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历史 > 正文内容

安禄山造反一年为什么就死了?

中国历史9年前 (2015-10-19)350

安史之乱中唐廷和叛军打了七年零两个月。说起来很有意思,安禄山造反一年后就去世了,之后的叛军又接连换了三个领导,而且都是暴力夺权,可以说叛军内部一直处在内乱中,但就是这样看似很容易平定的叛乱却持续了这么长时间,原因耐人寻味。接下来历史网小编就带来历史故事,一起看看吧!

实际上,期间唐廷不是没有机会彻底平定叛乱,但是机会稍纵即逝,大唐的皇帝们并没有抓住,以至于越拖越久,到了最后也只是平息了叛乱,但并没有真正平定叛乱。由此为大唐带来了无法挽回的损失,也给百姓带来了不可估量的劫难。

755年的冬月,安禄山再也不愿意被杨国忠和唐玄宗猜忌,遂起兵反叛,当时安禄山是三镇节度使,统兵近十五万,虽然并不是全部都听从安禄山的,但也占了绝大多数,而且安禄山还招募了一些其他的兵员,安禄山当时对外宣称的是有兵20万,浩浩荡荡南下。而唐玄宗直到一周之后才真正相信那个憨厚滑稽的安禄山反了,于是赶紧调兵遣将,但并不怎么顺利,安禄山很快就攻下了洛阳,并在潼关几乎全歼哥舒翰的20万大军。

安禄山造反一年为什么就死了?

756年六月,潼关失守后,唐玄宗并没有积极组织反抗,反而是偷偷摸摸的带着杨贵妃、太子等人在几千名禁卫军的护送下往杨国忠的老家四川逃跑。唐玄宗一跑,长安就也成了叛军的了。之后就发生了马嵬兵变。

这是一场有预谋的兵变,对大唐的未来是相当重要的,因为兵变之后,太子李亨与唐玄宗背向而行。唐玄宗继续他的逃亡,而李亨北上灵武决定收复失地。七月,李亨在灵武僭越称帝,然后召郭子仪和李光弼来灵武商讨收复失地的计划。

当时的大唐可以说从上到下是背着耻辱在艰难的前行,而且特别的有力量。郭子仪和李光弼被授予宰相之职开始收复失地,尤其是757年正月安禄山被自己的儿子给弄死了,确实给唐廷带来了好消息,叛军的凝聚力下降,而且安庆绪也没有什么军事能力。这一年,郭李二人收复了河东、河南、河西的大部分失地,两京也已经收复,安庆绪狼狈的带着千余人逃回了邺城。

这是大唐彻底平定叛乱的之一个机会,而且不久史思明也带着8万人马降唐,如果这个时候大唐继续攻打安庆绪,并且对史思明做合理的安排的话,安史之乱很可能在758年的上半年就能被平定。但是就在这个时候,平叛却成了次要的,最主要的变成了回到长安,然后接太上皇唐玄宗回京。而且长期征战很可能已经导致粮草无继。

安禄山造反一年为什么就死了?

唐军开始了休整,而安庆绪则利用这个时间来重新调兵募兵,史思明也降而复叛。等到758年的八月,唐军才再次开始平叛,这个时候的叛军也早已恢复了元气。

但这个时候的大唐君臣关系却并不融洽,一旦回到京师,唐肃宗的神经不再紧绷,他不再信任武将,而且身边还围绕着权势滔天的宦官。当再次出兵的时候,唐肃宗命郭子仪、李光弼等九节度使领兵20万攻打安庆绪,但却不设元帅,反而让宦官鱼朝恩监军。最初还比较顺利,当围困邺城的时候,安庆绪求助于史思明,史思明领兵救援。

期间鱼朝恩拒绝李光弼的正确建议,放弃了再次攻灭叛军的机会,而且最终唐军败给了史思明。史思明又杀了安庆绪自立。史思明的军事能力甚至强于安禄山,成为大唐的劲敌。而郭子仪被宦官鱼朝恩构陷而失去了兵权,只能待在京城这个皇帝看得见的地方,李光弼接替郭子仪成为副元帅继续平叛,但是君臣相疑、宦官把持朝政已经成为主旋律,这让唐军平叛之路越走越艰难。

761年,史思明被自己的儿子给弄死了,史朝义对于叛军的掌控力是远远不够的,所以在与唐军的对战中并没有占到多少便宜。这个时候平定叛乱依旧是有可能的,但是李光弼也遭到了构陷。762年,唐肃宗病重,大唐陷入内乱,李辅国收拾了张皇后一党,唐肃宗气绝身亡。唐代宗接过平叛的担子,然后任命仆固怀恩为副元帅统兵攻打史朝义,并最终逼得史朝义兵败自杀。

叛军大量投降,仆固怀恩上表请求让他们官复原职,唐代宗急于结束战乱,并且想安抚人心,于是同意了仆固怀恩的请求。安史之乱就以这种形式被压了下来。这之后,吐蕃攻进长安、仆固怀恩反叛等等让大唐继续处在水深火热之中,而在更远的未来,河朔三镇成为大唐新的大问题。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追风历史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lishi.okwc.net/201510/26692.html

“安禄山造反一年为什么就死了?” 的相关文章

历史上开疆拓土最为厉害的是哪些帝王?

