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子仪晚年时期号啕大哭是怎么回事?发生了什么?
唐朝(618—907年),是中国封建历史上最辉煌璀璨,统一时间最长,是公认的中国国力最强盛的朝代之一。下面历史网小编为大家带来详细的文章介绍。
郭子仪(697年-781年),字子仪,华州郑县(今陕西省渭南市华州区)人。唐代中兴名将、政治家、军事家,寿州刺史郭敬之的儿子。
郭子仪早年以武举高第入仕从军,积功至九原太守。安史之乱爆发后,授朔方节度使,率军勤王,收复河北、河东,拜兵部尚书、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因收复两京有功,加司徒,封代国公。乾元二年(759年),承担相州兵败之责,失去兵权,处于闲官。宝应元年(762年),平定河中兵变有功,进封汾阳郡王。
广德元年(763年),仆固怀恩勾结吐蕃、回纥入侵,长安失陷。郭子仪被再度启用,任关内副元帅,再次收复长安。
有人说郭子仪“再造唐朝”,虽然这话有点过,但老将郭子仪在大唐真的是一个传奇所在。
郭子仪是唐代著名的政治家和军事家。步入仕途以来,一直未得到重用。年近花甲之时,才在安史之乱期间被正式起用,征战沙场,初显锋芒。
安禄山率领契丹兵反叛以来,唐王朝一直心惊胆战,好在朝廷及时起用了郭子仪。郭子仪审时度势,用他超凡的军事指挥才能,迅速击败叛军。郭子仪率领的部队,犹如一把利剑,所到之处都给叛军以致命的打击。虽然此时郭子仪已经步入花甲之年,但他的军事才能,为大唐王朝带来了无限生机。
历史上的拉锯战往往要经历很长一段时间。安禄山自发动安史之乱以来,他所指挥的叛军力量也不可小觑,他曾一度在洛阳称帝,每每这个时候,唐王室都会派郭子仪临危受命。在与李光弼的共同苦战下,先后收复洛阳和长安。
“吾之家国,由卿再造。”这是唐肃宗对郭子仪的高度评价。没错,如果几次危机不是郭子仪苦战坚守,那么大唐王朝已然被安禄山取代。由此可见,郭子仪对于唐朝的功绩是不可替代的。
然而,后来由于唐肃宗、唐代宗听信谗言,对郭子仪作出了错误的判断,一时间将郭子仪革职。但郭子仪是一个时刻心系国家之人,不论身处何处都一直牵挂着国家的安危。后来,北方吐蕃异族的入侵,唐皇室再度任用郭子仪,郭子仪召集自己曾经的散兵游勇,再度为大唐解围。
史家曾经对郭子仪这位四朝老臣给了很高的评价:“权倾天下而朝不忌,功盖一代而主不疑。“
再来说说为何郭子仪到老了曾有“号啕大哭”这件事。
此事源于郭子仪父亲陵墓被盗而引起。大历三年,郭子仪父亲的墓穴被盗,这在古代是非常严重的一件事,尤其是对于像郭子仪这样重视家国情怀而又劳苦功高之人,听到消息后的他极为痛心,号啕大哭。他的部下就怀疑盗墓这件事,是他们曾经的朝堂敌人宦官鱼朝恩所为。
然而回到长安以后,郭子仪并没有采取极端的行为,反而跟唐代宗互相安慰起来。
《旧唐书郭子仪传》:“我长期带兵,对士卒约束不严,有时就发生部众盗掘坟墓的事,如今我父亲的墓被盗,这是老天对我的报应,与谁都无关。”
由此可见,郭子仪不但是位骁勇猛将,也是一个有血有肉的大雅之人,其气度和胸襟直至今日都不免让人钦佩。