的?

隋朝是中国历史上承南北朝,下启唐朝的大统一朝代,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皇泰元年(618年),隋炀帝遭宇文化及杀害,王世充于是拥立越王杨侗为帝,延续隋朝。但还不到一年,杨侗就遭王世充杀害,结束了一生悲惨的命运,临死祈祷“不要再生在帝王家”。那杨侗死前为何会发出这样的感叹呢...

夷陵之战刘备惨败而归 刘备怎么做才能打赢

夷陵之战刘备惨败而归 刘备怎么做才能打赢

刘备怎么才能打赢夷陵之战?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刘备发动的夷陵之战,给蜀汉带来了灾难性的后果。在这场毁灭性的败仗中,刘备率领的蜀军几乎全军覆没。不过虽然事实证明刘备攻打东吴是错误的决定,可是在刘备出征的时候,蜀汉上下没有人认为蜀军会失败。这说明刘...

秦皇汉武是千古一帝 刘邦建立汉朝为何不是千古一帝

秦皇汉武是千古一帝 刘邦建立汉朝为何不是千古一帝

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都说秦皇汉武是千古一帝,为何没人说刘邦是千古一帝?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历史网小编一起看一看。千古一帝,这个词最早出自于明朝李贽的《藏书·世纪列传总目》:始皇帝,自是千古一帝也。随后与他同一时代的王志坚在《读史商语·卷三》也用了这个词,如文皇者,真千古一帝也!这里的文皇...

史天泽是什么人?他的一生对元朝做出了哪些贡献?

史天泽是什么人?他的一生对元朝做出了哪些贡献?

元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由少数民族建立的大一统王朝,各位一定都有所耳闻吧。郭子仪是唐朝名将,足智多谋,骁勇善战,为平定安史之乱立下大功,同时他不居功自傲,懂得适时急流勇退,成为皇帝与群臣都赞许的贤臣。元朝时就有一位名臣史天泽,为大元效力五十年,深得元世祖与百官信任,堪称元朝版的郭子仪。那史天泽是如何...

华佗是唯一一个能救治曹操的人 曹操为何还将人杀了

华佗是唯一一个能救治曹操的人 曹操为何还将人杀了

还不知道:当年曹操为啥非要斩杀华佗?的读者,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东汉末年天下三分,正是一个群雄并起人才辈出的时代。而称之为治世之能臣,乱世之枭雄的曹操无疑是其中的佼佼者,因此他在三国当中的人气可以说是高到了极点。但是曹操这个人生性多疑,因此也滥杀了不少的无辜百姓,就连华...

明成祖朱棣心中的继承人是谁?为何选择朱高炽?

明成祖朱棣心中的继承人是谁?为何选择朱高炽?

明仁宗朱高炽,明朝第四位皇帝,年号洪熙。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明史》中对朱高炽的作为圈点到位,可谓高度盛赞,朱高炽的庙号为“仁”,而“仁”这个字却很特殊,更不是随便获封的。在我国历史上,能称“仁宗”的皇帝屈指可数,要得到这个称号,首先他在位期间...

发表评论

访客

看不清,换一张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