历史上开疆拓土最为厉害的是哪些帝王?

中华历史源远流长,几千年的时光里,有无数的帝王诞生,那么历史上开疆拓土最为厉害的是哪些帝王?历史网小编认为,分别是赵武灵王赵雍,秦始皇嬴政,汉武帝刘彻,北魏孝文帝元宏,元世祖忽必烈和清圣祖爱新觉罗玄烨,也就是康熙。一、赵武灵王胡服骑射,缓和了民族关系。在赵武灵王之前,中原王朝一直将周围的少数民族当成...

董仲舒是如何走上儒学道路的?他的学说为何被推广?

董仲舒是如何走上儒学道路的?他的学说为何被推广?

董仲舒(公元前179年-前104年),广川人,西汉哲学家。董仲舒一生历经三朝,度过了西汉王朝的极盛时期。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首先说一下,“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是汉武帝发出的政令,并不是董仲舒提出的。董仲舒提出的是“大一统”,“天人感应”,“三纲五常”等儒家理论,推崇以儒...

唐初四大名相之一的王珪最后结局如何?

唐初四大名相之一的王珪最后结局如何?

历史朝代的兴衰与更替,一个个鲜活的历史人物,在历史长河中留下了深深的印记,接下来历史网小编带您走进唐初四大名相之一的王珪的故事。简介隋文帝开皇十三年,入召秘书内省,授为太常治礼郎。受叔父王頍牵连,逃遁终南山。唐朝建立后,历任世子府咨议参军、太子中舍人、太子中允,成为隐太子李建成的心腹,后因杨文干事件...

历史上田豫和牵招最后为何没有跟随刘备?

历史上田豫和牵招最后为何没有跟随刘备?

刘备汉景帝之子中山靖王刘胜的后裔,三国时期蜀汉的开国皇帝,下面由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这篇文章,感兴趣的小伙伴接着往下看吧。三国时期,匈奴被曹操分为五部,乌桓在公元207年被曹操一战扫平,这样曹魏北方最大的威胁就成了鲜卑。为曹魏镇守北疆,压制鲜卑是田豫和牵招两位名将,有意思的是这两位将军,早年都是刘备...

赵允升:魏恭宪王赵元佐长子,他担任过哪些职位?

赵允升:魏恭宪王赵元佐长子,他担任过哪些职位?

赵允升(983-1035),本名赵元中,字吉先,东京开封(今河南省开封市)人。宋朝宗室大臣,宋太宗赵炅之孙,魏恭宪王赵元佐长子。接下来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早年养于太后的明德宫,太后亲抚视之。起家右监门卫将军,迁澶州观察使,封延安郡公,历任武宁军、安德军、建雄军、安国...

赵宗悌:平阳郡王赵允升之子,他担任过哪些职位?

赵宗悌:平阳郡王赵允升之子,他担任过哪些职位?

赵宗悌,字元发,北宋皇族,汉恭宪王赵元佐之孙,平阳郡王赵允升之子。接下来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轻财好施。故相王氏子持父所服带求质钱,宗悌恻然曰:“宰相子亦至是乎!”归带而与之钱。所亲用诈取藏镪,得其状,曰:“吾不以小故伤骨肉恩。”竟不问。所生母早世,宗悌不识也,闻父婢...

在书画方面,王诜有哪些成就?

在书画方面,王诜有哪些成就?

王诜[shēn](公元约1048年—公元约1104年),字晋卿,太原(今山西太原)人,后迁汴京(今河南开封) ,北宋画家。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北宋熙宁二年(1069年)娶英宗女蜀国大长公主,拜左卫将军、驸马都尉。元丰二年,因受苏轼牵连贬官均州。元祐元年(1086年)复...

东汉末年的人才那么多 刘备为何还要三顾茅庐请诸葛亮出山

东汉末年的人才那么多 刘备为何还要三顾茅庐请诸葛亮出山

对三顾茅庐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东汉末年人才辈出,刘备为何一定要“三顾茅庐”请诸葛亮出山呢?东汉末年人才辈出,诸葛亮也算是其中的佼佼者,可是刘备偏偏三顾茅庐请他出山辅助夺取天下。这其中不免让人疑惑,刘备为什么一定要“三顾茅庐”选诸葛亮作为辅佐人呢?刘备(161年-2...

发表评论

访客

看不清,换一张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